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Bittermelon:巴拿馬文件,對香港產業與商譽的衝擊

事件發生以來,香港政府好像沒事人一般,仍未見有官員出來捍衛香港聲譽。莫非巴拿馬文件已成為香港的敏感詞?
雨後的香港中環。

「巴拿馬文件洩密」以來,引起的波瀾實在不少。冰島總理貢勞格松(Sigmundur David Gunnlaugsson)被迫下台,成為首位受影響的政治人物。上任不久的國際足協主席恩芬天奴(Gianni Infantino),亦被文件披露他任職歐洲足協期間,涉嫌炒賣賽事轉播權,令飽受貪污醜聞困擾的國際足協雪上加霜。還有俄羅斯、中國和英國等地領導人和其他政商名人,影響之廣實在難以想像。

有趣的是,事件造成的衝擊並非一次性。洩露文件的數量非常龐大,達1150萬份,若以記憶容量計是2.6TB,遠遠超過以往所有洩密事件。據報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仍在研究該批文件,可以預料事件將繼續發酵,隨時再有政商名人遭「爆料」。

於跨國銀行而言,事件可謂另一場惡夢:滙豐銀行被指協助富商及有政治聯繫的客戶成立離岸公司,據報超過2300間,約佔巴拿馬文件總數的15%。近年滙豐屢遭歐美監管當局調查和處罰,投資者早已成為驚弓之鳥。是次文件曝光,市場憂慮將引起新一輪調查,當天股價因而受壓,以收市價計下跌了2.5%。其他銀行如瑞信和瑞銀也面對相同指控,據報兩間銀行各自協助近1100間離岸公司註冊,受消息拖累,股價分別下跌4.4%和3.5%。

保障私隱何錯之有?

最近在VOX網站看到一篇有趣文章,簡單地以「豬仔錢罌」(小豬撲滿)解釋巴拿馬文件洩密的原由和影響——你將零用錢儲在錢罌,可恨的是,母親經常查看錢罌,以了解你的儲錢習慣。雖然你抗議,但母親沒有理會。聰明的你想出方法避開母親監察,就是多買一個豬仔錢罌,秘密地擺放在好友Johnny家裏。朋友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紛紛仿傚,結果Johnny的家變成錢罌貨倉。有一天,Johnny母親發現了這批錢罌,幾經盤問,Johnny說出情由。母親聽後幾乎瘋掉,一怒之下告訴Johnny所有朋友的父母。

套用在目前情況,洩密事件令私穩得不到保護,正如你和一眾朋友不欲父母檢查錢罌一樣。

或許你會問,孩子們一心只想保護私穩,何錯之有?當然,正如涉事律師樓創辦人馮賽卡所言,私穩是基本人權。可是,當中有些朋友的錢來歷有問題,如Michael是從其母銀包偷取的,Jacob更偷竊別人的午飯錢。他們為免家長發現,所以收藏在Johnny家中,這才是問題所在。

離岸公司合法普遍

那麼,正常人為何需開設離岸公司?既然有東西不見得光,必定是壞事吧?這樣說就錯了。首先,開設離岸公司完全合法,而且有很多好處。例如,不需如香港公司般,每年向公司註冊處呈交年報,也不需每年為賬目核數。此外,這些公司的私穩保障程度極高,以巴拿馬公司為例,公眾不能查閱股東資料。再者,離岸公司熱門地如巴拿馬、英屬處女群島、開曼群島和百慕達,沒有外匯管制。只要公司沒有實際運作,或者在當地沒有實質業務,一般不需報稅和繳納當地任何稅項,因此特別適合投資移民和遺產繼承安排。

舉個例子,如以離岸公司名義買入一批資產,當需要轉移資產時,只要辦理股票轉戶手續就成,不用每件資產做轉移,既省時又方便,而且手續成本較低,也不用在當地繳納任何稅款。

