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乳業十年躍進:集中化和規模化能讓我們喝上鮮奶麼?

政府和企業迷信大規模化和資源整合,但隨著權力的集中,奶農越來越少,牛奶愈來愈貴。

中國乳業十年躍進:集中化和規模化能讓我們喝上鮮奶麼?
河北省石家莊市郊的君樂寶優致牧場,「訓練有素」的奶牛們正一個接一個站上擠奶轉盤。

編者按:從毒奶粉到劣質疫苗,悲劇以十年為單位輪迴。中國父母被迫用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為形同虛設的政府監管、利慾薰心的生產企業買單。在劣質疫苗鬧得沸沸揚揚之際,回看十年前的「毒奶粉」事件:當年的「壞人」被繩之以法了麼?造成致命後果的漏洞被堵上了麼?因「毒奶粉」而流離失所的信心被找回了麼?心碎的父母和孱弱的「結石寶寶」又是怎樣度過這漫長的十年?專題「毒奶粉十年」將向你呈現,毒奶粉撒在這片大地和人心上的、經年不散的陰影,冀望由此反思:在每一次重大事件之後,我們的社會有沒有成長?

在前兩篇,我們關注了個體故事:一篇結石寶寶母親的口述,她的孩子至今飽受腎結石後遺症的折磨;另一篇是同問題奶粉企業纏鬥十年的父親;在第三篇,我們用數據動畫勾勒了一個群體——「奶粉難民」,講述他們在全世界搜刮安全感的故事。今天是專題的最後一篇,從產業的角度出發,回溯了毒奶粉事件後,中國政府和企業是如何應對並做出改變的。

貴岩是看著卡車將家養的20多頭奶牛分批拉走的。那是2014年,上面突然宣佈不許自家養奶牛了——一如10年前,村裏鼓勵家家戶戶養奶牛一樣——貴岩不知道為什麼。她今年60歲,雙腿因超負荷勞作而嚴重O型,每走一步,都要在空中畫半個圓。

貴岩生活的河北省石家莊市九門村,曾是知名的奶牛村。當地司機至今記得從前的盛況:村路上、田地邊、家家戶戶的院內院外,都是奶牛。2004年,村裏特意開闢了一大片集體用地,把養牛的150多戶遷過來,每家租一塊地:蓋個平房,再修個養牛的院子,正式成為「奶區」居民。貴岩記得,高峰時期,每家能養20多頭奶牛,奶站每天收奶十幾噸。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