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宣戰到和解:澳洲政府 VS 科技巨頭,誰都救不了新聞業

舊壟斷勢力和新壟斷勢力的遭遇戰中,傳統媒介行業依然只是背景陪襯。
2021年2月18日的《先驅太陽報》,上面的智能電話顯示著Facebook禁止澳洲用戶分享新聞內容的通知。
國際 澳洲 媒體 社交媒體 科技 科技公司

2月18日早上,澳洲民眾發現Facebook平台上的本地新聞,一夜之間消失了。

不僅個人動態上的新聞帖文蹤跡全無,各大本地新聞機構的Facebook主頁、甚至連學生媒體的內容也都不見了。有人試圖複製本地新聞網站的連結,或者使用新聞網頁上的「分享至Facebook」功能,卻收到Facebook的消息提示:「應對澳洲政府的法案,Facebook限制了澳洲本地新聞連結和澳洲新聞主頁的帖文。澳洲新聞機構分享的帖文和網頁連結,在全球也受到了限制。」

當地輿論立刻炸了鍋。有記者發現,Facebook不僅屏蔽了新聞機構的Facebook主頁,甚至將昆士蘭州政府衛生部門、西澳州政府山火和緊急服務、新領地和塔斯曼尼亞州政府、全國家庭暴力舉報熱線多個非營利福利機構的Facebook主頁也一同屏蔽;此外,在澳洲有94年歷史的「洋蔥新聞」公司The Betoota Advocat也發表聲明,指Facebook屏蔽了他們的帳號。在18日下午至19日早上,遭Facebook「誤傷」的部分政府部門和慈善機構Facebook主頁逐漸恢復正常。

作為澳洲記者工會的媒體、娛樂和藝術聯盟(The Media, Entertainment & Arts Alliance)隨後發表聲明,譴責Facebook的做法導致其用戶無法獲取有關疫情和緊急災難的信息,會助長不實信息在平台傳播,「再次證明了通過《新聞媒體議價法案》(News Bargaining Code)去窺管全球性數位平台的必要性」。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也發表聲明,堅持對《新聞媒體議價法案》的立場不變:「我會對Facebook說:這裡是澳洲。如果你想在這裡做生意,你就要按照我們的規則來。」

《新聞媒體議價法案》昨日(24日)在國會正式通過。在原版法案中,Facebook、Google等科技巨頭要向澳洲本地新聞媒體支付上百萬澳元的內容使用費,並且要提前14天通知新聞機構相關算法的改變。這項法案在提出之初,就受到Facebook和Google兩大巨頭的強烈反對,並紛紛出招對抗。

而這場Facebook屏蔽澳洲新聞的鬧劇,也在2月23日暫告休戰:Facebook表示,將會在接下來數日解除屏蔽;澳洲政府宣布,若Facebook能展示其與「足夠」的媒體機構簽訂內容支付協議,就不會強制要求Facebook執行法案,而政府也會在執行法案之前,給予Facebook和其他數位平台一個月時間的告知。

巨頭的拉鋸戰

全球範圍內的新聞媒體行業對Google、Facebook兩大平台怨言已久:平台靠內容賺取巨大的廣告費用,但生產內容的新聞媒體卻無法從中分一杯羹,甚至自己本身的廣告收入也大受影響。去年8月,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就在報告中指出,在2019年,廣告商們每投資100澳元,就有53澳元是流向Google,有28澳元是給了Facebook。

而自去年3月進入全國封城後,澳洲新聞行業的虧損進一步拉大。據《衛報》去年報導,在社區報紙迎來倒閉潮的3月,澳洲排名前十的新聞網站的月瀏覽量上升了54%。瀏覽量上升了,但廣告收入卻持續下降,而平台則享漁翁之利,令澳洲新聞媒體與科技巨頭們的矛盾激增。

悉尼大學傳播學教授Terry Flew向端傳媒表示,澳洲政府早在三年前就已著手對數位平台在內容使用上進行評估,但作為法案開始進入澳洲民眾視線,還是在去年4月。聯邦政府財長Josh Frydenberg委託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針對平台剝削新聞機構起草法案:將要求數位平台向新聞媒體支付內容費用。

Facebook最先表示反對。6月,Facebook表明,不會和澳洲新聞機構分享廣告收入,指這違反公平競爭原則,並指責澳洲政府點名Facebook和Google。不過,法案本身沒有寫明收到約束的公司名單,而具體平台,是由財長Frydenberg決定,但Facebook和Google的確是首當其衝。

