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名牌奴隸

「錢總是賺不夠的,那些說有錢再來做好事的人,往往在賺錢的過程中,價值觀就改變了。」
風物

「爸爸,你為什麼都不會想買名牌的東西?」A寶問我。

我很好奇:「有啊!我的登山用品都是品牌啊!為什麼忽然這樣問?」

B寶幫姊姊回答:「姊姊之前到意大利訪問了幾位出名設計師,回國後一邊做紀錄片的後期製作,一邊也在研究品牌。」

A寶接着說:「我不是指登山夾克背包這類東西啦!而是這幾年很流行的時尚流行衣服、包包⋯⋯你跟媽媽好像從來都不買這些名牌包,也沒看過你們逛百貨公司,你們是不是覺得,什麼牌子根本不重要?」

B寶也幫腔:「這些年整個社會氛圍也在鼓勵大家創業、自創品牌、不要仿冒,名牌應該還是對社會有一定的意義吧?」

我想了一下才回答:「我不排斥流行時尚,它是社會現象的一環,甚至我也認為所謂流行時尚,大概算是當代最頂尖最有創意的人設計出來的,從這些精品中多少也可以窺見那個時代的文化、品味或技術。

蘇格拉底愛名牌?

「不過我們也看到有許多人沉溺在物質的享受,耗盡心神在追趕時尚,喪失了讓生命或精神更加豐富與開闊的機會。甚至有些年輕人,為了購買名牌商品去作奸犯科、出賣靈魂,那就更可惜了!我寧可選擇欣賞,而不是非得擁有不可,就像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喜歡到處參觀琳瑯滿目的商品,有人好奇,難道蘇格拉底也會被物質慾望所誘嗎?他回答:『我觀賞這些奢侈品,是知道即便我沒有這些東西,還是可以獲得完全的喜悅與幸福啊!』」

A寶想起電影《穿Prada的惡魔》,女主角是時尚雜誌總編輯的助理,雜誌工作人員一再重複──「時尚不是浮華表面的行為,而是更勝於藝術的!」「這不只是一本時尚雜誌,而是閃亮的希望高塔!」

「世界上千億人為之瘋狂,不知這市場刺激多少消費?促進多少產業的發達?時尚產業最大的益處,或許是創造無數的就業機會吧!」

我嘆了口氣:「你說的或許沒錯,但是有位哲學家曾經這麼說:『擁有很多東西,是富有的;但是若能不需要那些東西,這就是力量!』所謂的窮人,不是那些沒錢的人,而是那些慾望很多的人啊!」

A寶同意我所說的:「我有些同學花時間打工只為了賺錢買名牌,沒時間好好讀書,真有點可惜。」

我點點頭,趁機提醒她們:「賺錢滿足慾望是很正常的事,而且錢也不是罪惡,在自由民主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每個人透過工作來賺錢,所謂有用的人就是被社會需要的人,也就是能夠透過工作來服務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努力工作賺錢自古以來就被當作美德。

「而且積極來說,有錢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包括做好事;消極來看,擁有適當的金錢,可以保持我們的自由,以及我們的尊嚴。不過,我們卻也不能太看重錢,否則就會像美國開國元老富蘭克林所說的:『以為錢就是一切的人,將會為錢做一切。』爸爸的確也看到有人為了貪錢而不顧尊嚴,甚至喪失了自由,也有太多人在賺錢的過程中,反而成了錢的奴隸。」

B寶附合我說:「我知道有人會說,等我賺到足夠的錢再來做好事,或是說等我存夠了錢再來好好享受人生。」

A寶也感慨:「我相信會說這樣話的人,永遠不會等到這一天,因為錢總是賺不夠的,那些說有錢再來做好事的人,往往在賺錢的過程中,價值觀就改變了。」

討論完,我很欣慰地看着她們又埋首進她們正在讀的書,知道她們已經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能減少對物質的依賴,也盼望她們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在於「你是什麼」,而不是「你有什麼」。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