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譚蕙芸:同志、港男、自由行

記下這些,不是覺得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無論是同志、內地遊客、港男,沒有誰比誰高貴,沒有誰比誰下賤,大家都是社會裏有血有肉的人。

譚蕙芸:同志、港男、自由行
2015年11月7日,香港,數千人參與遊行表達支持同性戀者的訴求。

昨日下午三時,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銅鑼灣。我在香港某間大學教授新聞寫作,今天有近50個學生要去現場做採訪功課,每年有空我都會去看看,好讓之後批改功課也有點譜。我是走一段,看一段,有時遇到同學便慰問一下。遊行隊伍在時代廣場外的電車路經過,站在路邊的一個大媽用廣東話向隊伍咒罵:「你班人去死吧!」無人理會她,只見隊伍繼續前行。

隊伍蠕動到灣仔鵝頸橋,我倚在路邊欄杆觀察,欄杆後兩個年輕女孩向人群拍照,明顯是自由行。我在大學教授不少內地學生,看表情衣著舉止,替陌生人把脈還是有點心得。我用普通話問:「哪裏來?」她們從北京到廣州讀書已五、六年,廣東話也不會聽。看她們有點好奇,我跟他們說,這是同志遊行,國內不少同志組織也來參加,我指着向我們走來的簡體字同志親友互助組織banner (橫額)給她們看。她們嘖嘖稱奇,說不知道國內有這些組織。我解釋,有些是地下組織,有些國內同志交友軟件已是公開的東西,還掙了大錢打算上市,每年都派員來參加。當她們知道這是「一年一次」的活動,對於能夠碰上表現得慶幸。我瞥見她們身後的珠寶店,忍不住說:「看這些好呀,比去買金飾有意思。」她們笑說:「沒錢買。」然後她們讚賞,遊行秩序良好。她們感興趣,我說得更起勁:「這就是開放啦,香港可貴在這裏,同一條馬路,人有人行車有車走,你回去多點跟親友介紹吧,看完這個才去買奶粉也不遲。」她們點頭稱是:「總之國內有人聚集在街上已經不許可了,這個多好。」然後我們遇上我的學生,她們還替我和學生拍照才離開。

我跟隊伍走了一段路,遇到71歲的香港男同志,談了很多長者同志的心情。這位同志穿着金黃色的裙子踏着高跟鞋走足全程,還驕傲地告訴我,在國內同志交友網站自己有幾百個粉絲追捧;也有六十幾歲的從英國回港的男同志,於一間旅行社任導遊,專帶老外組隊來港的同志遊覽香港,他說,雖然參觀的景點跟一般旅行團差不多,但至少他能如此跟客人打開話題:「我也是gay的!告訴我你們想看什麼!」說時他雙手像要跟你來個熊抱一樣,笑得燦爛。這兩個小時,香港像很開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