澳洲廣播公司的Facebook頁面,所有內容無法顯示。
澳洲廣播公司的Facebook頁面,所有內容無法顯示。

科技巨頭反擊的第一步,是砸錢投廣告,說服澳洲人民反對法案。8月,澳洲用戶登入Google搜索引擎和YouTube時發現,新增了一條黃色的警示,指出澳洲政府正在推行一項法案,而法案會損害用戶使用平台效果,鼓勵澳洲用戶反對法案。Google甚至請來澳洲戲劇演員Greta Lee Jackson拍攝影片,以巴士比喻平台,餐廳比喻新聞媒體,自喻是搭載乘客去餐廳的巴士司機,在新法案下,他們被迫向餐廳支付搭載乘客的費用。

兩大巨頭也在談判過程中多次放出豪言。去年9月,Facebook就出威脅,指若澳洲實行該法案,將會禁止澳洲用戶在Facebook上分享本地新聞連結。這並沒有使政府方屈服,去年12月,澳洲政府正式將法案草案遞交國會。澳洲政府與兩大巨頭的戰爭,從此升級。

2021年1月13日,《澳洲金融評論》報導,指收到證據顯示Google正在澳洲進行算法實驗,屏蔽澳洲本地新聞網站。Google發言人隨後承認,公司的確在對1%的Google Search用戶進行算法實驗,「以檢驗新聞企業和Google Search的互相影響程度」,而實驗將會在二月初結束。

《紐約時報》駐墨爾本記者莊岩(Yan Zhuang)成為了被Google抽中的「實驗品」。她告訴端傳媒,她是在1月15日使用Google Search時發現,Google頁面呈現的搜索結果多是外國網站的連結,當中並無她熟悉的澳洲新聞網站。起初她以為是她輸入的關鍵字太冷門,直到她輸入「COVID-19」後,頁面仍沒有顯示任何本地新聞網站的連結,她才意識到,自己被屏蔽了。

Google的實驗隨即在澳洲引起批評,指其在沒有告知公眾的情況下就進行算法實驗,有違倫理。而在承認屏蔽實驗後,Google宣布,若法案通過,則會在澳洲撤出搜索服務,屆時將有一千九百萬澳洲用戶受到影響。

面對Google的威脅,澳洲政府保持著同樣的強勢。經過兩個月的公開徵詢後,澳洲參議院委員會在2月初宣布贊同法案,而國會將會在本週對法案進行辯論。而微軟的發言人趁機表示,Bing願意遵守澳洲的新法案,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另一方面,澳洲政府重申願意與Google協商,並在一月時強調Google旗下的YouTube和Facebook旗下的Instagram不會受到法案的約束。

2月初,Google宣布在澳洲推出News Showcase功能——在這一功能下,與Google簽約的媒體內容將在一個app特製版面展現,從而使這些媒體得到更多點擊量。此舉被視為是向澳洲政府的一種示好,企圖在法案之外為澳洲媒體提供新選擇。目前,共有超過25家澳洲媒體和Google簽約,以中小型規模的媒體為主,但也包括擁有澳洲電視頻道Seven的傳媒集團Seven West,和在17日和Google簽訂為期五年、超過3千萬澳元內容支付協議的Nine。18日,澳洲另一新聞巨頭、由傳媒大亨默多克擁有的新聞集團(News Corp)也表示正在和Google進行內容支付談判。

為什麼是澳洲?

此次澳洲政府與Google和Facebook的對峙,也贏得其他國家新聞行業趁機附和。2月6日,加拿大報紙協會發起「消失的頭條(Disappearing Headlines)」運動,當日所有報紙頭版均是空白,並在內頁附上一封致加拿大國會公開信,指Google和Facebook兩大平台靠著新聞機構創作的內容收穫80%的網上廣告費,卻不向創作者支付內容費用,導致傳媒機構經營愈發艱難,要求政府效仿澳洲政府立法,並鼓勵民眾致信所屬國會議員,支持報紙協會。

這也是科技巨頭們對這條法案憂心忡忡的原因:一旦《新聞媒體議價法案》通過,這將會是全球第一個針對數位平台「剝削內容」制定的法案,若其他國家效仿澳洲,屆時他們需負擔的費用難以估量。

