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旅館ますきち(音:Masukichi),我興致勃勃地依著旅館主人南慎太郎及他的寫作人妻子南未來所製作的地圖,繞進小巷去,找到了由建築設計師開設的烤地瓜店。奉著熱騰騰、軟糯糯的地瓜,我站在店前再次細讀地圖,急不及待地計劃起下個周末的瀨戶行程來——起個大早,去往由一對母女掌管的喫茶店吃早餐,之後去逛書店,午餐則往由兩位藝術家辨的餐廳Barrack解決。自家烘焙咖啡豆的咖啡廳Vousho看上去彷如小型的美術圖書館,要否也跑一趟呢?——筆者
在認識由寫作人南未來開設的網上媒體ほやほや(音:Hoyahoya)、及南慎太郎開設的Masukichi旅館以前,我從沒想過瀬戶是如此令人雀躍的城市。因為並非以觀光作為主要產業,瀬戶對日本之外的人而言大概非常陌生:提到「瀬戶」,許多人立即聯想到的大概是直島與豐島所在的瀬戶內海,而非愛知縣的瀬戶市;而即使對大部份日本人來說,對瀬戶市的印象也除了「陶瓷產地」外,就只有少年將棋棋士藤井聰太吧。雜誌報章上甚少見到瀬戶市的專題報導,甚至乎,數年前,若你在Google上搜尋瀬戶市生活或旅遊資訊,也不會找到多少資料。而現在則不同了,Google會引領你去Hoyahoya這家網站。
在Hoyahoya上,南未來製作的瀬戶市旅遊指南,以遊記的方式介紹瀬戶市內的種種:和菓子老舖、歷史悠久的製陶所,也有新鮮到來的年青人開設的小店、街坊肉店、以及連在地人也一無所知的布甸店等等。看似乏味可陳,原來耐人尋味。
通常這種由個人開設的網上媒體辦公室,本來只要一張工作桌便可以,南未來卻特意設了編輯部,地點就在南慎太郎經營的旅館Masukichi內。慎太郎在Masukichi仍在籌備階段時,在社交媒體上設立了專頁,記錄籌備過程的種種。二人透過這個專頁於網上認識,南未來想設立自媒體,而慎太郎也計劃將Masukichi作為「提供資訊的旅館」,視旅館為媒體,連結社區與在外人、外地人。
二人一拍即合,先成為了工作伙伴,再成為生活伴侶。一個在雲端上的媒體,一個在瀬戶市街上的媒體,連結起來,瀨戶市的面貎一點點地改變。
「通常開店的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但在瀬戶卻是彼此連結起來的,店家會跟客人推蔫另一家店。」
為故鄉辦一個觀光媒體
Masukichi在2018年7月開幕,當時一樓有兩個分性別的混宿房間以及兩個獨立房間,二樓則空置著。本來生意算不錯,卻在一年多後被新冠肺炎擊倒,一度停業。想到疫情拖拖拉拉,集體宿舍的預約難見曙光,他把與玄關相連的和室闢作咖啡廳,並決定將二樓修葺,為旅館多添四個獨立房。
這天Masukichi一樓的和室空間外借了出去,十多個孩子全神貫注在電腦上,學習寫電腦程式,製作遊戲。原本打算在咖啡廳旁的廚房待一會,但想到談話的聲音或會打擾他們,我們便走上了二樓的共用空間,坐在臨窗的長吧桌前,能看見被日照曬得花白的庭園,以及在旅館入口進進出出的人們。
慎太郎及未來都是在瀬戶市出生及成長,兩人都曾經離開過家鄉,又分別在2017年及2018年回來。未來高中畢業後,花了三年時間,邊打工存錢,邊獨自往南美洲和伊朗等中東國家旅行,三年後覺得是時候「修心養性」,又一心想在媒體工作寫文章,那時瀬戶市內沒多少機會,於是把心一横,跑到東京去,之後又到了神奈川縣,想不到在關東地區一待就是十多年。
