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傍晚,在過去一週沉浸於新的音頻社交平台Clubhouse的許多中國大陸用戶,突然發現自己無法連接到伺服器。Clubhouse被「防火長城」屏蔽了。
在被屏蔽之前,或是因為疫情讓人們分外想和人說話,或是因為鼓勵實名的Clubhouse讓人迅速和「名人」們「同處一間房」,拉近了距離,這個只支持語音聊天的應用程式,在短短的幾天內走紅,甚至其邀請碼在網上被炒賣。
儘管Clubhouse並非為政治討論而生,儘管亦有彭博社在內的媒體指這個新平台存在傳播仇恨言論和歧視言論的風險。但是,短短的幾天中,Clubhouse也意外承載了中文世界的一場「大討論」——兩岸三地的網民借助這個平台討論了一連串的公共議題。「兩岸房」或是類似「新疆房」之類的房間,幾乎每天都是爆款,直到東亞時間的午夜都還有上千人在線討論。可以說,在或許只是曇花一現的一小段時間中,Clubhouse 創造了一次超大規模的跨越地區、政見、族群和議題的民間交流。
在過去一週,端傳媒的編輯部成員們也在Clubhouse上聆聽了許多討論,我們以「關鍵詞」的形式,列出了一些曾經發生的交流、分享乃至論辯,作為這場「大討論」的紀錄與見證。
關鍵詞:兩岸
中國大陸用戶起初無須翻牆就能使用Clubhouse,台灣用戶在房間裏能直接與大陸用戶交流,很快就討論到平日相對敏感的兩岸議題,這對於過去不曾與彼此交流的人來說,感覺十分新鮮,用戶參與十分踴躍。
在早期,一個名為「記者政治不正確群」的房間,原本只是台灣政治線記者聊天的園地,但很快開始討論兩岸議題,且延續了超過一日以上。很快地,以兩岸、政治為主題的「兩岸房」成了Clubhouse 上的熱門。像是「两岸青年大乱聊 – 所有人问所有人」,起初這個房間只有幾十人,沒多久就上升到五千人(Clubhouse房間有人數五千人上限)並在 Facebook 上掀起一些兩岸交流的問題。這些討論無所不包,立場各異,既有用戶質疑「不可分割」,亦有用戶表示台海必須統一。更多時候,討論沒有那麼針鋒相對,以個人化的故事分享為主。
在這些房間裏,大致建立起一套發言模式,即一至多位的主持人,控制每一個人的發言時間,並且盡量讓民眾可以發揮自己對於對岸的看法,在發言的同時,也要求其他用戶不要插話。而這樣的形式一方面可以讓更多用戶暢所欲言,另一方面也形塑出一種兩岸對話的「規則與形式」。
有大陸用戶表示,已經非常久沒有出現一個平台,能讓兩岸民眾在上面自由、平等的交流。不過也有用戶認為,遊走在這麼多的兩岸房之間,也才發現「原來兩岸民眾對彼此的了解如此淺薄」,許多問題不僅一直重複、且大多停留在基本層次上。也有用戶認為由於邀請制的關係,使用Clubhouse 的用戶大多還是特定階層或相對年輕的一群人,這些用戶之間的交流模式未必是兩岸關係的全貌。
儘管如此,只要是有關兩岸、政治等主題的房間,兩岸的民眾都非常踴躍發言,像是許久沒能好好說話。一位參與房間聊天的大陸用戶認為,Clubhouse 之所以會在大陸青年中受到歡迎,是因為總算有個平台能讓他們好好發言,逃離官方、主流敘事之下的「中國人」形象。
關鍵詞:新疆
新疆問題,是一週之內在Clubhouse上討論最多的中文話題之一。2月6日、7日,連續數日,都有用戶開設房間,討論新疆的「再教育營」和民族關係。許多房間前後設立,比如「新疆跟西藏的朋友我們來聊天」「新疆有個集中營?」「維吾爾和維吾爾人的朋友」等等。
不少這類房間都有來自新疆的維吾爾人、哈薩克人參與。他們大多身在海外,用普通話或英文和其他用戶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不少人提到家人失聯、被拘押的故事。有用戶提到,自己的親人因為匯錢給海外親人就被拘押。也有用戶指當地存在收押的「指標」。討論中還有人分享了各類媒體的報導,供參與者閱讀。
