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重归银幕: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一个端正的特写都没有

一个普通人,有不为国牺牲的自由。而真正值得你爱的“国”,也不会迫你为它牺牲。
《八佰》电影剧照。
大陆 民族主义 电影 风物

姗姗来迟的《八佰》与观众得见并不容易。这部原计划作为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片的电影,因为“技术原因”不但取消了开幕放映,更随即宣布撤档。其后的漫长一年里,《八佰》“究竟何时能看到”以及“还能不能看到”一直是个谜,几经辟谣、推迟了整整一年又一个月、直到今年八月二日才宣布定档的《八佰》,作为中国疫情之后最吸睛的“大片”,更将院线合作模式分成传统分账、缴纳保底费用和一次性买断三种。这也无形中意味著许多四五线城市的小影院很可能因无法缴纳保底费用而不会上映该片。

去看《八佰》之前,我几乎毫无期待。点映短短几日,该片已经从豆瓣开分8.3直降到了8分以下。尤其来自朋友圈、军事迷以及其他各路短评里的不满之意都相当浓烈,我也并没指望有何惊喜。反而是看完之后觉得好奇:《八佰》真的有那么差吗?是同温层的期待太高还是我的期待太低?

拉抬中国电影复苏热度

国军拼死相护的青天白日旗连个端端正正的特写都没给(也不能给),给的镜头都暧昧囫囵遮遮掩掩。

经过梳理,发现舆论讨论里,对《八佰》的负面评价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四种方向。

首当其冲的是军事迷和考据派最为愤慨的“不尊重史实”——小到日本骑兵不可能在巷战里出现,大到“杂牌军”不可能被派去驻守四行仓库,都被一一吐槽。不过影迷们对此倒是相对宽容,毕竟《八佰》不是淞沪会战纪录片,与历史事实有所出入进行了加工虚构也再正常不过,如果仅凭这一点去否定整部电影很没意思。

其次是“阉割与妥协”的问题。这也是有思考、有批判力的观影群体极度失望、难以接受之处。最简单来说,国军拼死相护的青天白日旗连个端端正正的特写都没给(也不能给),给的镜头都暧昧囫囵遮遮掩掩,像极了该片对“坚守四行仓库”掐头去尾回避前因后果的叙事取径。人人皆知,国军正面战场这一尴尬选材不可能被高歌赞颂,“阉割”是《八佰》能在中国公映的前置条件。很多评论者也确信,是审查机制与自我审查,让《八佰》看上去松散凌乱捉错用神,因而喟叹:妥协至此,何其不幸。

第三种负评则刚好和上面的观点相反,是从坚定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八佰》对国军抗战进行了过度渲染与美化,已经偏离历史唯物主义的创作取向,陷入了不可救药的历史虚无主义,所以才导致电影焦点不清、主题也没有升华。更有人说导演背靠爱国主义打著致敬英雄的幌子,其实是在给国军“洗白”。

最后一种负评,主要是针对影片本身的硬伤。确实《八佰》如果从纯影评角度出发,随便一个缺点都可以展开详谈。譬如用力煽情卖惨,人物群像蜻蜓点水、普遍欠缺内在逻辑等等。

当然除了以上四种看法,还有一些人表明立场不会去看《八佰》,因为对“国产电影”既没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也不想虚伪地去“照顾中国电影人的探索与尝试”。道不同不相为谋,这种态度绝对值得敬重——只要他们未来不要在电脑或电视上看完电影再追加负评就好。

而真正身处中国电影工业一线的从业者,对这部电影普遍给出了较为正面的评价。作为面向市场的工业产品,耗时十年、耗资数亿的《八佰》在中国战争片里的质素属于第一梯队。该片正式上映后,连续七天单日票房破亿,“猫眼”预测它最终在大陆的总票房会超过三十亿人民币。这一骑绝尘的市场表现,固然源于影院复工伊始没有其他“国产大片”与之竞逐,但反过来,《八佰》的成功也迅速拉抬了中国电影市场复苏的热度。

《八佰》有很多缺点,但它已经在2020年的中国电影里占据了一个独特位置。

《八佰》电影剧照。
《八佰》电影剧照。

不是每个人必须为国去死

一个普通人,有不为国牺牲的自由。而真正值得你爱的“国”,也不会迫你为它牺牲。

带著原生尴尬问世的《八佰》,正是因为太想面面俱到——历史、立场、审查、商业片的效果全都兼顾,才令它从每个角度都可以被挑剔指摘。与其说创作者太有野心,不如说在中国现下的创作环境里想完成这样一个暧昧的题材,本身就吃力不讨好。我个人比较认同大陆媒体人李多钰的看法:“管虎选择了当下唯一可行的通道进入八百壮士这个历史。”