澳洲的特殊性在於,相較其他歐美國家,澳洲的傳統媒體勢力比較集中,有財力和影響力和科技巨企們叫板。除去與一早的Google達成協議的Seven West集團外,澳洲的大型主流商業媒體,基本上由兩大集團控制:一個是擁有《悉尼晨鋒報》《墨爾本時代報》《澳洲金融評論》和Nine電視台,現已和Google簽訂協議的傳媒集團Nine;另一個是持有《澳大利亞人報》《先驅太陽報》等報業,由傳媒大亨默多克持股的新聞集團(News Corp Australia)。

澳洲Nine電視台大樓外貌。
澳洲Nine電視台大樓外貌。

此次的《新聞媒體議價法案》,就得到Nine和新聞集團的強力支持,而兩大集團至今仍拒絕Google的News Showcase方案。Nine的發言人就向《衛報》指出,Google這一做法是轉移視線:「這就是壟斷企業的做法,他們藉著Google Showcase說著給你一個方案,但他們不準備協商。」

儘管Nine和新聞集團本身也屬於壟斷集團之列。目前,二者均在同Google協商中。

另一方面,此次《新聞媒體議價法案》,在澳洲國內同時得到執政黨與反對黨的同時支持。在2月初的參議院委員會會議中,大部分成員來自執政黨自由黨,但儘管在細節上意見不一,來自工黨和綠黨的議員對此表示支持。而工黨也在上週的一次黨內會議中表明支持法案通過,這在澳洲政治屬少見,也從側面解釋為何法案在政治上遇到極少阻力。

在新聞業內人士看來,此次法案不僅是對兩大平台長期「剝削」新聞工作者的制裁,還能拯救危在旦夕的新聞專業主義。曾任記者、澳洲研究所(Australian Institute) 旗下的責任科技中心(Centre for Responsible Technology)主任 Peter Lewis曾在去年12月為《悉尼先鋒報》撰文,表達對這項法案的支持。他認為,在傳統媒體經營模式裡,媒體通過廣告獲利,而要吸引廣告商,需要有優質的新聞內容;換言之,是新聞內容自帶的價值讓媒體營利。而Google、Facebook這些平台利用新聞內容的這些價值賺取巨大的廣告費,還打亂了傳統媒體的廣告模式,導致新聞行業大受打擊,也是引發後新聞團隊裁員、機構關門的罪魁禍首之一。

Lewis向端傳媒表示,他不認為這項法案是可以扭轉新聞媒體虧損局面的「銀色子彈」,但他期望這項法案能夠為陷入財政困局的新聞機構們帶來收入,令其盈利模式更加「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在他的評論文章中,Lewis指出,《新聞媒體議價法案》還有利於以事實為核心的新聞取代靠標題奪眼球的內容,重回公眾視線:「目前社交網絡的算法會導致人們在這些平台閱讀新聞時,先看到他們感興趣獲認同的內容,而非中立的信息。這些算法模式會讓人們更堅信自己的觀點。」

「我們認為,新法案能夠讓推進這些社交網絡對此進行改變,因為通過新法案,整個社會和這些平台會更清楚認識到這些在新聞專業主義原則下製作出來的內容,並區分出哪些不在這些原則下製作出的內容。」

悉尼大學的Flew教授表示:「我認為,澳洲政府之所以會採取這樣(強硬的)態度,是因為沒有一個國家允許自己的合法性(legitimacy)被某些跨國公司綁架。如果澳洲選擇屈服,那麼其他國家也會面臨同樣的威脅。」他認為,未來十年,還會有出現更多類似的平台與內容的爭論:「社交平台公司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權力?這些事情是怎麼發生的,又導致了怎樣的結果?我認為,若澳洲在此時選擇對Google屈服,那麼就和出賣國家主權無異。」

而在此次紛爭中,美國貿易代表署也向澳洲參議院質詢遞交意見,指此次立法會明顯損害Google和Facebook兩家美國企業,「恐導致不良結果」。而Flew教授指出,美國國內本身就對兩大平台有不少怨言。「如果你看看去年10月的國會聽證會,(對平台)不信任的提案,就會發現,他們對平台的指責要比澳洲的重得多。」

「雖然(這次法案)是單一國家的事務,但我認為他反映的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新聞的質量成為焦點,因為人們開始擔心是否接收到不實信息,擔心假新聞,擔心記者失業,沒有人再生產準確的新聞。這些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也是世界各地人們都關心的」,Flew教授說。

誰是法案的反對者?