圍繞相關話題也出現了爭論。一個房間裏,有用戶發言表示新疆發生的是一場「反恐戰爭」,人權危機是暫時的「陣痛」;有人認為就業、學習語言是合理,只不過政府做得「過頭」了;還有用戶試圖打斷發言,「你們聊這些,是嫌這個平台被『牆』的不夠快嗎?」。一些用戶對這樣的言論持反對意見,認為「冷血」或「令人不適」,並主張將這類用戶靜音。此外,有用戶表示自己最初不相信西方媒體關於新疆的報導,但後來慢慢意識到事態嚴重;也有用戶稱是第一次聽到類似的口述,被受害者的陳述所震驚;還有人加入討論,回憶在烏魯木齊「七五事件」的親眼見聞;亦有人表示自己在求學時認識過維吾爾族同學,非常想念他們。討論中,有用戶在發言時情緒激動乃至哽咽,亦有人用顫抖的聲音說「我真的很怕,很怕⋯⋯」。
「我沒想過這個事情能夠以這樣的方式,這麼多人一起去討論。公開的、直接的討論,是特別有力量的一件事情,」一位連續聽了數場相關討論的用戶對端傳媒表示。
關鍵詞:六四
2月8日,Clubhouse「被牆」的幾小時前,最熱的房間之一是「想了解一下天安門」。一位身在海外的用戶開啟話題,鼓勵大家分享在1989年春夏之初的見聞,但強調處於安全考慮,「只分享自己見到的事實,不發表政治觀點」。
很多用戶介紹了自己的年齡和當年所在地,一些人表示自己是六四事件的親歷者,其中不少人來自北京,稱親耳聽到槍聲或見到慘狀;另有一些用戶回憶了從親朋和長輩處聽說的故事,或是家人受到的牽連;還有一些人講述了當年北京之外,例如上海、成都等地,普通民眾對遊行的參與和對學生的同情。這些分享從幾十秒到數分鐘都有,最高峰時有4900人同時在線。
有用戶對端傳媒表示,「這是(Clubhouse在大陸)被封之前可以拉開的最大口子」。也有用戶表示這個房間為了「避免被請喝茶而禁止討論政治走向」,「主持人幾次稱『我們不要談論民主,就談自己經歷的小事』」,感覺「很諷刺」。
在Clubhouse被屏蔽後,有海外人士繼續組建關於六四的房間,譬如「繼續了解天安門」,並「歡迎討論政治」。房間裏的辯論非常激烈,既有支持平反六四的一方,也有人持反對意見,稱如果當年學生成功,中國或許就沒有今日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中國
在一週時間之內,中國政治迅速成為Clubhouse中文房間的熱門話題,時常能見到人數多達四、五千人的房間。參與者來自大陸、香港和台灣等地,在2至10分鐘的時間內自由發表經歷或觀點。
討論經常被推向抽象的意識形態。比如是否有「完美體制」,或西方國家「民主存在的問題」,乃至是否存在真正「言論自由」。「牆」也是兩岸討論的一大重心,有台灣、香港用戶說大陸人看不到「真實的信息」,有大陸用戶則回以「牆外媒體帶有偏見」,請他們多看看「牆內」的新聞或親身到中國看看。
由於輪流發言需要等候較長時間,以及房間主持人有完全的決定權。常常有用戶認為某個房間沒有給「反對派」足夠的發言機會。因而類似的討論不斷衍生出新的房間。如「理性2分鐘吐槽恨國黨」、「吐槽小粉紅」,等等。
在新浪微博擁有174萬粉絲、因評論香港反修例運動走紅的「紅三代」網絡意見領袖「兔主席」任意,起初宣稱Clubhouse「估計又是一個反共反體制反中輿論陣地」,後來則在2月7日開麥,大談中國政治、中美關係、互聯網信息管制、內宣與外宣,以及香港、新疆和台灣問題,高峰期吸引了1300多聽眾。兔主席自己將之稱為Clubhouse華語圈的「一個重要事件」。
