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香港準特首李家超,選舉工程及競選政綱中的隱藏議程

香港政府過往分權分責、著重透明度的問責制執政精神,也很可能加速走向集權式領導。
2022年5月4日,特首選舉參選人李家超到西九文化區出席活動,期間遇上一名專注飲樽裝雪梨茶的小女孩,李家超讚道:「你第日一定系識吹樂器㗎嘞!」
香港 政治

因第五波疫情,香港政府於2月19日宣布引用《緊急情況規例條例》,將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日押後至今年5月8日舉行。自那時起,政圈就流行一種說法,指北京意圖是在新選制下先以一人模式選一屆,避免建制派內部出現因選戰而撕裂的過往局面,往後愛國者治港格局穩定後,或會開放競爭。

後來的唯一候選人李家超,早於2021年6月上任政務司司長時,就被外間認為是北京矚意的有力參選者。事實上,在李家超之前的7位政務司司長中,有3人曾參選特首,除了落選的唐英年外,曾蔭權與林鄭月娥都成功當選。故此,早有傳言李家超有意參選特首,只是直到今年4月5日,李家超才首次公開透露參選意向。

若不是北京出手動員,以李家超在建制派中無背景無派系的地位,肯定無法「團結」三個建制派派系中人為他抬轎。

4月初,得到北京祝福的李家超陸續開展選舉工程,競選辦共17人,成員涉及法律、商界、前高級公務員與司局長、選委界別立法會議員、建制社團人士。這17人組合幾乎是北京為李家超代理籌謀的証明:被視為梁營的「港人講地」社長張瑞蓮,第五界別選委的前鳳凰衛視新聞副總監黃芷淵,兩人協助李家超的公關宣傳;曾為林鄭月娥助選的黃永光、陳清霞、李民斌、陳勇及吳文華則集中協助選舉行政工作,而董建華系統智庫、「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黃元山則「以個人身分」主力負責撰寫政綱。眾人分工清楚,而且當中無一人為李家超派系親信。

若不是北京出手動員,以李家超在建制派中無背景無派系的地位,肯定無法「團結」三個建制派派系中人為他抬轎;另外名單當中,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兼現任港區人大代表譚志源,及資深大律師、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莫樹聯,就被視為新一任政務司及律政司可能人選。這些由北京「團結」而加入李家超競選辦的人才,在李上任後會有多少人加入管治班子,將會顯示北京介入特區政府管治的程度。

2022年4月11日,特首選舉參選人李家超與政協常委唐英年回應記者提問。
2022年4月11日,特首選舉參選人李家超與政協常委唐英年回應記者提問。

淡化鷹派形象,包裝成功男人

在營造自己符合北京所需「由亂轉治,由治及興」的強勢領導形象時,李需要的是一眾建制派中人群星拱月、捧上台前、深得建制陣營認同的印象。

李家超由警隊出身,從副局長位置晉身管治班子,公眾形象因缺乏經營而薄弱,亦未曾有參選開放選舉的經驗,更僅曾出任一年政務司司長,相當缺乏政治歷練與能量,一路以來在官場表現乏善可陳。

去年7月,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曾經明言,治港愛國者必須德才兼備,有管治才幹,並提出數項要求,包括立場堅定、有擔當作為、為民愛民、有感召力、有責任心,能有效破解住房就業、醫療和貧富懸殊問題,貼基層接地氣,且善於團結各方力量。

而客觀上根本不面對公眾的「公開選舉」,宣傳重點不在香港人,而在是否讓北京感覺良好,是否能夠成為新選制與愛國者治港等方針有效的宣傳。但被北京代辦選舉格局的李家超,既未有自己班底與議題,又無競爭對手可以開展辯論⋯⋯那麼在營造自己符合北京所需「由亂轉治,由治及興」的強勢領導形象時,李需要的是一眾建制派中人群星拱月、捧上台前、深得建制陣營認同的印象。

由此而進,李家超在宣佈參選後,首一星期公關工作先是審慎的採訪安排、落區接觸市民及開設社交媒體專頁等,一日內接連多次密集式安排記者會,卻鮮有回答記者提問。另一邊,競選團隊透過個人故事及讓李家超身邊舊識受訪,推銷他基層出身且「精英能幹」形象,例如求學時期就讀名牌學校,會考成續優異,早婚,重視家庭,曾當選傑出父親,在警務處期間屢破大案等等。

更有親建制媒體接連專訪其昔日同學及老師,以李家超「在學時期髮型時髦、膚色白淨,擅於社交」,「少女殺手」「用情專一」,甚至「交齊功課」等字眼,作為優點推銷。

這些策略都在將李家超由形象生硬陌生的鷹派人物,轉換成符合社會期望的「成功型男性」,一個屬於戰後嬰兒潮一代,由基層成功向上游的「香港故事」,而且堅定愛國,生性外向又用情專一的「港式精英」,集中拉攏價值觀保守與較年長得建制派支持者。

