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杀夏娃》:这时代政治正确当道,她却不为“观众”而活

《追杀夏娃》完全反其道而行,故事之中真正掌握权力、可以看破全局的角色,全是女性,一切的善与恶,也都来自女性。
《追杀夏娃 Killing Eve》剧照。
女性与女权 电影 风物

《追杀夏娃(Killing Eve)》第一季的首集开场戏就定下了全剧的基调。茱蒂.康默(Jodie Comer)所饰演的薇拉内尔在一间冰店与一个正在吃冰淇淋的可爱女孩对望,她露出友善大姊姊的笑容看著她,小女孩也回以纯真笑靥。在下一刻,我们看到薇拉内尔准备离去,却将女孩的冰淇淋直接翻倒在她身上,自信地快步离去。

两分钟不到的戏码,就足以使得整部作品的性格、主题意识获得彰显。首先,我们发现薇拉内尔是一个绝佳的“演员”,她能不倚靠言语,就以笑容与身段收买人心,假装良善,即便心中根本不作此想;再来,我们发现她的行为(犯罪行为)是非常浮夸(flamboyant)的,多数人想要施恶,多少都会有一点设计,以不被发觉为原则,但薇拉内尔却敢当著女孩母亲面前施恶。

再细节来看,女孩的母亲或许根本没留意到整个过程,况且薇拉内尔以自信的步伐快步离去,一点也不像什么恶人。任何一个母亲在当下,只会斥责小孩怎么如此粗心。而被施暴的小女孩,又怎么来得及反应?她就像是一个被细心保护的洋娃娃,大概从没遇过一个对她具有恶意的大人。

所以看似鲁莽,其实薇拉内尔在做出这样的小恶之前,却也经过复杂算计,之所以要在光天化日下作案,凸显了她乐于享受行恶却不被发现的乐趣。但最恐怖的是,她之所以这么做,或许根本没有任何具体理由,薇拉内尔随性而行,想到什么干什么,也不在意后果。而且显然她没有丝毫同理心,因为大人对孩子施暴,已经超越文明人的道德底线。

在短短两分钟之内,我们几乎看见了这出剧的缩影,我们所要面对的女主角薇拉内尔是一个乐于展现操纵(manipulate)人心、喜于以创意方式行恶、没有一点人性的性感尤物。谁不会对这样的角色感到著迷?事实上,所有观众都像是那个被泼上一身冰淇淋的女童,对这样猝不及防的暴力感到不适,甚至恐惧,但就是会停不下来地一直想著:“这个女人到底为什么要这样?”

而在政治正确当道的时代,令女性饰演太扭曲的角色,可能又会被指控是一种对女性的污名化。《追杀夏娃》完全反其道而行,故事之中真正掌握权力、可以看破全局的角色,全是女性,一切的善与恶,也都来自女性。

《追杀夏娃 Killing Eve》剧照。
《追杀夏娃 Killing Eve》剧照。

坊间大多以特务追缉、变态杀手为主轴的电影或影集,清一色要让男性扮演要角。而在政治正确当道的时代,令女性饰演太扭曲的角色,可能又会被指控是一种对女性的污名化。《追杀夏娃》完全反其道而行,故事之中真正掌握权力、可以看破全局的角色,全是女性,一切的善与恶,也都来自女性。史上少有一部,如此让女性力量获得凸显的作品。可见作品本身不仅打破了父权社会的框架,也打破了观众的预期。

本作改编自英国小说家路克.詹宁斯(Luke Jennings)的系列小说《代号薇拉内尔 (Codename Villanelle)》。在原作连载完之后,嗅觉敏锐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台旋即出手,将故事交由菲比.沃勒-布里奇(Phoebe Waller-Bridge)负责统筹与编剧。前一年由她开发的黑色幽默喜剧《Fleabag》大获成功,使之被认定是制作本作的不二人选。

2019年首播的第二季换由艾莫芮德.芬诺(Emerald Fennell)接手,她后来在2020年以编导之作《花漾女子(Promising Young Woman)》走红全球,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该作关于女性的复仇,在#MeToo风波之后具有定锚意义。2020年首播的第三季一样继续维持女性掌舵的传统,交由苏珊娜.希思科特(Suzanne Heathcote)负责。

《追杀夏娃》在国际受到的关注已至“现象级”水平,不仅收视率极高,影评盛赞,在金球奖、英国电视学院奖也大有斩获。2019年,本作更在英国《卫报》的21世纪最伟大的100部电视剧集之中名列第30位。目前国内串流平台也引进整个系列,使得《追杀夏娃》热潮也延烧到台湾,很快在网上掀起广泛讨论。不只是对于台湾人感到惊奇,对于欧美观众,如此挑衅的作品简直前所未见。

在欧美评论界,这个故事的原型可用“猫追老鼠惊悚片(cat-and-mouse thriller)”概括之,所有看过《汤姆猫与杰利鼠(Tom and Jerry)》动画系列的影迷都能明白个中道理。汤姆猫与杰利鼠虽然有明显的强弱之别,但自认弱小的鼠却也能以各种策略躲藏乃至用计反击。这种永无宁日的追捕、躲藏与反击,构成了双方诡异的依存关系,没有一方能确认自己占得上风。事实上,这个过程反而成了他们生存的目的本身。

