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加班也治不好内卷,互联网打工人说“真的停不下来”

“我们说内卷的时候,其实就是内耗,就是并没有把盘子做大,而是在同样的事情里互相侵蚀。”

被“996”、“内卷”等窒息标签包围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近日似乎有所松动。腾讯旗下的光子游戏工作室,在6月14日发布了加班管理机制,强制要求员工周三晚上6点下班,其他工作日下班时间也不能晚于晚上9点。随后,近年发展迅速的短视频平台快手和字节跳动(编注:抖音、TikTok母公司)也相继宣布于7月1日和8月1日取消大小周制度(编注:指一周工作六天,下一周工作五天的隔周双休制度),美团旗下的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也紧接其后宣布取消大小周,并立即于7月17日执行。

端传媒采访数位互联网公司员工,了解他们对取消加班的看法,新措施会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什么影响,互联网人的福利与压力是什么,他们怎么看内卷?

得知取消加班后……

利柔(生于94年,字节跳动战略方向员工,入职3年):字节取消大小周的消息是通过邮件发布的,那天同事都在互相提醒看邮箱,邮件非常简短,就两三行。我们的内网“字节圈”里很快就有一些人发帖,但没有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毕竟取消后加班费怎么算的问题还没解决,太开心了也显得自己不够爱岗敬业。

但是我太开心了,我盼这个玩意儿盼了好久。

茄子(生于91年,快手程序员,入职1年):对快手取消大小周这事会感到遗憾吧,毕竟会少不少钱。我们周末那天加班算双倍工资,一个月多两天上班,一年多20几天上班,相当于一年多拿2个月工资,现在就没了。

但有双休还是爽。

阿晃(生于95年,字节跳动运营方向员工,入职1年):我其实对取消大小周的感觉还好,我更关心你的付出跟收入是否匹配吧,一些相应的福利是否到位。所以要看这个措施怎么落地,如果工作量没有降低,工资也没有相应调整,那相当于以前摊到周末做的工作没有报酬了,这样子肯定是不赞同。

利柔:其实8月1号才开始正式执行,细则还没有完全出来,现在公司内部的说法只是取消,如果大家还有加班需求的话,可以按需提加班,但这些事情还没有一个非常明文的说法,我猜公司可能想再看一看,用这半个月的时间收集一下舆情反馈。

元钢(90后,曾与腾讯游戏项目合作,入职4年):其实有些腾讯的游戏工作室很早就说周三不加班了,但具体情况还是要问工作室的人,工作室对这些事很严格,不告诉我到底执行得怎样。

取消加班对你有什么影响?

利柔:我的工作分为做项目和管理团队,项目进展就按项目时间来,团队任务是双周确认一次,所以每周多那一天对工作节奏来说其实没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只不过取消了加班,工作量还是那么多,无非周一到周五安排得更紧凑一些,还是可以做完的。我宁愿工作日紧凑一些,也要把周末拿到。

阿晃:我们是双月定一个目标,所以周日这一天的工作量从结构上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如果我的项目是周六上线,在有大小周的时候,相当于周六整天加完班后,周日还要上班,这个就比较疲劳。(编注:字节的单休周是周六休息,周日上班)取消了大小周的话,如果我周六加班,周日就不用必须来,解放很多。

茄子:我们分大中小需求,小需求基本一个人一天搞定,中需求可能要两到三天,大需求基本要三四个人一起干,一干一个月。取消大小周可能会影响中需求,少了一天测试的时间。但取消大小周后,如果要加班还是可以申请的,通过也不麻烦。其实以前快手有大小周的时候也可以不去,请假就好。全员大小周挺没必要的,不是所有的部门都有事情要在周末干。

利柔:字节也是大小周那天能请假,而且那天请假是没有限制的,你要愿意可以一直请下去,只是没人那么干。

大厂人有多忙?

