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書師」這個職業很特別,每次提起朋友總會問我:你通常會幫忙哪一類的人挑書,其實沒有特別限定,只要有書的需求,不管是個人、家庭、機構、團體、企業或是商業空間,都必須想盡各種辦法,努力去滿足讀者或貼近客戶的需求。做這個職業,需要具備大量閱讀經驗,敏銳的眼光並且洞悉讀者的心理狀態,才能替他們選擇適合陳列或閱讀的書冊。
在過去,這樣的工作性質,或許可以是一名圖書採購、版權經紀人、出版社總編輯,或一位推廣閱讀的教師,或許是替孩子挑童書的媽媽、獨立書店的老闆、空間設計師,你可以從他們身上找到相似的輪廓樣貌。但為何特別使用「選書師」這個新鮮的詞彙來定義它?故事就要從《東京本屋紀事》這本書說起。
創造書與人的邂逅
這些大數據在往後替客人選書的過程,發揮了極致的效果。我只要知道客人最近讀過什麼書,或是一些關鍵詞或是作者的名字,就能分析出讀者的閱讀取向,平時選書買書的習慣。
作者吉井忍女士在書中有篇專訪,提及日本有個夢幻的職業選書公司叫做「BACH」。這間公司的負責人幅允孝先生是日本首創「書店編輯」這樣的行業的靈魂人物。他認為每個空間都有它自己的特性,依據不同的環境與文化,人們聚集的方式,停留在空間的動線以及空間使用者不同的身分背景,這些細微的條件及元素,所需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如果把書作為一種展示和媒介,發揮出空間的美學特色和實用功能性,那麼就需要專業的人士去編輯內容,並且設計出符合該空間的書籍陳列方式和主題式選書,必須打破圖書分類法的框架,為空間挑選最適合閱讀的書籍,這就是他們公司主要經營的項目。而統籌這些業務的專業人士,稱之為「選書師」/Bookdirector,為書和人創造浪漫的邂逅。
2013年夏天,筆者在天母的淳久堂書店,買到一本《本の声を聴け―ブックディレクター幅允孝の仕事》。第一次知道有選書師這樣的行業,感覺很新鮮。那時候我在桃園開了一間獨立書店,名字叫做「荒野夢二」,以販售二手書和文具雜貨為主,也販售全新書。因為自身唸日文系的背景,我透過網路關注日本書店的動態,覺得選書這件事和閱讀行為息息相關,卻沒想到幾年之後,我也逐漸地走到這條路上,開始協助形形色色的讀者以及空間進行專業的選書。
「書架算命師」的養成
我逛了非常多的書店,包括那些沒有掛招牌的地下書店,或是騎樓的舊書攤,永和福和橋下的早市,以及三重重新橋下的賊仔市,也逛藏書家的書架,還有租書店批發商的倉庫。只要有大量書籍儲存的地方,就會引發我大腦內的多巴胺。
我自己從小就愛逛書店,不管二手書還是全新書。2007年嘗試運用奇摩拍賣來販售我自己收藏的文學書和詩集,當作線上的虛擬書店來經營。那時候意識到自己在扮「藏書獵人」的角色,替一些冷門書、絕版書的收藏者,找尋他們想要的書,並從中獲取利潤。為此我跑遍了大台北的二手書店,只為蒐集那些珍本稀有的讀物。
從那時起,我心中有了珍貴的絕版書冊可以變現的想法,也曾在遠流博識網的古書交流道和舊書店地圖等討論區流連忘返,看那些資深讀者和書迷們彼此較量,博古通今的知識領域令我心生嚮往之,於是不知不覺走上了舊書淘寶的這一行。這段期間是我的職涯學習與磨練,我逛了非常多的書店,包括那些沒有掛招牌的地下書店,或是騎樓的舊書攤,永和福和橋下的早市,以及三重重新橋下的賊仔市,也逛藏書家的書架,還有租書店批發商的倉庫。只要有大量書籍儲存的地方,就會引發我大腦內的多巴胺,產生興奮和愉悅的感覺,簡單來說,是一種「書架上癮症」。直到 2010 年在師大商圈開設「布拉格書店」,這癮頭被大量滿足,因為我接觸了許多願意把書賣給我的客人,有機會進去他們的住家以及書房,去窺看陌生人的書架。我想也許這段經歷正是成為選書師的起點。
從一個人的書架上可以獲取他大腦的想法,潛在的欲望與焦慮,曾經感興趣的議題以及跟隨著流行和時代的閱讀喜好和趨向。選書就像是在腦海裡摸索對方曾經閱讀過的軌跡。