其實以離岸公司控股上市很普遍,例如早年中國企業欲直接來港上市,須面對重重關卡和限制,所以不少中國企業選擇開設離岸公司,然後將中國資產注入後在港上市。此外,其他公司因種種考慮如需要遷冊,離岸公司往往是首選。

在恆生指數成分股當中,也可發現離岸公司的蹤影。例如於開曼群島註冊的成分股包括長和、中國旺旺、康師傅控股和騰訊控股;於百慕達註冊的包括昆侖能源和利豐。

另外,航運業在營運方面也不時用到離岸公司。為方便營運,每艘船隻皆由一間離岸公司持有。特別是巴拿馬,若船隻在當地註冊,能獲得不少行政上的優惠。若然離岸公司是巴拿馬公司,註冊費用更可獲一定程度減免。因此,不少航運都會選擇在當地開立離岸公司持有船隻。

銀行開戶及借貸困難

雖然好處多多,但壞處也不少,開設銀行戶口就是一例。由於銀行須嚴格遵守「know your customer」的相關規定,離岸公司想在香港開設銀行戶口,早年需要提供大量文件,以證明誰是公司的最終收益人,近年更索性拒絕開戶申請。目前銀行對客戶開戶申請要求愈來愈嚴格,不要說離岸公司,就算是香港公司,若無實質註冊地址,要在銀行開戶比登天困難。即使最後成功開戶,但由於離岸公司多沒有實際業務,要取得借貸也並不容易。

此外,若發生法律糾紛如股東內訌,一切需交由當地律師代辦,因地理位置偏遠和語言差異關係,法律費用自然高昂。還有一點,正常人一般不願意與離岸公司做生意,因此考慮開設離岸公司時,須小心衡量好壞。

綜合而言,離岸公司本身是一項有用工具,對社會帶來好壞全視乎如何使用。正如比特幣(Bitcoin),其理念是減低交易費用,為有需要人士帶來方便,但同時為犯罪分子提供隱身機會。

衝擊專業服務行業?

這次巴拿馬文件風波,香港成為事件焦點,皆因涉及的香港中介機構多達2212間,位列全球榜首。反觀第二位英國和第三位瑞士,分別只有1924間和1223間。這些中介機構包括銀行、會計師行和律師事務所等。此外,按活躍客戶的所在地分類,香港也是第一位,在文件提到的20多萬間離岸公司中,與香港相關的合共3.76萬間。

從上述統計可見,香港的「離岸公司」生意甚為活躍。特別是一眾中介,是香港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的專業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沒有整個行業的人數統計,但按職業訓練局出版的《2015年會計業人力調查報告》,全港約有10.3萬位會計從業員。單是會計界已經這麼多,由此反映專業服務業從業人數之龐大。

因此不少評論認為,是次事件對專業服務業將帶來沉重打擊。特別是自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的經貿往來愈來愈頻繁。正如特首梁振英所言,香港是內地的「萬能插蘇」(萬用插座),協助內地企業面向國際。巴拿馬文件指出,不少內地政商名人皆開設離岸公司,相信大部分為香港中介經手。評論多認為,假若香港這一块離岸公司生意斷裂,勢必衝擊專業服務業,甚至金融業的生計,因為這兩個產業於2014年的增加值分別佔本地GDP的12.4%和16.6%,無可避免影響香港經濟。

開設香港公司誘因較大

不過,個人認為事件對業界影響仍然有限。首先,自2006年開始香港取消遺產稅以來,港人開設離岸公司的意欲已經大減。至於內地客戶,沒有錯,早年的確需求殷切。可是,隨着離岸公司開立銀行賬戶轉趨困難,內地客戶開設離岸公司的需求早已今非昔比。

更重要的是,開設香港公司的誘因比離岸公司更大。特別是香港簡化公司註冊程序後,手續簡便而且快捷。於內地客戶而言,香港地理位置靠近,而且沒有多大語言隔膜,加上開立銀行戶口較離岸公司容易,成立香港公司是他們首選。再者,由於內地早年經濟起飛,不少海外企業欲分一杯羮,但基於內地資金流動限制和種種原因,如資訊缺乏自由和稅率高企,海外企業普遍會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直接帶動香港公司這門生意。