逃兵视角、犹抱琵琶的青天白日旗、撷取片段情境的没头没尾战争叙事,都因为这是在大陆讲述这个故事的最可行方式。

所谓“史实”与创作立场,在任何一部电影里都注定交扣。对比一下旨在劳军与政宣的台湾版《八百壮士》,对退守四行仓库前的脉络的确交代得更为细致,但长达四十多分钟回顾“铁拳计划”辉煌战绩的呈现,也完全只为主旋律服务。《八佰》既没有办法也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进入历史。

值得肯定的是,《八佰》是有历史观的电影——而且有别于中国传统战争片那种宏观的全局史观,该片显然是微观的、个体的史观。也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八百壮士》那种“高大全”的正面英雄叙事不可能成为《八佰》的基调,反而散兵游勇是最可操作的叙事选项。

许多评论不喜欢《八佰》把重点放在逃兵身上,觉得好好一个坚守不屈的国军抗战故事被矮化成了几个油腻又贪生怕死的杂牌军的主场。从剧作层面来说,确实戏里的群像塑造得并不怎么样,人物冗杂重复又脸谱化,性格转变也都语焉不详游移潦草,让人有记忆点的只是一些瞬间情绪,所以一群人物看下来,多半都立不住。但抛开最终呈现的力有不逮,杂牌军群像作为叙事主体的构想本身并无问题。向意识形态环境妥协诚然是一方面,但难道抗战故事就必须有主角光环必须重点描写那些正面人物吗?

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反而是张译饰演的偷偷逃回租界的“老算盘”。这个人物的设定,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台湾的“爱国主旋律”叙事里都极罕见。整部《八佰》各种用力煽情,用力点燃苏州河南岸租界各色围观群众的爱国情绪,就连银幕外的观众都看哭了不少,唯独老算盘没被感动——也不是无动于衷,但他就是更想继续活下去,声泪俱下地哀求“端午”放他走。

成全一个逃兵这场戏带给人的触动,恰恰就是《八佰》的爱国主义表述中最点睛之光:山河危难之际,国,每个人都爱,但不是每个人都必须为“国”去死。

在《八佰》的群像里,舍身取义的勇士陈树生和坚持做了逃兵的老算盘都只是战争里的个体,慷慨赴死和贪生怕死也都是“人”会做出的选择,导演并没有去做道德的高下判断——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八佰》的家国叙事有所跳脱。

以往那么多的主旋律爱国主义电影都在宣扬:为国牺牲是唯一崇高可敬之品格;但《八佰》却表达出了:一个普通人,有不为国牺牲的自由。而真正值得你爱的“国”,也不会迫你为它牺牲。

《八佰》电影剧照。
《八佰》电影剧照。

到底爱的是什么“国”

《八佰》恰恰拍出了这种“观者如堵”围观一场必败之仗的真人秀效果。

起初看到知乎和豆瓣上都有人用《1917》与《八佰》进行对比时,我觉得这两部电影,除了同期在大陆院线公映之外几乎毫无可比性。不过后来仔细想想,发现又确实有些共性:至少它们所切入的战争,都是一个微观的、局部的限定情境。

国军八百壮士的故事三度被华语影人拍成电影,第一次是为了提振抗日士气,第二次是用爱国主旋律巩固统治正当性,唯独这次,囿于两岸的不同史观,政治目的反而被最大程度地弱化了。

正如同影片中只能面目模糊的青天白日旗,整部《八佰》虽然是在讲爱国,但到底爱的“国”是什么也很模糊——是那面虚焦的“国旗”?还是那种极端情境下被急遽催化出的共同体意识?戏里也拍到,固守闸北的普通士兵,连上海的地理方位都还没太搞清楚。这一笔爱国的糊涂账,可能才最接近那个乱世的真相。

电影里的“国旗”被处理得暧昧,是因为对国军的正面战场只能取态暧昧,却也无形中变成隐喻:在当时被凝聚起的“爱国”之情,本来就是混沌的。彼时的爱国不是今天的爱国,《八佰》想拍的也不是《八百壮士》那种形同半部谢晋元传的“爱国典范”。普通人在那个年代里的爱国,不是出于什么高尚情操,而是内心情感被唤起,是那些情绪涌动纷纷捐钱捐物的瞬间。

一连串的情绪瞬间,也就是《八佰》的全部。四行仓库之战是片段孤立的,群像人物的视点是游移不定的。所以不少人都批评它结构松散、碎片、不完整。大陆知名电影播客“反派影评”的形容其实较为贴切:“《八佰》的定位是社会盆景”。它是用了盆景视角的切入维度,去展现出一组充满战争在场感的众生相。