不過這些花邊新聞雖然成功引起關注,但因故事內容老派與缺乏網上互動營銷策略,使得難以延伸話題至政綱,轉化成支持度。單以追蹤者比較,每日關注李家超中文水平的FB專頁的粉絲(約四萬)比李家超選舉專頁(約兩萬五千)還要高,林鄭月娥的專頁則有約二十萬粉絲。在網絡選戰層面,李家超團隊可謂未能有效創造內容。

2022年4月29日,特首選舉候選人李家超公布政綱,邀請過百名地區及基層人士參與。
2022年4月29日,特首選舉候選人李家超公布政綱,邀請過百名地區及基層人士參與。

新政綱集中針對林鄭失誤?

李家超雖然一直避免公開談論林鄭月娥政府施政表現,不過這個部份的政綱則似暗批林鄭政府容忍、問責局間單打獨鬥、公務員團隊山頭林立,導致官僚系統應變能力不足。

4月底,李家超選舉團隊發佈政綱,在發佈前就多次透過媒體放風,指政綱內容屬「方向性」,以嘗試進行期望管理。最終呈現於公眾面前的政綱,共四個綱領、近九千字,內容包括提升政府管治能力、土地房屋提速提量、全面提升香港競爭力,以及關愛共融——屬建制派內部共同關注議題,亦延續過往兩任政府專注房屋問題的施政重點,坊間普遍亦集中關注李家超政綱房屋倡議。

但政綱公佈對疫情後振興經濟,支援失業人口等當前迫切工作卻未有著墨,亦避談近年港中矛盾、官民撕裂、獨立調查委員會、新聞自由、勞工權益、地方議會選舉補選與改革等尖銳議題,似以集中針對林鄭政府失誤為當前急務,而未有聚焦於當前社會危機。

「提升政府管治能力」的首四項內容則未受太多注目,但當中有兩項改革——「訂立關鍵績效指標:要求政策相關部門共同解決問題,並就指定工作制定目標」及「應急動員機制:從各部門抽掉人手,組成應急隊伍,集中指揮,以改善政府執行力」值得留意——李家超雖然一直避免公開談論林鄭月娥政府施政表現,不過這個部份的政綱則似暗批林鄭政府容忍、問責局間單打獨鬥、公務員團隊山頭林立,導致官僚系統應變能力不足。

建立「應急動員機制」的綱領則引發新政府要「大陸化」的猜測。「應急動員機制」是大陸官僚系統用語,在發生重大公共事件及危機時,據此建立一套權力集中、資源集中分配的指揮和執行體系,並由重要官員帶領、監督。這種說法此前是香港所未見。鑑於在國安法之後香港的主要公共危機就是疫情,因此似意指要檢討林鄭政府抗疫失誤,也對香港未來可能的公共危機「防患於未然」。與此同時,應急動員機制搭配「在十八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義工網絡」、「支援政府地區工作」的兩項倡議,又似乎要取代過往建制派在地區通過樁腳來建立政治動員的傳統,也可能暗含對香港社區組織能力弱、未能做到如大陸般「精準管理」的批評。

建立「應急動員機制」的綱領則引發新政府要「大陸化」的猜測。

綜觀上述,從民情而言,李家超與其團隊對當前官民矛盾認知脫節,既未有意識到民情接受林鄭不進行強檢的決定,亦未有向林鄭剛復自用的公眾印象埋手,反而提出「執行力」、「以結果為目標」等,去嘗試論述自己與林鄭在領導能力上的差異。問題是,公務員出身的林鄭月娥,其中一個最大政治資本正是「效率」,甚至有一種看法是她行事太有「效率」而激起社會矛盾,「明日大嶼」與《逃犯條例》正是顯例。而此番造成李家超比林鄭更為注視效率的印象,事後看來並未得到輿論積極和應。

另一可能就是,李家超提出「執行力」,除可能是要表示香港政府與社區組織能力需要依從內地標準,也同時可能借力建制派內部與林鄭政府矛盾,作出政治表態,收割建制派對林鄭以至公務員團隊不滿,轉化為對其個人支持。

這正是李家超團隊的圓滑乖張之處:將一份面向北京與政治盟友的選舉承諾,透過不同政治語言包裝成討好香港人與北京的方向性政綱。

2022年5月1日,特首選舉參選人李家超到訪沙田探訪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中心。
2022年5月1日,特首選舉參選人李家超到訪沙田探訪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中心。

689政策的延續

這種包裝事實上是為正漸受香港人質疑的發展主義與公屋市場化換置新瓶。

縱觀其餘三大綱領,在土地房屋提供方面,新政府提出「提速、提效、提量」,實際舉措一方面是針對新公屋入伙程序作出修改,另一方面是修改城市規劃程序,收窄公眾在特別是土地用途改劃上的參與權,令政府在發展計劃及綠化帶改劃時,遇到的阻力將比以往要小。

