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夏季反攻分析:目前有哪些已知,可以做什麼推測?

烏軍於2023年6月初發動大反攻,主要攻擊方向是由札波羅熱州往南攻擊,截至發稿為止,已經取得初步進展。

俄烏戰爭的戰況並非一面倒,戰線持續拉鋸,自俄羅斯瓦格納僱傭軍(Wagner Group)宣稱,於2023年5月20日攻陷俄烏兩軍爭奪已久的巴赫姆特(Bakhmut)後,俄羅斯佔領的烏克蘭領土約10萬平方公里;實際上,俄羅斯在去年5月之際,曾一度控制16萬平方公里的烏克蘭領土。經過長達15個月的交戰,俄軍所佔領的烏國領土持續丟失。

俄軍消失的六萬平方公里控制區,其中烏克蘭北部基輔(Kyiv)附近、蘇梅(Sumy)、切爾尼哥夫(Chernihiv)等區域的土地是俄軍主動放棄,但是哈爾科夫州(Kharkiv Oblast)與赫爾松州(Kherson Oblast)大批領土的收復,則是由於烏軍在2022年9至11月進行大反攻的戰果。

烏軍2023年夏季攻勢截至6月上旬概況

烏軍的精銳部隊如第1、4、17戰車旅以及九個北約旅中的七個,都尚未動用的情況下,甚至目前的激戰地點可能都是佯攻。

突出部

突出部指戰場上突入敵方領土後,多面被敵方包圍,攻勢進入敵軍後方區域。一旦突出部深入,將形成一個孤立地帶,補給線恐將因此遭截斷。

6月4日開始,烏軍在烏克蘭南部戰線,發動較大規模的南下攻勢,分別是右路由奧里希夫(Orikhiv)往南,目標可能是交通樞紐托克瑪克(Tokmak),中央由大諾沃西爾卡(Velyka Novosilka)往南,意圖切斷附近的俄軍突出部,左路由胡立達爾(Vuhledar)往南,目標可能是打通前往馬里烏波爾(Mariupol)的H20公路。

烏軍至少投入了第23、31、37、47、65、68這六個旅,其中37與47兩個旅是由北約協助組訓,並且配備豹2式戰車與M2A2步兵戰車等西方裝備,俗稱「北約旅」的精兵。北約旅共有九個,烏軍已經投入兩個,被認為是反攻正式開始的訊號。

截稿為止兩軍還在激戰中,雖然烏軍的裝甲部隊損失不小,包含豹2A4/A6戰車、M2A2步兵戰車都有不少被確認擊毀,但是烏軍在這幾路攻勢的中央部分頗有斬獲,奪占了俄軍突出部的幾個村鎮。

但以烏軍的精銳部隊如第1、4、17戰車旅以及九個北約旅中的七個,都尚未動用的情況下,烏軍的主攻勢未必已展開,甚至目前的激戰地點可能都是佯攻,為了再創2022年反攻聲東擊西的戰法。

2023年4月26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與俄羅斯軍隊發生最激烈戰鬥的巴赫穆特,一座建築物冒出濃煙。攝:Libkos/AP/達志影像
2023年4月26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與俄羅斯軍隊發生最激烈戰鬥的巴赫穆特,一座建築物冒出濃煙。攝:Libkos/AP/達志影像

2022年烏軍秋季大反攻成功原因

在赫爾松戰場的烏軍,是以誘敵為主的苦肉計部隊,實際的戰法是聲東擊西。

2022年烏克蘭反攻前夕,烏軍高調宣傳,並且集中大軍攻擊地聶伯河(Dnieper river)右岸,赫爾松州的俄國佔領區,包含俄國唯一在開戰後佔領的州首府赫爾松市,逼著俄軍調派相當多的精銳部隊與裝備,包含空降軍與海軍步兵、大量砲兵守備,雙方爆發激戰。

烏軍在俄軍的強大火力前攻堅,損失慘重且進展緩慢,但實際上在赫爾松戰場的烏軍,是以誘敵為主的苦肉計部隊,實際的戰法是聲東擊西,在1000公里外的北方哈爾科夫州,烏軍集結了超過兩萬名軍人,以機動車輛為主的突擊火力,向俄軍防線進攻。

由於俄軍沒有料到烏軍會在該地大舉進攻,守備兵力薄弱,只有不到2000人,在10倍兵力的烏軍壓力下,只能迅速撤退,讓烏軍收復了哈爾科夫州9000平方公里的領土,並攻入原本俄軍已經完全佔領的盧甘斯克州。

