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社會中,每每出現對主流灌輸式教育(亦經常被稱作「填鴨式教育」)的批評聲音時,論者往往會訴諸「歐美」,認為「歐美」教育模式是解決現行灌輸式教育問題的靈丹妙藥。
還記得《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2011)這部曾經風行全球的育兒暢銷書嗎?作者蔡美兒是美藉華人,她在書中講述自己運用儒家育兒技巧,嚴厲管教兩名女兒。此書暢銷,不只因為書裡所灌輸的「虎媽」育兒理念,也在於作者背景:蔡美兒是一名優秀的法學教授、畢業和任教於美國名牌大學,卻嚴格地以一般被視華人或東亞式的權威育兒方法,對兩名混血女兒進行長時間而苛刻的教育。
這種姑且稱為「東西方育兒文化差異」所造成的衝擊,蔡美兒十分清楚,她在書中曾指出:「西方家長試著尊重孩子的個體性,鼓勵孩子多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支持他們的選擇,並且給予他們一個非常溫暖的環境。而東方家長則認為保護孩子最好的做法是替他們的未來做準備,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能力,並且替他們裝備才幹和努力不懈的精神,以及沒有人能奪走的自信心。」
此書出版後,一時洛陽紙貴,也飽受批評。最典型的批評是,書中宣揚的是一種一刀切式教育理念,既不管孩子的能力和個性,亦漠視孩子的意願和情緒反應,一切皆以家長堅持的教育目標為依歸。這無疑有違西方社會崇尚個性自由發展的教育觀念,可是,不論在華人社會或歐美社會,像《虎媽的戰歌》這種育兒論調一直都有廣大的支持者。
一方面,它滿足了傳統華人「望子成龍」的思維,蔡美兒本人就是成功人士,而在書出版後,她的兩名女兒也成功入讀美國著名大學,儼如「證實」了虎媽育兒之法無比正確;另一方面,歐美不少家長抱著東方主義式的眼光, 對這種所謂東亞教學模式充滿好奇,原因是在他們的認知裡,東亞學生的學術表現向來優於歐美學生。他們很想知道,東亞家長到底有什麼「秘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