因為我對於書名有著特殊的記憶力,如果我曾經看過這本書,或者對封面及書名有印象,往往經過數年之後,我還可以立刻想起它。只要參觀友人或陌生人的書架,就會下意識的想把架上所有的書名背下來。我會留意書籍主人喜歡讀哪些書,熟悉哪些領域的知識,對於書籍的保存方式和閱讀的習慣。這些大量而瑣碎的知識,在經營書店十年下來,累積了龐大的資料庫在我的大腦裡,彷彿那些二手書和擁有書的前主人,進行了視覺畫面的記憶匹配。這些大數據在往後替客人選書的過程,發揮了極致的效果。我只要知道客人最近讀過什麼書,或是一些關鍵詞或是作者的名字,就能分析出讀者的閱讀取向,平時選書買書的習慣。
如果讓我有機會看陌生人的書架,我甚至可以從他讀過的書,細數對方的人生歷程以及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我曾在社群媒體上分享過這些經驗,網友們覺得我選書非常神準,於是給我取了封號,名為「書架算命師」——從一個人的書架上可以獲取他大腦的想法,潛在的欲望與焦慮,曾經感興趣的議題以及跟隨著流行和時代的閱讀喜好和趨向。這些成為了豐富的故事題材,選書就像是在腦海裡摸索對方曾經閱讀過的軌跡,猜測他的想法和喜好;有時候像是名偵探柯南,要盯住細節和線索,抽絲剝繭,找到那本命中注定的書。我好像是媒人,把一本好書和未來主人的緣分牽在一起,創造彼此浪漫的邂逅。
為任何人選書
我也曾經為癌末的病人的選書,那是極為痛苦的過程。我選了一本怦然心動的《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給對方,簡單的文字寓含夢想、人生和愛情,活著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豐盛的詩篇。
我記得是 2015年耶誕節前夕,在誠品敦南店買書的時候,收到上頭有董陽孜題字的福袋,因而突發奇想:或許我也可以替客人選書,並以耶誕福袋或新年福袋的方式來包裝,大家可以在線上跟我購買一份驚喜的禮物,遊戲規則是先選取希望的金額,再給我三本半年內讀過的書名或三個關鍵詞,這樣我就可以為對方選書,包裝成福袋寄去對方指定的地址或超商門市。活動一公布獲得了很好的迴響,但真正訂購的讀者很少,直到有讀者收到福袋後,在臉書上分享開箱文,情況才有了轉變。大家很好奇自己會收到怎樣的選書,我開始接到大量的訂單。果然讀者的口碑效應很重要,我也在這時候初次感受到選書的魅力所在,後來才知道日本北海道砂川市也有一家岩田書店,老闆會幫預約的客人以一萬日幣的金額進行客製化的選書;而英國一家書店三十年來都會針對書店的客人選一本好書寄到家中,這些故事給了我豐沛的靈感。
首位嘗試選書服務的客人,是任職於不動產業的女性,她收到書很滿意,於是決定替她多年未讀書的好姊妹也買了一份福袋,我知道對方大約的年齡以及不讀書的習慣,所以選了易於閱讀,篇幅短的旅行散文給對方,沒想到正是對方想看的書,命中率是百分之九十。這次的經驗給我了很大的信心,我會預想對方是怎樣的一個人,接著為他可能的潛在需求或關注的話題來選書,命中率通常很高,愈來愈得心應手,選書讓我擁有滿滿的成就感。
我也曾經為癌末的病人的選書,那是極為痛苦的過程。人生走到絕境,要給予對方生活的活力和內心的平靜,我選了一本怦然心動的《聶魯達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給對方,簡單的文字寓含夢想、人生和愛情,活著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豐盛的詩篇。為研究生女孩選書給她交往中喜愛天文學的男孩,我選了《天地明察》故事是描述江戶時代的圍棋士澀川春海變成天文學家。朋友委託我選書給她的舊情人當作生日禮物,我選了《巴爾札克與小裁縫》把秘密永存於心中。給憂鬱症的兒子,我為母親選了《那一年,我們買下了動物園》,我們不要放棄任何希望,勇於迎向無限可能的人生。
我也為羊毛與千葉花咖啡館選書,為山間的溫暖民宿選書,為桃園青埔新建案社區大樓圖書室選書,為捐贈給慈善單位的愛心人士選書給孩童,為遠在慕尼黑的音樂家選經典文學作品,為熱愛繁體字旅居紐西蘭南島的香港人選書,為撫平大地震傷痛的家屬選書,為失戀傷痛欲絕的女子找到活下去的渴望,為民營的藝術博物館選書,為看不見的盲童選擇帶領的老師可以朗讀給他們聽的故事繪本,為徬徨不知研究所論文方向的廈門交換生選書。
選書師變得很熱門?