在關東居住的日子裡,未來在電視台工作過,也在出版社當過編輯,但她始終較愛採訪與寫文章,於是任起自由撰稿人來,替雜誌寫跟觀光相關的文章。只是工作日子久了,她開始對自己所做的事有所質疑。雜誌要求她採訪的,多是已被大眾認識的名人,大家熟透的人和事,還有必要介紹嗎?她更希望能發掘未被注目的人與事物,用最直接的筆鋒,將它展示出來。「那時想離開神奈川,但沒想過要回愛知縣,是在網上見到慎太郎在社交網站上為籌備Masukichi而開設的專頁,才發現原來瀬戶很有趣。」
黑貓速遞給客人貼在包裹上的貼紙,其中一張印著「せともの」,漢字是「瀬戶物」,亦即陶器。到今天,即使日本國內有如此多的陶瓷產地,日本人仍統稱陶器為瀬戶物,可見瀬戶市在日本工藝上有著重大的歷史地位。瀬戶市內最早的陶窯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紀的猿投窯,千多年來造陶產業從未停頓過。高峰時期市內共有1666家製陶所,至今只餘下百多家了,生產的陶瓷種類亦有所改變,以前的製陶所多造茶碗,又或為武家製造器具,現在除了生活器具外,也造馬桶、電線桿上的絕緣子、電燈座內的零件等工業製品。
離鄉十多年,她在網上找跟瀬戶相關的生活與觀光資訊,居然幾乎一無所獲,她心想,既然瀬戶市被媒體冷落了,就讓她來做第一個專門介紹瀬戶的媒體。未來寫的即使是街道與店鋪,最終筆尖的落腳點都是人。
特定產業的久遠歷史,在瀬戶市街上刻劃出獨特的風貎。例如不少區域都保留了以燒陶時用的鉢、陶板等疊成的圍牆,其中以窯垣小徑中的最為完整。建築物的外牆或基建上有點格格不入地貼滿繽紛的瓷磚作裝飾。很多咖啡廳與小食店都對器皿尤其講究。平常街道飛弛掠過的車輛比走在路上的人多,但每逢陶藝祭,街上排滿了手工藝品的攤位與遊人,熱鬧非常。
市內還是有一些觀光景點的,像介紹瀬戶製陶歷史的瀬戸蔵博物館、窯垣小徑和小徑內的藝廊等,亦有不少售賣當地陶器的店舖。陶資的產地通常有著豐富的天然資源,不然難以採得優質的黏土,瀬戶市內不乏好山好水,繞過有點蓬頭垢臉的市街後,迎來大片山林與綠蔭。但這些似乎都不足讓旅客久待,市內只有三家小酒店,就足以應付來觀光及出差的客人。
未來說她小時候在市內的住宅小區中長大,於陶藝之鄉成長,卻過著跟陶藝沒半點關係的生活。離鄉十多年,她在網上找跟瀬戶相關的生活與觀光資訊,居然幾乎一無所獲,她心想,既然瀬戶市被媒體冷落了,就讓她來做第一個專門介紹瀬戶的媒體。
Hoyahoya是瀬戶的方言,是「對,對」的意思。在日本標準語之中也有同音字,其中一個字義是「柔軟而溫暖的」,未來為媒體取名Hoyahoya,取前者的意思,希望讀者讀文章時有所共鳴,喃喃自語「對,對」,但讀者定感受到後者。在東京工作得累了回家與母親共同經驗喫茶店的女儿、開始了餐廳兼藝術,在餬口與理想之中找到了平衡點的藝術家,還有繼承了數百年歷史的陶窯,正在摸索傳統與時代接合點的陶工⋯⋯未來寫的即使是街道與店鋪,最終筆尖的落腳點都是人。
有些人因為看了Hoyahoya而來到瀬戶,他們的目的定非瀬戶炒麵又或是瀬戶豚肉等名物,而是瀬戶內一張張的人文風景。其中一些,更因為這些風景而長年駐足,遷到瀬戶市來。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民宿老闆
「那時的氣氛,彷佛現在不就業,這輩子便完蛋了。我想,這是事實嗎?日本的人口越來越少,將來工作人手一定不足的。」思考著畢業後的路向之際,慎太郎仔細地探問自己有什麼喜歡的事。他想到旅行,也想到了民宿。