由於2022年此次大反攻戰果豐碩,顯示俄軍防禦並非鐵板一塊,加上北約諸國援助了烏軍大量的武器裝備,因此自2022年冬季起,烏軍就宣示即將展開足以扭轉戰局的決定性大反攻。

2023年烏軍大反攻路線選擇的戰略意義

烏軍目前選擇第四條,即從札波羅熱市往南的路線;這條進攻路線同時威脅亞速海走廊或是札波羅熱核能發電廠,讓俄軍需要猜烏軍真正的目標。

目前俄烏戰場的前線,北起俄烏邊境的奧斯基爾河(Oskil river),南到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出海口,橫跨俄軍佔領的盧甘斯克州、頓涅茨克州、扎波羅熱州、赫爾松州等地,總長度超過1000公里。

這幾這個州的俄軍佔領區,從頓涅茨克州南部開始,在亞速海北岸形成一條狹長的走廊地帶(以下簡稱亞速海走廊),從前線到俄國邊界或亞速海的縱深大約僅60公里,最後連接到俄佔克里米亞半島。

這麼綿長的兩軍接觸線,烏克蘭反攻俄軍的路線非常多,至少有五條路線可以選擇,由北到南簡述如下:

路線一:從最北面的奧斯基河沿線發動,穿越克爾米那(Kreminna)後,即可席捲盧甘斯克州的大平原地形,進而收復北頓涅斯克與利西昌斯克雙子城。

路線二:從佔線中央的賽佛爾斯克與馬林卡一線找俄軍弱點突破,直接進攻俄國佔領的烏東最大城頓內次克市。

路線三:從胡立達爾(Vuhledar)一線往南攻,目標在收復亞速海沿岸的大城馬里烏波爾(Mariupol),切斷亞速海走廊。

路線四:從札波羅熱市(Zaporizhzhia)往南,可以向西迂迴收復烏克蘭最大,佔發電能力25%的札波羅熱核能發電廠,或是攻擊梅利托波爾到別爾江斯克一線,攻下兩城其中之一,就能切斷亞速海走廊。

路線五:從赫爾松市出發,強渡地聶伯河,收復克里米亞半島北部的赫爾松州,切斷克里米亞半島與亞速海路廊的聯繫,並伺機進攻克里米亞(除了陸上攻擊,還可能採用兩棲攻擊)。

但由於位於烏克蘭南部新卡霍夫卡( Nova Kakhovka)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上的水庫大壩,當地時間6月5日晚間被目擊在大爆炸後,壩頂崩潰,產生一個大缺口,大壩流出的洪流對赫爾松市和第聶伯河沿岸其他人口稠密地區造成重大破壞,所造成的氾濫區,也讓烏軍至少在一個月內,無法從此處發動反攻。

根據2022年秋季大反攻的經驗,有這麼多條反攻路線,對於烏軍是一項利多,因為烏軍在任何一點達到作戰目標,對於俄軍都是重大威脅,俄軍必須要在每一條可能的進攻路線後方,都調派大軍防守,並且構築工事,讓俄軍兵力備多力分。

烏軍目前選擇前述第四條,即從札波羅熱市往南的路線。首先,因為烏軍反攻的大部隊,集結在札波羅熱市到巴甫洛格勒市(Pavlohrad)一帶的範圍內,所以後勤補給能夠較快送達前線。

這條進攻路線同時威脅亞速海走廊或是札波羅熱核能發電廠,讓俄軍需要猜烏軍真正的目標,如果俄軍猜錯就需要調動兵力,除了讓部隊必須離開堅固工事外,兵力調動往往拖著長長的後勤補給部隊,也就是俗稱的後勤尾巴。

烏軍能夠以美國與英國援助的海馬斯火箭彈(HIMARS)或風暴陰影飛彈(Storm Shadow),攻擊在路上運動的俄軍或後勤部隊,當然比烏軍部隊直接撞向單一目標,突破俄軍防禦的打法,斷後勤會更有勝算。

但烏軍並非一定要從南線反攻,也有可能把俄軍主力吸引過來後,再從其他幾路發動真正的反攻,從俄軍防線薄弱處突破戰線,完成戰略目標。

2023年6月4日,從烏克蘭哈爾科夫看到的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地區向烏克蘭發射的火箭炮。攝:Vadim Belikov/AP/達志影像
2023年6月4日,從烏克蘭哈爾科夫看到的俄羅斯別爾哥羅德地區向烏克蘭發射的火箭炮。攝:Vadim Belikov/AP/達志影像

