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台灣有沒有藝術家的作品成功商業化的例子?」雙胞胎女兒姊姊A寶問我,因為她在暑假中將與學姊到意大利訪問,拍攝一部成功將作品變成品牌商品的藝術家紀錄片。
我看着A寶攤在大書桌前一大堆的雜誌與書籍,我隨手從書架上抽出幾本台灣作家幾米的繪本,回答:「有啊,幾米的繪本作品有許多改編成電影、舞台劇、公共藝術以及各種生活家居用品。」
妹妹B寶也補充:「上回我們看的電影《向左走‧向右走》就是他的繪本改編的。」
顯然已經做過功課的A寶說:「我知道,但是我覺得幾米的作品在色彩繽紛熱鬧下,總是有一絲絲的冷清、寂靜,甚至孤單的氛圍,《向左走‧向右走》這部電影拍得太熱鬧了。」
「說得好!等一下吃過午飯,我們一起看《星空》,這也是幾米繪本改編的。」
我跟AB寶推薦符合幾米風格的這部作品。
青春特有的寂寞
「我們等候這青春,卻錯過彼此……但我永遠會記得,那年夏天,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看完電影,A寶念着這段美麗浪漫的對白。
B寶也故意用着文藝腔朗誦:「你還記得嗎?那年夏天,最燦爛,最寂寞的星空。」
「嗯,不管是我們實際看天上的繁星,或者看梵高的星空畫作,或者看幾米的作品,的確都可以感受到最燦爛,但也最寂寞的心情,就像我們的青春。」我回應着。
喜歡追根究底的B寶追問:「為什麼這種心情屬於青春?其他年紀就不會有嗎?」
我想了想:「當然其他年紀或許會有,但是因為進入社會後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所以比較難用這種一言論斷的方式來說服人,至於青春的樣貌,每個人都大同小異,任務單純,就是讀書學習,但是在與同學嬉鬧中,卻又都有着自己也無法理解的寂寞,與一絲絲對未來的不安吧?」
「星空裏的女主角小美是寂寞的,因為父母忙着離婚沒空理她,男主角小傑也是寂寞的,跟着母親四處搬家,躲避會家暴的父親。不斷轉學,沒有朋友,會寂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們是特例吧,其他班上同學呢?不見得每個人都像他們這麼倒楣吧?」A寶質疑我的說法。
我搖搖頭:「不管從外表看來是多麼幸福快樂,生活多麼順遂,每個人內心都還是有屬於自己的寂寞與不安,比如說,小美的爸爸媽媽都很愛她,家境也很不錯,別人從外表看她也很幸福啊!」
有陰影的地方必有光
B寶附合:「這是不是俗話說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A寶感慨說:「影片中小傑提醒小美說,你已經很幸福了,至少你有關心妳的爸爸媽媽。的確小美應該知足了,她比小傑幸福多了。」
「咦!幸福可以比較嗎?我們要感恩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沒錯,但是我認為一個人幸福不幸福,不能從外在的物質條件、個人成就或者遭遇順利與否來決定,而是來自於自己主觀的態度與看法。」我不太同意A寶的比較。
A寶想了想:「你的意思是不是像影片中出現的一句名言,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
我點點頭讚許A寶的反應:「這句話是法國大文豪雨果所寫的,其實跟二千多年前老子的道德經一再提醒的概念很接近,禍福相依,就像光與影,是一體兩面的。」
初戀都無疾而終?
B寶忽然問:「為什麼你們大人拍的以學生為主角的電影,跟荷里活拍給學生看的喜劇不一樣,荷里活總是真心相愛的男女主角最終會排除萬難,走在一起,但是給大人看的,初戀總是無疾而終啊?」
我哈哈大笑:「王子與公主從此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是童話故事,不屬於真實人生,每個大人都知道,初戀是很難成功的,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是留下許許多多的遺憾。」
B寶也感慨:「小美與小傑不是相知相惜嗎?小傑再度搬家也許是不得已的,但是他可以與小美聯絡啊!為什麼不辭而別?這種莫名其妙的斷絕來往是最讓人無法接受的遺憾。」
A寶也附合:「是啊!我們看過許多描述青春期的電影,都提到初戀沒什麼特別的爭吵就失去了聯絡,太奇怪了吧!」
我搖搖頭:「或許在有臉書、即時通訊網路的時代,人人可以隨時與所有人保持聯絡,但是爸爸媽媽的青春期,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沒有行動電話,甚至連室內有線電話都非常罕有的時代,與好朋友或初戀情人斷絕音訊,幾乎是每個人共同的成長經驗。」
A寶想到電影的畫面:「就像小美最喜歡的星空拼圖正中間缺了一塊,也像影片最後那間拼圖店擺出來的拼圖,每一幅都缺了一角一樣,是個隱喻吧?」
B寶也補充:「小美的爺爺為小美所作卻未完成的大象,那少了一條腿的大象,也是個象徵吧?」
我為AB寶鼓鼓掌:「說得好,一再出現缺了一條腿的大象,或缺了一片的拼圖,或許提醒我們人生總是有遺憾,當然若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因為遺憾,因為渴望,所以人生總是有些可以一直追尋的夢想。雖然電影的最後,導演好心的讓長大後的小美在法國的拼圖店找到了那片失落的拼圖,但是真實人生並不見得會這麼圓滿,我們必須接受每個人屬於自己的寂寞,自己的遺憾,然後繼續生活下去。」
話說完,看着AB寶默默思索着,不知道她們是否能了解,不管年紀多小或長大成熟到多有智慧,人生總有些困惑是永遠沒有解答的,生活中總有些未完成的遺憾日日夜夜啃噬着我們,但是沒有關係,就留着那些困惑與遺憾,繼續向前走。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