香港統計處的資料,於2015年6月,香港共有7904間地區總部、辦事處和駐港公司,按年增幅達4.2%,是歷年最高。這些公司來自世界各地,美國最多佔1368間,其餘依次為日本1358間,中國1091間,英國631間和台灣413間。

另外,按香港貿發局的資料,香港的直接外來投資於2014年底估計有14880億美元,從稅務天堂轉移回來的逾50%,內地佔30%,其他還包括美國和新加坡分別各佔3%。以上數據顯示出,海外企業通過在香港成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內地企業則成立香港公司作跳板以便利海外發展。

或許有人質疑,香港公司的股東和董事資料可供公眾查閱,保密程度不及離岸公司。此說沒有錯,但由於香港公司不用呈報最終收益人是誰,只要找個信靠的人再加一紙信託合約,任憑誰也查不出最終收益人。這種信託安排同樣做到保密效果。

離岸公司生意走下坡

隨着國際致力打擊洗黑錢活動,離岸公司這門生意其實已愈見艱難。巴拿馬洩密事件發生後,歐盟已警告,若巴拿馬拒絕改變,將受到歐盟制裁。然而,巴拿馬政府已表明願意合作,並宣布成立專家委員會,去探討如何改善離岸金融業透明度。

其實離岸公司生意早已走下坡,根據一個網站的統計,由涉事律師樓成立的離岸公司數目於近10年開始持續下跌,如2005年有13287間,到了2015年僅得4341間,跌幅達67%。雖然統計未能全面反映全球離岸公司實況,但該律師行是世界最大離岸金融服務提供者之一,有一定程度代表性。

於香港而言,離岸公司生意早已是明日黃花,並以開設香港公司生意取而代之。雖然未做過正式統計,但問了幾位香港會計師同行,不約而同表示近年已很少為客戶開設離岸公司,成立香港公司卻愈來愈多,而且競爭激烈。

例如目前要成立一間香港公司,未計人力、印章和文件等成本,連商業登記費至少要2000元,但就曾見過有會計公司以幾百元甚至低至一元作招徠。這門生意競爭多大,可想而知。這也解釋了,為何近年香港公司的數量年年攀升——《新公司條例》未於2014年生效前,2008年新註冊的公司數目只有98645間,到了2013年(即新例前一年),新註冊公司數目已增至174031間。短短五年間急升76%。

損國際金融中心聲譽

雖然事件對產業鏈的影響輕微,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肯定因而受損。香港之所以能得此美譽,除了因為資金進出自由和法律體制建全外,專業服務業界提供的優質服務也是重要一環。可是,國際間着力打擊洗黑錢活動,離岸公司已經是敏感詞,不論哪個地方都不希望與此沾上關係。巴拿馬文件卻直指香港是離岸公司最大的中介,聲譽又如何不受影響?

其實世界各地監管機構早已對香港虎視眈眈,特別是香港奉行簡單低稅制,被認定是「避稅港」。例如去年6月,歐盟便將香港列入「不合作稅務管轄區」黑名單。香港經過一番爭取,好不容易於去年10月才從黑名單中除名。要知道一旦被列入黑名單,香港企業在歐盟做生意將十分不利,如當地稅務機構會要求港企預繳稅款。另外,也會影響歐洲企業來港投資的意欲,因它們生怕引起歐盟當局注意而惹麻煩。現在巴拿馬文件這麼一鬧,香港會否重登黑名單,實在是未知之數。

有趣的是,自事件發生以來,香港政府好像沒事人一般,到目前為止仍未見有官員出來捍衛香港聲譽。莫非巴拿馬文件已成為香港的敏感詞?香港號稱國際金融中心,聲譽尤關重要,一旦沾上「避稅港」或「洗錢聖地」等污名,要洗脫就很困難。

Bittermelon,香港會計師及報刊和媒體專欄作者)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