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編讀手記

讀者來函:民主的台灣,請不要用我老家的方式對待我

承諾書不是一紙空文。雖然我只來台灣停留一百天,但我也有權利在這片土地上和任何人一樣呼吸自由的空氣。

螢火

刊登於 2017-03-08

#編讀手記

世新大學被指是招收眾多大陸研修生、最先爆出簽署承諾書的學校。
世新大學被指是招收眾多大陸研修生、最先爆出簽署承諾書的學校。

深受「少子化」衝擊的台灣,不少大學院校為獲取經濟利益,放棄捍衛學術自由的立場;最近爆出的「一中承諾書」事件,只是剛剛揭開面紗而已。近年來,承諾書背後的兩岸研修生教育交流,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經濟利益往來,對於部分私立大學尤其如此。研修生需要自費赴台學習,不過遊玩性質居多,停留四個月左右即返回大陸,形同「大學觀光客」。金錢利益之下,台灣不少大學極力招收此類大陸學生。

作為大陸研修學生,想如何選課、參加什麼活動是個人的自由,台灣院校不應配合大陸的要求進行所謂承諾或審查。據我所知,用不着台灣院校干預審查選課與活動,普遍多數大陸學生自己就已經實現自我審查。而且,大陸研修生所選的課程,大陸高校若不認可,則可能無法回校後互換學分。

其實,台灣院校聲明學術自由的原則,確認大陸學生自己有選課自由即可,越過底線,對大陸方面「承諾」、「配合」,排除特定的課程,顯然違背台灣社會的民主常識。難道學術自由與民主也是一種特權,不同的學生群體需要區別對待?大陸研修生若按「承諾書」辦事,將有淪為大學校園內「二等公民」之嫌。而價值觀的雙重標準與人權的退步,正是聲稱簽署承諾書對兩岸交流沒有實際影響的人士所未曾料到的。

承諾書並非只是一紙空文

很多人說,承諾書只不過是大陸方面為避免陸生赴台交流「出事」,提出一個形式大於實質的文件,純屬「一紙空文」,台灣院校完全可以陽奉陰違,「不影響」兩岸實則交流。可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這明明就是兩岸交流中台灣院校的妥協產物、台灣院校對大陸做出的政治承諾。此外,承諾書背後的極權意識形態與經濟利益相互勾纏,毛細管作用之下早已發揮作用。

台灣多所大學校長協進會聯合發聲明,稱該文件並非「一中承諾書」。其實,將「一中」炒作成爭議重點,是完全模糊了焦點。承諾書所代表的是一種意識形態,表面上是台灣院校許下承諾即可,目的是擴大兩岸教育交流,實則是公布了大陸方面對大陸學生在台灣的行為規範,形成對大陸學生政治上的提醒與心理震懾。

所有接受行前教育的研修生無不被告知了承諾書所劃定的禁區。台方發出的承諾書,更是對這種干涉個人自由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再次確認。不難想像,即將赴台的大陸研修生看到台灣方面的承諾書,會產生什麼樣的心理效果。部分對台灣民主懷有想象和期待的研修生,也難免感到失望。如此一來,更是加深大陸學生的自我審查與政治敏感。

承諾書是一枚定時炸彈,大陸方面需要時,便可以此伸張權利。台灣院校既然簽署了契約,難道真的可以免於「執行」?正如陳芳明教授所言「學術一定涉及政治」,簽署承諾書這種「高度的政治行為」,顯示出台灣相當多大學,在與大陸交流中失去對政治的敏銳與堅守民主價值的理念追求。

被扼的研修生「抗議」與「承諾書」的共謀

「承諾書」所代表的極權幽靈與政治漣漪,從來沒有散去。在兩岸教育交流下,或許愈發顯見。台灣社會已經解除戒嚴近30年,大學校園民主化多年,然而在兩岸極為特殊的關係下,大陸學生依然在諸多方面遭受着不合理與不平等的待遇。而大陸學生是否有抗爭的可能?

