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现场】从百年一遇到“一年一遇”:纽约大水,住在地下室的他们还没准备好

政府给灾民的飓风周年“纪念品”,仍是倒灌的厕所马桶水。
2023年9月29日,美国纽约曼哈顿威廉斯堡大桥附近的罗斯福大道上,热带风暴奥菲莉亚(Ophelia)带来暴雨洪水,纽约一名警官在大雨后看著车辆穿过被洪水淹没的街道。摄:Andrew Kelly/Reuters/达志影像
人類世 國際 美國 極端天氣 氣候與環境 災害 生活方式

两年前的飓风艾妲(Ida),曾在美国东北部各州带来破纪录的降水,并在纽约市导致13人死亡,住在皇后区的华人一家三口也因此在地下室溺亡。在2023年9月上旬,热带风暴奥菲莉亚(Ophelia)登陆美国东北部,致使纽约在9月29日再度经历暴雨浩劫,成为继飓风艾妲后“最湿的一天”。

纽约州长及纽约市长,都一度宣布纽约市、长岛等严重受灾区域进入紧急状态(state of emergency),以便当地政府实时监控与响应各地区的灾情,派遣救援队伍,并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受灾路段及公共交通站点等。纽约市的陆空交通也在当日造成大面积的延误或瘫痪,数百万民众受到山洪影响,而纽约市的多数地区,都被记录到254毫米以上的日降雨总量。

这一次,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受到雨势影响严重,许多基建设施不完善的地方,成为灾难现场。位于展望公园(Prospect Park)入口的交通枢纽大军团广场(Grand Army Plaza)地铁站,洪水如瀑布一般倾泻、冲下楼梯,仍在上班路上的工作一族别无他法,艰难险阻拾级而上。

一位华人乘客反映,她的通勤路线是从从布鲁克林区南部的布莱顿海滩(Brighton Beach)站到皇后区北部的白石(Whitestone),通常搭乘地铁需要两个小时。但当日,她最终花上六个多小时才抵达公司。也有华人始终等不到巴士或地铁,踏上共享单车CitiBike在豪雨中湿行。

布鲁克林西南部的班森贺(Bensonhurst)是目前纽约亚裔聚居社区,根据2020年的美国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这里有约46,000名亚裔住客,其中大部分是华裔。此次暴雨,班森贺也为重灾区之一:停在路面的汽车被淹没到约半个车轮的高度,洪水瞬间通过排气管道,倒灌进路过此处的巴士内部,乘客们不得不半蹲在车椅上躲水,而车窗外的世界也不容乐观,街区早已成了水乡泽国。

这一区一些华人店铺的地下库房及居民住宅的地下室,也被洪水倒灌。根据纽约在地华文媒体《世界日报》报道,一名眼镜店的业者回到店中,发现存储在地下库房的眼镜与电子产品已经泡发数十小时,悉数报废。业主只能依靠手动泼水,一直泼到“手快要废掉”。房屋保险公司却明确表示不会作赔。而三年之前,同一间地下室已因为另一场洪灾而导致墙壁发霉,业主不得不花费2万美元重新装修。

2021年9月6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工人们正在清理被飓风艾达吹倒的历史建筑卡诺夫斯基商店遗址。摄:Kathleen Flynn/Reuters/达志影像
2021年9月6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工人们正在清理被飓风艾达吹倒的历史建筑卡诺夫斯基商店遗址。摄:Kathleen Flynn/Reuters/达志影像

“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

2021年9月1日来袭的艾妲飓风,曾在纽约州及纽约市,分别造成17人及13人死亡,其中就有来自中国武汉的冷鸿升一家三口。冷家三人居住在皇后区华人聚集地法拉盛(Flushing)一间地下室,当时因为洪水倒灌全部溺亡。一家人的尸体被发现时,还漂浮在水面之上。

今年这次洪灾的降雨量与两年前的艾妲相当。好在根据纽约州长霍楚(Kathy Hochul)的通报,此次洪灾并无导致人员伤亡,公共交通也在翌日基本恢复正常。

不过霍楚也承认,纽约的极端天气及其导致的洪灾,已经成为了“新常态”(New Normal)。而对于老纽约客来说,此番洪水景象事实上也并不陌生。

年过五旬的黄丽在纽约市打工多年,与两位室友住在位于法拉盛的皇后区植物园附近一栋连体房的地下室。艾妲发生之时,她们家中地下管道的水往外喷,卫生间也开始有水倒灌,她来不及收拾电器及贵重物品直往外奔。

