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眾所矚目的台灣首都市長選戰,為何如此平庸而沉悶?

選戰真正的焦點在於挑戰者是否能夠激起民眾「換人做做看」的念頭。

眾所矚目的台灣首都市長選戰,為何如此平庸而沉悶?
2022年11月12日,台北,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在凱道舉行造勢活動。攝:陳焯煇/端傳媒

(507,政治工作者)

被視為兩年後台灣總統大選前哨戰的九合一地方選舉即將在11月26日投票。面對這場涵蓋村里長、鄉鎮市長、縣市長、直轄市長以及各級民代的大規模選舉,許多候選人早在前一年,甚至更早開始準備。但直到台灣Omicorn疫情稍歇之際,民進黨在7月正式徵召陳時中投入台北市長選戰後,這場選戰才算是湊齊主角,正式開鑼。

陳時中參選台北市長,是台灣自成功擋下第一波COVID-19疫情之後,政媒圈最為熱議的話題。儘管直到正式宣佈參選前,檯面上都沒有任何陳時中參選的動作——就連政治人物必備的社群媒體,也是在徵召前幾天才成立的。但陳時中參選的討論,卻從未停歇。而其正式參選,確實也是2022年選戰的重頭戲:藍白陣營思考著如何逼退強敵,民進黨則視為24年來奪下台北最好的機會,更期待其引領北北基桃選情。

不過,陳時中參選以後,北部選情的發展,遠不如民進黨的預期。7月,先是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令桃園、新竹選情蒙上陰影,接著新竹棒球場未完成改善即開幕,更是讓林智堅氣勢嚴重受挫。隨著台大確定抄襲,林智堅退選、鄭運鵬上場,民進黨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才在桃園縣、新竹市兩地與對手基本持平。

在林智堅論文抄襲事件時,陳時中以「學倫問題是專業問題,要在體制內做努力」,迴避了支持與否的難題,使得儘管民進黨氣勢受挫,陳時中的選情卻沒太多影響。但8月17日的大巨蛋記者會中,陳時中喊出「公開透明」,卻給了對手蔣萬安、黃珊珊機會,讓疫苗爭議再次重回輿論焦點。

隨著9月3日免治馬桶政策影片爭議爆發、 9月5日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揭露競總員工分機名單,指稱其中有大量「政二代」、 9月12日又發生盜圖風波。一連串的失誤讓陳時中聲勢逐漸下滑,疫苗爭議也持續發酵,最終在9月26日周玉蔻為攻擊蔣萬安而傷及無辜後嚴重受挫。

在陳時中聲勢受挫的同時,最早宣佈參選,持續保持領先地位的蔣萬安也擺脫了參選初期「佛系」的作風。更換空戰操盤者、與黨部更密切合作的蔣團隊,以分眾方式推出政策,並以綿密的基層走訪鞏固原本就為優勢的藍營基本盤。

親民黨籍、受民眾黨支持,而以無黨參選的黃珊珊,則在8月底正式辭去副市長職務,受惠於陳時中陣營的失誤,迅速吸納游離選票,讓首都選戰三腳督成型。此外,黃珊珊以無黨參選,加上就任以來,遠較柯文哲穩健的形象,成功與民眾黨主席,台北市長柯文哲做出切割,讓自己既是柯的接班人,又不是柯的接班人,也令陳時中陣營前期以「打柯」為主的空戰策略毫無效果。

2022年10月18日,台北,黃珊珊到萬華的市場掃街拜票。
2022年10月18日,台北,黃珊珊到萬華的市場掃街拜票。

「三腳督」並不是等邊三角形,決勝關鍵是催票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