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兩岸水果買辦是如何練成的?

回頭檢視,兩岸「和平紅利」被國民黨特定人士壟斷,早在1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新近出版的《水果政治學》復盤了這個過程。

兩岸水果買辦是如何練成的?
2008年4月29日,北京,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接待到訪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

一本新書《水果政治學》上周在台灣問世,作者焦鈞曾任新聞記者,也曾從2005年起,先後在農會和農產運銷公司工作。在這段期間,焦鈞見證了中共中央如何規劃「採購台灣水果」的統戰政策;更直白地揭露了當時國民黨高層人士如何介入、攔截這筆「統戰紅利」。

近年來,特別在太陽花運動之後,即使北京方面都承認兩岸「和平紅利」存在分配不均,遭少數人把持的嚴重問題。而《水果政治學》揭露的,正是這一批「兩岸買辦」如何發跡的歷史。以下是本書書摘:

中共國務院層級的台灣農特產品或水果展銷會……直到馬政府上台之後,仍是對台系統宣揚兩岸農業交流的重要面子工程。







背景:2005年4月,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訪問中國大陸,這是自1949年兩岸分裂分治以來,國、共兩黨領導人首度會晤,此行被稱為「和平之旅」。在連戰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共同提出的《新聞公報》中,首度提到「解決台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 正式啟動了兩岸農業交流與台灣水果銷往中國大陸的熱潮。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