拖延烏克蘭反攻的因素

烏克蘭的氣候與地形、烏軍裝備與訓練轉換不如預期、俄軍持續加固戰場與打擊烏軍彈藥庫,及瓦格納僱傭軍動向一再拖延烏軍反攻節奏。

烏克蘭的大反攻,從2022年冬季就已宣告,卻一直到了2023年進入夏季的6月,才發動初步攻勢,原因值得探討,因有部分原因可能影響到最終的勝敗,並非烏軍發動攻勢後,這些因素就自動消失,其中有四點最重要因素:

烏克蘭的氣候與地形限制反攻季節

在烏克蘭戰場要進行大規模機械化作戰,必須要避開「泥將軍」(The rasputitsa, also known as “General Mud” ),指的是烏克蘭黑土地結合降雨,所產生的特殊地形。

「泥將軍」分別於春季與秋季出場,春季泥將軍的由來,在於冬天動輒攝氏負10度以下的極嚴寒氣候,路面下方的地表層都被凍成冰,路面亦被層層的積雪覆蓋。隨後到了3月左右的春季,氣溫逐漸升高,積雪與凍在地表層內的冰溶化,與泥土形成深而黏的泥漿,除了覆蓋田野更蔓延至道路上,使得道路泥濘不堪,嚴重妨礙輪式車輛運動,甚至連履帶車輛都會整輛「沉入」泥漿中,情況不會比輪式車輛好上多少。

春季泥漿待水份退去後,災難還沒結束,脫水的泥漿形成厚重的塵土,車輛駛過就塵土飛揚,常常嚴重堵塞車輛引擎進氣過濾裝置,如未加以清理將導致馬力銳減、甚至直接造成引擎故障。

2023年4月28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一名 44 歲的烏克蘭軍人 Oleksandr 在前線清理戰壕底部的泥漿,這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攝:Sofiia Gatilova/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4月28日,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一名 44 歲的烏克蘭軍人 Oleksandr 在前線清理戰壕底部的泥漿,這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襲擊。攝:Sofiia Gatilova/Reuters/達志影像

春季泥漿已夠耽擱軍事行動,烏克蘭還於每年10月到11月底之間,會有密集的秋雨,大雨滂沱之下,許多地區也直接變成泥海。通常秋季泥將軍沒有春季泥將軍威力強,但仍足以妨礙軍事行動。

如果要在春季與秋季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攻勢,並非不能執行,但部隊重型車輛只能沿著有限的大型道路前進,很容易被偵查與攻擊。但夏季(6-8月)與冬季(11月-2月),地面乾硬或是被凍結,大型機械化部隊就能運用道路之外的地面,進行機動和展開。

換句話說,如果烏軍的反攻行動沒有辦法在10月前取得明顯戰略優勢,到秋雨一來,地面進入泥濘期,任何攻勢可能都必須要停頓,讓俄軍有機會重整戰線。

烏軍武器裝備與訓練轉換不如預期

4月中旬,在波蘭接裝豹2A4戰車的烏克蘭士兵,在訓練過程發生兩輛豹式戰車追撞事件;這也凸顯,烏軍接收北約裝備,不是點收就完畢,還需要大量的重新訓練。

這起事件為一輛豹2戰車進行倒車訓練,不慎騎上另一輛豹2式,並將該車的砲塔整個撬出車體,砲管上的排煙器也有明顯撞擊痕跡,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是戰車受損嚴重,勢必返廠大修。

實際上,這批送去接裝豹2A4的戰車兵,已經是烏軍的菁英,但是蘇系戰車與歐美系戰車的設計理念與細節差異不小,轉換訓練並沒有預想中容易,實在急不來,訓練時間不斷延長——這也是導致烏軍不斷推遲春季大反攻的重要原因之一:再強的武器也要等操作的戰士熟悉與上手,才能發會戰力。烏軍也因反攻在即,大量縮短訓練時數,在緊迫的有限時間下,反而狀況連連。

2023年5月14日,烏克蘭軍方於試驗場對豹 2 坦克進行訓練。攝:Serhii Mykhalchuk/Global Images Ukraine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5月14日,烏克蘭軍方於試驗場對豹 2 坦克進行訓練。攝:Serhii Mykhalchuk/Global Images Ukraine via Getty Images

