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香港立法會遊戲規則面臨變天?魔鬼只藏在細節?

改變規則是為了防止拉布?建制派為什麼想立法會少辯論、難流會?這些修訂建議違法了嗎?修改完立法會將變成什麼樣子?《議事規則》其實沒那麼難,一起來做腦部運動吧。

香港立法會遊戲規則面臨變天?魔鬼只藏在細節?
2017年12月13日,立法會繼續進行審議修改議事規則的議案,泛民於星期一發起在立法會外紮營集會,隨著立法會正式審議,集會人數大幅增加,在晚上八時許,近一千人參加集會,逼滿公民廣場外的街道。

九七後20年,主宰香港立法會議事程序的一整套遊戲規則,正面臨一次最大規模的修改,修改的結果將在未來數天見分曉。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事規則》(議事規則),共有91大項和無數小項,詳細規定主席、議員和各個委員會的議事方式,辯論空間和議會秩序。2017年10月,建制派提出修訂這套遊戲規則,民主派其後亦提出修訂,最終批出49項進行合併辯論,其中最受爭議的,是建制派議員廖長江為代表提出的24個修訂案。從今天(14日)開始至下星期一,立法會大會將進行審議,待所有議員發言完畢,便會進入表決階段。

過去兩個月,民主派和建制派就此戰火紛爭連連。建制派宣稱,這些建議是為了「杜絕拉布」,減少議會內耗,而民主派則反駁說,建制派是藉此削弱立法會監督政府的權力,意圖讓有利政府和北京管控的撥款和條例草案更加容易通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