評論

宋志標:微博是中國最大的黨媒

在微博被成功變異,然後以巨型黨媒身份參與的趨勢再造中,黨媒與受眾的關係也步入了嶄新階段。

刊登於 2015-09-20

#社群媒體

2014年4月17日 ,微博(Weibo)於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Nasdaq)上市。攝:Andrew Kelly /REUTERS
2014年4月17日 ,微博(Weibo)於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Nasdaq)上市。

出了社運的理想在驅動微博這樣的社群媒體,執政當局也傾注了巨大的資源重視對社群的塑造。這讓包括「兩微一端」(微博微信與客戶端)為代表的社群媒體在顯露了媒體改造的能量後,迅速被當局「俘獲」。

北京閱兵在社會上引發漣漪,擴散到人群與朋友圈,導致了交惡與割席頻頻發生。對於這樣的現象,已經超出了傳統媒體的容納範圍。它們敦促人們思考一個問題:大陸的媒體及其用戶之間,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改變?黨化與社會化交織的大陸媒體究竟何用何為?

微博在五六年裏經歷了多寡頭競爭到新浪微博壟斷的發展歷史。現今的新浪微博黨化得厲害,但在偶然的情形下,它依舊傳遞出社會的某些真實側面。大閱兵中台灣藝人的新浪微博帳號遭受謾罵與圍攻,一度被認為是五毛的例行作業,但服務器講了真相。

根據新浪微博官方提供的數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攻擊者是真實用戶,連同其他分布特徵表明,攻擊行為並非組織行動。判斷只能是:這些真誠的「愛國主義者」已經成行成市,並且相互激發出攻擊能力。而這些是報紙等傳統媒體無法展現的社會表情。

微博早些年被認為是一種先進媒介,造成了線上與線下的呼應,從而為理念倡導與行動組織提供便利,一度被認為是社運的載體與工具。但從自發的愛國主義呼嘯來去的現狀看,微博已然在權力調控之下變成了別的東西。它不是因禁絕而變形,而是依使用而走樣。

出了社運的理想在驅動微博這樣的社群媒體,執政當局也傾注了巨大的資源重視對社群的塑造。這讓包括「兩微一端」(微博微信與客戶端)為代表的社群媒體在顯露了媒體改造的能量後,迅速被當局「俘獲」。平民與部門的使用者之間,逐漸複製了權力的等級制。

大陸的讀者已經無法從報紙及其衍生的電子閱讀物中了解真實處境,換言之,在大陸的傳統媒體上早已經「讀不懂中國」了——社群媒體的真實處境,卻也透露出同樣的、甚至是更嚴重的問題:讀不懂是因為看不到,真實的中國被一層巨大的媒體氛圍掩蓋了。

我們看到,在在這次閱兵的社會震動出來之後,對閱兵的解讀框架其實是有偏差的。簡言之,更將其視作為上層的思路,而非民眾「擁戴」之下的形態,進而將中國之種種現實,歸咎為統治者,而民眾是清一色的無辜,利用兩分法為「純潔」的大眾撇清干系。

但微博短暫呈現的事實表明,這樣的判斷不夠「與時俱進」。意識形態不僅僅是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灌輸,也體現為自下而上的承受,甚至是主動吸收。一直以來,自由主義者反對的「暴民論」,一點點被侵蝕掉實際依據。這是本次閱兵與微博情緒共振帶來的思考。

新浪微博在袒露少量社會細節後,迅速恢復到常態,像是一個深諳了世道與謀術的「政客」。更多的討論沒有機會展開,通過微博「看上去」的社會還是老樣子。誰知道,有多少事實淹沒在其中,一點新消息只靠耳語。微博以巨大的體量將日益急迫的社會調整弄得「靜悄悄」。

在官方的歷史敘事中,常將中國比喻為「熟睡的獅子」,以宏大敘事所支撐的期待心態等待它的復興。而在現時,這頭「獅子」確實醒了,但是與它一同被喚醒的可能還有許多。而大陸的微博既反映了、也掩飾了這一複雜的「甦醒」。種種暗流存在於視線之外。

就在南方報業懺悔歷史遺留問題,拎着頭顱、痛陳改造措施的時候,黨媒的格局已然徹底改變。而在微博被成功變異,然後以巨型黨媒身份參與的趨勢再造中,黨媒與受眾的關係也步入了嶄新階段:社群媒體越來越失真,製造了越來越複雜的假象,而中國的能見度卻低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