主持人在「開房」伊始表示此次分享僅限於Clubhouse平台,不允許引用和報導。一些參與的聽眾在事後表示兔主席依然延續了此前在微博的話語路徑,「天生站在當局的立場」,「強調西方民主在中國行不通」,「宣稱因牆內牆外的輿論場分野太大,因此政府不可能放開互聯網管制」。有聽眾表示是「少有的、沒有監管地梳理對疆、藏、港等敏感問題,剖析為何中國不再崇拜美國那一套模式」,也有聽眾表示兔主席在Clubhouse的言論是「官老爺忽悠別人心甘情願當韭菜」。
提問和互動並未出現劍拔弩張的對峙。一位參與全程的聽眾對端傳媒表示,不喜歡兔主席的人,「聽幾分鐘覺得忍不了,就走掉了」,而留下來堅持幾個小時的「大多是粉絲」,因此在交流環節出現了「觀點一邊倒」的現象。
有人另開房間「聽了兔主席,覺得西方世界沒救了」 ,專門用來吐槽兔主席的言論,亦解析兔主席可能存在的邏輯漏洞和陷阱,最熱時有近千人加入。
2月8日,就在Clubhouse被牆前,兔主席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貼出分析文章《一個可能具有顛覆性的社交媒體——Clubhouse》。文中他認為Clubhouse很難監管,一定會因此吸納各類政治言論,從而遭遇各地政府更嚴格的監管。這篇文章隨後在中國大陸互聯網上被全面刪除。
關鍵詞:名人
Clubhouse崛起以來,台港不少名人相繼在此「開房」或進房開講。台灣第一位破十萬追蹤的名人,是星座專家、綽號「國師」的唐綺陽,藝人炎亞綸、周湯豪等人也幾乎每晚在此現身。出面指控男歌手翁立友性騷擾的台灣藝人「雞排妹」,也曾深夜在Clubhouse開麥,細說自己案發以來的心路歷程。香港知名文化人梁文道、馬家輝等人,則曾上線聊「憶童年,說往事,大年初一怎麼過?」
曾經與這些名人「同房」的使用者表示,平日在螢幕上看到他們發文、回應,但畢竟不是即時互動,「而且誰知道是不是助理代勞?」在房中問答的親密感,勝過其他社群媒體。
2月8日晚間8點30分,在主流媒體上正式宣佈將「參選2024總統」的政治人物趙少康,亦註冊了帳號,出現在國民黨年輕政治人物徐巧芯、殷瑋等人合開的房間中,回答同房聽眾提問。他在房中說,台灣不可能獨立,但兩岸在三十年、五十年之內也不可能統一,希望兩岸可以放下政治歧見,「一起賺全世界的錢」。這也是兩岸三地最早登上Clubhouse的熱門政治人物之一。
關鍵詞:互聯網工人
隨着2020年的一篇《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零工經濟和互聯網時代的勞動者變成了中國大陸互聯網上的最熱話題之一。毫不意外地,對這些內容的討論,也在中文Clubhouse上發酵。
最開始出現的中文房間,不少都是互聯網從業者的聊天室。比如最早時一度火爆的「字節和心臟只有一個能跳動」。這類房間多數是聚集了開發者、產品經理,討論的問題也更多集中在業務和生活。
2月7日,有用戶拉上平時認識的美團外賣騎手,開設房間「我是美團騎手,我想和PM(產品經理)聊聊天」,試圖討論企業責任、算法和員工福利。房間內最初有希望討論騎手的處境。但很快湧入許多產品經理。有人從公司視角為互聯網企業的算法、運營模式和平台經濟辯護。
對討論表示不滿的部分用戶隨後離開,開設了另一個相同話題的房間,開始分享騎手的生活點滴,討論企業社會責任。討論吸引了一些曾經當過外賣騎手的用戶分享經歷。其中也不乏爭論。比如,一位男性用戶表示女性送外賣有諸多不如男性之處。房間中的女性用戶隨後開麥,對此逐條反駁。
關鍵詞:牆
Clubhouse從面世起,其資訊安全和隱私就是用戶們熱議的話題。尤其是,有媒體猜測Clubhouse基於一家中國大陸公司「聲網」(Agora)的服務,因而存在資訊被北京安全部門獲取的風險。在許多討論中,都有人提醒參與者注意言論尺度及保護個人隱私,切勿錄音。然而截至發稿時,《端傳媒》記者已經發現不少聊天的聲音片段乃至大段錄音在網上流傳。