而经过艾妲的“洗礼”与规训,如今她再遇洪灾便不再慌张逃跑,而是捞起衣物与电器先转放高处。此次暴雨虽未使家中进水,但仅今年月前,其他暴雨也已使家中两度“泡汤”。

黄女士居住的地下室去年9月进水情况。图:黄女士提供
黄女士居住的地下室去年9月进水情况。图:黄女士提供

法拉盛以东、约154街至166街及17大道至30大道的范围内,曾因就近法拉盛市中心的位置及相对友好的价格,成为华人抢购独立屋的热门地段。如今,家中车库及地下室却因洪灾而频有进水,住户们纷纷感“吃不消”,已有约一成房挂起“出售”的标牌,一排排房子前都筑起防水高墙。

谭秦2010年在此地买下一栋独立屋,如今感叹:“以为是百年难遇,结果是一年一次。”两年前艾妲来袭时,他第一次遭遇洪灾,当时他花费5000美元,请专业的工程公司维修地下室和车库的墙体以及损坏的建筑结构。

但是,在2022年9月,纽约一场暴雨就曾将这个街区的窨井盖顶起,路面积水一度达到四个台阶高。积水顺着车道下坡,又冲破谭家车库大门,直入车库内部,然后溢入与车库联通的地下室。水位最高时达到近180厘米,屋内的铁门因此变形,墙面也再次被冲裂,地面布满淤泥、落叶及粪便。谭家收藏了价值数万美元的古董,也随之被毁。修葺一新的建筑又遭二次破坏。

2022年9月,谭先生地下室再遭洪水侵袭,墙面可见洪灾当时的最高水位约180厘米。摄影:Yiyan
2022年9月,谭先生地下室再遭洪水侵袭,墙面可见洪灾当时的最高水位约180厘米。摄影:Yiyan

谭秦花了一个月清理现场,扔掉八成家电及家具。他给房子加装了防洪系统:在屋外及行车坡道入口处,他分别安装了玻璃幕墙及白钢门,防止路面洪水倾泻入内。而因为害怕洪水再次造访破坏,他便再未修复曝露于外的墙体。自那时候起。谭家14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空置起来。

不久后,谭秦又打通墙体,购买防洪水泵,前后总共花费2.8万美元。

他的一系列防洪举措,例如新装的水泵和房屋外的设备,这次真的有效阻挡了路面洪水涌入,然而,纽约老旧的下水道系统无法第一时间泄洪,湍急的洪水还是倒灌了地下室卫生间,污水从马桶及浴缸向外溢,水位高达近30厘米。

雪上加霜的是,艾妲飓风过后,保险公司因谭秦并非住在海边、并无水灾险,不予受理他的索赔申请。而当他提出购买相应保险时,保险公司又以他未住在海边亦不属于洪灾区域,拒绝了要保请求。

艾妲飓风当时,纽约州政府向他支付了1万多美元的损失赔偿,帮助谭家维修地基重置家电。不过自艾妲过后,谭家再因洪灾向州政府索偿时,州政府便再未处理他的申请。

纽约市政府方面,纽约市主计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New York City Comptroller)在当时援引判案先例,以市政府无需对“异常和过度降雨”造成的损害负责为由,拒绝了包括谭秦在内、民众关于艾妲的4703宗赔偿申请。

“气候变化说来就来,老百姓住户很麻烦”面对变得频繁的极端降雨,谭秦说,“市政府应该管管了,不然没法活了”。

2023年9月29日,美国纽约,威廉斯堡一条被洪水淹没的街道。摄:Fatih Aktas/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9月29日,美国纽约,威廉斯堡一条被洪水淹没的街道。摄:Fatih Aktas/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为何纽约市没有准备好?”

在谭秦看来,近两年街区洪灾频发,主要与纽约市建造于上世纪的城市排水系统有关。这个系统一旦遇到连续不断的强降雨,排水量达不到标准,很容易引发雨水倒灌而返进居民家中。此外,他的街区用水量根据人口提增及普遍的群租与分租现象,也逐年增高以致更不得以排泄。

在纽约的华人社区,面对高昂的租金压力及生活成本,独立屋及公寓的分租及非法改造情况十分普遍,独自一人或仅带小孩在外打工与生活的新移民,与二房东、类似情况的新移民、或是另一个大家庭分租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有时一家庭的独立屋,事实上却有多个家庭在共同生活与用水,有时甚至多达十五六人。

