擋住中國禁片,卻放進大外宣電影:陸片來台全靠抽籤運氣?

陸片來台靠「籤運」,一年只抽十部,因此今年在台灣,你看不到婁燁新作,卻能看到兩部大陸主旋律電影⋯⋯
《蘭心大劇院》電影劇照。
大陸 媒體 審查 影視 風物

非影視圈的朋友常常問起,為何台灣難以在戲院看到陸片,如果是採取配額制,決定的基準又是什麼?當他們聽到的答案是「抽籤」,往往大為詫異。但回到問題根源,即為什麼台灣政府不全面開放陸片進口?其原因也不難想像,自然是因為政治因素。

如是者,陸片在台灣,每年都要講「籤運」,不論作品是否有過國際知名影展認可,影片最終是否能在台上映,就看這次抽籤。也不論影片背後是否有背景雄厚的資方撐腰。上月18日,台灣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舉辦了今年的「大陸地區電影片配額核配順序抽籤」。今年獲得資格參與抽籤的陸片共有46部,最終只能有前十名中籤作品獲得2021年的上映資格,而今年抽出的作品依序是《長安道》、《只有蕓知道》、《長津湖》、《刺殺小說家》、《限期破案》、《中國醫生》、《三叉戟》、《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古董局中局》、《遇神》。如果其中有些作品放棄上映資格,後續作品得以候補,後三部作品依序是《攀登者》、《蘭心大劇院》、《封神三部曲之妖亂國殤》。

早年的台灣為免遭受對岸統戰,所以全面禁止陸片在台上映,是直到1987年解嚴之後,兩岸關係趨緩,才有許多陸片得以使用研究交流名義進入台灣。

1990年代可說是一個關鍵期,台灣金馬獎逐漸想擴張原有的獎勵範圍,納入大陸影人參與。由於陸委會在制度上的放寬,在1993年,「大陸編導演比例不超過二分之一」的電影已經得以報名參與金馬獎的資格。直到1996年,不限出品國、資金結構或演職員國籍的華語電影都得以報名,等於陸片全面取得角逐金馬獎的資格。接著在2000年,依據《大陸地區影視節目得在臺灣地區發行、映演、播映(送)之數量、類別、時數》,則正式確立一年可以有十部陸片在台上映的規則。

以當時社會氛圍,台灣對於陸片的態度與過往相比有些改變,陳凱歌的《霸王別姬》(1993)與張藝謀的《活著》(1994)等獲得國際聲譽的名電影,也與所謂的「統戰」無關。民間多少對陸片產生好奇,希望能夠看到更多作品在台上映。

《霸王別姬》電影劇照。
《霸王別姬》電影劇照。

當時在2002年台灣正式進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前,連好萊塢電影都得遵守配額制,但美國政府主張配額制度是不公平交易,所以外片的配額制度隨之廢除。但由於兩岸的特殊政治關係,兩岸雙方未能適用於部分條約,因此陸片配額制度透過《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繼續維持了下來,並沒有全面開放。

2009年,一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建國大業》傳出也要在台上映的消息,不過由於該片沒有照配額規定走,片商一度宣稱要以大陸、香港合拍片的名義規避配額制。

當時的新聞局電影處陳志寬受訪時指出該片是否符合「合拍片」定義,仍有待審查,但強調該作送審之後,「新聞局(文化部前身)絕不會泛政治化處理」,還說了一句「現在都什麼年代了」。當時這條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的新聞,其實預示了往後陸片的走向,即越來越多陸片以合拍片名義在台上映,而作品本身是否傳遞統戰思想,已經不再是政府考量。

荒謬的是,當時《建國大業》的導演韓三平竟還向台灣新聞局嗆聲道:「沒有經過我的授權,誰也不能改,一個鏡頭也不能動。如果建議是合理的,我可以同意,但沒有我的允許誰也不能動《建國大業》一個鏡頭。如果建議不合理,我們寧可放棄台灣市場。」這句聲明在現在看來實在錯亂。

早期有意來台上映的陸片是依排隊送件順序為準,後來隨著報名件數劇增,2013年起才改採現行的抽籤制。雖然政府當局未有公開說明採取抽籤制的原因,但其原因不難想像。如果是聘請審查委員來審查什麼片可以上、什麼片不能上,多少會產生公平性的質疑,可能只會形成更多難以控制的爭端。所以採用公開公正的「抽籤制度」,可以說是最懶惰卻又有效率的解方。

也是隨著陸片在金馬獎的影響力漸增,許多觀眾在影展之後想看卻發現看不到,才驚覺該配額制度的存在。事實上,這些作品即便有片商願意引進,但卻未必過得了抽籤這關。由於影壇人士與民間皆有呼籲放寬陸片配額制度的呼聲,因此直到2014年國民黨執政,文化部長龍應台在位之時,制度總算獲得了進一步的放寬,修改成凡是獲得坎城、威尼斯、柏林、奧斯卡競賽單元獎項或在金馬獎獲得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的作品,就可以不受配額限制。

《推拿》劇照。
《推拿》劇照。

當時因此受惠的作品包括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推拿》、最佳導演獎獲獎作《黃金時代》以及柏林影展正式競賽金熊獎得主《白日焰火》。那時還是兩岸電影交流最為密切的時刻,許多人也樂見陸片制度能再行放寬,甚至廢除。不過影壇激辯也由此而生,支持全面廢除配額制者認為陸片在台票房從來也不理想,即便開放也不會危害台灣電影產業。但反對論者則依然認為陸片一旦全面開放,可能後患無窮,台灣電影市場或會被海量陸片淹沒,也難保統戰意識形態趁機輸入。

