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李丁讚:从马习会看中国的全球战略

很明显,这是习近平为了突破美国的包围所进行的努力。对台湾来说,如何在大国的角力之下求生存,可能才是未来与中国会谈的重点所在。
两岸分治66年来,两岸领导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总统马英九进行历史性会面。

从会后的记者会看来,马习会所达成的共识,内容平稳,并无新意。只是,这个会来得很突然,马英九曾多次努力促成这个会议,但习近平的反应一直都很冷淡。现在为什么会突然应允呢?这个时间点有什么特殊的意涵呢?我个人认为,这个会议的举行,应放在中国的全球战略中来审视,才能看出其中的意义。其实,只要看看中国最近的国际动态,就很清楚这件事情之所以发生的来龙去脉了。

今年9月,中国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这个阅兵与5月份苏联举行的阅兵很接近,主要目的都是展现兵力,很多西方媒体甚至形容是“军事主义”的复活。参与这次阅兵的外国领袖,除了韩国总统朴槿惠和捷克总统泽曼外,其余都是威权,甚至是独裁政权,自由国家的领袖几乎都没参加。这次阅兵,参加者与不参加者的分界线,几乎就是过去冷战格局的再现。

二次大战之后,美苏两大集团形成了“冷战”格局,也主导了战后世界政局的发展。1989年苏联解体,中国的经济改革也全面实施,正式宣告冷战的瓦解。但是,最近,冷战似乎再度复活。在欧洲,乌克兰的危机,尤其是马航客机被击落的事件,使得欧洲再度陷入冷战时期“北约”和共产东欧的对峙。在亚洲,中国与美国、日本、菲律宾、越南等国在东海和南海的争执,也使得昔日的对立格局再度浮现。

中国今年的9月阅兵,似乎在宣告“新冷战”时代的开始,而这正好是美国最想达成的战略目标──围堵中国与俄国。

“新冷战”的启动与中国的国家目标是背道而驰的。1978年邓小平宣布改革开放,启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人都预测,十几年后中国将超越美国而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新的冷战格局,以及其所必然产生的对峙,势必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这当然不是习近平所乐见的。其实,从习近平在阅兵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沉重脸色,应该可以推测,阅兵所意外造成的冷战格局,超出习近平的预期。

如果以上推论合理的话,那么,习近平在阅兵之后要如何补救呢?过去一个月来,他先后访问美国、英国,紧接着召开中国、日本、韩国的三边经济合作会谈,又马上访问越南,紧接着就是马习会。之后,马上又要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以及法国总统奧朗德会谈。这个密集的国际之旅透露出什么信息呢?其透露出来的地缘政治是什么呢?与阅兵的关系又是如何?我认为,马习会要从这个脉络来解读,才能真正解开密码,揭露真相。

很明显,这是习近平为了突破美国的包围所进行的努力。

他从“经济”的角度切入,并以“利诱”为手段,笼络奧巴马之外的所有各国重要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而孤立白宫。他在美国访问的真正重点,于其说是华盛顿,不如说是西雅图,他在此与几乎所有的重量级科技领袖会面。其实,很多媒体揭露,美国最近之所以派遣驱逐舰巡戈南海,挑衅中国,就是因为两人在白宫的会谈中,习近平拒绝奧巴马关于南海的建议,才愤而发动的。

在对美国科技领袖的收编之后,习近平马上对美国最重要的盟友──英国进攻,双方面签订了很多重要而实质的合作契约。紧接着又要与德国和法国的领袖会面,几乎把过去美国在“北约”中最重要的盟友,都拉拢过去,也在形式上孤立美国。最突兀而让人不解的是,习近平竟然在日本刚刚通过对和平宪法的修订之时,马上对日本做出这么友善的动作,举行了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经济合作会谈,把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都拉拢过去。现在则对台湾下手,主动安排马习会,把美国在亚洲最死忠的伙伴也收编进去。习近平的沉稳和算计的功夫,很难有人可以望其项背。

中国为什么要对台湾示好呢?二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接受战败国日本移交的南海海域,也因此订立了所谓的“十一段线”理论,把南海的曾母暗沙小岛订为中国领土的最南端。当时世界各国并没有反对,算是对这个法理的默认。中国在这个法理基础上,订立了所谓的“九段线”理论,合理地把南海相关海域纳入疆域,并在那里建立人工岛礁,以及各种与军事有关的设施,才引起周边各国、以及美国的抗议。中国对南海建立岛礁的合法性,其实是建立在台湾的法理基础之上。

过去一年多,美国一直施压台湾,不允许台湾公开宣布“十一段线”的合法性,也要压制台湾对南海主权的宣称。习近平之所以安排马习会,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希望台湾坚持“十一段线”的学理,让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宣称获得合理性,至少透过与台湾,以及上述其他个亚洲国家的友好举动,就可望在形式上孤立美国。

这次马习会也许没有真正讨论这个议题,但是,以两岸不对等的关系来看,中国只要透过友善、示好、或是恐吓的行动,就可能影响台湾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不必然要正式讨论。其实,纵使讨论也不会公开。

对台湾来说,如何在大国的角力之下求生存,善用目前所拥有的资源与筹码,进而在国际间获得更合理的承认,可能才是未来与中国会谈的重点所在。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