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鄭司律:香港需要怎樣的中史科

政府對中國歷史科的動作,或許正正是一個機會,去思考我們究竟要怎麼樣的中史科。

鄭司律:香港需要怎樣的中史科
鄭司律:為什麼學生感情是可以被預期的?圖為香港小學生上課期間拉起國旗。

台灣的歷史課綱調整,引起群起反對,更有反課綱的學生為阻止課綱推出而自殺殉道;政府倉卒推出有問題的課程,引起年輕人的反抗,情況一如香港數年前的反國民教育科運動。國民教育雖未有成科,但洗腦的陰影依舊籠罩香港社會,市民自發揭露課本的灌輸情況,比如模擬游說同學參加中共游擊隊、面向國旗露出神聖目光等等,有政治偏向和盲目愛國的內容經已潛藏身邊。

當然,政治影響歷史教育並非偶然,英治時代的文史教育,摒棄的民族主義對學生的影響,把文史純粹當作知識的教育;而在不久之前,吳克儉提出「略遠詳近」調整初中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比例,則反過來令人憂慮是以加強近代史為名,包裝黨國內容;蔣麗芸以「夏商周都係野史」的言論為政府辯護,以怪論混淆視聽,更加令人嘩然。

中原王朝的中國?

政府對中國歷史科的動作,或許正正是一個機會,去思考我們究竟要怎麼樣的中史科,特別是建制陣營把中史科與必修與否、學生是否愛國,又或者塑造「通識金裝上陣,中史倉皇下馬」的假對立,更加是妨礙思考我們的中史科究竟要怎麼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