此外,除了訓練問題,北約的裝備供應也並未準時到位,日前美國爆發的洩密事件,才使部分情況讓外界知曉。

3月1日,電玩遊戲Minecraft的玩家Discord留言板,突然出現一百多張標有「最高機密」的文件與圖片,包含俄烏戰場情況,美軍援烏計畫,烏軍訓練情況,還有關於美國對中國、印太戰區、中東和反恐計畫等敏感內容。

機密文件上除了機密字樣,還有標註Secret/NoForn字樣,代表這是美國不與外國分享的情資。原本以為此為假造的或玩笑,直到美國FBI SWAT特警於麻省逮捕一名21歲的國民兵傑克特謝拉(Jack Teixeira),才讓事件升高到洩密。這名國民兵服役於奧迪斯空中國民警衛軍基地(Otis Air National Guard Base),是第102情報大隊的網管人員,所以能收發最高機密文件。

從這批外洩的文件內容觀察,其實與在媒體上所見有一定落差,以俄烏戰爭情況為例,有幾個影響烏軍反攻的情形被紕漏。

首先,組訓烏國北約旅裝備訓練嚴重未到位。烏軍至少準備了15個旅的部隊,認真準備進行春季大反攻,但歐美援助的許多武器與更重要的彈藥,以及人員訓練,都沒有準時到位,拖延情況越來越嚴重。例如新組建的46空降旅、82空突旅、與21、32、33、37、47、117、118機械化旅,需要至少253輛戰車、380輛步兵戰車或裝甲運兵車、571輛HMMWV裝甲車、480輛卡車、147門大口徑野戰砲等重武器或裝備,但裝備交付率截至文件日期3月1日,平均僅50%。

人員訓練方面問題更為嚴重,因為烏軍過去多使用俄式裝備與操典,所以操作北約武器與戰術,需要從頭訓練,但平均完訓程度為20%,最高的是46空降旅的60%,還有5個旅是0%,也就是根本還沒有開始訓練。

其次,俄軍在戰場有兵力與火力優勢。俄軍在戰線後方已集結大量兵力,在關鍵戰場如頓內次克,俄軍對比烏軍已經達到2:1,每條防線俄軍都有越來越多的時間加固與囤積大量武器彈藥。因此,假若4月烏克蘭戰場的泥濘期過後,烏軍要發動春季攻勢,以目前部隊的裝備交付與訓練情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狀態,甚至連5月都難以發動。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揭露烏軍消耗北約庫存彈藥已盡、且來不及補充,而烏軍彈藥補給的情況同樣也十分很嚴峻。例如文件顯示,2月28日烏軍全軍只補充700發155mm榴彈的炮彈和17發海馬斯系統的火箭彈,但僅從2月22日到2月27日,烏軍平均每天消耗3400發155mm砲彈和13發海馬斯火箭彈。

整個戰爭期間烏軍已發射107萬發155mm砲彈與接近1萬發海馬斯火箭彈。北約中,軍工生產能力最強的美軍,每年生產的155mm砲彈為16.8萬發;換言之,也就是烏軍已經打光了美軍六年多的產量。

美軍在2023年將155mm砲彈的產量提高到每月兩萬發、即每年24萬發,但對於烏克蘭戰場的消耗,明顯仍然不夠,但更大量生產陸軍彈藥會排擠美國針對海空軍的資源;海空軍兵力卻是對抗解放軍,援助台海戰場的重點。

155mm砲彈還只是援烏的一種陸軍彈藥,其他如海馬斯火箭彈、反戰車飛彈、刺針防空飛彈的消耗量,都已經抽光了美國大部分的庫存,可能嚴重到影響美軍自身的戰備情況。雖然美國緊急找韓國進口50萬枚砲彈支援,但這恐怕也會影響韓國對北韓的戰備,以及可能支援台海的海空軍武器產能。

俄軍持續加固戰場與打擊烏軍彈藥庫

俄軍在2022年9月發布動員令,徵召30萬人後,就停止了較大規模的攻勢,除了由瓦格納僱傭兵擔任主攻的巴赫姆特(Bakhmut)戰役,以及配合盧頓州民兵攻擊頓內次克市(Donetsk)周邊的烏軍城鎮外,大部分地區都轉為守勢,並且構築了大量的工事。

俄軍對烏軍前述可能的反攻方向正面,都構築了至少由三條防線組成的加固陣地,第一條是反戰車壕溝,第二條是龍齒構築的反戰車陣地,第三條是人員固守的壕溝陣地,後方還有砲兵陣地,每一條防線距離約300公尺,並埋設人員殺傷與反戰車地雷。

