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冬天,我回故鄉武漢探親時,一位朋友送了我一本武漢作家方方的新書。書名很奇怪,叫《軟埋》,是我聞所未聞的一個字眼。但作者方方卻是我十分熟悉的一個作家。早在80年代初,我和方方就在武漢大學的同一棟女生樓裏住過一年。那時,她的處女作《大篷車上》剛剛入選全(中)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候選名單。後來從對她的一些訪談中得知,她雖然出生於南京的名門望族,兩歲時就隨父母搬到武漢居住,是地地道道的武漢人。因為父親早逝,她在上大學前曾做過四年的裝卸工幫寡母養家餬口,拉板車、扛大包,跟男人一樣吃苦耐勞,也聽他們說粗話罵大街。對我們這些剛走出高中校門的小女生們來說,方方讓我們羨慕的不僅僅是她的文學成就,還有她堅韌豐富的人生體驗。
不過,真正讓我成為她文學「粉絲」的,是在1987年。那一年,她發表了四部中篇小說,每一部都展現出文學風格的蛻變與成熟。其中最讓我震撼的,當屬《風景》。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僅存活15天的亡嬰之口,描繪了武漢一個碼頭工人家庭從文革到改革開放時期動物般兇猛的生存狀態。它以獨特的超驗視角、冷酷犀利的詩意語言,以及悲憫的人道情懷深深打動了我。這部作品不僅在當時的文壇引發了熱烈反響,還被後世公認為「新寫實主義」的代表作之一,並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小說之一。
從1982年初登文壇至今,方方已發表一百多部小說和散文,屢獲殊榮。1989年,她憑藉《風景》榮獲全(中)國優秀中篇小說獎。2010年,她的《琴斷口》和《水在時間之下》分別獲得第五屆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和茅盾文學獎提名。她的多部作品被譯成英、法、德、意、葡、日、韓、西班牙等多種語言,並在海外出版。2007年,方方當選湖北省作協主席,並擔任這一職務直到2018年卸任。2017年4月,她的長篇小說《軟埋》榮獲民間舉辦的第三屆路遙文學獎。然而,僅僅一個多月後,該書因被指責為「對土地改革運動的反攻倒算」而被停印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