元钢:与游戏项目合作时,我的一天还蛮恐怖的,人力非常不足,我每天早上10点就在公司开会,一天都在开不同的会,一直到晚上11、12点,那个时候我才会发现没有吃饭。有时凌晨接到老板的需求,可能会弄到1、2点才回家,或者11、12点之后回家继续做。周末还要去办活动、看比赛。腾讯一直都有双休,只是有业务的时候就不能调休,我最长连续工作过20多天。

我看到一个段子感觉很贴切,说有人在单位的时候从来不化妆,戴棒球帽和口罩,病怏怏的样子。有一天这人拖着行李箱上楼,打扮得很时尚,走路带风,像随时被人街拍,一问是出差回来,是因为这个单位没有一个人值得她浪费化妆品。

茄子:工作饱和,不会断档,但需求不会卡很紧,老板也不鼓励我们很紧急地做事。

利柔:面试时,HR告诉我有大小周,当时我就觉得听起来很累,不知道能呆多久。来了之后果然很累,有一种你休息不过来的疲劳感。在我被闹钟叫醒,又不想起床的时候,我好不想上班,但基本上我知道爬起来就好了,就能进入到生活的状态里。

有大小周时,单休的那一天会充分用来休息。因为实在缓不过来。我一般会睡个懒觉,可能睡醒11点,然后在床上赖着点外卖,吃完饭可能再睡个回笼觉。

阿晃:我的一天大部分时间在开会,最夸张的时候一天可以开十个会。字节开会的效率是非常高的。会议之前要准备好一个非常详细的文档,基于文档去讨论,可能会上只有40分钟,实际准备要超过2个小时。会上还会形成非常多的意见和后续的to do,所以开完所有会议之后,晚上还要去把一天会议上的东西全部消化掉,沉淀出一个新的文档,用来准备下一次的讨论或者落地的策略。

互联网打工人怎么看996?

利柔:说实话,在我来看,有太多行业比互联网辛苦。我加入这行之前是做项目的,早上10点半上班,夜里1、2点下班很正常,这中途还一直是高强度工作的状态。每个项目的时间限制也非常紧张,公司项目的pipeline又比较好,一个连一个,之间也没有太多休息的时间,所以我来了大厂以后觉得还好吧。而且就算互联网是“99”,我们也只不过是晚上班、晚下班而已,那很多行业是“77”啊,时长是一样的。

但也分部门,有些事业部,比如电商现在应该是很累的,电商那边好像经常是12点下班,就是阶段性的。

现在这个强度我觉得可以接受,没有累到让我不想再继续。但我确实也在考虑,如果是同样的时长和强度,早7点到晚7点会更健康,这样我工作日的晚上就可以安排很多social活动。

茄子:其实我觉得互联网还好,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这么关注,可能隔行如隔山,大家比较好奇吧。

阿晃:我在的部门没有打卡,也没有工时制度,整体比较弹性。考核主要是看一下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完成进度怎么样,会打分,每半年评次绩效,通过这样的机制去reveal一下你每个阶段的贡献,所以不怎么看一天的工作时间长不长。但导致的问题就是即便你不在公司,在出差,或者在家里,如果有工作消息,你还是要回。

我也一直在想,有时候看一些职业剧,发现医生啊、刑警啊,好像不怎么谈996和内卷。他们的工作肯定比互联网打工人更忙碌,为什么他们不谈?我觉得是因为他们做的这些事情是有价值的,他们会奉之为事业。互联网人更多去谈论996以及内卷,是因为大部份人认为自己不是在做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只是在为资本家打工。

大厂福利好到让人愿意加班?

茄子:快手晚上8点以后会发30元能量券,可以在便利店买东西,10点以后打车免费。其实有的时候大家吃个饭,工作会到8,9点走也正常,也有人就是喜欢晚上来工作,可能白天状态好,晚上想冲个刺。

利柔:字节有一个活动日的概念,如果这周是单休,那么下周的周三有一个名义上的活动日,鼓励大家在这天早点下班,让你去锻炼,团建,或者回去休息。这一天食堂会提早开饭,平时18:50,活动日17:50。

元钢:腾讯的游戏工作室也会周三不加班,我们做市场的没有。但周三大家会有一个默契,如果你没什么事情的话,早走也不会觉得不对,因为有的时候真的没什么事情,可是看到其他人在忙,也不敢走。但是忙的时候,谁管你周三还是双休,忙起来,春节也要加班呢。

腾讯的福利蛮多的,包括我们打疫苗,都是医生来公司给你打,我觉得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就是我没有时间用。对我的帮助最大的是免费心理医生,压力大到崩溃的时候,一周要去一两次。