「被牆」幾乎是許多用戶認定的Clubhouse的「宿命」。不過,Clubhouse被屏蔽的速度還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關部門效率太高了」,有用戶在一個房間裏表示。
8日傍晚,Clubhouse被屏蔽後,出現了許多討論「牆」的房間。如「我發現Clubhouse已經被牆了」,「Clubhouse被牆了嗎?」用戶們在其中詢問防火牆、VPN的問題。許多人表示被牆毫不意外,「有人在這個平台上聊得越來越過火」。
亦有用戶在其中一個房間裏表示擔憂,擔心個人信息是否會被安全部門截獲。有用戶表示不用擔心,並稱屏蔽只是為了隔斷對很多敏感議題的討論。
「不斷的政治言論,這是很危險的,」這位用戶在發言中說。
我那天发现bbc几乎是在端之后一天做了一篇从题目到结构都很雷同的稿子……
@maohuang你知道研究報告和新聞評論的分別嗎?這篇只是一篇評論而已
这个取样是不科学的,这是标题党吗?请问笔者的团队有进入一万个房间聆听才有此关键字吗?有取得官方数据吗?
我进的是tw那个,里面持续时间很长信息很多,深有体会,当然我赞成普通人的视角的重要,但这两股力量是不分彼此的。
其实clubhouse对六四的讨论要说最宝贵的还确实是第一个群里强调分享的普通人的故事和视角,因为这些是otherwise无法为人所知道的、能让人更好地了解全貌的东西。而说实在的诸如前学运领袖之类,不客气地说,他们都是平时有自己的发声渠道的,clubhouse墙不墙都可以说话而且被人听到,完全不应该在这个宝贵的时间挤占这些。
六四缺的是什么?是缺学运领袖反刍过无数遍的内容吗?相比而言更需要的是跟事件相关的新的事实性信息、而且是很有可能无法通过其他渠道获知的信息。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获得、拼筑出一个更完整的历史的视角和全貌。否则,我们对六四的记忆就永远是单薄、符号化、定式化,而少实感的。这就有了后人无法真切了解、体会六四是什么样的一个事件的危险。
加入比较晚,错过了边疆问题,但是前学运领袖分享自己多年未提及的亲身经历太珍贵了。
看到那些上帝視角留言覺得很好笑。
一個人留言認為CH上面一定沒有其他說得那麼好,另一個人認為CH不過就是另一個podcast。
但他們又都承認自己沒有用過,即連基本考察都沒有。基本考察都沒有不是問題,問題是明擺著的看一看二手資料,人云亦云,連最簡單的檢測途徑,即自己去用用看,都不打算,然後卻可以把話說得這麼篤定這麼死。
按Clubhouse創辦人的說法,他們開發原意是建立一種比posting更人性化的社交體驗。看來在華文世界也難得地做到一點吧
回應樓下一些評論,我想分享一個故事:昨晚有個英文房間,關於Clubhouse為何在中國被牆。裡面有著名從事網絡安全行業的人為Clubhouse的安全性解畫、也有在美國從事foreign policy的官員問艾未未對於美中關係政策的建議。也有在聯合國工作的維吾爾人提出她曾經做過的研究,關於維吾爾人與土耳其的關聯。雖然文中說的是中文房間,但對clubhouse的評價或許不應該只參考中文房間的經歷,畢竟這不是clubhouse的全部。
Clubhouse比podcast更直接、快速、「有人情味」,對speakers and audiences 比起文字,我認為有更大的影響。加上許多官員、企業高層都可以實時與一介平民交流,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表達途徑嗎?