四行仓库的不屈故事,放在整个淞沪会战里本来就是个微观切面。具有传奇色彩的八百壮士,作为战争景观的意义也远大于实际。《八佰》恰恰拍出了这种“观者如堵”围观一场必败之仗的真人秀效果。苏州河的两岸是舞台,北岸战场南岸租界合演一出为国而战、爱国情深的舞台剧。

管虎接受陆媒采访时形容自己“像做一个大型的土木工程”。搭台造景,但戏假情真。孤军向死而生的悲情,远比任何爱国主义信念更煽情动人——这种舞台剧现场的情感迸发,放在当下语境中去看当然十足魔幻,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的原因,也是觉得电影表错了情。但从另个角度去看,《八佰》又确确实实拍出了“爱国本来就是一场大戏”的荒诞效果。

《八佰》电影剧照。
《八佰》电影剧照。

是神话不是神剧

它很可能会变成“后无来者”的一部。从今往后的若干年里,这种选材与体量的战争片神话,大概率都不会再与大陆观众相见

不过,多数观众并不会深究片中那些模糊不清之处。(截至8月30日)已突破十八亿人民币的票房数据表明,从类型片圆熟度来讲,《八佰》已经获得了市场的绝对认可。抛开各种与电影本体无关的争议,即使放在全世界范围内,这都是一部技术系统构建得十分精细的战争片,从苏州河北岸的战场环境到南岸“东方巴黎”的全景社会生态——舞厅、赌场、民居、街市、交通系统,一切都被还原得一丝不苟。单纯以工业标准来衡量,《八佰》无疑是取法乎上的。

我个人很喜欢的一句对《八佰》的评价是:它之所以能成为疫情之后大陆票房的“救市”之作,“根本原因在于它是神话,而不是神剧。”任何一个神话当然都有不少虚假,《八佰》也不例外。但至少它并没有像中国大陆的一般抗战题材电影那样去过度讴歌与赞颂英雄(所以英雄也显得面目模糊),反而让人看到了懦弱的、不那么高尚的普通个体会做出的自保。这也算是丰沛了中国电影对于“爱国主义”的诠释吧。

更重要的是,当未来我们从更为长远的中国战争片序列中去考察这部电影时,它很可能会变成“后无来者”的一部。从今往后的若干年里,这种选材与体量的战争片神话,大概率都不会再与大陆观众相见——而这,恐怕才是看完《八佰》之后真正让人喟叹之处。

读者评论 2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狗牙旗

  2. @好格等
    哈哈哈哈,當時確實是黨國嘛。我覺得韓粉新黨那群人還是拿五星紅旗吧哈哈

  3. 看八佰一直让人想起「活着」的话剧版,所有人沉浸在故事情节里,而不太介意服装和历史细节是否贴近当时的事实。
    即使演员们的方言兑水严重,当时上海话竟然是用“阿拉”而不是“我伲”开头(还不如直接挑吴越各地的土话来讲),但就凭没出现标准的普通话或中华民国国语这一点,我还是真心推荐大家去电影院,享受难得的,由各地方言占压倒性多数的文化空间。我看八佰就是冲着方言去看的。没有强力推广普通话与国语前的语言环境大抵如此。何况“中国人”这个概念,还是在抗战时逐渐形成的呐。

  4. It says that moive can extend our life to ten times longer by making us experience and think. I wonder if that works on people who don’t think by themselves anymore. Alienation, yes alienation, changes a man to a machine.

  5. 中国产电影能上映的都是宣传

  6. 粪坑里面捞大金

  7. 台灣電影是可以出現五星旗的,或是在台上映的中國電影也可以有五星旗的畫面。甚至2013年的李雪健來參加金馬獎也有配戴五星旗的徽章,他還得影帝了噢。所以還是不要拿兩邊的電影審查制度來比了好嗎 ? 看了只是更難過。

  8. 也正因为讲的是国军,电影里才可能有老算盘这个角色。

  9. 所以國軍軍盔上面頂著的是啥?該拍出來的就應該自然而然地給鏡頭拍出來,弄成現在這樣,也是拍得好?某人還提到了電影的進步,讓我情不自禁地產生了某些猜測:某人要麼是太不敏感(可要是太不敏感,為啥要來端看新聞參與討論呢?),要麼就是在裝傻,因為大陸最近這幾年大步後退,加速倒車,也算是比較明顯了吧?