互联网人的压力是……

元钢:我是读完研究生后来的腾讯,前几年我很焦虑,找不到自己,也没有什么谈判能力。感觉腾讯没有一个非常完善地告诉新人要怎样成长的体系,所有东西都是你去做,有错误自己发现。我认识好多人,他们都说要做好心理建设才能上班,因为你不知道这个事情要怎么做,也不太敢拒绝,毕竟你在这个行业没有积累,在外面跳槽很难能找到待遇更好的工作。

另外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大厂里的年龄压力。我进来腾讯时已经快30了,一个93年的男生跟我讲过一句话,“啊,你年龄都那么大了”,那时我才30岁还没到。

我当时就哭了。因为我觉得大厂的晋升机制不完全公平,会有很多没有你优秀、或比你年纪轻的人,因为在做不同的产品,可能际遇好一点,就先上来了。如果你是一个好强且努力的人,你真的愿意被那些95、96年的人lead嘛?我是不愿意的。

在腾讯,30岁很多人都当小leader了,总监大概是35岁左右。其实我真的不太知道,40岁还没当上总监、也没当上组长的人在哪里,这种感觉很恐怖。尤其女生还有一个婚姻和生育的压力,对我来说,最大的压力是年龄吧。

利柔:我94年的,可能相对同龄人比较早到达现在的位置。但我觉得中层是最难做的,它要求人既能做业务,又能做管理。而且字节的组织架构很扁平,导致一个人的管理半径比较宽。如果条线层级很分明,我只需要管两三个人,剩下的人都汇报给那两三个人就好,但结构扁平就会导致一个人要管理很多人。

而且再往上的话,我其实也不知道要怎么走了。刚进去的小朋友就还好,前几年按部就班,稍微表现得好一些,可能工作了一段时间就是中层。但再往上去探讨职业路径和发展,10个人里应该有9个都回答不上来,因为互联网公司没有这个东西。

互联网公司的晋升就是升职级。但公司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可以保证一个员工说你今年可以上几级的标准。我跟HR探讨过这个问题,但你看完那个所谓的标准表格,觉得什么都没有说,因为全都是虚的,不太好衡量的东西。规则只会告诉你,每半年绩效在什么及以下,你没有晋升的资格,但它不会告诉你绩效连续多少次达到什么程度你就一定会升。

我觉得也跟序列有关。比如做产品、运营、销售的,他们的工作更容易被量化,研发解决了什么需求,帮公司提升了多少效率,销售卖了多少广告一类。但像我做战略的,就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来判断优劣,这个事情的不确定性就会变得很强。

可能还是要看你有没有一些时代的机遇,能不能够抓得住,能不能表现得好,以及还要会做人吧。

茄子:公司不会给你指明道路,但公司的一切资源也都在那,我觉得晋升看的是内驱,得自己找路。我们想职级晋升可以申请答辩,一年一次机会。研发的职级晋升是有量化标准的,比如代码效率、bug率,另外也会让你回答一些工作思路的问题。我觉得互联网的每个部门都有它的量化标准在。

我还没答辩过,入职还没满一年,而且得达到一定绩效要求了才有答辩机会,不是人人都有。

阿晃:我目前最大的担忧是大厂的变化非常快,可能你今天做的业务,明天就死掉了。也许刚把一个业务想得很明白,这个业务就没了。

拿产品经理做例子,这个职务的基础素养是差不多的,比如数据分析能力、UI(编注:User Interface,用户介面)设计能力、对于产品的理解能力。但是不同的产品是天差地别的,比如我原来做的是视频产品,而下一个做的是汽车产品,我对于视频用户的一些想法和理解,就没有办法运用到下一个。这个非常常见,这意味着你要去换团队,你本来做的事情戛然而止,你需要从0到1再做另外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是互联网人整体的一个焦虑,真的是停不下来的感觉,永远没有放松和休闲的那一天。

互联网的幸存者之所以能够很快地做到某个程度,可能部分原因是有个业务他从0到1一直跟下来了,中间没有发生什么变动,业务又一直是风口上的东西,你恰巧又在这个团队,那就很幸运。

