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捞人”实录:我们在北大理科一号楼,声援被约谈的邓同学

北大学生邓宇昊因发起信息公开申请行动,追踪沈阳事件真相,被老师深夜约谈至凌晨仍无法返回宿舍。三十余名学生赶到现场,希望“打捞”邓宇昊。近三个小时中,他们经历了什么,他们的诉求又是怎样?
大陆 #metoo 威权政治 社会运动

2018年4月5日,一桩二十年前的案子忽然进入公众视野:北大校友李悠悠实名举报原北大教授、长江学者沈阳,指控他二十年前性侵学生高岩并致其受压自杀。第二天,北大官方作出通报说明,指当年公安局曾对此事作出事实认定,而北大也对沈阳进行了行政处分。

不过,由于北大的通报非常简短,真相仍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公安局作出的事实认定是怎样的?北大当年又是如何讨论沈阳事件,对其作出了何种行政处分?为寻求答案,4月7日,北大学生邓宇昊发出一封公开信,号召师生向校方申请信息公开,要求进一步披露当年记录,包括1998年与沈阳事件有关的会议记录和警方调查结果通报等。

邓宇昊的公开信虽然发出后不久即被删除,但仍以各种形式在网上被广传。当晚九点多,他所在的数学科学学院(以下简称数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向他发出了“约谈”要求。在两次婉拒后,邓最终在压力下赴约,但直到次日凌晨仍未返回宿舍。

一众获知消息的同学随后赶到现场声援及“捞人”。据来自不同渠道消息透露,此次“捞人”行动似乎一度被校方定性为“学潮初期”,事后亦有部分参与同学被校方约谈施压。在近三个小时的“捞人”行动中,学生们究竟经历了什么?他们的真实诉求又是怎样的?端传媒采访了两名当晚在场的北大学生,并综合现场同学的记录,尝试还原4月7日晚到8日凌晨的“捞人”全过程。

换教室

据一位“捞人”行动的参与者透露,在理科一号楼约谈期间,邓宇昊接了一名学生的电话,询问其状况,邓宇昊将所处地点告诉对方。约谈老师见状,随即将谈话地点更换到三楼的一间教室,现场并没有摄像头。邓宇昊询问更换教室的理由,老师表示这是为免让学生们找到他们。

与此同时,当晚北大“未名 BBS”上出现关于邓宇昊被深夜约谈及其地点的帖子,也都很快遭到删除,但一些得知消息的学生开始前往陆续前往邓宇昊被约谈的地点。

“我们所有人都是单独去的,是个人行为。”艾琳(化名)对记者说,她到理科一号楼楼下时,已有十几个同学在那。“我们当时就挨个敲门,挨个找。”等他们找到邓宇昊时,已经凌晨一点半。

学生们找到约谈教室后,便开始质疑约谈老师更换教室的原因。老师承认更换过教室,但并不承认这是为了不让学生们找到,有老师说这是为了保护邓宇昊。但邓宇昊随即指出,“你当时换教室对我说,就是怕他们找到我们。”

三对一

此时到场的学生们看到,邓宇昊一人面对三位老师:一位是数院党委副书记刘雨龙,一位是数院辅导员董老师,还有一位是北大青年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青研)的张老师。而校团委副书记王逸鸣,则在一小时后抵达现场。

在中国高校,“辅导员”是一种特殊的角色,通常要对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负责,其遴选与考核一般由校党委管辖的学生工作部负责。而北大青研中心是什么样的组织呢?据《高校教学信息》2017年第2期,北大在2014成立“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网教办”)就设在青年研究中心。

“说白了就是审查网络信息。”参与“捞人”行动的傅冬雨说(化名)。在场有学生质疑为何青研的人员可以随便约谈学生,刘雨龙解释说,是他约谈邓宇昊,青研老师是来“就网络有关的专业性做一些指导。”

傅冬雨说,青研的张老师“态度比较恶劣”,称自己的工作“没必要给大家做解释”,反问同学:“我们的工作,是不是要给这么多同学做一个交代?”

青研老师强调,这场谈话只在老师们和邓宇昊之间进行,说“你们如果想要宇昊走,你们现在就把他带走;如果说你们现在不想把宇昊带走,那就让宇昊留在这儿,我们继续和他聊,你们所有人出去。”

警察到场

傅冬雨大约凌晨一点半找到约谈教室,此时楼下已停了一辆警车——原来之前已有人报警,称邓宇昊被限制人身自由。据傅冬雨回忆,现场同学向警察表示,学校老师约谈邓同学,很久都不放人,“我们想让邓同学回去。”

警察则回应称,这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要让双方好好谈谈,并说警方和学校是两套系统。期间有学生误以为到场警察是学校保安,一度引发口头争端。警察最后要求现场学生出示学生证,大家都不愿意,但经过一番交涉,部分同学留下了姓名、学号、院系、手机号等信息。

