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適合華人居住的地方,邂逅不投票的大陸移民

離開母國,往往是因為不信任、不喜歡那個國家、那個政府,然後這種不信任也轉移到了美國
2024年8月11日,加州爾灣,過去一年爾灣的房價上漲了 21.3%,是全國最高的城市。攝:Brian van der Brug / 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爾灣有什麼好玩的?」

起身去往洛杉磯南邊的橘郡爾灣市之前,我在谷歌搜索,其中一條結果說:「妳可以見識全球水平最高的HOA(業主委員會)」。

笑話裏富含洞見,爾灣是美國最富裕的社區之一,長年在「最佳學區」、「最佳治安」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這裏有南加州得天獨厚的氣候,太平洋海岸漫長的沙灘。一位搬來爾灣十幾年的四川移民點評,「雖然房子貴,但其實也有天氣稅嘛、學區稅,我願意。」

學區是比氣候更加重要的事,爾灣的確緊扣富裕華裔家庭望子爬藤的心——不錯的公立高中,州內排名靠前的加州州立大學系列。同時,相較於學區也很好的東海岸波士頓、紐約、麻州、康州,這裏回中國可以少飛至少五六個小時,更加方便。華裔策展人Irene在此處一家美術館工作,用她的話來說,橘郡沒有什麼華人扎堆的高薪產業,不像硅谷那樣吸引很多留學生來賺錢,「來這裏的,都是為了養孩子,沒人是為了上班。一定要賺錢,也是華人賺華人的錢,房地產、律師、補習班。」

爾灣的規劃和常見的美國城市郊區不同,市內有很多「城中村」。這是城市規劃師William Pereira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總體規劃,即把爾灣市劃分成小的「村莊」,村莊裏不是田地和農民,而是住在這裏的城市居民、自然和生活設施。肉眼可見,這裏的住宅區的綠化和配套都做得很好,不用開車很遠就能去到公園、商場、餐廳。和同等規模的郊區小鎮比,這裏的房屋更密集,也比較多Condo,但一樣私密安靜;而和人口密集的城市比,這裏又要優美安全一些,但一樣方便。如果不是沒有公共交通,爾灣真的會讓人錯覺是富裕東亞都市的一角。

六七十年前,這裏還不是如此樣貌,「以前這裏就是一片農田和軍事用地,和現在完全是兩樣的」——Irene介紹。當時大部分居民是白人。八十年代,隨著加州經濟騰飛和美國移民法放寬,這裏涌入了更多富人和西班牙裔、越南裔移民,2000年後,富裕起來的大陸中產和有錢人瞄準此地。他們喜歡這裏清新的空氣、良好的城市規劃、不錯的學區房,還有體面的鄰居和社區。

競選爾灣市議會第一區席位的民主黨候選人劉令淳(Melinda Liu )。網上圖片

正在競選爾灣市議會第一區席位的民主黨候選人劉令淳(Melinda Liu ),在爾灣市居住了二十多年。她是隨父母幾十年前從台灣移民美國的第1.5代移民。初來美國,一家人住在洛杉磯郊區一個白人社區,那裏仕紳化很嚴重,很多和她一樣在當地長大的居民沒有能力繼續留下來居住。她於是搬來當時房價較為便宜的爾灣。

從廣東移民來加州的爾灣市市長候選人陳鋼(Chen Gang)也是差不多時間從洛杉磯搬來此地。他是執業城市規劃師,也是地產經紀人。他清楚記得,九十年代在這裏置業大概需要二三十萬美元。今天,爾灣的平均房價已經是一百五十萬美元。

「爾灣吸引了很多外國投資者和新移民買房,有很多是中國大陸來的,也有韓國人」,劉令淳介紹。

來自浙江的商人Eric與妻子和兩個孩子就是外國投資者,也是新移民。他們定居此地多年,最近Eric投資移民終於排期成功,拿到綠卡,兩個孩子本就出生此地,都是公民。但他自己沒有入籍的打算。

Eric家裏從事電商生意,到他這代發展成跨境電商,企業和部分資產還在中國。對於中國公民而言,入籍美國也就意味著放棄中國國籍,別說轉移資產、發展業務,就連回國探親都難。Eric提到今年在國內兩個銀行帳戶之間轉移款項,被當地警方聯絡要求解釋。我和他介紹,今年銀行帳戶監管力度大,不少大陸用戶都有帳戶被忽然凍結、無法消費的情況。Eric解釋,這種針對工薪階層的監管不出奇,但像他這樣有背景的人被管,還是很少見的。

目前,他不入籍、不能投票,但他表示,就算有票也不知道投誰。

「你說投特朗普吧,他一上台就加關稅,那我的生意肯定受打擊。但我也理解為什麼我們華人喜歡他,很多中國人還是喜歡有魄力的青天大老爺嘛。另外,那些入籍的人,肯定是押寶美國以後更強大,那屁股決定腦,中美競爭,雖然他是中國人,但身家在美國,選個美國至上的總統很正常。」

