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新時代民族主義的四個特徵:習時代的「愛國」動員,與過去究竟有何不同?

今天官方對民族主義塑造同過去的一個最大區別,是習近平第一次有意識地把民族主義作為國家戰略,成為所謂的全民族的共同意志。

專題前兩篇請參看:中國新左三十年,「國師」的三重嬗變「跨境獵殺港台藝人,中國市場這碗飯不是那麼好吃的」

在後全球化時代,民族主義的流行似乎是一個全球現象,無論是印度土耳其等國家,還是日韓等東亞國家,民族主義情緒都很濃厚;抑或美國,這幾年「美國優先」的意識也在上升,乃至在特朗普時期還成為官方政策。但是,和上述這些國家的民族主義比,中國的民族主義給人的印象特別突出,輿論不僅用「戰狼外交」來描述官方的民族主義,民眾的愛國情感和言行更是不遜於官方。

中國的民族主義之所以讓世人印象特別深刻,與它所呈現出的衝動和好鬥的性格特質有關。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感受到中國的民族主義有某種排山倒海之勢,不僅席捲的範圍廣,幾乎在每個領域,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情緒都在泛濫,而且非常敏感和衝動,高度簡化成「愛國」乃至「愛黨」兩字。

從最一般的意義講,只要一個人在某個特定的地方居住生活一段時間,就會產生某種對該區域的心理依賴,這就是人們說的地方/民族主義。當然,作為一種觀念、思想和思潮的民族主義,它是在自有民族國家成為國際關係的主體後才產生的。中國的民族主義是中國近代化的產物,此前民族意識還在孕育中,中國人一般具有的,是所謂儒家文化的天下意識,但在中國被納入西方的殖民體系後,民族意識被覺醒了。

就此而言,中國的民族主義是一種思想啟蒙的結果,即所謂「落後就要捱打」。而作為啟蒙的結果,它又是進一步「啟蒙」的手段,以及抗擊外來侵略的武器。它也是中國各種政治勢力依靠的力量。在中國近現代史兩個最重要的政黨──國民黨和共產黨──在它們成立時,都扛着民族主義大旗,以民族解放和民族振興為使命。儘管中共隨後就轉變為一個國際主義的政黨,可它產生的背景是五四救亡運動。

中共在之後的很長時期,民族主義和國際主義兩種面目交替顯現。在全國建政後,整個50年代到70年代,主導中共意識形態的是階級和革命意識,以及共產主義和國際主義,那時民族主義被中共「冷凍」,雖然在中蘇分裂後中共的民族意識一度有所回歸,但在毛澤東要做世界革命導師的心理支配下,中共也急於向世界輸出革命和共產主義,因此,在對外交往和援助中,黨更多的不是從國家利益出發,而是國際共運的利益和需要。

2021年7月1日中國北京,中國學生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共產黨成立 100 週年的儀式上揮舞黨旗和國旗。
2021年7月1日中國北京,中國學生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共產黨成立 100 週年的儀式上揮舞黨旗和國旗。

這裏需要區分兩個階段的民族主義,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的民族主義和習近平時代的民族主義。

人們今天所談的民族主義,是在中國改革開放後,隨着中國崛起和國力強大自然衍生出的民族自豪感及其表現和行為。應該說,為自己國家的發展與進步──儘管它還存在許多巨大的問題──感到自豪,這是一個人的正常情感的表露。但在外界尤其西方輿論看來,中國今天所爆發出的民族主義,已經遠遠超出了表達民族情感的正常需求,甚至到了一種過度膨脹和病態的地步,正露出「利齒」,讓人害怕。

這裏需要區分兩個階段的民族主義,即江澤民胡錦濤時代的民族主義和習近平時代的民族主義。表面看,在江胡時代,中國發生過幾起大規模的針對美日等國的「愛國大遊行」,如2001年因南海撞機激發的反美遊行,2012年因釣魚島紛爭刺激的反日遊行,以及2008年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受阻而引發的國內民眾對西方的抗議,上述三次特別是前兩次大遊行全國參與者眾。但在習時代,雖然也出現了抵制韓貨等行為,然而類似幾十萬人的反美反日遊行再未出現。這並不表明習時代的民族主義比江胡時代弱化,恰恰相反,它更強硬。原因在於,習時代的民族主義帶有自身的鮮明特色和背景,兩個階段的民族主義儘管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然而習時代將民族主義上升為國家戰略和國家意志,官方對民族主義的操控更自覺,手法更老練,加上中國崛起以及美中對抗、美國的制度危機和西方治理的一些缺陷,使得中國的民族主義在習時代有一個大改變和轉向。

