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姐姐不是妈妈,也不是奴隶

很多好友都会把工人姐姐视为家中一分子,尊重她们,互相分工。放工回家后,便即担起父母的责任,跟孩子说故事,谈谈心,虽然疲累,但回报是看得见的。
风物

我家没有工人姐姐,洗衣服、烧菜和带孩子都一手包办。不过,身边有不少朋友的家庭,需要工人姐姐照顾孩子和帮忙家务。有的家庭把外佣视为家中的一分子,有的却当作奴婢看待。

曾经见过这例子,好友邀请我到半山高级酒店晚餐,旁边坐了一桌子的客人:他们看来是一家人,包括几位老人家、满口港式英语的时尚夫妇和他们两位小公子,当然还有两个分别照顾小孩的工人姐姐。

酒店餐桌相当大,亲友们都坐得非常宽敞,然而,两位工人姐姐没有同席,只能站在孩子后面恭敬地照料他们。

姐姐「没座位」的情况令我非常不舒服,不能想象香港仍有如此阶级观念。幸好,聪明的侍应立即把两张椅子放在孩子后面,她们才可以坐着陪吃。

只是,开餐后不久,那弟弟已不耐烦地哭起来了,其中一个外佣试图抱起他安慰,母亲却硬要儿子坐下,并以港式英语大骂:“ You Sissy! Stop crying now. You are hopeless!!”(你不长进,像个女生,快给我安静!)

听罢,小男孩哭得更凶。

很多家庭会请工人姐姐帮忙洗车,但其实跟孩子一起洗车,是很好的家庭乐。Esther Chu提供相片。

餐桌上的闹剧

从以上迹象看来,这位日理万机的港妈,平日应该不太会带孩子,试问一个既肚饿又累的一岁小豆丁,晚上八时仍未吃饭,怎会不发疯呢?

戏码在后头,两岁多的哥哥此刻也蠢蠢欲动,撒野说不要吃饭并大嚷要离开座位。港爸立即出马,他的声音比港妈更洪亮,并使岀“再不听话就要”等恐吓招数,儿子却不就范,爸爸不断发出没有果效的命令,儿子就愈失控大叫。

两夫妇一个闹、一个吓;两孩子一个喊、一个叫,整场闹剧整整维持了一小时。

最终,由后排没饭吃的工人姐姐们收拾残局,接手亲生父母处理不了的问题——一个抱着少爷睡,一个耐着性子喂大少爷吃饭,闹剧才可终止。

各有分工彼此配合

80年代香港经济起飞,聘请外佣亦成为当时新潮流。最初外佣的职责仍以打理家务为主,并非全天候托管孩子。近年情况却改变了,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妈妈们生育后都赶返职场,反而把照顾孩子的重任,交托外佣。

这班在职妈妈全都精打细算,知道怎样铺排儿女的优质生活,懂得购买高质素儿童日用品,搭通所有入读心仪学校的渠道。孩子的前路,都被她们开拓得畅通无阻,不过,她们在教养子女的路上却显得束手无策。

于是,惟有把这责任外判给外佣。

只是我们都忘记了,大部分来港打工的外佣,生命本来就充满波折。她们离乡别井,被迫丢下自己的儿女,去照顾一班同样地因为父母忙着赚钱而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她们都未必懂得整全地管教小孩,又怎能给予你儿女教养的需要呢?

事实上,身边很多好友都会把工人姐姐视为家中一分子,尊重她们,互相分工,并教导子女视外佣如真正的「大姐姐」看待。工人姐姐负责家务事宜,僱主放工回家后,便即担起父母的责任,跟孩子好好相处,说故事,谈谈心,虽然疲累,但回报是看得见的。

而到了工人姐姐约满的一天,「一家人」还依依不捨得相拥而哭呢!

工人姐姐不是妈妈,也不是奴婢,当父母能清楚自己及外佣的位置,彼此尊重及配合,才能对家庭发挥最大的益处。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