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Opinion:「不涉政治」,表面文章?魔鬼細節?

台灣高校被揭簽「一中承諾書」,惹輿論風波,更遭教育部調查。不論真心或意假,「不涉政治」的承諾最好反應了兩岸交往的困境。
編讀手記

專欄 Your Opinion 精選重要報導、爭議話題底下,讀者的評論、來信、或者獲得授權的個人臉書感言,整理成文並發佈,讓更多人可以讀到你的觀點,讓聲音穿透同溫層。歡迎你繼續在端APP網站寫評論,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寫信給我們editor@theinitium.com。我哋實睇,一條都不會走寶。

台灣不少高校因與中國大陸院校簽署「一中承諾書」引發輿論爭議。圖為台灣大學學生正在聽講座。
台灣不少高校因與中國大陸院校簽署「一中承諾書」引發輿論爭議。圖為台灣大學學生正在聽講座。

近日,台灣高校如國立清華大學、世新大學等,因與中國大陸院校簽署「一中承諾書」引發輿論爭議。台灣教育部及陸委會稱世新大學此舉已涉嫌違法,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范雲更是在Facebook上發起「台灣高教不低頭」活動,並獲得多位教育工作者響應。

然而與此同時,包括世新大學在內的多所大學發聲明認為,承諾書是為兩岸學術交流可以在政治敏感時期正常進行而簽訂,不能等同於所謂「一中承諾書」。

論者濤里觀認為:「 『承諾書的新聞』爆出,校方可能自認無辜無奈,許多教師難免感到憤怒而憂慮。在我看來,這種『承諾』完全是『另一種政治契約體系語境』的產物。」

誠然,「一中承諾書」事件只是兩岸四地學術交流愈發受限的一個縮影,而那些身在其中的、赴港台交流的陸生,對此有怎樣的看法?他們又實際面對着怎樣的處境?讀者又是如何看待「一中承諾書」,涉事的台灣高校是被扣紅帽,還是自我審查?端記圓桌特發起話題,一起來聽聽大家的意見。

「一中承諾書」:誇大扣紅帽,還是自我審查損自由?

台灣大學博士生張可認為,承諾書中的內容也許暫時看起來無傷大雅,台方大學也可為學術互動而敷衍了事,「但是時間一長可能就不自覺的被『規範化』」。承諾書是校方迫不得已的屈從,還是對學術獨立自由的重創?

匿名讀者:大學簽協議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沒有被討論,怎麼被討論。沒有進入公眾視野之前,它什麼都不是,進入公眾視野之後,它就只能是台灣公民社會要面對的事件了。把這件東西拿來比九二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它要先公共化。而吊詭的地方在於,這件事之所以公共化,是因為它被公眾視野捕捉到,抓出來,放在審判檯上。公民社會變成了一架公共邏輯審查機器,變成了一堂公共分析哲學課程,變成了一組道德符碼檢測儀,一個EVA式的哈耶克。似乎人們普遍相信這樣一個比喻:要搞定對面的強敵,你就要清楚敵方對你身體的可能滋擾。但如果這樣的話,是不是先判斷對方要用哪一招比較重要?在各種公開討論中,我甚少看到對對方招式的判斷,這在我看來很蠢,說完了。

Jiji:不知道現在的情形如何了,如果放在當時(編:四年前),一中承諾書看起來會像端一篇評論所說的,是一個「上方」的交流,或者你懂我懂的默契,細化到研修生和老師,很難受到拘束。就算研修生們選課有限制,他們也可以蹭課,而老師在同一個課堂也無法做到對臺生陸生分別授課。如果這個承諾書有細化到具體執行哪些措施來保證效果,這個就真的要好好討論了。

Sawakohavenonickname:作为来台交换生,我认为所谓一中承诺书是政治认同,没有被强制签署过,就是有过这样的文件也并没有妨碍到学术自由,我们要选什么课听什么讲座都是自愿选择。

Muyudada:学生有对政治的关心是肯定的,这种承诺书并没有多少实质性作用,即使课堂上不涉及,生活中或多或少都能接触到。

Cocofechen:覺得是暫時的妥協,有敷衍中國的意思,實際上不可能真的照著承諾書走。但即使如此,做出這樣的承認,就算是權宜之計,是否也傷害到了學術自由?這個概念是,自由不該被拿來當作交易的籌碼,無論他是否有實現。