(一)中國的民族主義從過去的以屈辱和悲情意識為主,轉向現在的崛起和自信

不但習近平對「四個自信」真的自信,大眾對今日中國的成就和強大也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

中國近代史的屈辱事實以及中共百年屈辱的長期教育灌輸,讓民眾不但容易接受民族主義的思想,而且把中國在近代的落後和受屈辱的歷史歸咎於西方對中國的侵略。

因此,在中國尚未崛起之時,中國和西方的矛盾與衝突、遭受打壓,不管是因地緣政治還是制度因素引起,都易使民眾聯想起過去的屈辱歷史從而陷入一種悲情意識,官方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往往訴諸這種悲情意識。

但在中國經濟坐二望一、國力大增後,民眾明顯感受中國國際地位有了顯著變化,尤其在習近平宣布中國現在到了歷史上最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國復興指日可待後,不但他對「四個自信」真的自信,大眾在對待歷史和現實時雖然不會忘記過去的屈辱,可也不再訴諸被西方欺負的悲情意識,而是對今日中國的成就和強大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確實自信了很多,向西方要對等。

 2005年4月10日中國廣州,中國示威者在反日集會期間試圖襲擊一家日資百貨公司時與警方發生衝突。
2005年4月10日中國廣州,中國示威者在反日集會期間試圖襲擊一家日資百貨公司時與警方發生衝突。

(二)這也使中國從過去的被動、反應或防禦式民族主義轉向現在的進取和進攻性民族主義

儘管在江胡時代中國出現了幾起反美反日大遊行,但更多采取一種被動的、防禦性的姿態,本質上是一種反應型民族主義。

儘管在江胡時代中國出現了幾起反美反日大遊行,民眾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某種程度的民族膨脹心態,出現一些過激行為,但這些遊行完全是因事因情而起,是針對特定事情而作出的一種情緒性反應,時間短,整體上並未顯現出一種極具進攻性的對外姿態。雖然有時也披着一層強硬的外殼,但更多采取一種被動的、防禦性的姿態,本質上是一種反應型民族主義,多半是自以為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受到了外部侵害,需要維護。

然而,今日中國的民族主義轉向了進取型和進攻型。在中外媒體的共同塑造中,中國現在很強大,一般民眾也相信了中國的這種強大,既然中國崛起,在對外交往中,就不應再仰視西方,國家的外交政策就不必再韜光養晦,而是積極進取,對外國特別是西方欺負中國,就要敢於「亮劍」,像某些民族主義的代表人物,就倡導「持劍經商」。

(三)中國的民族主義由過去的官方主導轉向官民共同主導,民間在民族主義的構建中已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今天官方對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塑造同過去的一個最大區別,是習近平第一次有意識地把民族主義作為國家戰略,包裝成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成為所謂的全民族的共同意志。中共由此也就獲得了繼續統治下去的歷史合法性。

在官方壟斷信息的時候,民族主義自然由官方主導。中國長期的百年屈辱史教育,都是在官方有意圖有目的的灌輸下。官方不僅向民眾灌輸民族和愛國教育,而且在此過程中把中共塑造成民族的中流砥柱和國家利益的保護者,把愛國引向愛黨,愛國就要愛黨。這是由中共執政的合法性轉換所需決定的。儘管它用的是一種教條和笨拙的手段,但幾十年下來,由於它壟斷了對歷史的解釋,在很多人尤其受教育不高的民眾那裏,還是有一些效果。但現在官方對民族主義的操縱手法更嫻熟、方式也更現代,這從最近一些主旋律影視受到年輕人追捧可知。

今天官方對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塑造同過去的一個最大區別,是習近平第一次有意識地把民族主義作為國家戰略,包裝成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成為所謂的全民族的共同意志。中共由此也就獲得了繼續統治下去的歷史合法性。

