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黃燦然談翻譯:你找到自己的尺子了麼?

那些冗長又拗口的句子,是原作者表達不清,還是翻譯者水平不夠?

黃燦然談翻譯:你找到自己的尺子了麼?
一名女子在專心閱讀。

翻譯是一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而無論你做什麼事,也無論你精神多麼集中﹐總會有鬆懈的時刻﹐至少會有鬆懈的瞬間﹐而這瞬間就足以鑄成大錯或小錯。因此﹐失誤是不可避免的。

如同傑出的原創作家和偉大的原創作品,一位傑出的翻譯家之所以傑出﹐並不是因為他或她無可挑剔﹐一部偉大的翻譯作品之所以偉大﹐也不是因為它沒有瑕疵。但批評者往往拿他們或它們來開刀﹐而指摘的理由﹐或指摘背後的理由﹐又往往是因為他們傑出或它們偉大﹐所以不能有失誤。同時﹐通過批評名家名譯﹐批評者似乎獲得一種優越感﹐甚至給人一種其外語水平和母語表達力比名家還好的錯覺。事實上﹐在別人的譯文﹐尤其是在優秀譯文的基礎上找出失誤﹐是最容易的事﹐大學生也可以做到﹐儘管讓批評者拿一本難度相當的原著來譯半頁或一段﹐可能就會捉襟見肘﹐或錯漏百出。

指出錯誤﹐就涉及到翻譯的評價尺度。首先是犯錯率﹐而這首先又涉及到譯者的理解力﹐其次是表達力﹐但關鍵在於理解力。一般來說﹐名家名譯犯錯率極低﹐而其犯錯往往不在理解力﹐也不在表達力。而這也很簡單﹐如果在理解力和表達力不高﹐就成不了名家名譯了。表達力若有問題﹐也不屬犯錯範疇﹐而屬商榷範圍,尤其是表達力涉及不同的翻譯審美傾向。此外,即使最傑出的作家﹐表達力也會有薄弱之處﹐何況是翻譯。有時恰恰是翻譯家從作家的作品中找到瑕疵並予以糾正﹐例如德國作家格拉斯就曾表示過﹐他常常因為譯者提出疑問﹐才發現自己作品中有些句子表達不清楚或自相矛盾。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