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 ]母語專題第三回,我們請來台灣原住民作家巴代,他用卑南語和漢語同時創作小說,「語詞裡有着無奈、諒解與對風、鳥雀的感激,使得卑南族的日常農務中展演了民族性格」——他的創作展現了自己族群的語言魅力,也不斷思考作家對於一族語言可承擔的責任⋯⋯
2004年七月初,我在台灣當年的「大學聯考台南考區」擔任監考員,當時國文科有一個題目是李奧帕德(Aldo Leopold)《沙郡年紀》裡那首有名的詩〈玉米田的風〉。我忘了當時這題目要求什麼,但我被短文深深吸引,遂拿起了筆記,站在講桌,遠遠的盯著考生的試卷抄起了完整的詩。我揣摩這詩的聲音、意象,在鐘響前半個小時寫了一首詞〈小米田的風〉:
在台東,我母親的小米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