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猩猩撤出火星!

猩猩大概算和我们亲近的动物了,但为什么在《火星任务》一类的荒岛求生故事里,我们从不给他安排一个猩猩伙伴呢?
2010年,英国布里斯托,艺术家创作了一批白色的猩猩雕塑庆祝当地动物园175周年,展出时亦放置了一只电动猩猩在雕塑旁边。
风物

风暴来袭,队友以为他被击毙已死,却原来生还,独留在这片红土,只能与同被留在这片红土上的猩猩相依为命,耕种维生。最后,原来让他活下来的,竟不是食物,而是与猩猩伙伴的互相支持。

以上故事似曾相识,因为部份情节,来自Ridley Scott的新作《火星任务》,说麦迪文所饰的主角,因被误会已死而遗在火星,要自生自灭;可另一部分情节,仅为笔者想像。问题只是,一个人恍如汤汉斯《Cast Away》般独力活命的故事,如果多出一头猩猩做朋友,就会削弱对这个人坚强意志的描绘了。

人与猩猩的爱恨纠缠

对的,猩猩对人来说,根本就是又爱又恨的关系──比如达尔文1859年所着的《物种起源》,谈人与猩猩“系出同源”,以见出物种发展的对照性,就曾被基督教大力抨击,以为达尔文指人由猩猩进化而来,却贬低了神造人的崇高性。西方世界就是怕人的“纯度”会被猩猩染污,却又要承认猩猩与人有相近的基因组合与生活习性,是故百年前的生物学与医学研究,就有“猩猩先行,人类后试”的保险处理,让猩猩帮忙试药,减低人类服用实验品而引致中毒的风险。

对猩猩爱恨纠缠,当然不只于此,因为人类及至五十年代的太空开发,美俄双方都曾以“猩猩先行,人类垫后”的构思,设计真人升空。最出名的,就是美国在1960年送出的受训猩猩 Ham 与 Enos,真的在太空绕圈而回;未计的也有美苏分别于四、五十年代送猴子和狗升空,可都双双“殉国”!前苏联有见美国的猩猩升空成功,也构想出以猩猩为首的“火星任务”,甚至还连带机械人开发,由它在整个行程,喂养猩猩。最后,构想未有成事,可猩猩上太空,就成了电影构想,衍生创作。

其后,小说与电影陆续有来,是法国作家 Pierre Boulle 在1963年的《Planet of the Apes》,更在五年后被拍成同名荷里活电影,说太空人因意外坠落,发现某一不知名的星体被猩猩统治;起初他以为是到了火星,却在最后得知仍在地球!电影收得,就一直开拍多部续集,及至二千年更首先被 Tim Burton 重拍成《猿人争霸战》,以至去年更被Matt Reeves 翻新成《猿人争霸战:猩凶崛起》,名正言顺让人看到猩猩根本在地球隐藏实力,可遇上人类干扰就来个彻底反击,成为大地之主!戏中猩猩还被改名“Caesar”,以凯撒之名,如君主降临。

猩猩的“自我”观念

由科学实验到科幻构想,都可知即便牵涉美俄冷战,其实最终还是人类面对动物──猩猩──的心理交战。尤其英国人类及动物学家 Dame Jane Goodall 亦早在六十年代透过野外观察研究,揭露出猩猩懂得用声音沟通(如人类语言)、用器具猎物(如人类狩猎)、更有学习能力(如人类模仿行为)……说到底,就是似人!

然而这还不是惊人发现,因为对于极度自以为神圣中心的人类而言,似人,毕竟有极限,就是若然你没有“自我”观念,任得你懂沟通用器具,你都不会与人争一日之长,因为你没有自我,就自然“不分高下”──问题来了,又是六十年代,美国心理学家 Gordon Gallup 想到用镜子测试人类与动物的自我观念,并用一个红点印在猩猩脸上,让牠照镜:假如牠看到镜中的自己,竟然明白那是倒影,更知道那红点本就不应在自己脸上出现,再而会用手抹去脸上红点,那牠根本就知道,自己有个客观存在的身体!

实验证明,猩猩们根本就有自我观念,“他们”知道自己为何!那就不难明白,同年代的小说与电影创作,为什么都有猩猩与人一较高下,甚至更有打上太空的情节。如此“自我之说”重要,因为除却流行文化之外,动保流派与论述,都曾以“自我”观念,凸显动物本就应被珍视,因为“他们”本就像人──有生存欲望、目标意识,甚或是计划存活的意志!那是 Tom Regan 在1983年出版的《The Case for Animal Right》,以回应另一动保先驱 Peter Singer 在七十年代以《Animal Liberation》一书,以人类利益不得超越动物生存权而强调解放动物的说法,因为对于 Tom Regan 而言,动物本就有自我主体 (Subject of a life)──肚饿会觅食,危险会逃命,更有不少懂得养育后代的“价值观”,以求延年益寿,传宗接代。

动物有镜像,人类有心结

是故动物或知道自己为何物,以至于猩猩,被达尔文清楚发现与人“系出同源”,当然更有如人的镜像自我,观影自触,肯定身份──自2012年至今,美国动保人士为黑冠狝猴Naruto(虽云只是猴子)的自拍照片争取版权一案,姑勿论牠是出于有意识自拍抑或无意识按键,却间接点出我们对动物主体性的肯定;更难以否定的是,动物或真的明白自身存在于世的感受!

因此,小说与电影的描写,作为人类的戏剧性对照,自然非猩猩莫属,以见人类对之又爱又恨──于是电影就会有人猩在地球上一较高下;然后即便到了火星,或就如小说所演绎的火星任务,创作者宁愿把猩猩“撤走”,或不加入这个角色,好让人类“个人”表演。

不过说到底,要延展动保想像,看小说电影,会让我们知道人类自大所在;以至于明白动物有主体,更让我们自省到,人类放不下“唯有人才有主体想像”的心结──其实,要爱动物生灵,又何需引证动物有主体(感受)?因为牠们的存活,本就是美之所在。

(原标题为《将猩猩撤出火星!──简论动物与人类主体之说》)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