但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這項法案。

萬維網的發明者Tim Berners-Lee就公開反對這項法案,並向澳洲參議院遞交意見,認為這項法案破壞了互聯網的根本價值:「這將會破壞網絡最基本的原則——允許人們自由地使用連結,並與過去三十年來網絡運行的方式不一致。」

有法案反對者表示,這條法案只會使同樣身處壟斷地位的傳媒巨頭獲益,對澳洲傳媒聲音的多元化造成傷害。澳洲前總理、工黨出身的陸克文(Kevin Rudd)一直公開反對新聞集團,指其旗下的媒體縱容右翼聲音,一味反對工黨,並在去年11月發起網上簽署,要求對新聞集團進行獨立調查(royal comission),該簽署有超過50萬人簽名,是澳洲國會接收到的最多人次參與的簽署。

而在有關法案的參議院問詢中,陸克文表示,這條法案是為了新聞集團牟利,鞏固了「默多克暴民」的力量和話語權。他表示他在任總理時,也很驚怕新聞集團的力量,而「在這(國會)大廈裏的每一個人都害怕默多克」。

當Google威脅澳洲政府,會撤出搜索引擎服務時,許多澳洲民眾在推特上對法案持反對聲音。根據法案,只有資產為15萬澳元及以上的媒體企業才能得益。從2019年年末開始經營一家新聞和藝術內容網站的Claude Walker表示,他的網站相當於「家庭式作坊」,若這項法案真的導致Google從澳洲撤出搜索引擎服務,最先遭殃的會是像他這樣的小規模內容創作公司。

他認為,目前擁有互聯網話語權的是大規模的傳媒集團,而Google的搜索引擎服務能讓小規模的內容網站獲得關注:「並且,如果我寫了一篇好的文章,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喜愛,Google(的算法)會讓這篇文章出現的次數更多。這是有利於(言論)自由和社會(發展)。」

Walker表示,自己研讀過法案,認為這條法案是為了讓財力十足的媒體巨頭賺更多的錢,也是僅為這些巨頭們服務:「(條文中提到)平台要提前兩週告知算法改變,小規模的公司怎樣知道⋯⋯這部法案是通過犧牲小型傳媒機構的利益,來為大機構謀取更多利益。」

不只是小型媒體機構,不少從事電商和數位行銷的小型企業也反對這項法案。他們認為,一旦這項法案真的觸怒Google,導致他們真的在澳洲撤出搜索引擎服務,他們也會受到影響。為多家公司提供數位行銷諮詢服務的Nathan Murphy表示,由於疫情影響,多家公司被迫依賴電商渠道維持生計,而Google Search是澳洲最常用的搜索引擎。若法案真的導致Google Search離開澳洲,他們就要重新調整市場戰略,適應新的平台。「這會花很多時間,導致減慢經濟增長速度,也會打亂正在復甦的經濟活動,我們正試圖從大流行中恢復經濟,而這些打亂不是我們所需的。」

澳洲悉尼,乘客在巴士上用智能電話。
澳洲悉尼,乘客在巴士上用智能電話。

另一位同樣從事數位行銷諮詢服務的Flo Robert(化名)也表示,若Google Search真的因為這項法案而撤出澳洲,許多小型企業可能會大受損失,包括她本人。「在澳洲,93%的互聯網用戶在用Google。和我有合作的公司絕大部分都是用Google來進行搜索行銷(search marketing),因為Google有夠大的用戶量。我自己本人的75%的收入也是直接和Google搜索引擎行銷相關的。」 Robert表示,目前她有80%的客戶的網站流量來自Google Search或者Google有償廣告。有一位客戶告訴她,若他沒了來自Google的流量,會失去至少三分之一的收入。

Robert表示,她能理解為何這項法案會觸怒Google,因為這項法案對Google並不公平。「這項法案沒有標明Google和Facebook要支付的內容費用的上限,從他們的角度來說,他們不能預計這項花費有多少,而新聞不過是他們眾多收入中的其中一項。」

許多澳洲新聞行業人士支持這份法案,是相信這份法案能讓他們製作的內容得到應有的收入,而機構有錢去僱用記者。但澳洲新聞業面臨危機,卻不僅僅全是科技平台造成。在此次法案中,澳洲公共媒體ABC和SBS也可以要求社交平台支付內容費用,但在這之前,ABC已連續三年被聯邦政府凍結預算,去年更是削減8千4百萬經費,導致ABC被迫裁員250人。儘管在去年澳洲山火中,ABC的山火新聞報導和緊急廣播服務成了許多災民獲取最新信息的來源。

數位平台需要嚴肅新聞嗎?