雅科夫列夫:感覺是一種強壓下的溫水煮青蛙之策啊。為了獨立問題的討論而割裂與大陸的學術交流,這個代價太大以致於學校寧可妥協退讓,但大陸方面很可能嚐到甜頭而得寸進尺,以此為基點一步一步蠶食碾壓學術環境直到港台言論大陸化。等於說是大陸以本國學生為人質和誘餌⋯暫時的妥協是可以的,但總會走到無路可退的一天吶⋯⋯

Cogito:@雅科夫列夫: 我觉得没那么严重。在港陆生并没有那么大的话语权,到能够影响本地学术自由的程度。陆生还是以关注自身利益为主,对当地言论环境并无施加影响的行动

雅科夫列夫:@Cogito: 我覺得是這樣,在港在台的陸生本身是不會去搞這種運動迎合統派或獨派的,也不會主動跟各方爭奪話語權,但不排除兩岸有關部門藉機會對交流活動進行意識形態綁架,等於是利用陸生類似打通獨牌。

Cogito:@雅科夫列夫: 不过这个倒是由活动性质决定的,这个帖子说的那种活动貌似有很大政府的成分在里面,而我们这样在香港上本科的没感觉政府有什么存在感。

9_9Oops:臺灣學校真的不該簽這個,有這麼一紙條文,就算背後有多麼良善的動機和多麼不得已的考慮,都等於低頭。這不是陽奉陰違,是表態歸順。

一切涉及社會等級、權力關係的討論,都不止要問「爲什麼」,而且要問「憑什麼」。憑什麼一個政權或者一個據統治地位的階級或團體可以實行某些政策和規則?什麼社會條件下這種行爲會被合理化?憑什麼某一方可以對另一方施加懲罰?

bighero0808:很高興這種承諾書很多大學都敢簽,敢簽與執政黨意見不同的文件,這才表示台灣是真正自由的!至於「一中承諾書」簽下去有什麼後果,就請各自承擔了;絕對比大陸學校簽「一中一台承諾書」(如果有的話)輕微多了!

Jude:既然只是学术交流,没有涉及政治言论不就完了吗。说有可能违反法律,会不会有点反应过度?

Dwap:台灣希望引進大陸學生以彌補自身的生源不足,大陸學生對留學台灣缺乏興趣,因為台灣大學的評級不高,台灣大學只有遷就大陸的要求。

旻恩: 從一所大學該有的學術自由來說,無論有沒有實質影響都不該簽下有侵犯學術自由的契約。

Saiding:我四年前在台湾淡江大学交流时,选了一门非常有趣的哲学概论课,老师是一个儒雅的从德国留学回来的中年男子。

他有一番话我至今印象仍然很清楚,他说:「在课堂上,请不要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学生们来到课堂上是来学习的,而不是被来统战的。你可以讲述政治学的理论,但请不要和学生们宣传你的政治观点。」

我认为,如果大部分的教师能做到这点,那么这个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有指台灣私立世新大學在邀請大陸院校派研修生來台時,曾簽署一份「一中承諾書」。
有指台灣私立世新大學在邀請大陸院校派研修生來台時,曾簽署一份「一中承諾書」。

臨行前被「叮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11年,台灣正式向大陸學生開放就讀,受2014年太陽花學運、2016年總統大選等政治事件影響,兩岸關係時鬆時緊,學術交流在政治潮流的裹挾下搖擺不定。

「一中承諾書」風波發生後,全台大專院校五大協進會發表聯合聲明,稱「不希望因為此一事件影響兩岸交流,更不願意看到單純的學術交流複雜化」。然而事實上,兩岸之間的特殊關係使得學術交流從來不是完全「單純」,自兩岸開始學術交流以來,不少陸生在赴台之前都被有關部門以各種形式「叮囑」過。

其實當時得知有這種「行前吹風會」時非常興奮,一種終於可以從官方(校方)那確定哪些事是真的禁忌,真的在體驗政治了的感覺。所以發現這種「叮囑」很不嚴肅時還失望了一下。

By Jiji

Liusally:先聲明研究生交換生的情況我不清楚。香港的狀況也不了解。只談談我知道的在台本科陸生狀況。

學位制陸生在赴台前就會接觸到台辦(台辦的具體劃分我也不甚了解,只是大致知道和赴台就讀人數及行政等級都有關係。例如上海北京為直轄市但由於人數少所以僅有一個城市的陸生會一起開會;人數多的一二線城市會依照區來開會。)

台辦首次開會會囑咐我們需要注意形象,因為在台灣不僅僅代表自己。要小心談論政治,但要堅持一個中國⋯各種。呃。你能想到的新聞聯播常見言論。(不過開會都會有禮物拿,比如華為的自拍桿、小米的行充)