這種包裝事實上是為正漸受香港人質疑的發展主義與公屋市場化換置新瓶。往屆政府房屋論述,一直不曾言明官方的北部都會區、綠化地帶等發展方針指向的是一個怎樣的城市景觀,在未有先訂立人口目標下,就已計劃將已建成新市鎮進一步盲目擴大、無止境追求都市化。

這種規劃的最終目標是將大量人口搬入新界,依賴鐵路建立圍繞於市中心與城市邊緣來回的生活模式,所謂「創造容量」,就是透過人口遷移騰空市中心、重建城市佈局與空間分工,可見的後果則是基層市民難以分享市中心優勢與機遇,儘管得到較好居所,但生活質素無以為繼,民間團體常批評會重蹈天水圍東涌規劃的失敗經驗。

其次,「政府同土地持有者共同開發土地」,即是重複過往幾年被人詬病為偏幫大地主發展新界私人農地的「公私營合作模式」,用公帑及法律幫助發展商「開路」。過往亦有不少批評指,這做法不僅對小塊土地小業主不公,亦加深發展商囤私人農地的誘因,將令新界城鄉結構進一步失衡。

值得留意的是,李家超全份政綱中,都未有提及「一國兩制」一詞。但即便在國家層面,「一國兩制」仍是未被放棄的亮麗包裝。

綱領三「提升競爭力」及綱領四「建立關愛社會、重視青年發展」,繼續發展創科、文化等是老調續談,以協助1000個住在劏房的兒童為方法來試圖「解決跨代貧窮」,教育方面則無非是推行愛國愛港。與往屆沒有太大分別。

值得留意的是,李家超全份政綱中,都未有提及「一國兩制」一詞。但即便在國家層面,「一國兩制」仍是未被放棄的亮麗包裝,而「一國兩制」運作表現也是國際量度能否持續信任香港的關鍵。討論香港是否具備競爭力無疑離不開這一點,香港的獨特性是需要由國際認可去維持,香港能否保持國際地位,重點則是國際對香港自由與開放性有多少信任。

港中矛盾底下,不僅國際對香港信任有質疑,社會大眾亦有。在如此時勢下,重彈大灣區機遇老調,透過日常教育向香港青少年硬銷愛國主義論述,固然是迎合中央的「正確之舉」,但也看得出民情及香港開放價值在李家超心中到底有多少份量。

未來

香港政府體制極可能從「應急機制」到「地方組織」,陸續出現以「改革」為名的體制改造,主張專業主導的公務員團隊生存空間或會收窄,香港政府過往分權分責、著重透明度的問責制執政精神,也很可能加速走向集權式領導。

可以預期,奉行團隊式執政的李家超,將會致力於國家安全與房屋議題,其餘政策議題,將會交由其管治團隊分擔。據悉,多個建制派政黨都有向李家超推薦成員,以晉身問責局長職位,這些執政伙伴行事作風將對李家超施政有相當影響力。

要注意的是,經歷過全民檢測爭議,建制派內部與公務員團隊間的新施政作風上顯露出專業主導抑或政治主導的矛盾,而當政治委任官員大舉晉身特區政府的決策層,也意味未來公務員團隊與建制派間政治張力可能會升溫。

日後,香港政府體制極可能從「應急機制」到「地方組織」,陸續出現以「改革」為名的體制改造,主張專業主導的公務員團隊生存空間或會收窄,香港政府過往分權分責、著重透明度的問責制執政精神,也很可能加速走向集權式領導。5月8日的選舉之後,新特首還有一段時間才會走馬上任,而李家超會否同意由林鄭政府在其任內完成三司十五局改組修法工作,將是第一場角力的開始。

(作者為香港政治觀察者)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宣布当选了,有点难过

  2. 逐渐一国一制

  3. 一人選舉造就傀儡政權,僅此而已。

  4. 簡體版“刚复自用”應為“刚愎自用”。

  5. 這篇非常全面地指出了比…李家超在普遍香港市民眼中的形象和大家心中的疑問,不過這些終究是不重要的。假如比賽只有一名選手參加,參加就必定能獲得金牌,那選手還需要努力嗎?觀眾又有興致欣賞嗎?無論如何,香港會變得更高效和更內地化,是可以肯定的。

  6. 對不起,我認為香港特首「選舉」無意義。
    希望 端傳媒繼續關注 烏俄戰爭。

  7. 作者名很有意思……是因為國安法還是李家超(比卡超)?
    之前,比卡超對着一個飲樽裝飲料的女孩,說將來一定識「吹樂器」……糟了,開始懷念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