當然我也發現已經有些在色情邊緣打擦邊球的房間,Clubhouse要發展還是需要解決多大程度上監管言論、以及其網絡安全的問題。
可怕的是,clubhouse 已经有共产党的山寨版。可以想象过个几天就会有五毛宣称“哈哈你们慕洋犬的clubhouse根本比不上我们”。
不管用的哪里的技术,只要有「必须给通讯录权限才能邀请」这个要求我就不可能用。而且可以预期其上限最多不过是碎片化的Podcast。
黨不准談的,你就是要被牆,牆外的言論對中國政府是偏頗,但是為何要有牆?
心中有墙才是最可怕的
回樓上,每個人獲取資訊的管道不一樣,任何一個缺口,都是一些不願意妥協,願意去聆聽和理解的人的一次機會。而努力讓這些缺口出現的人,他們的努力,很可能達不到我們想要的結果,但會不會讓這個壞結果變好一點?沒人知道答案。
拿回1941如果中日有交流會有怎樣的結果來說,中日戰爭很可能還是會發生,各種慘劇看起來也很難避免,但是只要有一人因為這樣的交流而不去上戰場侵略他者,有一個子彈故意射偏,多一條生命得以保存,難道這些就沒有價值?
在時代巨輪面前每個人都是那麼渺小,盡自己努力讓這世界更好一點,我想這是每一個個體所能做到的最好一步。
纠正:
唐綺陽的粉丝是破十万,并没有达到百万。
其次,CH确定使用的是声网提供的语音技术,声网联合创始人已经在CH上证实。
一直听说“clubhouse”讨论氛围很好,但是对这种饥饿营销的社交平台没有任何好感而没有尝试。目前看到这篇文字报道,果然不出意外地只是复制了matters的相貌罢了,完全没有一些自由派KOL所夸大渲染的那么好。
正是由于参与者来源的限制(极少数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城市年轻中产阶级和学生)与中国的愚民教育体制,clubhouse和matters都只能沦为在认识中国101的泥淖中停滞不前。即便没有clubhouse或matters,这种程度的“交流”,中国人看几天台湾或者香港的新闻媒体,台湾香港人看看中国人的社交媒体,也完全可以实现。 clubhouse的live特性更是让一些音频口述史难以留存。
更深度的交流,需要在彼此建立初步了解的共识基础上才可以实现。譬如,我最近认识的很多台湾人还不相信中国*当前*报告的疫情数字,在这种情况下讨论中国过度抗疫的政治疫情就无从谈起。不断涌入的“我想知道六四怎么样”“我想知道台湾怎么样”以及爹味无限的“我是大陆人(一个搞笑的称谓)这是我的观点”等,明明可以用更简单的信息检索(wikipedia,口述,不同立场包括中国立场严肃媒体的报道)的方式自我解答,而连信息检索的意愿都没有的用户,clubhouse能发挥什么作用呢?当然会有一点,也就那么点。
想象一下,在1941年的日本,短暂的建立一座少数人参与的中国和日本人交流的平台,听起来很浪漫;但能叫醒日本人的、不可避免的,只能是战败前夕的盟军的狂轰滥炸,和令生灵涂炭的原子炸弹。(即便那绝不是一个我想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