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隨著「特朗普2.0」即將上台,外界也紛紛開始關注此次特朗普會選擇什麼樣的內閣人選。
此刻特朗普的人事任命情形尚不明朗,許多媒體資訊未必真正反映特朗普核心團隊的判斷,而是來自於不同個人與派系策略性放出風聲。舉例而言,選後各界盛傳前國務卿Mike Pompeo可能出任國防部長,但不出幾天特朗普就公開表示不會考慮。《金融時報》報導指Robert Lighthizer可能回鍋貿易代表,但《Politico》又報導內部人士釋出相反的訊息,表示相關討論是「徹底鬼扯」(complete bullshit),可見當下風聲之混亂。
這種互放風聲的情況是政壇常態,而此屆特朗普政府的人事鬥爭又格外公開。與2016年相比,特朗普的人事任命料將更以他個人的重臣為核心,不若前次特朗普由於政治資歷太淺所以倚重副手Mike Pence主導人事,並且任命多位與傳統共和黨、華爾街或國安體系熟稔的人士擔綱大位。
為此,特朗普底下的不同個人和派系目前動作頻頻,意圖爭取特朗普關愛的眼神。而他們又各自代表不同的政策取向,這些人事決定因而也將形塑美國在軍事、外交、貿易等各方面的政策走向。
目前任命較為明確的,便是其外交團隊。
各大金主正在公開試鏡,希望主持特朗普財金團隊
在財金方面,外界預期特朗普很可能會從支持他個人的大金主中挑選,他們與傳統親共和黨的商界領袖經常不是同一群人。這包含目前已正在為特朗普主導政權轉移業務的多年舊識、華爾街高層Howard Lutnick,以及私募基金經理人Scott Bessent以及John Paulson等人。
相關職務的競爭也最為檯面化,比如John Paulson直接接受《華爾街日報》、Scott Bessent則接受《金融時報》專訪,專訪內容都近乎公開試鏡,不僅宣揚特朗普的立場,公開支持特朗普為大企業減稅、以提高關稅為貿易手段等核心政策,更列出自己更進一步的主張。另外,共同主導政權轉移業務的另一金主Linda McMahon則外傳可能擔任商務部長。
其中,Lutnick目前雖然深受特朗普重用,但內部已有其他派系傳出對他不滿的風聲,除了指控他排擠特朗普老臣、意圖扶持自身人馬以外,也傳出他一面以處理政權移交的名義與共和黨國會高層開會,但在同場會議中卻也為自己的公司說項,包含提及虛擬貨幣管制業務。
相對於Lutnick等個別金主,另一群可能在財金政策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則是忠於特朗普的舊臣。其中最具指標意義的應是前貿易代表Robert Lighthizer,他是國際貿易律師出身,真正相信保護主義,對於中國尤其強硬,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對中國貿易戰的具體措施很多都出於Lighthizer之手。但據報導他也勸阻特朗普真的退出世界貿易組織,或者撕毀《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而讓他本人主導後者的重新議約。值得注意的是,Lighthizer雖然「抗中」卻並不「友台」。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Lighthizer認為應當專注於和北京談判,進而認為提及台灣議題只會造成干擾。因此,即使國會兩黨和國務院官員支持台美貿易關係深化,但Lighthizer仍確保相關談判進度停滯不前,是到拜登政府任內才終於能成功簽訂第一波協議。
Pompeo被否決,但多邊主義建制派在外交國安人事仍有一絲希望
若要關注特朗普政府的對外戰略,除了Lighthizer之外,特朗普的外交與國安系統任命自然也深值注意。外界盛傳Mike Pompeo之所以被否決,主要是特朗普之子Don Jr.強力攔阻;凡斯之所以能夠擔任副手,據傳也是Don Jr.大力舉薦。他們更為新右翼民族主義立場的派系,根本質疑外交同盟關係的價值,不同於Pompeo這種雖然同樣對中國鷹派、但外交思路上仍屬於多邊主義的建制派。
不過,政治上忠於特朗普、但外交思維仍較符合「傳統主流」的人選仍可能出線。其中,於2016年一度與特朗普競爭總統提名的佛州參議員Macro Rubio與特朗普近來關係良好,選後盛傳可能出任國務卿,11月12日多間美國媒體皆報導將由他出任。他原先亦是今次副總統熱門人選,且也一同出席勝選派對,目前擔任共和黨在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領導人,亦是外交委員會成員。
在立場上,Rubio相對於特朗普、凡斯等人應更為重視盟邦的承諾,較接近傳統共和黨鷹派。去年參議院立法,阻止美國總統單方面宣布退出北約,正是由Rubio領銜。他在近來接受CNN訪問,也強調新政府必定會重視俄羅斯對於美國及北約盟邦的「混和戰攻擊」手段。Rubio過去也對普京有許多批評,在烏克蘭戰事初期亦強力支持軍援。