纽约市政府发布的公共文件指出,纽约市排水系统每小时最多处理44.45毫米的降雨总量。但这次暴雨当日,中央公园及皇后区部分地区,都被记录到每小时近51毫米的降雨总量,布鲁克林重灾地段,更是接近每小时76毫米——这已经超过了全市总长11909公里地下管道的承水能力。

华人在灾后清理家园。摄影:Yiyan
华人在灾后清理家园。摄影:Yiyan

纽约市六成排水系统统一输送雨水及污水至污水处理厂。但当排水量超过处理厂能够作业的两倍规模时,剩余雨水及未经处理的污水,将直接流入本地河流或是运河之中。同时,当水量太多,排水系统就容易堵塞,雨水浸没街道、渗入地铁、顺流而下进入室内,又从城市各地的住宅和商用地下室的卫生间及下水管道中外溢。

这个老旧的排水系统本就岌岌可危,而最近全球性气候变化带来更多的极端降雨,让它更是难以招架。

根据纽约市气候变化专家小组(The New York City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在被称为“云暴”(cloudbursts)的极端降雨时间里,排水不良且缺乏足够雨水基建系统的低洼地区,可能会被引发洪水。而由于气候变化,未来极端降雨时间的数量及严重性都将增加。

这个小组预测,到本世纪末,纽约市可能会经历比现今多出25%的年降雨总量,日降雨量超25.4毫米的天数也将增加1.5倍。而随着海平面及地下水位的上升,雨水的排放也将更难,洪水发生的机率就更高了。

过去,纽约州政府及市政府对于洪灾的应对,更多关注的是因应极端气候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而非排泄过量的降水,2012年,飓风桑迪(Sandy)重创纽约,夺走43人性命并损毁数万房屋,后来到位的联邦援助资金,大部分被用于都市重建及加固海岸线;两年前的艾妲飓风过后,大纽约都会区老牌非牟利机构区域规划协会(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能源和环境项目副总裁也表示:“在考虑从陆地边缘倾泻进来的水流时,我们做得很好,但在考虑从天而降的雨水时,我们做得不够好。”

洪灾过后,灾民将湿衣铺在马路边日晒。摄影:Yiyan
洪灾过后,灾民将湿衣铺在马路边日晒。摄影:Yiyan

如谭秦、黄丽一般的多次受害者以及环保主义人士,常常呼吁纽约市更新下水道及排水系统,加强抗洪与防洪的能力;也有代表皇后区的华裔国会议员提出,纽约应尽早使用联邦拨款余款,并建议市政府考虑回购灾区房,帮助受灾民众搬迁并解决住房安全的问题。

在今年5月,纽约市宣布投资350亿美元,建设“绿色基建”并扩大下水道的基础建设。鉴于纽约市有超过七成的土地表面并无吸水能力,如果建造更多的街边雨水花园、绿色屋顶、可渗透操场、多孔路面等,暴雨在进入下水道前就能够被吸收,洗手的水又能建造更多的大型下水道储水池及储水隧道,也可以防止溢流。同时,纽约市及纽约州政府均在近几年间,也推出更多政策、预警制度、以及相关法案,多方面防控水灾。这些措施包括建立洪水监测项目、打击违法地下室出租、为低收入地下室住户提供保护、要求纽约州房东在交易中如实告知房客洪水风险信息等等。

不过正如气象专家指出,目前,气候变化的速度要超过这座城市基础建设可以响应的能力。而纽约市加大排水能力并应对大型极端天气的行动,仍需要多年的时间。在此之前,住客们只能承受由洪灾带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风险,并在一次次灾情中被动学习防灾、应灾与灾后清理。

地下室住户及商家们,如今已经懂得要将贵重物品收起,将一捆捆沙袋推在地漏排水处,家里有条件者,则买来抽水机连续作业。9月30日,暴雨翌日,谭秦先用高压水枪强力冲洗地下室的淤泥,再用海绵吸干积水,挪动家具,打开所有门窗大面积通风。四五天后,谭家的地下室与车库终于恢复如初。

谭先生整理受灾车库。摄影:Yiyan
谭先生整理受灾车库。摄影:Yiyan

和之前几次修完即毁的惨状相比,身经百战之后,谭家这次体验到新买的水泵足够强的效力,终于有信心再请工程公司上门,修复多处损坏墙体及其他被破坏的建筑结构。

只是如同某位议员所说,政府给灾民的飓风周年“纪念品”,仍是倒灌的厕所马桶水。在修建高墙铁门和安装室内水泵之后,谭家及其他无此条件的低收入地下室住户们,预计都还将面临更多从卫生间及地下水管中涌出的污水。

(谭秦、黄丽为化名)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