希望閱讀不只是閱讀,也可以是遊戲或其他日常生活裡新的形式。我們想為閱讀找尋一條新的道路。
我相信我可以為任何人選書,只要能夠瞭解他們心中所願,一本書就能點燃閱讀的火種,這是我所從事的神聖事業。我很榮幸能夠擔負把好書傳遞給需要的人,扮演這樣的角色,它開啟了我不一樣的人生視野,每本書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選書師就是在人生的迷宮裡,搭建可能性的橋樑。彷彿藉由選書,我也參與了一部分他們的生命故事,書架就是人生的縮影,從讀書到讀人,我終於走出自己的路。
二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大玩創意執行長史萊姆和遊戲製作人閃琳,在餐敘的場合聊起閱讀行為和選書師的關係,他們覺得新年福袋和一年的讀書計畫這種訂閱制的個人選書服務相當有意思,於是想要瞭解更多。遊戲製作人和我又另外約了時間,在寬敞明亮的星巴克進行一整個下午的發想與訪談,讓我徹底的去思考獨立書店以及選書師這個職業的定義與發展性。這些想法終於在去年的夏天正式成形,我們把它設計成一款好玩的桌遊,並且募資上線。
「選書師」桌遊,是選書職人遊戲化的一種互動式體驗,藉由桌上遊戲模擬一家書店老闆選書給客人的真實情境,它類似角色扮演,有玩家扮演讀者和顧客,也有玩家扮演選書師,參與者要根據讀者的角色扮演卡,進行關鍵詞的匹配並想像角色的情境,給予最滿意的選書推介,最後按照選中的好書,以及最佳人氣選書二階段記分,透過遊戲的過程,來訓練口說表達能力和想像力。遊戲的牌卡分成虛擬書卡和真實書卡,虛擬書卡是根據暢銷書的書名和時事哏加上排列組合,屬於不存在的書單,也有假想的書籍封面,供玩家想像和參考;真實書卡部分,則是邀集了十五家出版社所提供的真實書單製作成牌卡,遊戲難度較高,基本上它是和「說書人」桌遊有點相似的作品。說書人是一個人說書給其它玩家聽,而「選書師」是不同的玩家說書給一位讀者聽,熟悉遊戲規則之後,就是非常歡樂的一款派對遊戲,也具有可以提供給學校老師或是企業人資培訓者的一些教學應用的功能性,總之,它是延展性很高又容易上手的一款桌遊。
一個人可能需要什麼書成為他生活上的維他命,或是什麼書可能讓他怦然心動,或是拯救了他的困境,或是激起他真的想要讀一本書的衝動?不管是哪種反應都好,都希望閱讀不只是閱讀,也可以是遊戲或其他日常生活裡新的形式。我們想為閱讀找尋一條新的道路。
台北國際書展從去年發展起來的出版小沙龍,到更為精緻的選書個人服務,閱讀容許更多不同的形式和樣貌,讓讀者在書展上處處充滿驚喜和愉快的體驗,這是書展呈現的新氣象。
其他出版社也留意到選書師訊息。《文訊》雜誌一月號做了選書職人特集;悅知文化推出了一對一的書展現場選書服務;有出版集團推選書福袋;也有「為你而讀」社群提供閱讀診療室的服務。去年筆者也有替文字大藥房設計書單,讓讀者可以針對需求為自己抓藥。選書師好像突然變得熱門,書展攤位一些盲選書的設計,把一本書用牛皮紙包起來,像禮物一樣綁上細繩,只貼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暗示的關鍵語,讓讀者自行猜測想要買哪本書,看看哪一句提示語或文案可以猜中他心裡面的關鍵詞,那本盲選好書就可以買回家拆封。多麼有意思的主意,書展就是需要更多互動式的體驗,讓人重新感受一本書的豐富,它的溫度和故事,選書人的心意和編輯的苦心。
台北國際書展從去年發展起來的出版小沙龍,到更為精緻的選書個人服務,閱讀的行為容許更多不同的形式和樣貌,讓讀者在書展上處處充滿驚喜和愉快的體驗,這是書展呈現的新氣象。不管人與書和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共同的話題,當我們遠離3C產品,專心的玩起桌遊或閱讀一本好書,我可以說是從現實中找到了人與人之間重新連結的那個渠道。而選書師作為閱讀生活提案,我相信也為這次的國際書展和人們未來對於閱讀的想像增添了更多的可能和想像力。創造和一本好書相遇的緣分,正是選書師存在的意義。
《选书师》桌游可以在网上购买吗?
意大利作家 Umberto Eco 的小說《傅科擺》,故事主角也做過「選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