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正在破天荒引入一種新型無人機攻擊俄羅斯本土。
7月30日,莫斯科中央商務區首次遭到無人機襲擊。根據俄國防部的聲明,參與襲擊的三架無人機均被擊落或被「電子戰壓制」。被「壓制」的飛行器落入兩幢摩天樓,並至少在一幢樓外引發巨大爆炸。爆炸導致一名保安受傷,大樓部分玻璃幕牆損毀,在該樓內辦公的俄政府七個部委的公文甚至也被衝擊波帶到莫斯科街頭。
僅過了兩天,同一地點又遭新一輪無人機襲擊。俄國防部再次在聲明中擊落並「電子戰壓制」了無人機。被「壓制」的無人機,又落入了前天遭襲的同一幢政府部委摩天樓,遇襲樓層的室內損毀程度相當可觀。
自5月3日克里姆林宮被無人機襲擊以來,這已是莫斯科遭到的第五、第六次無人機襲擊。
根據俄獨立媒體統計,自7月以來,俄羅斯本土和被佔領的克里米亞平均每兩天就會遭受一輪無人機襲擊。這些事件中尤其值得指出的是5月30日對莫斯科的大規模襲擊。根據不同信源的估測,攻擊一方共動用了8至25架無人機,部分無人機落入民宅,但並未爆炸。而7月24日,一架在俄國防部聲明中被「電子戰壓制」的無人機落入大量俄軍秘密作戰單位所在的莫斯科街區併發生爆炸。
儘管烏克蘭官方從未正式承認策劃了這些襲擊,但很少有人懷疑這一點。
多方信源還愈發傾向於認定,烏克蘭正在頻繁使用其新研製的「河狸」(Bober)自殺式無人機。這種無人機的重要區別特徵在於其「鴨翼」氣動配置。
「河狸」無論在尺寸、發動機類型、飛行高度和推測的制導方式上,都與俄羅斯用來例行空襲烏克蘭後方的伊朗產殉教者-136(Shahed-136)無人機非常相似——在一些疑似「河狸」掠過莫斯科上空的視頻中,都能聽到「殉教者」標誌性的「摩托車發動機聲」。「河狸」裝載大約2公斤炸藥當量的破甲彈,雖破壞力不如「殉教者」,但也足以突破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它據信擁有1000公里的作戰距離,可以非常輕鬆地從烏克蘭後方飛抵莫斯科。而如果其成本也能類似於「殉教者」無人機的話,就意味着俄軍要擊落「河狸」在經濟上會很不划算——防空導彈的價格遠高於此類小型無人機。
「河狸」的頻繁出動可能意味着俄烏戰爭進入一個新階段——烏克蘭開始逐漸獲得對俄羅斯後方縱深的打擊能力。
這一局面的出現早在去年就已有先兆。2022年9月7日,烏軍總司令扎盧日內(Valeri Zaluzhny)與另一位高級將領在烏通社撰文展望2023年烏軍的作戰前景,文章指出,俄軍的作戰「重心」在於它有能力「對烏克蘭全境目標進行精準打擊而不受懲罰」,俄羅斯民衆也感受不到「損失、失敗和這場戰爭的痛苦代價」。只要這種情況持續,哪怕烏軍奪回克里米亞,戰爭仍可持續數年。因此,2023年烏軍的任務是讓這種痛苦感受對俄羅斯人而言「更為強烈、真實、可感」——「只有當破壞手段的均勢更為平衡,從而動搖敵人的重心,才能談論戰爭進程的轉折」。(延伸閱讀:《俄國行記:一個戰爭中的社會,如何當作戰爭沒有發生?》)
當然,這種策略也伴隨着風險。一旦烏軍的類似襲擊造成俄羅斯後方重大平民傷亡,不僅會促成克里姆林宮升級局勢並動員民衆對戰爭的支持,還會嚴重損害烏克蘭的道義優勢。或許正是因此,對莫斯科的諸次襲擊似多有剋制——襲擊克里姆林宮和中心商務區都挑選了深夜時段,而無人機擊中居民樓後並未爆炸這一點則讓一些軍事專家推斷,「河狸」可能具有擊中既定目標後才會引爆的設定,從而儘可能減少對平民的傷害。克里姆林宮似乎也意識到類似襲擊的心戰效果,因此其應對宗旨可以歸結為儘可能冷處理,甚至對官媒下達報導禁令,從而讓大量民衆幾乎無從得知無人機襲擊事件。
