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自然從「聽樹」開始

孩子這回「聽樹」或許聽不出端倪,但他們已和書中的男孩一樣,開始了探索自然的旅程,懂得傾聽源於自然的聲音,也把樹當成一輩子的朋友了。
風物

身在香港,其實不乏親近樹的機會,即使市區的樹寥寥無幾,郊野還是近在咫尺。步入森林,洗滌身心,無疑是港人奢侈的享受。只可惜,在忙碌而緊湊的生活步調下,人與自然的關係變得疏離,就連親子關係也變得緊張。

綠腳丫早陣子在大埔滘舉辦「聽樹・讀書會」,將大提琴與繪本帶進森林,悠揚的樂音伴隨輕快的鳥鳴,帶領參加者遠離都市的喧囂,回歸自然的懷抱,也讓孩子擺脫課業的壓力,享受親子陪伴的時光。

隨琴音飄揚的,是伊勢英子的繪本故事。《大提琴與樹》透過小男孩的視角,娓娓道出人、音樂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男孩的爺爺生前以種樹為業,陪爺爺在樹林裏漫步,是男孩無法忘懷的童年記憶。儘管爺爺已離開人世,但男孩深信,父親製琴時用了爺爺所種下的樹,三代人的關係因為樹而緊密連結。

對男孩而言,爺爺其實從未離開,而是以其他形式繼續守護他,樹木也未因倒下而終結生命,而是化作樂器、音符,繼續述說他的故事。對大提琴家而言,從琴弦流瀉而出的樂音猶如「森林的低語」,但男孩所聽到的,或許是爺爺輕柔的呼喚。

爸爸親手製琴贈予男孩,成了男孩立志教琴的契機,不只意味着生命的繁衍,更象徵世代的傳承,將爺爺守護自然、爸爸致力工藝的心意傳遞下去。男孩最後選擇教琴,不願讓琴面隨着歲月而黯淡,並藉由學生之手,繼續發出有溫度的聲音,讓傳承不再限於家人,也能及於他人。

音樂‧書本‧大自然,讓這種結合洗滌孩子的心靈。相片由綠腳丫提供
音樂‧書本‧大自然,讓這種結合洗滌孩子的心靈。

《大提琴與樹》尤其適合爸爸與孩子共讀。男人的情感表達通常較為含蓄,往往在言語上輕描淡寫,舉止間卻藏不住濃烈的關懷。書中,父親察覺到男孩對大提琴的着迷,利用深夜時分,打造一把專屬男孩的大提琴,而男孩自此都未離開那把大提琴,還選擇以教琴作為終生職志,持續發掘藏在樹裏的聲音,也算回報父親的一片心意。看似平淡的鋪陳,情感卻無比深刻。

在一個家庭中,爸爸通常扮演經濟支柱,成日在外奔波,易因長期埋首工作,導致親子關係變得疏離,若能培養共讀繪本的習慣,不但有助於聯繫親子情感,也可幫助爸爸在親子教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書中的爺爺呵護樹木長大,也帶着男孩探索樹林,使得男孩對樹木產生難以割捨的情感,更進一步以自然為師,培養了敏銳的觀察力及豐富的想像力。男孩的父親則是專注於工作,認真做好每一環節,毫不馬虎的態度,也為男孩日後勤勉練琴奠下基礎。

伊勢英子經常以繪畫分享她探索自然的心得,其細膩的文字、淡雅的畫風,如同冬日暖陽般融化人心,因此被譽為「療癒系畫家」。但她認為,如同家人一般的樹才是她的療癒天后,繪本創作則是一種自我療癒。

伊勢英子走訪日本311海嘯災區時,曾發現一棵早已傾倒的松樹。數年後重訪該地,發現松樹仍在原地,還冒出青翠的嫩芽,展現堅韌不拔的生命力。對災民而言,那更意味着新生與希望。

伊勢英子幼時所學的大提琴,同樣具有支持人心的力量。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日本民間發起千人演奏大提琴活動,她不只參與其中,更在日後創作《1000 把大提琴的合奏》,持續撫慰身心受創的心靈。

孩子這回「聽樹」能聽出什麼?就是大自然的呼喚聲。相片由綠腳丫提供
孩子這回「聽樹」能聽出什麼?就是大自然的呼喚聲。

「聽樹・音樂會」不只是聆聽以樹木製成的大提琴,更希望孩子張開雙臂擁抱大樹,傾聽樹的心跳,感受樹的氣息,獲得自我療癒的效果,同時在樹的龐大身軀旁,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從而培養愛護自然,尊重生命的觀念。

孩子這回「聽樹」或許聽不出端倪,但他們已和書中的男孩一樣,開始了探索自然的旅程,在林間漫步的同時,已懂得留意身旁的小生命,懂得傾聽源於自然的聲音,也把樹當成一輩子的朋友了。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