元钢:我最近其实有在研究字节的岗位。比起来腾讯还是比较稳定的,像一个互联网里的国企,老板们都已经十几年了。腾讯有句话叫铁打的老板、流水的兵。因为腾讯真的不愁招不到人,大家的可替代性其实挺大的,我觉得谁都能来做我的工作,只要老板讲清楚要干嘛,我们的方法论很成熟。我觉得腾讯比较偏爱年轻的血肉。

利柔:字节整体比较推崇奋斗、创业,它不像腾讯可能到了一定的位置上,只要安排下面的人干活就好了。字节没有这样的阶段,连张一鸣(原CEO)这帮人都是夜里12点、1点在群里激烈讨论事情的,你说在这种氛围下,往下就是所有人都很累,不管你是什么阶段,然后中层更累。

互联网的数据崇拜

元钢:互联网非常快,产品版本更新,或者营销上发现一个热点,市场一定要马上有反馈。另外这边主要看短期效果。如果短期不达预期,就马上换人换架构,整体方向也是有问题马上调整。但市场营销的很多东西其实需要一个长期的思考。比如大厂会看单个素材的评价、好评率、互动率、上多少次热搜,但是它背后怎样去影响人家心智,不是仅从曝光量一件事情去讲的。品牌的影响力很难在当下就看到对产品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但是老板们非常着急,可如果这么短视的话,对于当时辛苦付出的人不是很公平。

其实我经常在想,我是不是变成了垃圾信息的制造者。因为现在大厂越来越喜欢上热搜,但是这些对于用户来说真的是有意义的东西吗?

阿晃:字节也非常看重数据反馈。基本上字节做产品时,会有大量的实验去佐证这个产品是好还是不好,有没有效果。包括一些已经上线了很长时间、可能使用范围已经非常广泛的功能,也会、去验证这个火了差不多3、4年了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

这挺出乎我意料的,因为这个事情都已经存在这么久了,一般就不会再去质疑这件事情有没有价值了。但字节还是觉得时间不一样了,是不是得再去看一下当时做这件事情现在到底有没有价值?如果发现没有,可能这个存在了很长时间的功能就会突然没掉。

工作到底有多卷?

利柔:现在我感觉比原来卷了很多。

我是18年来的字节,那个时候确实感觉更累一些,节奏更快,但也感觉事情简单,不是说困难程度高低,而是你在内部推事情,跨团队协作、沟通,相对简单。

这家公司整体比较推崇创业氛围,我们企业文化有不设边界,始终创业,延迟满足什么的,原意是想鼓励大家不只做一个螺丝钉,不只做那些被圈起来的小事情。但这种企业文化会隐隐有一个不好的后果,就是组织跟组织之间也没有边界。而且我们整体比较扁平,也推崇和大家协作,就会更加剧这个问题。

而且有的时候很多领域说不清楚。比如电商这个事情就是很多东西的交叉地带,它跟抖音主端商业化、直播有关、跟电商团队本身也有关,那就选择很多。这些团队都在这件事上一人占一角,都在角力的状态。最后可能就是看谁做得好,或者撕得更厉害。

现在的感受就是字节狂招人,每一个小团队leader都想自己的业务扩张、跑马、圈人,要很多headcount。我始终没有想明白了一点,或者后来我想明白,但我不愿意面对的一点,就是公司可能是有意这样做的,比如把人都招进来,内部谁跑出来就是谁,对竞争的个体来说,其实体感很差,而且这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的内耗。我们说内卷的时候,其实就是内耗,就是并没有把盘子做大,而是在同样的事情里互相侵蚀。

不只我一个人,跟一些朋友交流,也是感觉到最近一年多幸福感变低了。

茄子:快手也是,一直缺人一直招人。我觉得从个人层面看,直接竞争的人还是你的同事,团队资源是固定的,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发展的关系,谁做得好就给谁。

不过可能也和工作性质有关,研发团队确实都不卷,我们不会很多人做同一个事,一般是有需求了,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方案,最终拍板用哪一个后再去写代码。我们很忌讳写好不少后结果却说不需要或者改需求了。