與此同時,民間也參與到民族主義的構建中來,並且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得益於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自媒體的出現,官方對信息的壟斷被打破,儘管官方在努力適應新技術下的愛國教育生態,但它刻板的傳播模式還是受到很多人的排斥,一部分自由派在解構中共的歷史敘事,另一部分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者則在彌補和填充官方歷史教育的不足,用另一種形式提供自己的但不違背官方意識形態的解釋。由於敘事方式的新穎而受到大眾歡迎,他們總體符合官方歷史觀,官方也樂得他們在民眾特別是年輕人中有影響,認為這對維護中共的統治有益。

2012年2月19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訪問愛爾蘭克羅克公園期間踢足球。
2012年2月19日,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訪問愛爾蘭克羅克公園期間踢足球。

(四)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成為中國民族主義的傳播主體

中國民族主義的年輕化和高學歷化,很可能會加劇其進攻性,進一步強化中國和西方的對抗。

他們對中國文化和制度比他們的前輩自信,總體認同中共,同時熟悉西方的傳播模式,能夠熟練地設置議題,操作話題,達到官方宣傳達不到的效果。這是當下中國民族主義值得注意的現象。

一般地說,有過某種經歷的人才會形成相關的經驗和情感。但中國的民族主義似乎對青年有着格外的吸引力,尤其是底層年輕人,由於知識的欠缺和視野的受限,只要日子好過一點,容易在官方的蠱惑下形成一種盲目的對國家的自豪感,這一點現今也一樣。但新時代民族主義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越來越多的受過良好教育包括在西方留過學的年輕人昄依民族主義。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一些鼓吹民族主義的網絡大V吸粉無數,非常活躍,語言和文章有衝擊力。

表面看,這似乎難以解釋,但實際也好理解。中國的年輕一代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雖然沒有過去的歷史記憶,可由於中國的經濟成就,使得他們在面對西方時,少了他們的長輩曾經有的自卑。特別是這幾年美國的民主出了很大問題,美國總統選舉的亂象和西方在疫情中的不合格表現,以及其他的治理缺陷,都會被他們拿來同中國對比,認為中國做的並不比西方差,美國對中國的打壓顯得無理。中國民族主義的年輕化和高學歷化,很可能會加劇其進攻性,進一步強化中國和西方的對抗。

未來如何

民族主義是把雙刃劍,中共對此很清楚,所以它在鼓動和利用民族主義的同時,也在管控民族主義。

不過,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開啟了民族主義這個魔盒,要關上它就困難了。和多數國家特別是西方的民族主義不同,中國的民族主義缺乏自由民主和普世價值的薰陶,容易走向偏激,變成一種狹隘民族主義,發泄仇恨和排外。

中國網絡上就充斥着大量歇斯底里的言論,這對中國的國家形象有很大傷害。然而從現在看來,習近平不會在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道路上後退,他只會表現得越來越強硬,用民族主義來凝聚民心,鞏固權力。

讀者評論 37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weber
    應該看你對民主的定義是什麼。
    比如若你認同民主的表現形式就是代議政治,多數決和政黨政治,那希特勒百分之一百就是民主體制下選出來的領導人。
    在興登堡過世前,希特勒的兩輪總統選舉得票率在35%,是第二高票。
    納粹黨的國會席次從1928年的不滿20席,一舉攀升到1933年的288席,這都是民主。
    題外話,民主體制的多數決,往往讓他的領導人,看起來像是那個時代,多數國民心態的一個縮影。
    就像台灣現在出現否認中華民國的總統,就是這時代的縮影。很多人早就忘掉,中華民國也將自己視作中國,一個包含台灣在內的中國。
    在台灣,其實有很多人,包括年輕人,仍然認同中國,中華文化。
    那是一種自信,包容,理解,大度而優雅文化。
    但不管是對岸還是台灣,這群人現在都很少說話,他們保持沈默。
    因為只要在台灣提到中國,就被罵是中共同路人,而在對岸提到中華民國,就是台獨。
    所以熱愛中華的人選擇沈默。
    這個時代,已經如此地像二戰前的德國,或許是歷史的巧合。只希望歷史不會重演。

  2. @cc2 其實希特勒並非是被民主選上台的,威廉.夏伊勒的書對那個時代有較為詳細的描述。

  3. @coldspring
    很可惜,我是中華民國人。
    我認同中國,不等於認同中共。
    認同民主,不等於認同民粹。
    認同團結,不等於認同獨裁。
    你說我歪理,那請你以理反駁,而不是隨口說一句我是大陸人。
    反對他人,卻又說不出道理,只是情緒化,那不管你信奉什麼都沒有意義。

