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一刻起,我們便試着用身體探索世界,與身旁事物建立聯繫。即使還不懂得開口說話,仍會以肢體表達情感。只是,隨年紀漸長,許多人逐漸忘了如何與身體相處,甚至只有當病痛襲來,才會意識到身體的存在。
綠腳丫日前舉辦「《樹木之歌》──大自然的律動課」,帶領親子重拾對身體的想像,享受與身體相處的樂趣。從觀察樹木的形態開始,孩子沉浸在自然的韻律,化身隨風搖曳的枝幹、被風吹落的樹葉,或是父母懷抱中一粒備受呵護的種子,伴隨烏克麗麗的節奏融入自然,成了樹林的一分子。
感受自然的律動
義工在樹蔭下導讀《樹木之歌》,透過一棵樹的四季變化,帶領孩子探索不同角度的自然之美。故事在冬天揭開序曲,樹上仍覆蓋白雪,松鼠也在冬眠。隨着春天的腳步到來,樹木抽出新芽,松鼠跟着忙碌起來,南遷的候鳥也歸來築巢,孕育生命。很快地,一年又過去了,大地重新覆蓋一層銀白,萬物再度歸於平靜,等待來年的春天。
雖然,畫面始終停留在同一棵樹,但隨着季節更替而生的萬種風情,竟教人目眩神迷。如同作家林良所形容:「一棵樹有一棵樹的樣子,就好像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樣子。樣子都不一樣,但是都有一種很可愛的樣子。」
任何事物都有其美的一面,只是尚待發掘罷了。當孩子試着扮演一棵樹,努力呈現其可愛的樣子,其實已觸發其追求美感的動機,他們正試着感知美的存在,並加以觀察、模仿,最後透過身體表現出來。
一旦開始了美的探索,即使是不起眼的角落,或發現不經意的動作,都可能成為孩子汲取靈感、激發創意的來源。
用身體探索動靜之間
美的事物除了可以用眼睛觀察,還能用身體去感受。身體原本就是人類探索世界的媒介,但若孩子總是被要求「靜」,卻無從學習該如何「動」,形同壓抑身體探索的本能,久而久之,自然會對身體感到疏離,也會對身旁的景物感到麻木。
為了重新建立身體與自然的聯繫,可以先試着靜下心來,靜得只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聲及心跳聲,然後讓身體的節奏跟上自然的韻律,感受自己呼出的氣息,呼應着身旁的微風,想像自己成了枝幹、成了落葉,並且讓身體記憶這些感覺。
當孩子熱情地擁抱樹木,或許不只是連結自然,還渴望着擁抱。只不過,東方社會較不鼓勵肢體接觸,情感表達也較為含蓄,因此,較少以擁抱來表達情感。事實上,擁抱帶給人的溫暖,如同讓人重返子宮一般,感到舒服自在。擁抱也是種雙向互動,撫慰對方的同時,也獲得了自我療癒。擁抱還意味着觀念的解放,掙脫傳統加諸於身體的束縛。
更重要的是,擁抱作為一種溫暖的接觸,如同烙印在身體裏的記憶,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學習讓身體快樂
如何讓身體快樂是值得學習,卻一直被忽略的課題。「當我的身體快樂了,心智就健康,心智健康才能專注、創造、享受生命。」在舞蹈家許芳宜眼裏,「讓身體快樂,是生命最好的投資。」
唯有讓自己的身體快樂,心靈才會真正獲得滿足。唯有如此,才會真正愛上自己,繼而愛上別人。唯有如此,身心之間才會真正建立聯繫,自己也才能與世界連結。如果連自己的身體都覺得陌生,該如何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又該如何感受世界有多麼美好?
不妨從現在開始,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傳遞彼此的溫度,讓身體充滿溫暖的記憶。更別忘了帶孩子親近自然,一齊享受身體律動的樂趣,無論只是簡單地擺動雙臂,伸展筋骨,或是慢跑、游泳都行,關鍵在於能否讓身體感到輕鬆自在,同時與身體好好對話。如果能與孩子一同發揮巧思,創造親子間特有的身體互動方式,還可以擁有共同的回憶,增進彼此的關係。
是時候,該與身體好好談一場戀愛了。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