Google和Facebook敢於和政府對峙的原因,也在於他們的平台擁有無人能打破的權力。有研究表示,在2019年,澳洲有370萬Facebook用戶,主要年齡段在25到34歲之間。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的Tama Leaver就向SBS引述2019年路透研究所有關數位新聞的報告解釋:比起傳統媒體,35歲以下的年輕人更傾向通過社群媒體和新聞聚合app獲取新聞,Facebook屏蔽本地新聞,受影響最大的將是這部分群體。

也有年輕人早就意識到數位平台的濫權行為,在這場鬧劇之前就脫離了Facebook。剛完成碩士學業、如今在悉尼從事記者一行的Jordyn Beazley告訴端傳媒,早幾年前,她在意識到Facebook會搜集用戶數據後,就減少使用Facebook,大部分Facebook活動都是關注週末活動,或者是學校的 Facebook群組。針對此次屏蔽,Beazley表示她日常看新聞都是直接從新聞網站看,因此影響不大,但她擔心Facebook屏蔽新聞對年紀大的用戶反而影響劇烈:「我的祖父母使用Facebook,有時候我會見到他們在Facebook上分享的一些連結,我會認為是假新聞或者是陰謀論。如果(Facebook上)沒有真正的新聞去平衡,那麼它可能就變成了單純是傳播陰謀論的平台。」

Google承認在澳洲實行屏蔽澳洲本地新聞的算法實驗後,昆士蘭科技大學數位傳播副教授Daniel Angus撰文表示,若數位平台選擇屏蔽澳洲本地新聞,可能會加劇不實和虛假信息源在社交平台上傳播,對澳洲社會影響巨大。Angus教授引用其參與的一項研究,指新聞媒體和數位社交平台在傳播陰謀論中扮演同等重要的角色。Flew教授也表示,Facebook近年受假新聞影響嚴重,若正規新聞機構的內容被屏蔽,恐怕會助長假新聞。

根據戰略對話研究所(Institue for Strategic Dialogue)顯示,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6月有關著名陰謀論QAnon的推文中,澳洲用戶數量全球排名第四;而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39%的澳洲人相信COVID-19是從武漢實驗室傳出。

在過去的週一(2月22日),Facebook、推特和Google簽署了澳洲政府推出的針對不實信息傳播的條例。該條例在疫情期間由行業協會DIGI撰寫,基於澳洲政府要求數位產業自行制定打擊不實信息的要求,屬自願原則簽署。根據條例,數位平台要標明錯誤內容(false content),在算法中降低這些內容的排行,優先可信消息源,關閉傳播不實信息的帳號並清除相關內容。

在Facebook屏蔽澳洲新聞網站後,澳洲各大新聞機構的app下載量飆升。在2月19日,澳廣新聞的app下載次數曾一度為全澳app最高,而其後的四個app均為Facebook旗下的app;另一方面,新聞聚合app如inkl也藉此集會獲得關注。

撕扯下的鬧劇大約接近尾聲,在利益爭奪中被清晰證明的似乎只有一件事:是信息聚合數位平台,還是傳統媒體,從來不是一個選擇題。

讀者評論 8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错字好多

  2. 好吧,我就礼貌的说一句楼下那位粉粉:请不要在这里炫耀你的智力缺陷了,没有人想阴阳你,大家都只想让你滚而已。带着你的阴阳回去吧,大陆太极需要你这样的键盘侠来拯救。

  3. 想起某些人抱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怼大陆人:我们能上FB你能吗?呵呵呵呵呵呵
    阴阳人莱克多巴蛙曱甴公知恨国党们,欢迎前来阴阳怪气。