  4. @cc2 这装的,你这文风,歪理一看就知道是我们大陆的,还先来个简体繁体的伎俩,通篇故意换成繁体输入,真是应了我对此事的看法,哪有什么自信,不过就是对外硬撑出来的。

  5. 民族主义带给中国人某些感觉,近似于安全感。
    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去找基因相近的人抱团?感到自己单体时特别弱小无助的时候。「打不过就加入」。

  6. 回覆aeny:
    不知是因為簡體字還是文法的關係,你的中文有點難以理解。
    但我尊重你的意見表達。
    我想強調,決定好壞的不是體制,而是民眾對體制的認知程度。
    當民主國家國民集體素質低落(沒有民主精神,只是將個人利益放在首位)那就只是民粹和多數暴力。
    當一個獨裁國家的國民素質極高(具備公民社會素養並尊重他人意見表達),而獨裁者素質能力低下,那其政權也不長久。
    所以我只是想要強調,不是打著民主體制就等於正義,被人貼標籤為獨裁就是邪惡。
    如果一個滿嘴民主的人,沒有容忍異己的雅量,他就是實質上的獨裁。
    反之,一個尊重他人體制的社會,即便別人質疑他獨裁,他也是實質上的民主。
    那麼,問題來了。
    現在國際社會上,是哪一個國家舉著民主的旗幟去教訓他人,並且不容別人質疑?
    是哪個國家的國民,認為不支持某種社會運動,就是落後和政治錯誤?
    道理不言自明。

  7. 个人独裁体制始终存在继承人问题,权力监督问题,权力制衡问题,这些因素构成无法保障稳定商业环境,个人自由的权利保障。阿拉伯国家则是他们宗教问题。

  8. 楼下@cc2,你这个问题就像在魏玛德国时期问自由主义者要不要去宽容敌视自由主义民主的纳粹党和共产党。你既然认为作者有观点自由权利,你又想去民主名义来要求作者宽容接受独裁形式政权,你这个观点本身会是自身矛盾,既然已经说了作者有观点自由,但你又要求放弃观点自由,去强迫他宽容,你的民主语境中定义不是治理形式,而只是一种要求他人要宽容接纳,这个已经侵犯他人观点自由了

  9. 自由主义民主的国家比独裁政权国家的民族主义好的一点是他们反对派能说话,这就遏制狂热民族主义,独裁政权要煽动民族主义,是没有什么能遏制。魏玛德国不如说自由主义民主要不要宽容敌视自由主义民主参选,当时共产党和纳粹党都敌视自由主义民主。

  10. 中国学生在天安门挥舞党旗的那张照片里,左侧的女生左耳是塞着耳机的,线偷偷地埋在衣服里。不知道是每个学生都被如此要求好听从指挥,还是她这么小就懂得了就算身不由己也拒绝接收bullshit。

  11. 「中國的民族主義缺乏自由民主和普世價值的薰陶,容易走向偏激,變成一種狹隘民族主義,發泄仇恨和排外。」
    這句話的思維似乎過於單純,看似為了趕稿而隨便下的結論。
    首先,自由民主是否為普世價值,這是有爭論的。
    年輕中國民族主義者所以更有自信,正是因為看到打著自由民主旗幟的西方國家,國內因為疫情而宛如一盤散沙,相互攻擊,國際上繼續以此為藉口,干涉其他民族,樹立魁儡政府,赤裸維護自身利益。而採用民主體制的國家,也不總有好下場,從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可見端倪。
    其次,民主體制下的民族主義,並不會比極權體制下的民族主義緩和。
    在民主國家的黑人命也是命運動中,我們看到任何反對運動走向偏激的人或組織,皆無差別受到攻擊和禁言。
    在新冠疫情下,我們看到民主國家的民族主義者在街頭無端攻擊亞洲人。
    結論就是,偏激和排外才是一種人類的普世現象,她存在於所有民族之中。
    這和政體型態,一點關係也沒有,不然民主國家的德國不會選出希特勒,民主國家的美國也不會選出川普。
    作者草率下此言論,無非是因為自身立場傾向自由主義,所以戴著這幅眼鏡看世界,正如今日西方。
    非民主體制就是邪惡,這樣的態度雖然保留了你的觀點自由,但請問這就是民主嗎?

