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李丁讚:從馬習會看中國的全球戰略

很明顯,這是習近平為了突破美國的包圍所進行的努力。對台灣來説,如何在大國的角力之下求生存,可能才是未來與中國會談的重點所在。
兩岸分治66年來,兩岸領導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台灣總統馬英九進行歷史性會面。

從會後的記者會看來,馬習會所達成的共識,內容平穩,並無新意。只是,這個會來得很突然,馬英九曾多次努力促成這箇會議,但習近平的反應一直都很冷淡。現在為什麼會突然應允呢?這個時間點有什麼特殊的意涵呢?我個人認為,這個會議的舉行,應放在中國的全球戰略中來審視,才能看出其中的意義。其實,只要看看中國最近的國際動態,就很清楚這件事情之所以發生的來龍去脈了。

今年9月,中國舉行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閱兵,這個閱兵與5月份蘇聯舉行的閱兵很接近,主要目的都是展現兵力,很多西方媒體甚至形容是「軍事主義」的復活。參與這次閱兵的外國領袖,除了韓國總統朴槿惠和捷克總統澤曼外,其餘都是威權,甚至是獨裁政權,自由國家的領袖幾乎都沒參加。這次閱兵,參加者與不參加者的分界線,幾乎就是過去冷戰格局的再現。

二次大戰之後,美蘇兩大集團形成了「冷戰」格局,也主導了戰後世界政局的發展。1989年蘇聯解體,中國的經濟改革也全面實施,正式宣告冷戰的瓦解。但是,最近,冷戰似乎再度復活。在歐洲,烏克蘭的危機,尤其是馬航客機被擊落的事件,使得歐洲再度陷入冷戰時期「北約」和共產東歐的對峙。在亞洲,中國與美國、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在東海和南海的爭執,也使得昔日的對立格局再度浮現。

中國今年的9月閱兵,似乎在宣告「新冷戰」時代的開始,而這正好是美國最想達成的戰略目標──圍堵中國與俄國。

「新冷戰」的啟動與中國的國家目標是背道而馳的。1978年鄧小平宣布改革開放,啟動中國經濟的發展。三十多年來,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很多人都預測,十幾年後中國將超越美國而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新的冷戰格局,以及其所必然產生的對峙,勢必影響中國的經濟發展,這當然不是習近平所樂見的。其實,從習近平在閱兵過程所表現出來的沉重臉色,應該可以推測,閱兵所意外造成的冷戰格局,超出習近平的預期。

如果以上推論合理的話,那麼,習近平在閱兵之後要如何補救呢?過去一個月來,他先後訪問美國、英國,緊接着召開中國、日本、韓國的三邊經濟合作會談,又馬上訪問越南,緊接着就是馬習會。之後,馬上又要與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法國總統奧朗德會談。這個密集的國際之旅透露出什麼信息呢?其透露出來的地緣政治是什麼呢?與閱兵的關係又是如何?我認為,馬習會要從這個脈絡來解讀,才能真正解開密碼,揭露真相。

很明顯,這是習近平為了突破美國的包圍所進行的努力。

他從「經濟」的角度切入,並以「利誘」為手段,籠絡奧巴馬之外的所有各國重要政治和經濟領袖,進而孤立白宮。他在美國訪問的真正重點,於其說是華盛頓,不如說是西雅圖,他在此與幾乎所有的重量級科技領袖會面。其實,很多媒體揭露,美國最近之所以派遣驅逐艦巡戈南海,挑釁中國,就是因為兩人在白宮的會談中,習近平拒絕奧巴馬關於南海的建議,才憤而發動的。

在對美國科技領袖的收編之後,習近平馬上對美國最重要的盟友──英國進攻,雙方面簽訂了很多重要而實質的合作契約。緊接着又要與德國和法國的領袖會面,幾乎把過去美國在「北約」中最重要的盟友,都拉攏過去,也在形式上孤立美國。最突兀而讓人不解的是,習近平竟然在日本剛剛通過對和平憲法的修訂之時,馬上對日本做出這麼友善的動作,舉行了中國、日本、韓國三國的經濟合作會談,把美國在亞洲最重要的盟友都拉攏過去。現在則對台灣下手,主動安排馬習會,把美國在亞洲最死忠的夥伴也收編進去。習近平的沉穩和算計的功夫,很難有人可以望其項背。

中國為什麼要對台灣示好呢?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受戰敗國日本移交的南海海域,也因此訂立了所謂的「十一段線」理論,把南海的曾母暗沙小島訂為中國領土的最南端。當時世界各國並沒有反對,算是對這個法理的默認。中國在這個法理基礎上,訂立了所謂的「九段線」理論,合理地把南海相關海域納入疆域,並在那裏建立人工島礁,以及各種與軍事有關的設施,才引起周邊各國、以及美國的抗議。中國對南海建立島礁的合法性,其實是建立在台灣的法理基礎之上。

過去一年多,美國一直施壓台灣,不允許台灣公開宣布「十一段線」的合法性,也要壓制台灣對南海主權的宣稱。習近平之所以安排馬習會,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希望台灣堅持「十一段線」的學理,讓中國對南海的主權宣稱獲得合理性,至少透過與台灣,以及上述其他個亞洲國家的友好舉動,就可望在形式上孤立美國。

這次馬習會也許沒有真正討論這個議題,但是,以兩岸不對等的關係來看,中國只要透過友善、示好、或是恐嚇的行動,就可能影響台灣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不必然要正式討論。其實,縱使討論也不會公開。

對台灣來説,如何在大國的角力之下求生存,善用目前所擁有的資源與籌碼,進而在國際間獲得更合理的承認,可能才是未來與中國會談的重點所在。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