元钢:腾讯这边也不太明确,我们属于做了一个事情,就像播了一个种到土地上,它的走势是不固定的。如果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很小的业务,但你这个人有积极主动性,把它做大之后,它就变成了所有人都在抢的一件事情。我们不会有很明确、很模板化的东西。这里员工主观能动性需要很高。

阿晃:所以就是卷嘛,很多人在做同样一件事情,那你更多的精力是花费在怎么证明自己做的事情比他更有价值上。我更希望我做这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情确实对用户有帮助,这件事情是重要的,而不是为了证明我比你更有价值。

而且可能你想过的很多策略,实际上曾经在你这个岗位上做工作的人,他们可能都想过,他们可能也都做了,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收益,你现在做可能也没有收益。这种你就会产生非常大的虚无感。

老板知道你们的心声吗?

阿晃:员工能够反映的渠道还是挺多的,我们内部有一个CEO面对面嘛,每两个月大佬会面向全体员工做一次直播性质的交流、分享一下公司的情况什么的。这种实时的直播有非常及时的互动反馈通道,员工在上面留言,大佬能看得见的。

我们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相当于内部BBS(论坛)的地方,叫字节圈,这里比较多反馈员工自己的声音。大佬们也会去这些地方看这些声音。一般是下面的人反馈,上面的人发现,再去做一些调研,然后基于这个调研的结果和对于行业的判断,去拍板一件事情。

茄子:快手内网有“快手问答”,也有针对全员的“茶话会”,每季度一次,CEO和董事会的人在上面讲讲公司现状、未来规划、员工关心的问题这种。开茶话会之前内网上会开个帖收集员工想问的问题,也可以在茶话会上直接站起来提问。之前就有个人站起来问,说觉得公司一些业务花费太多钱,问老板怎么看,老板就拿数据表现回复他。

元钢:腾讯内部也有地方可以发帖,很open,但实际上我觉得这都是宣传手段,你真的敢在内网发吗?我不敢。而且工作太忙了,我也没有去研究。

互联网不行了吗?

利柔:我觉得现在互联网除了在一些细分战场,比如社区团购,还有非常激烈的竞争,其他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已经不在那么风云变幻、跑马圈地的阶段了。你看字节或者快手,其实主战场都已经比较稳固。你说抖音现在这个体量,抖音的人就算真的吭哧吭哧多加班一天,抖音的DAU(编注:Daily Active User 日均活跃用户数量,用于反映网站、互联网应用或网络游戏的运营情况的统计指标)还能长多快,那不会了。因为它渗透率已经那么高,在国内基本上已经把好香、好吃的蛋糕都吃完了。

我觉得这个行业的红利可能很快会过去,我当时加入的时候就觉得我可能已经是最后一批(吃到红利的人)。

阿晃:现在互联网的产品,真正有价值的事情已经很少了,也可以理解为大部分的事情,实验结果上没有什么变化。有创新的事情已经肉眼可见得很少,真正能做出创新就是很难啊。

它在一个瓶颈期,但如果还是按创业阶段的想法去要求年轻人、要求你的员工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创意,非常非常难。于是中间不可避免地会觉得没有价值,很虚无,觉得很卷。真的没有什么蛋糕了,大家很难去瓜分那一点甜头。

茄子:我觉得互联网不可能走下坡路,互联网本身就是媒介,除非出现新媒介才能干掉它。但互联网的某个行业是可能走下坡路的。比如我们做直播,可能5G出来,弄出一个新的模式,直播就没了。

从我接到手的需求看,我觉得快手现在还在高度竞争中,需求还是很多,不会断。但现在快手的产品需求基本稳定了,迭代节奏也固定了,现在主要是优化。

互联网的快速成长期肯定是过了,之后就稳定了,但这是必然的过程。而且稳定期要做的事情还是有很多可以思考,比如产品型态稳定了,没有新增用户了,那就可以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挖用户,或者开辟新市场。

以后的打算是?