  12. 跟作者之前的文章比起来,确实是写得太简单了。

  13. 不太同意评论中的部分观点,这篇文章的侧重点在于民族主义在两个阶段的变化和不同,并非力争民族主义到底比之前严重了多少。如今的爱国情绪及方式和911时期很难再有重叠,与其讨论到底有没有量变,不如承认这其中的质变。

  14. @jay_l
    你比原文作者分析更客观,更简洁透彻!还有昨天关于台湾外岛和台湾本岛分析的那篇文章,评论字数虽少,入木三分!比一些满嘴喷粪的人好太多了!我感觉端应该请一些这样的人做编辑作者才有前途

  15. 呵呵,我在你国写评论只能写“腹诽一下”,你国人居然言之凿凿说什么外国人都戴着有色眼镜,你国什么时候有过言论自由?既然你国认可的才能发,才敢发,那还怪什么西方势力误解你国,你国人这群奴才碍国难道是自由意志的体现

  16. 这篇写得相当不错 是放在对比的框架下看的 体现出中国过去三十来的一个大转向 当前的极端主义情绪并非无源可溯 官方对民族主义的管理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是同时有制度性也有个人原因的

  17. 这篇评论也太浅了吧,还不如我的本科论文

  18. 这个讲的…太浅了,有失水准。民族主义、民族国家、全球化、极权的具体操作等应该再扩充一些。

  19. 感覺像我大學寫論文拼湊出來的東西,什麼東西都講點,卻沒有很深入的坦述(不好意思…

  20. 这篇介绍的东西太少了,有种才看了一半的感觉

  21. 寫得不夠深入,有點失望…… 可否寫篇文章,和其他年代、其他地方的民族主義進行比較(例如:法西斯主義)?

  22. 感觉文章还是罗列要素过多,一些概念都是反复提起,作者直接引用,并没进行探讨,“深度文章”有点谈不上

  23. 在西方留过学的人也有民族主义者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大多数的人之所以会去西方留学,大多都是因为对西方有着某种憧憬,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大多数能留学的人家里都不穷,体会不到体制有缺陷的地方。
    来到西方国家之后,西方国家自身的问题自然会暴露而让某些人失望,但更重要的可能是个人经历。西方的舆论对中国、甚至是中国人和华人都往往是一边倒的,而有些西方人对Chinese的看法很二元:如果你什么都支持西方你就是good chinese,不支持就是被洗脑、commie scum. 虽然很多时候西方人并不一定有恶意才有这种态度,但这个态度还是十分傲慢、让人上火。更别说时不时会碰到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不知道国内体制缺陷、或者无法原谅被歧视的人沉迷于民族主义鸡汤也不足为奇。
    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这些留学生里即使有民族主义者,大部分人的态度还是会对西方软化。但是这些人也不敢发声啊,所以SNS上面就只有民族主义的声音,搞得好像留学生都是小粉红一样

  24. 無非目前共產黨維穩手段及程度一直在加強,使得異議人士與民族主義分子均不得上街而已。民族主義分子往往不明白,共產黨不需要你發聲,只需要你將自己的狗繩交給他們即可。