週五下午,我參加了「加州華裔媽媽選美大賽」的決賽彩排。

在室內一個寫字樓的藝術工作室裏,十幾個媽媽排隊練習自我介紹和才藝表演,剩下的空間則由前來學習寫生的華裔男孩默默練習——這個藝術空間日常為華裔學童提供美術和設計的培訓。大賽制作人Vivi介紹,這些媽媽都是2000年、2010年後來的新移民,之前在自己的行業都有不錯的發展,來美國後大部分都是全職媽媽,非常需要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

2022年11月8日,加州爾灣的投票中心。攝:Paul Bersebach/MediaNews Group/Orange County Register via Getty Images

Vivi也是十多年前和丈夫孩子搬來美國的。她曾經是市級電視台的主持人,也做過大陸影視業在東南亞的進出口貿易。來爾灣一段時間以後,她不滿足於美國華人的文化面貌,「我們和老移民不一樣,我們在國內讀過書、有很好的工作,經歷了中國的經濟騰飛,我們是這個時代的華人。」

參加比賽的媽媽身形苗條,看不出她們每個人都有孩子,有的有兩個、三個甚至四個孩子。媽媽們張口閉口都會講女性力量、講參加這個活動多麼勵志、掉了多少體重,也不忘感謝支持自己的老公和孩子。她們曾經是白領、演員、舞蹈家、商人,年齡從二十出頭到五六十都有,來自大陸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如果要找出她們故事裏統一的背景,那就是選擇專注家庭、選擇移民拿綠卡、選擇陪孩子讀書。

一位母親說,她從兒子很小的時候就帶他來到美國,丈夫一直在北京賺錢。今年兒子上了不錯的大學,她很開心。說這話的時候,我們正開車去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這是一家以亞裔美國學生和亞裔留學生為主的學校。我們路過的一條條街道都以北美名校命名——「哈佛路」、「達特茅斯路」⋯⋯這位媽媽一邊開車一邊和我說,「當初選這裏住還是挺好的,中學學區可能比不上波士頓,但是也很好啦,我兒子高中今年出了十個上MIT的」。

當我問媽媽們有沒有選票、會不會投票的時候,她們對這個話題都不是很感興趣。Vivi說,「很難選啊,特朗普這個人吧,沒品味,我看不上,遠遠不如奧巴馬。但是民主黨太激進了,孩子要變成同性戀了。而且民主黨還不讓墮胎,我覺得墮胎是女性自己的事情。有選票也不選了。」我和她確認,反對墮胎的是共和黨,但她很肯定我記錯了,說女兒在讀高中,最近對這個事情很感興趣,專門和她討論過。

在藍藍的加州,爾灣所在的橘郡多年來都是共和黨的陣地,只是最近幾年才有翻藍的趨勢。在這裏我訪問到的大部分大陸移民,都很認同共和黨的價值。雖然茶餘飯後也談談選舉,但要麼沒有選票,要麼覺得「加州反正都是民主黨的」,沒有能力左右什麼。

這裏沒有太多支持總統候選人的標語、招牌。一些主要道路上,確實會有些宣傳本地政治家的物料,比如民主黨議員候選人鮑思浩(Scott Baugh)、共和黨市長候選人陳鋼、民主黨市議會候選人劉令淳和孫晶(Sun Jing),幾乎所有人的候選方案都離不開家庭和教育。

2023年5月11日,美國加州爾灣﹐學生們走過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攝:Allen J. Schaben / 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這些方向在新移民中很有市場。爾灣市是美國華人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官方統計,這裏的華人近半,陳鋼估計其實已經超過了這個數字。孩子絕對是所有議題的核心。來自台灣的劉令淳和來自北京的孫晶,都是參與爾灣市市議會選舉的民主黨人,兩人也都談到,爾灣有很多2000年以後帶著孩子來買房的華人家庭,很多人雖然努力讓孩子成為美國公民,自己不願意放棄中國國籍。他們喜歡用微信建群聊天,聲音很大,但因為美國的選舉制度,實際上他們在本地沒有什麼政治能量。

「對於民選官員來說,其實真的很直接,你沒有選票,候選人就不會費心在你身上花時間。」劉令淳是執牌律師,她說,過去十幾年來經常有大陸家庭來問她諮詢事情,很多時候她們想要的資源和服務都是市政府和州政府早就提供的,但她們和本地社區離的太遠,覺得很陌生。

劉令淳自己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也在爾灣的一些中學裏做公共服務,她觀察到很多一代移民家中,孩子和父母的矛盾與張力,在選舉年,就表現為兩代人對於不同政黨的青睞。

「我的父母是90年代來美國的,那時候我還小,我在洛杉磯郊區讀書、長大,我經歷了亞裔美國人的成長過程——我讀書的學校只有我一個華人,是很典型的少數族裔,而我長大之後,我的孩子更是如此。我們很自然會傾向於保護少數族裔權益的政黨。但是第一代移民沒有這樣的經歷,對他們來說,離開母國,往往是因為不信任、不喜歡那個國家、那個政府,然後這種不信任也轉移到了他們在美國的政治傾向上,喜歡反對大政府的共和黨——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孫晶則補充了大陸一代移民的視角,他畢業於北大數學系,二十多年前來美國留學讀書,2016年為了阻止特朗普當選,選擇入籍,獲得選舉的權力。他說自己選區內華人很多都沒有選票權或者不選,註冊的華裔選民佔總人口的10%左右。「其實就算我們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復旦畢業的,學校裏還是沒有性別教育、女性主義教育,所以很多一代移民,不管教育程度多高,這些對他們來說無法理解。」他自己也有兩個青春期的孩子,選擇把她們送去別處讀書,「我們這的學校真的太單一了,白人、華人,你接觸不到別的人,不一樣的人。」