不過,近期Rubio也公開附和特朗普的修辭,表示烏克蘭戰爭已經持續太久、需要儘快結束,去年也投票反對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軍援,可以解讀成是在特朗普路線和自身外交立場間取得折衷、平衡。對於中國,國會兩黨近年來凝聚出強力對抗中國的共識,Rubio則是此一共識形成的主導者之一,曾領銜關於香港、新疆人權的法案,從國安的角度對華為、TikTok等都強力防備,公開發言中亦曾表示應承諾防衛台灣。
另一位原先外傳可能出任國防部長的共和黨資深眾議員Mike Rogers也符合此一路線:強力保守派、尤其在文化議題上相當保守。近年來強力支持特朗普的政治議程,但也力排黨內眾議,同樣強力支持援助烏克蘭,也擔任兩黨赴烏克蘭訪團的主席,且也主導增加對中國防衛的軍事佈署資源。另外,前國安顧問Robert O’Brien亦是相對較為支持烏克蘭的人選。
倘若特朗普最終選擇由Rubio或Rogers一類人選出任大位,可能意味著特朗普政府的外交國安政策較不至於與前朝徹底斷裂。且單就這兩人為例,他們在國會的聲望相當不錯,就連民主黨人也普遍相對尊敬,在參議院的人事同意聽證會期間料將較為平順。
外交國安若由新右翼熱門人選出線,料將帶來劇烈戰略變動
相反地,假使最終這些大位交給了佛州眾議員Mike Waltz之類的人選,則美國的外交策略變動就可能較劇烈,烏克蘭尤其將首當其衝,北約、日韓、台灣等也可能面對較大的變化。
Waltz過去就批評拜登政府給了烏克蘭「空白支票」,並附和特朗普的說法,宣稱北約盟邦佔了美國便宜、美國應將資源用於自家南方邊境。
11月12日,多家美國媒體報導Waltz應將出任國安顧問,亦即總統最重要的國安幕僚。另外,田納西州參議員、前駐日大使Bill Hagerty也是另一位熱門人選,曾投票反對軍援烏克蘭。
而前駐德國大使Ric Grenell則將是更具「爆炸性」。他同樣是特朗普的忠臣,在就任德國大使的第一天就在推特上要求德國公司停止與伊朗貿易,亦曾在接受德國媒體專訪時批評總理梅克爾的移民政策,都是嚴重冒犯盟邦、公開介入盟邦內部事務的作為。
另外,Grenell也主張在烏克蘭東部建立「自主領域」,接近於要求烏克蘭割地求和,也是會讓盟邦較為緊張的立場。他還曾公開反對挪威、瑞典加入北約,同樣是較親近普京政府的主張。在駐德國大使任內,他也公開提及美國軍隊退出德國等歐洲基地的可能性,都符合特朗普本人不願延續美國對盟邦既有承諾的態度。他自然也主張以鷹派姿態對抗中國威脅,不過對台灣則較少有公開發言。
特朗普的新右翼媒體和網路支持者有多位已經表態支持Grenell,且開始攻擊Rubio等人是「窮兵黷武」的「新保守主義者」(neocons)。倘若最終是由Grenell出線,很可能代表特朗普政府與先前美國政府的路線將有更徹底、更劇烈的斷裂。
眾議員Stefanik將成為駐聯合國大使,或將偕同以色列政府衝撞聯合國
與之同時,特朗普已經確定提名紐約州眾議員Elise Stefanik擔任駐聯合國大使。她是眾議院共和黨團原先的第四把手,剛滿四十歲的她亦是新右翼政治新星。
特朗普屬意相當忠誠的Stefanik出任駐聯合國大使不令人意外,但此刻眾議員選舉開票尚未完成,目前看來共和黨雖然很可能守住眾議院多數,不過只有個位數席次的優勢,甚至可能僅在三席左右。因此,提名任何眾議員出任官職都有不可忽視的政治風險:萬一輸掉改選怎麼辦?尤其,共和黨眾議院黨團近年來出名混亂,這也使得個位數的席次優勢更顯單薄。對於其他甫當選眾議員的大位競逐者來說,這是一項嚴重的不利因素,在Stefanik已被提名之後尤其如此。
Stefanik迄今於美國政治新聞中最為出名的演出,是在聽證會上質疑大學名校容許聲援巴勒斯坦集會是縱容反猶主義,直接導致哈佛大學和賓州大學(UPenn)校長被迫辭職。
在國際議題上,面對聯合國大會於去年9月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終結對巴勒斯坦的非法佔領後,她已經公開指控聯合國「反猶」,宣稱該決議是「懲罰以色列的自我防衛」、「要求以色列向野蠻恐怖分子投降」。11月13日,特朗普又宣布選擇前阿肯色州州長Mike Huckabee擔任駐以色列大使。Huckabee被認為是以色列的堅定支持者,曾經公開表示過「沒有巴勒斯坦人」,也主張以色列徹底吞併《聖經》中的「猶地亞和撒瑪利亞」。Stefanik出任聯合國大使,配合新的駐以色列大使任命,不僅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將更和以色列現政府站在同一陣線,也意味著美國很可能將對聯合國採取更為對抗、更為檯面上衝撞的立場,其他盟邦亦將密切觀察這是否反映特朗普政府對國際組織和傳統盟友更加強硬的立場。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