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舶來詞彙中,有相當的一部分擁有着獨特的內涵,既不能對應到古漢語的字面意思,也再也無法準確地翻譯回原文,我們稱他為現代中國特色詞彙。這其中,大部分都和現代政治、社會制度有關,而且以日文傳入居多,比如「共產黨」、「中央」、「經濟」……這些詞讓大陸人會心一笑,卻讓翻譯家百般頭痛。
「廣場」也是如此。無論是英文的square、plaza,都沒法準確表達那種寬闊、空蕩、硬質地面的城市空地。中國的廣場令人捉摸不透,它偶爾站滿警衛,偶爾站滿載歌載舞的中年婦女,既代表着反抗,又代表着壓迫。它是中國人最常接觸的事物之一,卻隨時能夠變身為最敏感、最恐怖的詞語。
嚴格地說,廣場是西歐的傳統,中國之前的壇廟、殿堂前空地,不具備完整的城市功能,所以,中國的廣場歷史還不足兩百年。它能夠變得富有中國特色,也折射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複雜和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