慎太郎高中畢業後,便往北海道大學農務部修讀生態學,研究鮭魚的生態。日本的大學生在大學三年級時便為就職而忙,跑招職會、到影樓拍求職用的照片、投求職信、買面試穿的西服、面試⋯⋯日本叫「就活」。最好能在四年級時便決定好去向,不然大學生涯最後一年便惶惶不可終日。慎太郎卻對此不以為然。
「那時的氣氛,彷佛現在不就業,這輩子便完蛋了。我想,這是事實嗎?日本的人口越來越少,將來工作人手一定不足的,不可能現在不工作,之後便沒機會吧。所以當時我只投考了一家自己真正想進去的公司,不過失敗了。」思考著畢業後的路向之際,慎太郎仔細地探問自己有什麼喜歡的事。
他想到旅行,也想到了民宿。在多次國內旅行之中,於熊本阿蘇市的民宿尤其教他印象深刻,民宿主人如同一本深度旅遊書,每天跟他分享當地日常文化。「像哪家便利店原是便當店,現在即使成為便利店了,也賣手作的餸菜。很微不足道的日常,卻很有趣。」這次經驗為他的路向雕出了輪廓,他萌生了經營旅館的念頭。
慎太郎原本打算畢業後先到各地可以換宿的旅館打工,順便旅行並學習經營旅館的種種。在網上找尋資料的時候,瀏覽了不少民宿主人的部落格,看他們如何找空房子及作維修內裝,如何在網上集資,發現有些人是摸著石頭過河,邊經營邊學習。「說不定我也可以啊。」慎太郎想。他決定了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民宿老闆。
要在哪裡經營民宿呢?慎太郎喜歡城鄉地區,有傳統工藝的、保有當地文化、非觀光地、有個人經營的店舖,思前想後,老家瀬戶市不就是這樣的地方?
整個社區是一家大旅館
「驟眼看來,瀬戶似乎有點凋零,但若在城市之內漫無目的地散步,在這些被錯過的境色之中,以放大鏡仔細地看,就會看出不同的風景來。(中略)陶瓷產地的特色城市景觀,就像地層一樣層層相疊,留下濃厚的色彩,越挖得深,越能挖出新的魅力來。瀬戶是如同寶山一樣的城市。」
——南未來,錄自《在市內漫遊,在瀨戶連結》(まちをあるく、せとでちながる)的前言。
有些城市讓人很容易就能說出它的魅力所在,例如京都的古建築與庭園,東京匯集了最新的情報,高知市有著遺世獨立的態度。瀬戶卻是有點含糊的,過去的光環照見今天市街的蕭條,卻也看得出城市在微光之下蠢蠢欲動。
2016年的夏季,慎太郎仍是大學的四年級生,他帶著花了一個星期設計的名片及民宿計劃書,從北海道回到了瀬戶,跟市役所的職員會面。
日本的城鄉地區空屋問題非常嚴重,瀬戶市亦不例外。人口老化,修葺老房子費用龐大,而清拆房子也需要巨額的工程費用及垃圾費,很多房子在人去樓空以後,房屋的持有人便任房子空置著。瀬戶市內散佈著日久失修,牆壁脫皮,屋頂下陷的房子,對治安及市容都有影響。2016年,瀬戶市開展了「瀬戸市空屋等對策計劃~來瀬戶定居Project~」,其中一項工作是「地產中介」,連結有意出租或售賣空房的人,以及有意在瀬戶居住或設店的人,希望籍此緩和空屋問題,也為瀬戶市帶來新的經濟活動。
「負責我的案子的職員很熱心,她給我介紹了幾家空房子,最後來到這家,我一看便覺得『是這裡了!』」慎太郎如此篤定,然而當時也非沒有不安,原為陶工川本桝吉與弟子們居住的老房子,已有逾140年歷史,且被丟空30多年了,房子的維修加上滿屋雜物,即使房東願意低價出租,他也沒有財力聘請專業人士來處理。沒有人力財力,但他有時間。他請房東在他畢業後免費使用房子一年,他窩居在唯一沒有雜物的和室之中,每天起床只做一件事——清理雜物。
