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鬼門開合,燒衣演劇祭幽酬神——香港盂蘭百景

祭祀亡魂、祈福避邪,盂蘭節融合宗教信仰、民間習俗與社區文化,也是對生死與記憶的對話。
2025年8月31日,華富邨睽違6年復辦盂蘭勝會,道長在大廈的中空天井進行「破地獄」儀式,「跳油鑊」帶領亡者脫離地獄火海。攝:鄧家烜/端傳媒
香港

每年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關開,陰間之門敞開三十日,傳說眾鬼得以短暫逗留人間,接受供奉,直到農曆七月三十一鬼門再度關閉,方才結束這段陰陽交錯的時節。在這期間,人們不僅會祭祀自家先人,也會為漫山遍野的無主孤魂舉行各式儀式,施以供品和法事,祈求它們得以安息。

今人都稱鬼節為盂蘭節,其實源自道教的中元節,即拜祭道教天地水三官信仰中的地官誕辰。鬼節最初本與佛教無關,直至西晉,佛教以盂蘭盆會混入,稱佛陀教導農曆七月十五為佛歡喜日或僧自恣日,以盆載飯餸水果供養僧人積德顯孝,可解救父母在地獄之苦,鬼節才開始混雜起來。

節日常見人們街頭燒衣,伴以撒水飯和供奉水果,並擲銅錢送鬼完事;也可見各區法會遍地開花,設壇頌經行禮集體拜祭,搭棚辦神功劇娛樂鬼神,甚至租船出海超渡水中亡魂。

祭祀亡魂、祈福避邪,對現代香港而言,盂蘭節融合了宗教信仰、民間習俗與社區文化,也是生死與記憶的對話。

2025年9月5日,觀塘康寧道球場,小孩在神棚供桌前點線香。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3日,元朗大江埔盂蘭勝會,群眾在火爐化寶燒衣。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8月31日,華富邨復辦盂蘭勝會 ,儀式結束前把紙紮公仔帶往化寶爐焚燒,寓意在地府服侍先人。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6日,坪洲中元建醮盂蘭勝會,居民守在天席前的火盤化紙錢。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6日,坪洲中元建醮盂蘭勝會,居民到沙灘準備將烏龜放回大海。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6日,坪洲,居民在沙灘放生雀鳥。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2日,元朗大江埔盂蘭勝會,神功戲演員在戲棚前化妝。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6日,坪洲,相傳水鬼無法登岸取食,居民乘船出海吹嗩吶召水鬼。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2日,元朗大江埔盂蘭勝會,居民在棚前觀看神功戲。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8月31日,華富邨盂蘭勝會,喃嘸在大廈天井設壇場念經。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3日,元朗大江埔盂蘭勝會,居民將大士王抬往路邊火化,以示神靈已回駕,無需繼續供奉。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6日,坪洲中元建醮盂蘭勝會,喃嘸繞著祭桌穿梭「走午供」敬神。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8月27日,筲箕灣盂蘭勝會,居民將盛滿金銀衣紙的附薦袋拋進化寶爐焚燒。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2日,元朗大江埔盂蘭勝會的祭壇。攝:鄧家烜/端傳媒
2025年9月6日,坪洲,居民乘船出海燒衣紙祭祀水中亡魂。攝:鄧家烜/端傳媒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