9_9Oops:@liusally: 舉手提問:如果沒有小禮物拿,是否還回去開這倒霉會?若缺席缺席不斷缺席,會不會被善意問候……

Liusally:@9_9OOps: 哈哈問的好直接哦 ಠ_ಠ 其實小禮物不是重點啦。開會是為了問很多和自己利益有關的東西(不好意思回答的時候忽略了)。

比如我們的個人檔案歸屬問題(因為按照正常程序是在高中畢業以後有高中移交給大學,相比留學生和赴港內地生已經成熟的移交方式,我們⋯簡直一片迷霧啊。上兩屆學長姐甚至有放在自己家裡又不小心打開的,然而自己打開就會無效)

再比如有學姊問過大陸旅遊區打折問題。因為她帶著台灣同學回大陸玩都要買全票。而大陸的景區票價你懂的~

陳華秋:至少陸生必須參加行前培訓,否則拿不到省市台辦的批文,不過很多培訓也只是流於形式。各省市台辦也可能在寒暑假和陸生吃飯座談,至少我比較熟悉的北京市台辦是這麼做的。

Jiji:四年前的世新的研修生,出發前的確有被內地學校專門叫去交待注意事項,但場面非常隨便,簡單提了下中正紀念堂,總統府一類的不能去就散了,「去了會怎樣?」沒有人回答。其實當時得知有這種「行前吹風會」時非常興奮,一種終於可以從官方(校方)那確定哪些事是真的禁忌,真的在體驗政治了的感覺。所以發現這種「叮囑」很不嚴肅時還失望了一下。

Sawakohavenonickname:来前是被培训如果政治立场不同,不要与台湾同学争执讨论,要尊重他们,还有如果有台湾同学对陆生有意见也要忍住之类的,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和台湾同胞友好相处。

生活中會被審查或監視嗎?

在世新大學發佈的「一中承諾書」中,承諾赴台交流的陸生僅開展研修學習,所上課程不設計任何政治敏感活動。有人認為,這樣一份承諾書無疑是對陸生的一份官方監視承諾書。

讀者螢火來函說,「民主的台灣,請不要用我老家的方式對待我」,信內說:「據我所知,用不着台灣院校干預審查選課與活動,普遍多數大陸學生自己就已經實現自我審查。而且,大陸研修生所選的課程,大陸高校若不認可,則可能無法回校後互換學分。」

陸生的政治冷感麼?唔⋯其實板塊擠壓的話會有山脈也會有溝壑啦。擠壓的結果其實會導致一部分人在山上,一部分人在溝裡。還有一部分人(比如我)你說在哪裡都可以。

By liusally

與此同時,一直有傳言稱,在港台的陸生會被一些「審查員」或「相關組織」暗中監視,以防止其出現「不當言論」,也有學生表示自己曾被「有關部門」「請去喝茶」。這些傳言是否屬實?隨著學術交流的愈加頻繁,在港台的陸生數量也愈發龐大,這些「審查員」如何審查?

Jiji:到台灣後其實行動很自由,沒有所謂政治審查員看著你,而我周圍的人也或多或少抱著些終於可以隨心所欲了的興奮來了台灣,有的人的興奮體現在可以打半年的台服美服不掉線了,有的人興奮可以有這麼長時間到處玩到處吃了。

也的確有人會對那些看不到的政治歷史感興趣,但大部分是自己私下了解,公開交流的其實非常少,不管是對臺生還是陸生。

或許是有在別人地盤的壓力,也有可能是怕場面尷尬,因為到台灣看到各式公民活動,抗議,遊行之類時,會發現自己在生長過程中相關的經歷很少,對政治和歷史的了解也很少,沒有了解就去談論,真的會尷尬。

唯一的一次衝突大概是一位曾任民進黨主席的政客到訪學校,陸生服務中心的老師在通知中稱「陸生一定要參加」,有陸生去服務中心詢問原緣由,不知過程怎樣,這個事件最後的結果是不了了之。風波很小,我想大概是陸生服務中心的台灣工作人員和陸生都是很少數的群體,意見不合會雙方直接交流解決,另一方面,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樣,壓根就沒把這個當回事吧,行前交待的禁忌我們聽過就好,陸生服務中心的「一定要去」也沒有絲毫權威,至少我在台灣更多是以中間人的身份存在,中方管不到,台方也管不了,行事邏輯都是看自己喜好。