甚至連克里米亞半島的海岸,都已經構築了類似的多條防線陣地,以避免烏軍用兩棲突擊的方式,繞過俄軍大部隊防線,直接登陸克里米亞半島。

俄軍也不斷運送彈藥與人員到前線,並且分散在小型彈藥庫,隨著烏軍反攻時間的延遲,俄軍不但有充裕的時間加固陣地、補充彈藥、甚至動員的30萬人也有充裕的訓練時間,再好整以暇的進入陣地。

為了要突破俄軍的堅固陣地,烏軍必須集中更多的兵力,配置更強的火力,不可避免的需要囤儲更多的彈藥與補給,這也給了俄軍打擊烏軍補給線的機會,不斷以滑翔炸彈、長程火箭或地對地飛彈打擊烏軍彈藥庫,持續拖慢烏軍對大反攻的物資準備。

2023年6月7日,俄羅斯聖彼得堡郊外的路邊展示著宣傳瓦格納私人僱傭兵團服務的廣告牌。攝:Anton Vaganov/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6月7日,俄羅斯聖彼得堡郊外的路邊展示著宣傳瓦格納私人僱傭兵團服務的廣告牌。攝:Anton Vaganov/Reuters/達志影像

瓦格納僱傭軍的動向影響烏軍

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僱傭兵的動向,也是烏軍大反攻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台灣媒體報導中的瓦格納,經常以「傭兵」、「囚犯兵」、「人海戰術」等形象出現,感覺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但在蘇勒達爾(Soledar)戰役中,三個烏軍正規旅一萬人聯合防禦,仍被瓦格納傭兵擊敗,蘇勒達爾不幸淪陷。在巴赫姆特(Bakhmut)戰役,烏軍至少三萬人的部隊,10多個旅級單位拚命防守,對陣瓦格納集團仍然陷入苦戰,令人質疑:「為什麼烏克蘭正規軍打不過俄國傭兵?」

事實上,瓦格納集團投入烏東戰場的兵力眾多,核心部隊是約一萬名俄軍的退役軍人,再加上新募集的四萬名俄國囚犯或外國傭兵組成,總兵力達到五萬人,純以兵力論已經達到「軍級單位」(Corps)的規模。

瓦格納集團的武力組成除了輕步兵外,在其編制內有直屬裝甲部隊,配備俄國除T-14外最強的T-90M戰車(混編T-72B3,戰車總數可能超過100輛)與BMP-3步兵戰車,直屬砲兵部隊(操作81mm迫砲~152mm重榴彈砲)、直屬工兵部隊、以及擁有自己的後勤車隊。

整體來看,瓦格納集團已經是整個烏克蘭東部戰場,俄軍火力最強的機械化合成野戰軍,能自己執行進攻任務。再者,瓦格納的進攻戰術也非常靈活,最常用的戰法是以小隊步兵火力偵查敵軍防線,敵軍火力單薄,就在裝甲部隊支援下消滅掉,如前述瓦格納自己就有裝甲部隊,火力支援即時、不會貽誤時機。如果敵軍實力難以攻破,瓦格納不會硬拚,立刻退回攻擊發起線,呼叫後方砲兵消滅目標,除了瓦格納自己的砲兵,還有其他俄軍部隊的火炮與多管火箭接力炸射。

烏軍也承認,在烏東戰場的俄烏砲兵火力嚴重失衡,光是火炮數量的差異就達到10:1,這也是瓦格納部隊的最大本錢。

因此,不是烏軍正規軍打不過瓦格納傭兵,實際上烏軍對付的是換上瓦格納皮的俄軍機械化重兵集團。因此這隻軍團在打完巴赫姆特戰役,宣布要整編休息一個月之久,顯示損失也很嚴重,究竟能否及時投入對抗烏軍大反攻,也成戰場懸念之一。

2023年5月31日,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的 Avdiivka 鎮附近,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期間,第 55 獨立砲兵旅的烏克蘭軍人向俄羅斯軍隊發射了一門凱撒自行榴彈砲。攝:Viacheslav Ratynskyi/Reuters/達志影像
2023年5月31日,在烏克蘭頓涅茨克地區的 Avdiivka 鎮附近,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期間,第 55 獨立砲兵旅的烏克蘭軍人向俄羅斯軍隊發射了一門凱撒自行榴彈砲。攝:Viacheslav Ratynskyi/Reuters/達志影像