有些城市讓人很容易就能說出它的魅力所在,例如京都的古建築與庭園,東京匯集了最新的情報,高知市有著遺世獨立的態度。瀬戶卻是有點含糊的,過去的光環照見今天市街的蕭條,卻也看得出城市在微光之下蠢蠢欲動。
「另一方面,我也想確定自己的計劃是否真的可行,自己是否跟市內的人合得來。我在這裡先住一年時間,好好觀察。」會如此在意與市內人的關係,是因為在慎太郎的計劃裡,Masukichi並非一家獨立的民宿旅館。「雖說是旅館,但Masukichi內沒有浴場(註:只有共用的淋浴間),又沒供餐。怎樣跟地域連動很重要。早餐或晚餐可以去哪裡吃,哪裡有澡堂,我得為客人提供這裡資訊。」
日本一般的旅館都設有餐廳及浴場,然而,若把整個社區想像成一家大旅館,民宿裡不足的設施便給填補了,而且還能藉此引領住客走進社區。
雲端上的媒體,地上的媒體
為了多了解市內店舖的最真實面貎,慎太郎跟店主多了溝通,更感受到瀬戶市的趣味。「我會先跟住客聊天,觀察他們的喜好,再推蔫他們應該會感興趣的店,他們出門回來後,若感到滿足,我便很開心了。」慎太郎說,現時有一半的住客是以Masukichi為目的而來到瀬戶的,他們大都沒有預先安排行程,來到這裡後,讓Masukichi為自己引路。
「有些人則是來之前已在Hoyahoya看過未來的文章,對小店已有大概的認知。來到這裡後,我能更直接及詳細地介紹。我覺得現在Machikichi及Hoyahoya共存,是非常重要的。」
問慎太郎及未來關於瀬戶市內的小店資訊,慎太郎離席了一會,回來時手裡拿著兩張A4紙,是用打印機印出來的地圖。那是他們製作的瀬戶小店地圖,採訪當日正在送印,還未見到實物。地圖的一面清晰地將店舖分類了:想吃早餐、休息一下、邊走邊吃、推蔫給陶藝愛好者的地點、書及錢湯等等。店舖的基本資資、精要的簡介,小店的照片一張張如瓷磚般整齊排列在版面上,好像就拼湊出瀬戶少被注意到的特色來:有點粗豪的、充滿創作力的、有點實驗性而我行我素的⋯⋯
正在印刷的還有未來的首本著作——數個月前,她把Hoyahoya中的文章重新整理,又添加了新的採訪,製作成書籍《在市內漫遊,在瀨戶連結》。那時他們的孩子才出生不久,為育兒而身心俱疲的日子裡,未來仍每晚窩在案頭整理原稿,慎太郎笑言對她敬佩不已。
一直以為網上觀光媒體都是朝向外地人的,未來沒有想過大部分讀者都是當地人,Hoyahoya更成為了社區通訊 。「有些小店是連在地人也不認識的,像布甸店由一位75歲的伯伯經營,有在地人看了Hoyahoya的介紹後去了,然後來到Masukichi跟我們報告。」
一直以為網上觀光媒體都是朝向外地人的,未來沒有想過大部分讀者都是當地人,Hoyahoya更成為了社區通訊 。「有些小店是連在地人也不認識的,像布甸店(註:名為Uoko,由一位75歲的伯伯經營),有在地人看了Hoyahoya的介紹後去了,然後來到Masukichi跟我們報告。經常有類似的事呢。也有大叔來跟我們說,看到Hoyahya知道又有年輕人開店了,雖然自己不能去看,但單是看到報導已很高興。那大叔該五十多歲了吧,我沒想過這年紀人也會是我的讀者,很意外又很開心。」
未來說,為了令自己筆下的瀬戶接觸到更廣的讀者群,他們決定將Hoyahoya製作成實體書,書走進全國的書店中,就能觸及全國的讀者。
人一連結,城市便動起來了
Masukichi的通往二樓的梯間,牆上掛滿了木製的名牌,名牌上名字的主人全是Masukichi在網上集資時的捐款者。慎太郎在開設Masukichi的路上,是因為民眾的幫助才走得順順利利。最初他帶著一百萬日元的積蓄,加上銀行貸款一百五十萬,也不夠支付內裝的費用,不足的一百多萬,他在網上集資,得到了181人的捐款。他想用舊木材來作內裝,市內的製陶所送他製陶時用舊了的古木材。