Cogito:我自己作为香港的陆生,倒是没被叮嘱过,但是跟着大家去中联办报道过,而且好像要求写了个表,里面还有微信账号什么的。肯定wechat是会被监视啦,不过没差,就算不来香港,不登记账号,我也不相信WeChat能保密,时常听说有人因为言论被请喝茶。身边的同学基本上发的消息、票圈都还蛮“犯上”的,不过也都有分寸,毕竟老大哥在看着你呢。

内地生圈子里面说是不报到,文凭回内地不给认证。家长那边一个劲的催着去报到。有些内地生在WeChat发一些言论,比如占中相关的,家长会被请喝茶。我每次回家都会被叮嘱要注意言行,别参与政治。。。。。。

BH:@Cogito 其实我想知道中联办会不会监视你们的FB推特还有WhatsApp什么的?

9_9Oops:@BH: 科科,中聯辦屬下的組織神通廣大得很。想到這個就想罵娘。

比如有人從離開內地就沒參加任何內地開頭的學生組織,也沒參加任何內地學生活動,更沒去那倒霉的中聯辦報道過,就只是去入境處和中旅辦簽註——任何人也得辦。

就這樣完全不和那羣倒霉機構聯絡,等到就職之後辦公信箱還是會莫名其妙地收到親中團體的和某些光看拼音就知道全都由在港內地學者組成的郵件組的email。。。。。

Liusally:為了方便聯絡會建立微信群組。只不過很多時候都是「群主」一人在唱獨角戲。分享了好幾條鳳凰新聞的連結:李克強:港獨是沒有出路的,堅決遏止台獨勢力;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台獨之路走到盡頭是統一。等等。

但是看到這種連結的反應就和每次寒暑假回去開會的時候感覺一樣啊。上面有人講,下面有人笑。

有次開會很正經地告訴我們不要被策反成奸細什麼的。(這個個人覺得是有誇大的嫌疑,但並不是完全空穴來風)

至於喝茶⋯說實話沒有。陸生政治冷感的其實蠻多的。就算是陸生的身分,也覺得是獨是統和自己無關。關心政治的人都寥寥無幾,有認真對比兩岸新聞的更加少之又少。隨意攤手🤷‍(給個眼神自己體會)

政治壓力的話。還是沒有。現實生活裡我自己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過政治。臉書朋友圈上也沒有痕跡。

怎樣看待「一中承諾書」?我剛剛和我的台灣朋友聊了聊。我們兩個都認為,反正這是個到處都是套路的時代,真套路假套路既然傻傻分不清楚不如靜觀其變。

9_9Oops:認識的一些教授明確指出陸生(或在外國大學讀書的中國留學生)中有被指派做監視同學言論的,不知道你的體驗如何?@ Liusally 我覺得陸生的政治冷感是陸臺雙方擠壓出來的結果呢……

Liusally:指派做監視我真的完全不了解。我一直努力當個小透明來著。不管是為紅色做事還是為藍色綠色做事的學生,我都只停留在「聽說」的狀態中。何況⋯我才來了半年乀ಠ_ಠ我的體驗就是⋯繼續當個偽政治冷感的小透明。(我真的很慫的⋯)

陸生的政治冷感麼?唔⋯其實板塊擠壓的話會有山脈也會有溝壑啦。擠壓的結果其實會導致一部分人在山上,一部分人在溝裡。還有一部分人(比如我)你說在哪裡都可以。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有一定程度的相互了解才能成为朋友,连政治都不敢聊的友好太虚伪了。

  2. 是因為能來臺的,都不是被限制的,所以沒有相關論點嗎? 比如醫學相關的學歷? (大陸大學醫學學歷,來臺學歷銜接,就讀醫療相關或無關碩士或博士的權益。 執業資格等,於各國就應該都是另外的規範。)
    http://emhd.nchu.edu.tw/VMHD/VMV/AnnBoard?FVal=dRFrlQ83wLx6YjYIU7QY2Q%3D%3D
    不予採認之醫療法所稱醫事人員相關之大陸地區高等學歷名單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10005
    第 8 條
    大陸地區高等學校或機構學歷之採認,應以認可名冊內所列者為限;其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採認:
    一、非經正式入學管道入學。
    二、採函授或遠距方式教學。
    三、經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方式通過後入學。
    四、在分校就讀。
    五、大學下設獨立學院授予之學歷。
    六、非正規學制之高等學校。
    七、醫療法所稱醫事人員相關之學歷。
    八、學士以上學位未同時取得畢業證(明)書及學位證(明)書。
    九、其他經本部公告不予採認之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