就生產效率而言,烏克蘭距離接近這種破壞力平衡,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河狸」項目尚處在早期階段,最初投入使用的幾架主要依靠志願者在民間募集的資金。而俄羅斯在遭遇這種仍只能被稱為小規模騷擾的打擊的同時,仍在不斷轟炸烏克蘭後方基礎設施與民宅,並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此外,根據俄羅斯獨立媒體的調查,俄當局已在韃靼斯坦的一個經濟開發區自行生產「殉教者」無人機,甚至有消息指出,當局強迫或誘騙未成年學生進入裝配廠,在非常不人道的條件下勞動。
除了戰略打擊敵人後方縱深外,在愈發具備消耗戰特徵的戰場上,各種自殺式無人機也成為兩軍能否取得優勢的一大決定性因素。俄軍的「柳葉刀」巡飛彈(ZALA Lancet)自去年秋天大規模投入使用後,對烏軍本已捉襟見肘的防空、火炮等珍貴裝備帶來巨大威脅。據一份由親俄開源情報分析員編制的表格,「柳葉刀」已至少擊毀、損傷烏軍426件裝備,而烏軍將士也普遍承認,尚沒有穩定的單一應對方法。(延伸閱讀:《烏克蘭夏季反攻分析:目前有哪些已知,可以做什麼推測?》)
而在烏軍這邊,很早就投入使用的第一人稱沉浸式操作(FPV)自殺式無人機也破壞了大量俄軍裝備。但根據獨立媒體《烏克蘭真理報》上個月發布的一篇調查,由於烏國防部對FPV製造缺乏關注,俄羅斯已習得了烏克蘭的FPV戰術,並在產能上反超烏克蘭。一位受訪者甚至悲觀地認為,若雙方的無人機制造產能差如此維持一年,俄羅斯就會將烏克蘭逼上談判桌。顯然是為了回應這篇報導,烏克蘭國防部長萊茲尼科夫(Oleksi Reznikov)8月2日在Facebook發布了自己手持FPV無人機的照片,並宣布多款FPV無人機在國防系統內正式投產,並擁有「令人信服的技術規格和全新的生產規模」。
由於俄烏兩軍都大量依賴中國公司生產的軍民兩用無人機和無人機零部件,北京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就引發了格外關注。(延伸閱讀:《北京「策應」莫斯科?——俄烏戰爭與中美衝突背景下的中俄聯盟本質》)
7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事(ODNI)發布報告稱,截止3月,中國至少向俄羅斯提供了價值1200萬美元的無人機和無人機組件。而同一時期美國媒體Politico的一篇報導則將這個數字提升到1億美元,並稱這是中國向烏克蘭供貨量的30倍。獨立俄媒「重要故事」網亦發布了大量調查,研究俄羅斯如何繞過制裁,從中國和西方購買大疆無人機以及「柳葉刀」、「海雕-10」(Orlan-10)等無人機組件。
7月31日,中國商務部突然宣布從9月1日起對部分具有軍用潛能的無人機進行為期兩年的出口管制。一系列中國官方媒體發布評論,稱北京通過此舉展現了其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擔當」。不過,目前出口管制令尚未對無人機出口市場產生明顯影響。身在歐洲,參與並熟悉有關業務的V女士向作者透露,相關企業的國內經銷商和物流渠道仍在照常運轉,兩軍最常使用的大疆Mavic 3無人機的最新pro款在德國和烏克蘭仍有現貨。
儘管一些俄羅斯專家指出,有關管制令會對俄羅斯的農業和地理測繪等行業產生不利影響,但V女士預計俄羅斯受到的衝擊會相對較小,因為中俄之間有着更多樣和直接的無人機貿易管道。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