預算不多,內裝需要人手,工匠便替他在Masukichi中辦漆白灰及舖地板的工作坊,合共三百多名的參與者在工匠的指導下,一點點地完成了內裝工程。修葺二樓、出版書籍、製作地圖,他又再確定了與人連結時,能產生的力量如此巨大。
2020年新冠病毒在日本擴散,每年9月在瀬戶舉行的大型陶藝祭,因疫情而停辦了。那原本是為瀬戶市注入活力的重要活動,宣佈停辦後,大家都失落不已。慎太郎想或許他們年輕這一代,可以做點什麼,以別種方式稍為撥開瀬戶市疫情的陰霾。他跟未來於是連結了陶藝工房翠窯以及設計師等,策劃了「せとひとめぐり」(中譯:瀬戶遊一圈)活動。招募願意開放參觀的陶藝工房,連同市內多家店舖,合共27個單位。
活動當天,為免擠擁,他們以Twitter不時更新每個單位的人流狀況。陶藝祭在指定的場所舉行,而「瀬戶遊一圈」則是邀請公眾在瀬戶市街散步,走進瀬戶的市街與陶藝工房中。訪客數目固然無法與陶藝祭相比,卻給予了參與者,尤其是常待在工坊中獨自造陶的陶工,難得跟客人仔細交流的時光。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瀬戶本業窯,在慎太郎及未來的協助下,成功在網上集資,開設了瀬戶民藝館。市內多了年輕的一代移居,也多了原居於都市的人來開設小店,列在他們製作的地圖中的44家店舖,便有15家是他們成立之後開業的。
慎太郎說,瀨戶市有一個特色:「通常開店的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但在瀬戶卻是彼此連結起來的,店家會跟客人推蔫另一家店。」有些住客原本打算一大早離開瀬戶市的,結果把行李寄放在Masukichi,出門吃早餐後,就像玩野外定向遊戲一樣,一家店接一家店的跑,至晚上九點,店家關門了,才匆忙回去拿行李。「我們跟住客介紹自己覺得有趣的店,然後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又有緣份在展開。若我是來玩的人,也會覺得瀬戶市很有趣的。」
Masukichi及Hoyahoya成立後的幾年間,瀬戶市悄悄地改變著,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瀬戶本業窯,在慎太郎及未來的協助下,成功在網上集資,開設了瀬戶民藝館。市內多了年輕的一代移居,也多了原居於都市的人來開設小店,列在他們製作的地圖中的44家店舖,便有15家是他們成立之後開業的。慎太郎及未來見證著瀬戶市的動靜,都感到喜悅不已。慎太郎說:「但我不覺得是自己的影響呢。我們只是剛巧處在瀬戶市變得越來越有趣的時候而已。」
很有趣的讲述,日本的地方振兴是一个大难题,这对夫妻的经验真的好棒!
很溫暖的文章
很喜欢这样的文章。端已经成为我的主要新闻频道,有即时新闻热点(坏消息+更坏的消息),有这样平凡人的温馨故事,还有艺术家来讲一讲自己的作品,让我的情绪能够有一个平衡,我也在这里找到了很多共鸣。很感谢小端的这个媒体平台 👍🏻
「まちをあるく、瀬戸でつながる」,文中的「つ」寫成「ち」了。
這才叫「活化」。
很有趣,謝謝端。
好有趣的文,看完也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