利柔:我在思考换工作的事,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好的答案,但会有一些关键词。首当其冲是不卷,然后有机会的话,我还挺想去做一些更实体经济的东西,因为互联网更多是虚拟经济的地方。而且以后势必会有需要去平衡工作跟家庭的时候,这在大厂挺不容易的。我在字节其实没有观察到太多很好的妈妈样本,有些孕妇真的是挺着肚子工作到最后一天。

元钢:终极目标是有钱的外企吧,外企喜欢资深一点的员工,而且年龄都是30多、40多的,也没有太多性别问题。

阿晃:可能到了一定时间,会想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里,这样子的话,可能就不在大厂了。

茄子:增加技术深度广度及对行业的了解。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人名为化名。

读者评论 1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啥啊,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也只是表面上不加班了而已,我朋友在字节跳动,大小周没了以后每晚反而基本加班到十点才下班,甚至他们吃饭时间都是晚上七点才能吃,七点钟食堂才开门

  2. 這篇並不是文章,只是對行業人士的訪談,讀者從對談中讀取到什麼信息是另一回事。 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訪談能帶出不一樣的意義信息,但這次的訪談文章更多只是披露業內人士的看法而已。
    也想回應一下發佈中國法律的網友,中國法律一向在權貴及資本家面前形同虛設,普通老百姓想以此在依據謀福利實在太理想化了。

  3. 来,读一读中国的劳动法:
    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4. 这篇文章本来也蛮拼凑,其实希望可以说一说这个内卷的成因,什么时候产生的,什么时候会加强,留下的人一般怎么想,离开的人一般是什么原因,一些更加有深度和证据的事情。

  5. @Edmond_CH 我看過一個知乎問答是這樣去分析的,字節取消大小周是因為字節,中國互聯網的快速增長期已經結束,對人力的需求已經開始下降才出現的。這一點在文中也略有提及。但在知乎問答內還佐以字節在各大招聘網站上的招聘量下降作為支持。

  6. 也有大廠壟斷的問題,大廠有更多的資金和知名度吸引人才,但也造成了人才的堆疊浪費,這些大廠真的應該好好整改一下了

  7. 「我也一直在想,有時候看一些職業劇,發現醫生啊、刑警啊,好像不怎麼談996和內卷。他們的工作肯定比互聯網打工人更忙碌,爲什麼他們不談?我覺得是因爲他們做的這些事情是有價值的,他們會奉之爲事業。互聯網人更多去談論996以及內卷,是因爲大部份人認爲自己不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我們只是在爲資本家打工。」
    想太多了,只不過是這樣拍出來沒人看而已,君不見內地的青春劇有哪一部會拍學生6點起床,11點睡覺的做題家生活🙃。而到了官方宣傳劇,醫生刑警所遭遇的苦難,又會被不遺餘力地讚頌了。

  8. @rhrm 所以互聯網就是不斷的練蠱,大浪淘沙,去蕪存菁,熬不住的人先走,但感覺很多人寧願摸魚內耗著,也不願意放棄這個金飯碗,畢竟加班也有加班費,公司也有各種加班福利

  9. 我看到过一种观点,说是传统行业中,最厉害的员工能比普通员工多创造一倍的价值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在互联网行业中,一位顶尖员工可以创造出比平均水平高数十上百倍的价值。对于互联网企业,让这些精英员工多加班,哪怕付出几倍的加班费都是非常划算的。但是从管理层面,不可能总是让个别人拼命加班,只有制造加班文化,让所有人一起加班才行。对于更多普通员工来说,这样的加班就是没有意义的虚耗。不停招新,不停淘汰,内部竞争,其实都是公司在筛选价值最高的员工。很多传统行业也是很辛苦,但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的快节奏和朝不保夕的竞争压力才是最要命的。

  10. 这篇文章些的太杂了,没有解释一个核心的问题:
    既然各大公司都在不断招人,那为啥还要996加班?招人不就是为了增加更多劳动力吗?如果劳动力变多了,是否能纾解原本需要加班完成的工作量?还是说如今的大厂仍在不断开疆扩土,所以招人和加班并不冲突?
    在我看来,互聯網發展就像一波淘金潮,各個公司就是淘金隊,一開始同行少,收益大,如今发展饱和,圈地结束,入局者却越来越多,各隊只好不斷招兵買馬,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精耕細作”。资源变少,人多了,队伍内部的组织构架便愈加复杂,为了争夺那点产出,内部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在资本家不care,他们只希望把金矿榨干到一丝不剩,死了多少人,付出多少代价,都不是他们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