筆者在台灣北部某私立大學研修時,對此有過感觸。筆者曾反對校方「一刀切」收取水電費,在校內 FB 群組發帖抗議,提出按表計費等幾點訴求,並呼籲大陸研修生關注不合理收費問題。校方老師隨即便認為我「有聚眾傾向」,反對我公開發帖抗議,引發了不少研修生對於校方有壓制言論自由傾向的強烈質疑。此後我幾次與校方相關負責人當面反映意見,但最後問題也不了了之。

面對大陸研修生,校方「大陸式」的處理方式令人失望,當時尚不知有「承諾書」之事,卻已經感覺到台灣的大學對待大陸短期研修生的態度,並非想像中民主。

另一個例子是最先爆出簽署承諾書的世新大學。世新之前就屢遭媒體曝光剝削大陸學生、研修生人數眾多「擠佔」學位生資源的新聞。世新的研修生宿舍費用不菲,一學期高達新台幣4萬元。2015年,有不滿宿舍收費過高的大陸研修生準備在校內抗議,卻在當晚被校方人員「關切」。校方甚至表示,「一旦參與抗議就可能被送回中國大陸」,口吻近乎威脅。最終抗議活動只有台灣學生參與,大陸學生無一人參加。然而,與此同時,台灣學生圍堵教育部、反對大學增加學費的抗議活動此起彼伏,所要反對的上漲費用也「僅在」兩千元台幣左右。

世新大學校方,在校園抗爭事件中對待台籍與大陸學生採取明顯不同的態度,成為恫嚇大陸學生的樣板。這與大陸方面試圖通過承諾書所謀求的目的不謀而合——大陸研修生不要涉及「政治活動」。因為承諾書大都表明學生不得「從事敏感政治活動」,卻不加定義。校方自我審查往前推進一步,校內的爭取權益活動也不希望研修生參加,同時也可能是官僚慣性不願處理短期學生的要求。承諾書中的限制條款恰恰提供了大陸方面的「政策支撐」。這樣的威權行為,完全與台灣民主化以後的大學自由氛圍背道而馳。

陸生抗爭見證民主的台灣

承諾書爭議中,「一中」不是問題核心;學術自由、追求人權平等與民主理念才是台灣應當首要捍衛之義。承諾書所涉及的主體——大陸短期研修生,也不應沉默,因為大陸學生與台灣其他學生一樣,在台灣享有普世價值的權利。大陸當局怎樣教育和要求研修生,同台灣方面沒有關係。台灣的大學應當堅持學術自由的價值觀,不應該向大陸方面妥協,許下破壞個人自由或學術自由的政治承諾,區別對待大陸研修生。「一人不自由,則全體不自由」,大陸研修生的自由遭到限制,也是對台灣整體自由的嚴重破壞。

長期以來,大陸學生在台灣受到諸如「三限六不」等政策限制,連外國人皆享有的健保等權利都無法獲得平等對待。兩岸關係雖然高度政治化,但若對於人權等核心價值遇到「中國因素」就轉彎,證明台灣社會民主的價值觀根基未深。

兩岸某種程度還是敵對的「兩國」,讓台灣民眾普遍友善歡迎和接納大陸人似乎還很難。如同民進黨立委經常提出,由於大陸沒有善意、平等對待台灣,台灣就不應當對大陸講人權,而是應當對等報復。這其實是狹隘的敵對報復觀念,冤冤相報的邏輯,永遠走不出去。正是因為台灣自詡比大陸崇尚民主尊重人權,所以要真的做出重視人權的舉措,包括對待大陸人的問題上不轉彎,否則只是虛偽的雙重標準。

民主的台灣,請不要用我老家的方式對待我,雖然我只來台灣停留一百天,但我也有權利在這片土地上和任何人一樣呼吸自由的空氣。

(螢火,曾為台灣某大學大陸研修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