重演歷史?庫斯克會戰拖到輸的殷鑑不遠

庫斯克之役後,蘇軍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從此就是蘇軍不斷進攻,德軍不斷防禦,直到蘇軍攻入德國首都柏林為止。

如前述幾個因素如果不是欺敵作戰,而真的是如外洩機敏情資所示,導致的結果,就是烏軍的春季大反攻得一路拖到6月,成為夏季攻勢。

從戰史來看,1943年7月5日,德軍集結了四個軍團,包含大批的裝甲兵力,攻向原本預計在春季進攻,但是因為各種因素拖延(主要是等新戰車完成),最後7月初才發動的攻勢,預計切斷蘇聯紅軍為在庫斯克(Krusk)的巨大突出部戰線。

但是蘇軍已經根據各種跡象(德軍重兵與補給集結)以及敵後情報,早在該年2月就知道德軍想要進攻庫斯克突出部,因此利用德軍拖延的幾個月,前蘇聯動員大批人力與兵力,在該地構築了三道防禦線,防禦縱深超過100英里,完整防禦體系由大量互相緊密配合的戰壕、鐵絲網、反戰車火力點和反戰車溝壕以及雷區組成,並在德軍最可能的進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防禦兵力。

也就是德軍因為拖延,攻擊目標從可以被輕鬆南北夾擊攻破的突出部,變成給了蘇軍幾個月拚命加固的要塞化防線,191萬蘇軍以逸待勞等待80萬德軍進攻,蘇軍的武器數量也佔優勢,戰車5100輛超過德軍的2900輛,火炮更以2.5萬門超過德軍的1萬門,基本上武器性能亦不相上下。

結果德軍的裝甲部隊啃不穿蘇軍堅固陣地,反而因雷區、反戰車炮伏擊、戰車對戰等連續戰鬥後不斷戰損,蘇軍則待德軍裝甲部隊消耗差不多後,對德軍發動逆襲,最終反而攻佔了德軍出發點的陣地。

這就是二次大戰的關鍵戰役「庫斯克之役( Battle of Kursk)」,就發生在今日烏東戰場附近。庫斯克之役後,蘇軍掌握了戰場主動權,從此就是蘇軍不斷進攻,德軍不斷防禦,直到蘇軍攻入德國首都柏林為止。

換句話說,由於烏克蘭高調宣傳將反攻超過半年,也讓俄軍在可能被進攻的幾條戰線上,足足加固防線超過半年,會不會重演庫斯克之役的情況,讓不少觀察家擔憂,但是相信美歐與烏軍高層也清楚這個情況,可能會改變戰法或有其他應變方式,且在洩密事件後,相信保密程度會再提高,更難取得公開資訊,吾人只能持續觀察戰場局勢。

讀者評論 1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打不过瓦格纳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俄军根本不在意交换比吗?建议硕士多关注OSINT

  2. 謝謝整理和分析,烏克蘭必勝!

  3. 这个@可以收到提醒吗?谁@我一下试试。

  4. @鸣蜩 去年二月份開戰時我覺得烏克蘭會拖到治安戰最終會贏,結果呢?極權國家不僅能騙到自己的國民,連高層和國外都被騙了。俄式武器和軍隊都是看起來無敵,等著看吧。

  5. 咁玩落去只怕要將戰火燒入俄羅斯國境之內

  6. 相當高質和全面的軍事評論文章。端可以多跟這位作者約稿。
    俄烏戰爭對於北約最大的警示是看清自身和盟友軍事潛力上的有限性。要協助烏克蘭戰勝俄羅斯乃至要準備可能的對中戰爭。軍事裝備的產能需要迅速重整提升。一些諸如炮彈等不涉核心軍事機密的軍事裝備應與日韓台等亞洲盟友合作,利用他們的產能補充俄烏前線亟需的軍備,也幫助盟友建構自身第一線戰爭的能力。

  7. 反攻是必定失败的,乌不可能夺回被占领土,维持现状议和也是早晚的事

  8. 這篇詳細!感謝作者和端。看最新的戰況,烏軍似乎通過雷區和障礙物的難度頗大⋯⋯

  9. 中路的攻势应该都还没有触及到俄军的第一道防线,并不算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比较麻烦的问题是俄罗斯似乎已经找到了规避制裁的方法,恢复了导弹的生产,若果真如此这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