他也加入了不少本地大陸人建的微信群,常常看到裏面的政治討論,很多都是陰謀論,用語不堪。他說自己會出聲講出相反的意見,但相比要轉換對方的觀念,更多是表明立場,讓群裏其他人看到,是有不一樣的聲音的。他的選區內,有票的華裔只有10%,他希望更多華人能入籍投票,「不然,你說話聲音再怎麼大,實際上也沒什麼份量。」

從廣東移民來加州的爾灣市市長候選人陳鋼(Chen Gang)。網上圖片

今年競選市長的陳鋼,也在自己的網站中文頁面,呼籲華人投票。比起劉令淳和孫晶,他十分認同華裔社區、尤其是第一代移民社區的流行觀點,因此也更希望這些人能夠有選票,投給他。陳鋼幾年前也有競選市長,落敗之後他分析是自己不懂選戰,沒有找政黨背書,沒有拿到很容易拿下的政黨票。痛定思痛之後他選擇了加入共和黨,「因為共和黨的價值和華人高度一致,我們不喜歡同性戀、我們重視教育,另外我們不喜歡繳很多稅給民主黨,讓他們管怎麼花錢」。

他的選舉議題是反對建設經濟適用房,反對建立收容無家可歸者的遊民所,反對「結果公平」的教育平權,提倡建設公共圖書館——總的來說,是為家庭服務,保護這個宜居安全的城市不被改變,不會變得像一小時車程外的洛杉磯那樣,又髒又亂。他最驕傲的政績是幾年前,參與抵制政府在爾灣建立老兵公墓的規劃——「這不符合我們華人的文化嘛,這都是華人的房子,華人的家。一出門是個墳地,華人受不了的。」

在爾灣,房子是最熱門的話題。房地產是這裏最發達的產業之一。我在這裏採訪了不少人,他們是律師、建築師、程序員、家庭主婦、甚至藝術家,但很多都有房地產執業牌照,有的做地產代理,有的做銀行放貸,有的做地產開發。孫晶說:「因為中國人來就是買房子嘛。」

陳鋼說,爾灣是完全的賣家市場,「現在很多大陸買家現金全款,也都要排隊競價。」他很自豪地向我介紹,章子怡在這裏買過房子,王菲孩子的手術也是在這裏做的。

三個華裔候選人的政綱裏,都有關於房屋的議題,但關注的視角不盡相同。陳鋼認為爾灣受益於村落概念,居民可以不用跑很遠,就滿足自己的一切需求。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給已經居住在這裏的人繼續提供好的學校、好的文化設施、好的自然環境。如果有新人要進來,不能太著急,要等配套設施全都建設起來才行。

2024年8月11日,加州爾灣,當地房地產經紀在 Portola Springs 開發區張貼的標誌。攝:Brian van der Brug / Los Angeles Times via Getty Images

「但是現在又要建立收容流浪漢的收容所,又要建立為兩千多個家庭提供經濟適用房,我們的城市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呀。到時候交通擁堵,治安下降——雖然爾灣是全美最安全的城市之一,這兩年犯罪率是上升的。這些都是城市規劃的問題。」

劉令淳不認同這個觀點,她害怕爾灣重蹈覆轍,變成又一個士紳化的郊區空間。 她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經濟適用房,給這個城市裏收入沒有那麼高的人提供容身之地。「爾灣是富裕的城市,但是這裏也有20%的人被算作是低收入——我們這裏年收入在十萬美金的也是低收入。這包括在高中教書的老師,或者爾灣警察局的警員。」她介紹,目前這些在城市中心為市民提供服務的人,都負擔不起在本地買房,很多住在往返需要兩三個小時的鄰近地區。同樣有住房困難的是剛剛畢業進入勞動市場的年輕人,和退出就業市場的老年人。

訪問陳鋼時,他約了我去他家所在的一個小區。帶我前去的Uber司機是個薩爾瓦多單身父親,有三個已經成年工作的女兒。他很開心地和我介紹道,「你要去的這個地方是很有錢的社區啊!非常漂亮!我就住在那!」我接著話說:「那你也很有錢啦~」他又不好意思又有點得意地笑笑,「還行吧,有一點點有錢。」他說自己是二十多年前的時候搬來的,我現學現賣這幾天聽到的房地產知識:「那你的房子買的時候應該不貴,現在升值很多了吧。」司機有點詫異:「買?我是租啊!雖然女兒都搬走了,但我還是一個人租個大房子。我沒有中國人那麼有錢,哈哈,但我覺得我還是可以的。」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