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香港太久,就意识到有个坏处:美其名是发展、发展及发展,其实是对旧物不懂珍惜,近年即使民间大力鼓吹保育,但结果仍是敌不过地产商及政府,市区每日也在变,发展之手还想延伸至郊野公园,不禁叫人叹息。
幸好还有个地方,能凝住那动人时光,它是坪洲,大概就是因为它的不起眼,提起去离岛旅游,大抵只会想到大屿山、长洲及南丫岛,没有成为旅游热点,反而令坪洲一砖一木得以保存,踏足这片小土地,仍然感受到八、九十年代的气息及氛围,没有特意迎合外间的发展,成就了停留时光的坪洲。
纯朴的老香港情怀
大概就是看中这点,导演刘伟恒取景这个只住了五千多人的小岛,拍下了一套《王家欣》,故事背景发生在 1992 年,刘伟恒说在坪洲拍摄完全不觉突兀,“记得是 2009 年我与太太在构思剧本,但去到某些樽颈位时完全无法写下去,于是建议不如去离岛走一转,打开地图见到只得坪洲从未踏足过,于是即兴坐船入去逛逛,结果一逛就发现,整个坪洲好像与外面世界隔绝,依然保存着旧日朴实的情怀,那岂不正是电影中我想描写的年代,于是就锁定坪洲做拍摄地点。”
岛上的居民未见过拍戏,刘伟恒说去年开拍时,弄出了笑话:“片中其中一个景点,叫做家安园,是一个旧式的茶档,最初搭景时,坪洲居民已经以为有新餐厅开张,不停走过来问开张的时间。即使是搭完景,开拍期间亦试过有人坐在茶档想点餐,完全不知是拍戏,那种纯朴的民风,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
单车与椅
记者也是第一次入坪洲,发现坪洲有两样东西最多,第一是单车,因为全岛禁止车辆出入,岛民都是以单车代步;第二是椅子,无论是海边长廊,或是码头旁的老榕树下,全都放满了大大小小不同款式的椅子,给老人家坐下乘凉看景,大概年轻力壮的都已出外谋生,留在岛上的都是老人家居多。
在坪洲出生的阿健是少有的年轻岛民,一直都在坪洲长大,早几年为了方便工作,搬了去市区居住,但去年又回来了,“租金是主要考虑,但生活也重要啊,以前住在市区,为了迁就租金住在茶餐厅楼上,全年也不敢开窗,怕油烟入屋,而且晚上很嘈吵,基本上要挨到凌晨两、三点,餐厅关门才可以入睡,太太说与其这样,不如花多点时间在交通上,也要搬回坪洲生活,因为那才是生活!”
海鲜与度假屋
岛上生活的确平淡,但至少早睡早起,可以随时呼吸新鲜空气,“船期算密,回家也不是那么困难,习惯了就好,不过岛上的确没什么好逛,就算行入手指山(编按:坪洲最高的山)中,也不会花多过两小时,就可行完整个小岛,但那种简单的生活,正是在城市享受不到的。”阿健还偷偷给了记者一个贴士,“大家都会想到离岛食海鲜,坪洲却没有海鲜档,不过在街市内的熟食档,却是有海鲜吃的,只有熟门路的人才知道,不少住在愉景湾的居民都会先预订海鲜宴,晚上过来吃,下次来坪洲前,可以先打个电话给熟食档。”
不过食海鲜还可以,要做另一个去离岛的指定动作“住度假屋”却有难度,因为全岛都没有度假屋,连留宿的地方也没有提供,注定你不能在岛上久留,刘伟恒就诉苦说,这是在坪洲拍戏的最大困难,“每天也要从市区坐船运器材入来,有时拍到凌晨,要包船才可以离开,但为了能拍到硕果仅存的老香港景点,舟车劳顿也是值得。”
虽然坪洲的景点不算多,但在二十世纪初,当地却是个工业重镇,曾经出现过三十多种工业,包括灰窑厂、牛皮厂、火柴厂、钢管厂等等,其中于国共内战时兴建的火柴厂,更是全东南亚最大,照顾了全岛居民的生计,这些厂大多已关闭,但遗址仍留在岛上,其中胜利合记石灰窑厂更被评为三级历史建筑,是回顾香港上世纪工业发展史的好地方。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