整个过程,老师们留在教室外面,远远看著警察和学生对话。

据傅冬雨回忆,她到现场后,又陆续来了一些学生,最后总共约三十人左右,都是她不认识的同学。一张网络流传的现场照片显示,学生们挤满了整个教室。

“地方非常窄,只有一排桌椅,同学们没法只能围住老师站著。”傅冬雨称,“老师比较矮,从画面看好像学生气势凌人,其实现场秩序非常好,同学自发维持秩序,轮流向老师提问。碰到有人打断说话或者过于激动的,就会暂停。”

2018年4月5日,北大校友李悠悠实名举报原北大教授、长江学者沈阳,指控他二十年前性侵学生高岩并致其受压自杀。第二天,北大官方作出通报说明,指当年公安局曾对此事作出事实认定,而北大也对沈阳进行了行政处分。由于北大的通报非常简短,真相仍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
4月5日,北大校友李悠悠实名举报原北大教授、长江学者沈阳,指控他二十年前性侵学生高岩并致其受压自杀。第二天,北大官方作出通报说明,但由于通报非常简短,真相仍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

答学生问

“哪有老师这样深夜滞留一个学生?我们质问老师凭什么,但他们没正面回应,他们就像外交部答记者问那样。”艾琳说,自己当时很激动。

僵持一会,老师们并没有明确回答约谈的理由。邓宇昊回答说,约谈原因是老师让他删掉公开信,而他联系了微信公号后台,微信客服方面说需要考虑,明天再答复。

数院老师后来又解释,邓宇昊发布的公开信列明了递交申请表的时间和地点,是怕“校外人员”聚集、别有用心的人闹事。但同学们认为,阻止校外人员进入及维护现场秩序,是保安而非学生的责任。

老师们也不承认滞留邓宇昊。青研老师反复表示:“我们让走了啊,我们让走了啊。”还有老师问邓宇昊:“我们有说你今天不准走吗?”邓宇昊回答,“你没说让我走,让我在这儿等著,我一直等到一点多。我作为学生,我也不敢走。”同学们则认为,没有制度保障,同学的声援结束后,邓宇昊照样可以在日后被随便约谈。

一番讨论后,刘雨龙称邓宇昊是有权拒绝约谈的。然而同学们认为,师生权力关系并不对等,“即使您说我们有权利拒绝您”,学生也不敢拒绝约谈。

约谈规章

傅冬雨和艾琳均表示,现场同学对老师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三点:

一、约谈的规章性依据是什么?
二、有没有规范能约束约谈行为?(包括是否有现场记录、约谈时间等等)
三、能否保证约谈不会影响邓宇昊毕业、不受报复性威胁?

在场学生十分关心,约谈有没有什么规章和流程呢?但据现场同学回忆,老师一开始说约谈是有规章制度的,但在学生的连番追问下,他们最终承认是没有的。

也有同学询问,对邓宇昊的约谈有没有做现场记录?有老师回答,这次谈话完后之后,会给谈话做一个提纲,微信上也有一些对话记录。学生于是质疑,这样的事后记录只凭老师的回忆,邓宇昊的相关权益却无法保障,至少应该让邓宇昊看看记录有没有曲解的地方,让他签字。刘雨龙老师则表示,邓宇昊不是被处分的学生,所以并不需要采取严格的笔录程序。

最后,有同学主动提出,希望老师们能出一份声明,让学校其他同学了解当晚的情况,尤其要说明约谈所依据的规章制度,以及同学的反馈渠道。刘雨龙提出和邓宇昊联合发一份声明,同学们也表示赞同。

整个约谈在4月8日凌晨三点半左右终于结束。邓宇昊回宿舍后,起草谈话经过,随后由数院党委副书记刘雨龙老师补充和修改内容,最终写成了一份声明,并发布到了学校的 BBS 上。声明指出,约谈的依据是教育部令第43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辅导员应“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所以辅导员的本职工作包括大量与同学“谈心谈话”的环节。

不过截止目前,北大校方仍未就“约谈”出台明确的规章制度,例如对约谈流程、时间地点的规定等。

傅冬雨认为,刘雨龙最终在 BBS 发布的声明,部分内容与事实有出入,省略了部分关键信息,包括老师更换教室的原因、青研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其实从学生到现场,到整个约谈结束,持续了大约三四个小时,为什么我们的问题如此简单,整个谈话却持续了这么长?因为现场老师语焉不详,说不清约谈的制度是什么。”

(为保护受访者信息,文中傅冬雨、艾琳均为化名,文中对二人使用的性别称谓并非其真实性别;记者杨钰,实习记者卢凡、黄绮婧对此文亦有贡献)

读者评论 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谁能想到,后来岳同学居然遭到更为严重的羞辱

  2. 学生的思想 一直不明白学校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党政军 学术是不同思想碰撞后迸发出的活法 纠正思想蛮横无理 对教学有何意义

  3. 请端传媒持续关注和声援岳昕同学

  4. 保持关注, 希望端能出多点这事件的文章,感谢!

  5. 党政军退出校园,保障大学自治。

  6. 比起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数学学院的刘老师处理问题的能力高了不是一点半点。本来是一个个体事件,结果上升到政治事件。现有的约谈手段已经不能很好地应对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不信任,需要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维护各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