  10. 刚刚看完八佰,欣见英挺的谢团长、送旗的杨惠敏戏份(原本以为会被技术性删除)、军队镜头聚焦在正牌军之外的杂牌军众人、隔岸观火的租界群像。看到升起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听到以建民国以进大同熟悉的背景旋律,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部好看!!冲着升旗那段,考虑二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我看完電影,發在淘票票上的觀後感,”青天白日滿地紅”竟然被當做敏感詞硬是改成***,淪陷區的軟性文革真是越來越絕,想想乾脆整段刪了。電影能演,感想不能寫,呵呵~

  11. @百韜 原來黨國不分才是重點啊!
    那國旗歌片段應該可以送給新黨及韓粉作爲世紀大禮,在國民黨造勢放映,未來集體投共時還可以作爲互相珍重的信物。

  12. 因為台灣有哪部作品有需要五星紅旗出現的場合?
    那些年?看柯震東邊舉紅旗邊哭著說「我就是笨蛋才會喜歡你這麼久」
    賽德克巴萊?看莫那魯道舉著紅旗英勇抗日
    血觀音?最後發現幕後黑手舉著紅旗
    另舉重以明輕,現實都可以舉了,更何況影視作品

  13. 底下那个人问的是五星红旗有没有在台湾的影视作品里出现,后面回答的人都在说街头上可以举五星红旗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
    当然了,因为共产党没有在台湾留下过足迹,而且在抗战中的具体作用颇可争议(那时候也还没有五星期呢),所以拍与不拍都没什么。并非因为审查而不能拍,只是拍出来不会被市场接受罢了。

  14. 而且那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青天白日旗是黨旗……雖然當時也是黨國不分就是了

  15. 記得前幾年BBC有篇短文叫《你的戰犯我的英烈》,再想想吉星文他們,赤黨怎麼可能會給你來個正面宣傳——即便陳述相對客觀的史實;你看這套東西上了之後,B站知乎各種鋪天蓋地的黑,看得人心裡發毛。
    不過呢,就電影論電影,我覺得《八百壯士》真的比這部好看很多,《八佰》有很多台詞地方也太黨八股式肉麻……
    竊以為這個2分半鐘真的很難被超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3s4TdoK7JQ

  16. 青天白日旗,可憐啊。
    在台灣,獨派視為黨國餘孽,在中國,就算是國民黨打的戰役,也只能出現幾秒。
    順帶一提,五星紅旗在台灣,統促黨,愛國同心會常在公眾場合揮啊
    我比較想問問中國網友如果在天安門揮青天白日旗會有什麼後果呢,嘻嘻

  17. 叫台灣放放五星紅旗和義勇軍進行曲

  18. 共产党去年紧急叫停这片,今年为什么又放生了呢?1)删改更多 2)电影业要复工,群众需要新的娱乐产品 3)虽然是国民政府的抗战正面形象,但可借机宣扬民族主义,也就是所谓的“爱国”,尤其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

  19. 如果这么严肃壮烈的升旗桥段配上三民主义歌,还算模糊化处理的话,那是否要拍成“绣红旗”或者党建宣传画那样,才算“端正的特写”呢?

  20. 五毛最厉害的就是碰瓷和无耻

  21. 楼下的这意思就是“给你看就不错了,要求那么多干啥?” 青天白日看不见,只剩下满地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五星红旗。对岸那边的电影有没有五星红旗我不知道,但在台湾,五星红旗在街头出现少了?

  22. 中國人別的不會,挑毛病最會,專挑別人毛病。青天白日旗和士兵頭上的青天白日徽,給的鏡頭我認爲不少了。導演對於盲目的愛國學生也鞭打到位,三位渡河的幫助國軍的憤青+覺青學生,其中兩個還沒開戰就嚇尿了膽,成了炮灰。唯一不足是剪了對於民族主義反思的片段(民衆打死反日軍的日本平民)。

  23. 給樓下,五星旗在台灣很常出現啊,在101大樓下舉著都沒事,台灣政治審查是上世紀的事了

  24. 笔者你看过全片了吗?青天白日旗的升旗仪式在电影里边也算作为一个重头戏。贯穿整部电影的情节。三次撤档最后还是上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镜头是有点暧昧,但是也算是给了,而且给的还不少,如果能发图片的话我都想粘贴上来。 对于中国大陆这样的政治环境,是不是也算是一种进步?另外反观对岸那边的电影,请问五星红旗能出现吗?

  25. 相信未來就算把像內地拍的那種抗日劇般的電影放上映 也是會大賣的,符合國情

  26. 所以这已经成为了爱国主义宣传片?这种类型的片子,看盗版已经算是很给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