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

馮應謙:Bretagne!文化品味的堅持

品味不只50年不變,一千年也沒有變,我學會了 Bretagne 的格言,不是用法文寫的,是用 Gallo 言語,意思是“Rather Death than Dishonour”。

刊登於 2015-09-01

[物語潮]一個不是介紹流行時裝的時尚專欄,簡單來說,這專欄不是什麼 trendyworld,只是作者對於時尚、潮流、型格、美等的文化觀察,有批判文化意味,但也流露自己對潮物的沉溺。

法国城市Brittany。攝:JEAN-SEBASTIEN EVRARD/AFP
法国城市Brittany。
法國城市Brittany。攝:MIGUEL MEDINA/AFP
法國城市Brittany。
法國城市Brittany。攝:JEAN-SEBASTIEN EVRARD/AFP
法國城市Brittany。

不久之前從法國的 Brittany 度假回來,離開旅遊區 St. Malo 後,我在 Brittany 的五天從未見過亞洲人,現在中國人和韓國人如此喜歡去世界旅遊,不見他們蹤影,既有點不習慣,又很舒服。大家都知道法國人不愛用英文,只可用我有限的法文應對。我一不慎用了英文 Brittany 這個稱呼,法國人就用超快的法文回應,表示他們不高興。主因是 Brittany 即 Bretons land,英國領土的意思。法國人大概只會用法文叫Bretagne(布列搭尼)這片紛爭之地。我沒有些微難受,能夠有自己堅持才是一個民族的態度,可惜現在大家都被主流所蒙蔽。

Bretagne 是法國西北部一個半島,北部對面就是英倫海峽,不需一小時,就可從倫敦飛到 Bretagne 的首府 Rennes。不須多說,Bretagne 在英法之間,懂一些歷史就知道,Bretagne 是英法必爭之地,5世紀時曾是英國人的殖民地,到15世紀以後才慢慢被併入法國成為一省份。

不喜歡在時尚的專欄談歷史,只是想提及 Bretagne 人所飲的蘋果酒 Cider(法文叫Cidre),第一次剛到 Bretagne 時,我的確看低了 Cider,以為蘋果酒在全世界超級市場隨意可見,又不昂貴,不以為然。

當法國人以自己時裝、設計和品味自居,Celt 的後人也不以為意,法國人也會敵不過這少數民族。

在餐廳,當然想品嘗法國紅酒,打開餐牌,從 Bordeaux 到 Burgundy 的紅酒也有,就是沒有 Bretagne 的紅酒,只可用法文問服務員。我的確佩服,她自豪地說:「我們這裏沒有紅酒的,我們只有 Cidre」。頓然醒覺餐桌上只有一隻隻湯碗大的水杯,原來全是飲 Cidre 用的。肅然起敬之餘,入鄉隨俗,叫了本地有名的 Cidre,敬畏之處在於本地人對自己品味和文化堅持,當地人是 Celt (凱爾特人)的後人,是歐洲最早居民之一,Cidre 就是他們造出來的,儘管受法國統治,本地人堅持他們的文化、建築風格、節日、音樂、語言、過了千多年,不少路牌有法文之餘,也可見到他們語言 Gallo。當然品味也一樣,就是不要英國人的啤酒,也不要法國人的紅酒,當地人仍維持自己的「根」,以 Cidre 作為文化和主要社交飲料,當然也向我這個外來遊客推廣。

文化的品味不是說高或低,穿英式西裝的文化品味比穿韓式修身西裝為高嗎?穿一雙 Ferragamo 高跟鞋是否比穿一對 New Balance 限量版球鞋品味高?我同意,但90後可能不同意。我經常穿 American Apparel 單色 T-shirt,連 Polo shirt 也不是,有人說我經常穿底衫外出,我也堅持簡約舒服是品味。品味高低視乎自己的身份、背景等,沒有必要強行追尋人家的品味。法國人有這一己堅持,法國時裝就是如此簡單、不花巧;英國也如是,堅持高貴路線;連 Bretagne 的人也這樣。

當法國人以自己時裝、設計和品味自居,Celt 的後人也不以為意,法國人也會敵不過這少數民族。我想,香港人現在怕自己的文化在風雨中消逝,不如大膽地堅持自己的思想和品味,向 Bretagne 人學習堅持。

品味不只50年不變,一千年也沒有變,我學會了 Bretagne 的格言,不是用法文寫的,是用 Gallo 言語,意思是“Rather death than dishonour”,我敬重當地人的精神,於是每天只喝蘋果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