  4. (「先看到他們感興趣獲認同的內容」这里面有一个错别字,中间应该是「或」字。)
    好文章,的确解释了我很多的疑惑。现在更加能够理解两方的观点了。
    我自己的猜想是,首先谷歌与脸书这两个平台应该并不算是有意要与媒体抢夺广告商,而是在他们吸收了大量用户之后,有媒体从中看到了吸引读者的手段,于是开始尝试让自己更多地出现在这些平台上,比如注册自己的官方脸书账号。而只要有一家媒体先开始这样做了,之后必然会有更多的媒体加入进来,直接在这些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内容。也就是说,事情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其实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只是这些媒体一开始并没有料想到,看似双赢的局面下隐藏着竞争,平台方在这种竞争下是更占优势的,因为他们吸收了所有这些分散的流量,并且也对这些媒体有着一定的生杀大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媒体在帮助平台进行垄断。同时,媒体除了政治手段以外并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只能任由平台抢走本与自己合作的广告商(从本文的叙述来看这一因果关系也是有足够的论据作为支撑的)。
    目前暂时的一个解决方案是签约,但是我并不看好这一方案。b站在16年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最终的结果就是,与b站签约的这些up主丧失了大部分权力来决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样的内容。这是因为b站自身通过只为签约up主引流来打压未与其签约的up主,使得越来越多的up主加入了进来,形成了垄断,同时b站为了流量也需要取悦观众,于是观众们与b站这一平台对「内容」的话语权相比之下就更大了。表面上来看内容创作者才是内容的制定者,但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只能艰难地顺应潮流和平台的要求,否则很快就会过气,被观众和平台所抛弃。这样由平台与观众来决定内容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创作生态,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b站首页的视频在趋向于媚俗与快餐化,而真正雅俗共赏的优质内容则屈指可数。因此我们看到,回形针开始做起了「基本操作」,试图摆脱平台对自己的束缚,确保自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内容。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同之处,签约之后,许多媒体依旧可以使用政治手段来对平台做出反制,而不会像b站的up主那样对此毫无办法。但是那些没有政治力量的媒体又该何去何从呢?
    如果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或许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平台主动放弃一部分利益,反思算法的利弊;还有一种是社会上能有部分有识之士站出来,发展出另一个更加 sustainable 的平台来打破科技巨头的垄断。否则,不管是平台还是媒体都会越来越中心化,这对于有着「监督社会」这一职能的媒体来说损失不小,而失去了媒体的监督,最终将面临危机的也必定是每一个普通或不普通的人。

  5. 有些用詞有點奇怪,閱讀起來不暢順.

  6. 在Facebook屏蔽澳洲新聞網站後,澳洲各大新聞機構的app下載量飆升。在2月19日,澳廣新聞的app下載次數曾一度為全澳app最高,而其後的四個app均為Facebook旗下的app;另一方面,新聞聚合app如inkl也藉此集會獲得關注。
    └2020 年坎培拉大學研究發現,有 21% 澳洲人以社群網路為主要新聞來源,有 39% 澳洲人用 Facebook 得知新聞,這是 Facebook 之所以敢發動封鎖戰的戰略基礎,但實際作戰後,結果是 Facebook 恐怕有點難堪,因實際對流量的影響力小於上述研究數字。
    紐約網路流量分析公司 Chartbeat 分析 250 家澳洲新聞網站封鎖前一天與封鎖第一天的流量差別,資料顯示,Facebook 封鎖澳洲新聞網站後,澳洲新聞網站的總體流量下降約 13%,不能說沒有影響,但殺傷力顯然不足以致命。 https://technews.tw/2021/02/23/australian-news-site-traffic-drops-slightly-by-13percent/

  7. 全球範圍內的新聞媒體行業對Google、Facebook兩大平台怨言已久:平台靠內容賺取巨大的廣告費用,但生產內容的新聞媒體卻無法從中分一杯羹,甚至自己本身的廣告收入也大受影響。
    為甚麼你有資格分一杯羹?我也有貢獻fb的流量吧?
    為甚麼通過fb,你們流量多了,但廣告少了?這個問題你該問廣告商吧? (因為fb 可以接觸所有人,新聞只能接觸到特定的人,投放對象也不及fb精準) 就算屏蔽了,那筆廣告費也不見得會回到你身上。

  8. 整件事情我只覺得是澳洲政界怕了/想巴結 梅鐸(默多克)這些傳媒大亨,畢竟澳洲地廣人稀,地理上造就有龐大資源覆蓋全澳洲大陸的傳媒屈指可數,安撫好三大傳媒財閥,就可輕鬆引導民意風向。若果澳洲政界是那麼大義凜然的話,就不會如上文提到凍結公營廣播ABC的撥款;不想外國網絡巨擎操弄演算法的話,就如文末所說,限制假新聞的措施就好,甚至我覺得應鼓勵澳洲IT界建立一個本土的搜索引擎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