  25. 感覺唔夠深入 掂唔到核心嘅原因,因果關係嘅描述太少

  26. 修改一下上文,「中國的民族主義實際還只能屬於原生論(primordialism)的民族觀」,漏了個「原」字。

  27. 中國的民族主義實際還只能屬於“「生論(primordialism)的民族觀」(通過collective memory和族群的cultural continuity建立一種民族「神話」敘事,以神話維系民族,連接遠古祖先和今日同胞),而不是「現代主義的民族觀」(認為民族是一種在現代性的條件下產生的現代現象)。簡言之大致可被理解為一種文化民族主義/甚至種族民族主義 vs 公民民族主義——強調基於自由主義自由意誌的社會契約(馬克思認為前者是「壞的、專製的」民族主義,後者是「好的、自由的”民族主義」)。通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作《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厄內斯特·蓋爾納著作《民族與民族主義》,持建構論的現代主義的學者們都認為原生論的民族主義基本類似宗教的功能,類似於對天堂解體祛魅之後的另一種復魅。弗裏德裏希·邁內克認為文化民族國家(kulturnation):「基於看似客觀的標準,如共同的遺產和語言、明確的居住區域、宗教、風俗和歷史,以及一種不需要由另一個民族國家或其他政治形式來調解斡旋其事物的想法。對於統一的意識,共同的歸屬感,在國家的影響之外發展起來 …… 個人幾乎沒有選擇他所歸屬的民族國家的自由」。
    關於中國日益極端的民族主義氛圍已經無需多言,有眼睛有頭腦會思考就可以輕易辨別,那些故意裝瞎或者沒有思辨精神的人請自己隨著洪流裹挾即可,不要代表其他人。尤其需要警惕獨裁威權下的極端民族主義形式,比如法西斯主義,以「信仰、服從、戰鬥」的口號代替民主政治的「自由、平等、博愛」,其定義、型態可參考: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903-mainland-reviewtroops-xuben/

  28. 一篇担忧2021中国民族主义的文章,配图却是2005年拍的民族主义引发肢体冲突的事件…try too hard 🙂
    海外和港台媒体上对民族主义愈演愈烈的担忧,90%是因为带着找民族主义言论的目的去观察中国互联网。那当然会找到越来越多的证据,网民也越来越多了嘛。这些人的发言原本不会传朋友群以外,而现在却在网上给全世界看。我记得911事件发生之后那几天,家里的成年亲戚都开心的不行,大街上的出租车司机,路边小吃摊主都热情洋溢地普及美国如何被攻击。不夸张地说如果那时有社交网络,全中国都会被看作恐怖分子同伙。而现在这些人都不再欣喜911,每当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被恐怖袭击,社交网络上同情和声援的声音也是大大超过幸灾乐祸。曾经的病态民族主义已经过气。媒体可以说中国互联网上民族主义氛围相比发达国家还是太浓,但不可以无视网络普及率大幅提高,网民下沉到最底层的背景,仅凭能找到证据就说民族主义愈演愈烈。
    现实中,民族主义引发的游行和冲突其实是大大减少的,我印象里2012年之后将近10年没有发生过民族主义引发的打砸抢和大规模游行示威。可见现实中民族主义的强度也在下降。
    政治层面,民族主义除了进入政治口号,也没有引起真正的政策变化。中国甚至在美国追求“美国优先”之后扛起了维持全球化的大旗。
    我希望中国专家们能更实际地看待中国民族主义,而不是带着恐惧和厌恶的心理来寻找证据。因为大国的现实是复杂的,聚焦到一点总能找到支持某种观点的证据。

  29. 维尼踢球的照片不错,可爱👍🤣

  30. 几十万的反美反日游行没再出现,或许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相关,抵制不一定发生在线下,网络的抵制,在这个国家每天都在发生。

  31. “2010年因釣魚島紛爭刺激的反日遊行”,此处的“2010年”应当是“2012年”

    1. 此處已訂正,多謝指出!

  32. 過度自信就是極度自卑

  33. 请一楼说出不正的理由和根据。

  34. 已经开始反噬了,比如大汉民粹右排外附带排挤少数民族,这一点显然在冲击中国的民族政策,再比如民粹右一般反环保,反智,而且反智毫无忌惮,只要在“爱国”“反美”的加持下,“反智”就很难被批评,导致吃这口饭的阴谋论博主大量崛起,比如前几天说美国制造气象武器祸害中国的那位。这可比所谓“公知”年代编造出来的东西更能影响人,所谓“公知”年代的谎言大多数都是英美如何先进强大,虽然也有国人自己脑补的内容,但大多都是让中国“向西方看齐”,但是这次的反转显然不同,因为仇恨的力量永远容易铭刻人心,阴谋论在中国生根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反环保,反NGO,已经到了官媒和NgO合作或者宣传环保都会被冲击的程度了,我想这种反噬如果还没有提醒到执政者,那恐怕未来将会追悔莫及。

  35. 這篇文章很不端

  36. 一百年前新民主主义运动 一百年后新民族主义运动 某人终于有机会和伟大舵手排排坐了 中华民族真是个悲催的民族 如果这个民族真实存在 而不是被人为构建出来的概念 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