时下主流电影都要为反派翻案,但这种为恶寻找理由,让恶人也能享有人性化叙述的作风,其实也是一种对恶的误解。

《追杀夏娃 Killing Eve》剧照。
《追杀夏娃 Killing Eve》剧照。

由加拿大韩裔演员吴珊卓饰演的夏娃起先原本只是任职军情五处的一般干员,但却在调查连续杀人事件的过程之中展现过人的敏锐度,而被长官卡洛琳纳为主要调查此案的探员。微妙的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夏娃根本与薇拉内尔没有过任何正面交锋,但彼此之间却产生一种微妙的情感。夏娃渴望捉到薇拉内尔,却又不真的愿意见她被捕;而心狠手辣的薇拉内尔本可轻易除掉夏娃,却不知何故,总是下忍心动手。

这可不是什么瑜亮情节或英雄惜英雄。他们之间所存在的化学魅力,几乎是一种爱情。夏娃在查案过程之中,疏远了在高中担任教师的丈夫,其原因自然不能只以工务繁忙为由解释,而是将自己置身于险境的夏娃,逐渐得倚靠这种涉险与脱险的过程来感受到愉悦感与存在感,而安逸的家庭生活早已不符她的需求。象征著危险的病态杀人狂薇拉内尔成了她的精神向往。

而薇拉内尔本来就是一名女同性恋者,剧中也交代了她与前女友娜迪亚的关系,对方同样是一名职业杀手。但相形之下,薇拉内尔显然对夏娃更情有独钟,除了她的外表本身就是她属意的类型之外,更是因为夏娃所代表的是一种稳定的力量。何况善于操纵人心、看破人心的她,唯一的一次严重失足,便是在第一季尾声挨了夏娃一刀。夏娃虽然看似平实,却是她不能预测的一股力量。俗话说的“互补”,完美诠释了夏娃与薇拉内尔之间的关系,她们都在对方身上看见了自己所没有的。

不过薇拉内尔的意义却又不能只以危险来形容,更明确一点地说,她所代表的几乎是一个绝对的恶。现代所有观众都受过一种训练,即主要角色若是犯罪者,总是会有良心发现、“下不了手”的时刻,借此来表达人物的心理纠结,赋予角色深度。

但薇拉内尔的刻画却与常识截然相反,你几乎看不见她有任何一刻对自己的恶行感到歉意,甚至为自己行恶的技法沾沾自喜。编导等同于不断地玩弄观众思绪,挫败观众自以为是的判断。也可以说,本剧最“好看”的,无疑是薇拉内尔的杀人手法,创意十足,从不拖泥带水,有时像是一场秀,有时只是一个临时起意的念头。这种出乎意料、超出观众想像的人物设定,使人为之疯狂。

但换句话说,不也可将《追杀夏娃》视为一种对“恶”最反璞归真的诠释?时下主流电影都要为反派翻案,DC宇宙的小丑是情有可原,连《101忠狗》的库伊拉也都有个人电影为之说情。但这种为恶寻找理由,让恶人也能享有人性化叙述的作风,其实也是一种对恶的误解,如果恶全都能如此解释,又要怎么看待纳粹的暴行呢?大导库柏力克(Stanley Kubrick)可谓高瞻远瞩,他早在1971年的《发条橘子(A Clockwork Orange)》之中就提出了──行恶是一种人权。

在以女权、种族多元为主要考量的时代氛围之下,几乎没有一部影集作品比《追杀夏娃》在题材的表现力更具突破性、也更具深度。而透过《花漾女子》等作在近年所获得的重视来看,这类“女力之作”将掀起的巨浪只是一个开端。

《追杀夏娃 Killing Eve》剧照。
《追杀夏娃 Killing Eve》剧照。

《追杀夏娃》无法以道德框架捆绑,因为它完全自成一格,薇拉内尔的行为越凶残,越显魅力。观者几乎有如夏娃的角色,一个个半掩住眼睛,为薇拉内尔的恶行感到著迷。诚然,故事在本质上并不鼓励观众作恶,随著故事推演,薇拉内尔与夏娃也开始建立微妙的合作关系,夏娃的长官卡洛琳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然而无论情节如何延伸,都不脱对父权角色的反击,这些戏码都带有浓浓黑色幽默。

在演员的起用方面,茱蒂.康默与吴珊卓都不可挑剔。固然吴珊卓在当时受邀演出时,不免引发了一些争议。作为亚裔面孔,她在主流影视作品多半只能扮演配角,角色亦多半刻板,连她自己都没抱期望能够取得主演机会。但菲比.沃勒-布里奇却决定跳脱原作之中的白人女性设定,放胆请吴珊卓诠释。事实证明,她成功表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凭借首季演出荣获金球奖电视影集类最佳女主角。

在以女权、种族多元为主要考量的时代氛围之下,几乎没有一部影集作品比《追杀夏娃》在题材的表现力更具突破性、也更具深度。而透过《花漾女子》等作在近年所获得的重视来看,这类“女力之作”将掀起的巨浪只是一个开端。

在开篇提到的冰淇淋戏,采用的插曲也堪称完美,为薇拉内尔的角色做了精准的注解。乐团Unloved的“Xpectations”正唱道:

我永远不会为你的期望而活,
我永远不会屈服与你对我的侮辱;
我永远不会为你的期望而活,
我永远不会臣服与你对我的投射。

至于歌词里的那个“你”指涉的又是谁?可以说是男人,也可以说是观众你与我。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而心狠手辣的薇拉內爾本可輕易除掉夏娃,卻不知何故,總是下忍心動手。」
    總是「不」忍心動手

  2. 第一次看Killing Eve就被驚艷到了,大反派又魅力難擋的女主角真的幾乎沒有
    大女主的戲去年也有了Queen’s Gambit,雖然略嫌有點瑪麗蘇,但是角色並不完美,心理掙扎塑造真的很棒

  3. 之前我一直在想,会不会有以女性为强大(几乎无敌的)的加害者的文艺作品出现,没想到真的出现了这样作品,这真的太让我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