筆者當然不認同「陸片票房不佳,因此不危害台灣市場」之論點。畢竟電影市場瞬息萬變,在2016年以前,也沒有人想像韓國片可以在台灣市場殺出一條血路,甚至變成足以與好萊塢電影並駕齊驅的票房保證。不過即便處在反對取消開放配額度的立場,也不代表會同意現行的抽籤制度。主要是因為這幾年下來,不少抽到籤的作品都是名不見經傳的「過水」之作。簡而言之,近幾年許多來報名抽籤的陸片或是舊片、或是毫無市場潛力的劣質作品,之所以爭取配額,無非是希望有了上院線的紀錄之後,能在日後DVD發行、電視台播放時,賣到更好的價位。

這些作品來充數,致使許多台灣影迷真正想看的作品,反而沒有機會被看見。以今年為例,曾因為執導《頤和園》(2006)遭到禁拍電影五年的名導婁燁,也以新片《蘭心大劇院》參與配額抽籤,但無奈因為籤運不佳而被排除在外。諷刺的是,取得上映資格的作品竟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戰爭片《長津湖》與描述醫護挺身對抗COVID-19的《中國醫生》這類明顯具有官方色彩的主旋律電影(即弘揚中共官方意識型態的作品)。

此外,雖然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與導演獎得主可以免抽配額,但以當下局勢看來,這顯然已經不再有任何意義。因為2018年之後,大多數陸片因政治因素決定抵制金馬獎,未來恐怕難有機會再看到陸片藉此名義上映。這意味著未來要在台灣戲院看到陸片的機會恐怕更少,能選擇的又未必是品質精良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主旋律之作。

《刺殺小說家》電影劇照。
《刺殺小說家》電影劇照。

由於現在是民進黨當政,兩岸局勢又處於僵局,在此時呼籲政府大幅度地改革陸片配額制度,恐怕不容易獲得太多迴響。但在此還是得強調,目前台灣民間那類反對陸片的聲音,多半是假設陸片肯定就是來者不善,會對台灣造成某些威脅。殊不知其實目前的制度,其實也排拒了反主旋律的創作者,先不論遊走在邊緣的賈樟柯或婁燁,就連敢於透過作品直接對抗體制的張贊波,拍了片也得乖乖按著規矩來抽籤。這無疑凸顯了制度的不合情理。

目前台灣制定陸片配額的母法,是來自《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的第37條,上頭明載:「大陸地區出版品、電影片、錄影節目及廣播電視節目,經主管機關許可,得進入臺灣地區,或在臺灣地區發行、銷售、製作、播映、展覽或觀摩。前項許可辦法,由行政院新聞局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之。」

而該法條在1992年增訂時,其修法原因為:「為防止中共利用出版品、廣告、電影片、錄影節目、廣播電視節目及其他藝文活動進行統戰,或散播共產思想,爰授權主管機關斟酌實際情形,於必要時得限制大陸地區出版品、廣告、電影片、錄影節目、廣播電視節目、戲劇、舞蹈及音樂創作等,在臺灣地區發行、製作、播映、展演或禁止其進入臺灣地區。」

仔細審視之,是否覺得現行的陸片配額制度有些奇怪?有著統戰意圖的作品以及與中共當權唱反調的作品,都得一起抽籤在台爭取上映資格。台灣經常自視為華人民主燈塔,但現行的陸片配額制度,卻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不知立場何在。

《爺爺和父親》劇照。
《爺爺和父親》劇照。

回來談談今年金馬獎,這次入圍陸片僅有兩部,唯一的長片是提名最佳紀錄片的《爺爺和父親》。片中被攝者嚴詞辱罵江澤民、大批一胎化政策沒人性。這樣勇於「跨線」的作品,也只有在台灣能夠獲得公允的討論,在對岸甚至不存在完整放映的可能性。如果連台灣都不能予以映演的空間,它又有何處可去?

文化部如果願意從善如流,或能採用特案方式,讓特定作品得以繞過審查關卡。而原先僅限金馬獎、奧斯卡與三大影展競賽單元得獎的規定,也應該考慮再放寬成入選和入圍就能取得上映資格。歐洲三大影展與奧斯卡獎至少不會選入《我和我的祖國》(2019)這類的作品,在作品的藝術鑑賞上具有公信力。而以現在的政治局勢來看,敢報名金馬獎的陸片,本身就已經是抱持著「不成功,便成仁」的覺悟。給予免抽配額的福利,完全合乎情理。

未來陸片配額制度的走向,勢必將與政治局勢的流變牽連,如何透過改革讓制度更顯完善,便取決於當政者的智慧。

讀者評論 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其实改为入围金马或三大影展即可公映就好

  2. 關於中國的事在臺灣不管怎麼做都無法討好所有人。但如果單因中國電影在臺灣票房不好就掉以輕心,肯定會後悔,畢竟NETFLIX臺灣熱門前十名常常都會出現中國劇,一但養成習慣,臺灣人不管是什麼劇都能看,質量也不是太重要。

  3. 這有點尷尬,抽籤本是為了避免主觀好惡的選擇導致不公,也避免被指稱為言論審查,難以苛責;不過確實,如放寬為大獎入圍作品,或是放寬「在中國禁播」之作品,亦是改善的方案

  4. “大陆电影”的定义应该变一变,不要只规定中国拍的电影,还要增加在中国公开上映的限制,这样可以在引进中国优秀电影(多半是难以上映的)的同时,排除统战电影。所谓的统战电影一定会在中国上映逼迫国企高校党员集体观影回收成本,而本身因电影审查被排斥在外的中国导演制作电影应该在台湾留有一席之地,也帮助台湾普通人更好了解中国的情况。

  5. 看到三叉戟和古董局中局特意查了 没错 是明年上映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