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工人姐姐不是媽媽,也不是奴隸

很多好友都會把工人姐姐視為家中一分子,尊重她們,互相分工。放工回家後,便即擔起父母的責任,跟孩子說故事,談談心,雖然疲累,但回報是看得見的。

刊登於 2015-09-07

Eshter與丈夫只要一回到家,便會放下手上的工作,與孩子談天說地。Esther提供相片。

我家沒有工人姐姐,洗衫煮飯湊仔自己一腳踢。不過,身邊有不少朋友的家庭,需要工人姐姐照顧孩子和幫忙家務。有的家庭把外傭視為家中的一分子,有的卻當作奴婢看待。

曾經見過這例子,好友邀請我到半山高級酒店晚餐,旁邊坐了一大枱客人:他們看來是一家人,包括幾位老人家、滿口港式英語的時尚夫婦和他們兩位小公子,當然還有兩個分別照顧小孩的工人姐姐。

酒店餐桌相當大,親友們都坐得非常闊落,然而,兩位工人姐姐沒有同席,只能站在孩子後面恭敬地照料他們。

姐姐「冇位坐」的情況令我非常不舒服,不能想像香港仍有如此階級觀念。幸好,醒目的侍應立即把兩張椅子放在孩子後面,她們才可以坐着陪吃。

只是,開餐後不久,那弟弟已不耐煩地哭起來了,其中一個外傭試圖抱起他安慰,母親卻硬要兒子坐低,並以港式英語大駡:「 You Sissy! Stop crying now. You are hopeless!!」(你好無用,成個乸型,快啲收聲!)

聽罷,小男孩哭得更凶。

很多家庭會請工人姐姐幫忙洗車,但其實跟孩子一起洗車,是很好的家庭樂。Esther提供相片。

餐桌上的鬧劇

從以上跡象看來,這位日理萬機的港媽,平日應該不太會湊仔,試問一個既肚餓又眼瞓的一歲小豆丁,晚上八時仍未吃飯,怎會不發癲呢?

好戲在後頭,兩歲多的哥哥此刻也蠢蠢欲動,撒野說不要吃飯並大嚷要離開座位。港爸立即出馬,他的聲音比港媽更洪亮,並使岀「再唔聽話就罰」等恐嚇招數,兒子卻不就範,爸爸不斷發出沒有果效的命令,兒子就愈失控大叫。

兩夫婦一個鬧、一個嚇;兩孩子一個喊、一個叫,整場鬧劇整整維持了一小時。

最終,由後排冇飯食的工人姐姐們收拾殘局,接手親生父母處理不了的問題──一個抱着少爺睡,一個耐着性子餵大少吃飯,鬧劇才可終止。

各有分工彼此配合

8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聘請外傭亦成為當時新潮流。最初外傭的職責仍以打理家務為主,並非全天候托管孩子。近年情況卻改變了,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媽媽們生育後都趕返職場,反而把照顧孩子的重任,交託外傭。

這班在職媽媽全都精打細算,知道怎樣鋪排兒女的優質生活,懂得購買高質素兒童日用品,搭通所有入讀心儀學校的渠道。孩子的前路,都被她們開拓得暢通無阻,不過,她們在教養子女的路上卻顯得束手無策。

於是,惟有把這責任外判給外傭。

只是我們都忘記了,大部分來港打工的外傭,生命本來就充滿波折。她們離鄉別井,被迫丟下自己的兒女,去照顧一班同樣地因為父母忙着賺錢而不能照顧自己的孩子。她們都未必懂得整全地管教小孩,又怎能給予你兒女教養的需要呢?

事實上,身邊很多好友都會把工人姐姐視為家中一分子,尊重她們,互相分工,並教導子女視外傭如真正的「大姐姐」看待。工人姐姐負責家務事宜,僱主放工回家後,便即擔起父母的責任,跟孩子好好相處,說故事,談談心,雖然疲累,但回報是看得見的。

而到了工人姐姐約滿的一天,「一家人」還依依不捨得相擁而哭呢!

工人姐姐不是媽媽,也不是奴婢,當父母能清楚自己及外傭的位置,彼此尊重及配合,才能對家庭發揮最大的益處。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