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明益說艾可:準確到一公釐,寬闊如圖書館

艾可的所有作品看似在追求知識,謎底,根本卻是討論記憶的本質、人性的本質。是那些不存在,卻真實存在的人內心的繁複情感。曾經有一個學生問他「我們如何笑對死亡?」他的回答是:在知道自己大去為期不遠那一刻,不妨堅定地相信這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混蛋;而這門藝術是循序漸進的,你得學習一切,學會知道怎麼看穿媒體、偽科學家和政客……

吳明益說艾可:準確到一公釐,寬闊如圖書館
艾可(Umberto Eco)。

2013年我參與了多倫多作家節,在那之前,邀我順道到多倫多大學演講的劉千美教授,帶我參觀了多大校園。進入羅巴茨圖書館(Robarts Library)的時候,劉老師提到艾可(Umberto Eco)有一段時間都在這個造型宛如孔雀的圖書館裏固定位置閱讀、寫作。

日前我問了同行且畢業於多大的翻譯家石岱崙(Darryl Sterk)是否記得此事?他說忘記了,遂寫信給劉老師詢問,確認後在回我的信裏他補充說:據說《玫瑰的名字》裏寫的樓梯間,就是以羅巴茨圖書館的樓梯間為原型的,「但我不記得樓梯間的樣子,我們當時都搭電梯。」

艾可是他小說的時空設計師,他有時希望讀者在那裏跟主角一樣迷途且困惑,有時希望讀者對修道院的每一個角落瞭如指掌。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