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接管两座中资原钢高炉,掀起“中资投入敏感产业”争议

“有些人投资英国时,追求的不只是从我们国家获得利润,而是要对我们国家施加权力。”
2025年4月15日,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大臣Jonathan Reynolds 到訪 British Steel煉鋼廠的一座高爐時,一名工人的頭盔上貼著「拯救我們的鋼鐵」貼紙。攝:Darren Staples - WPA Pool/Getty Images

中国民营企业“敬业集团”握有英国最后两座可以制造重要建材“原钢”(virign steel,亦称原生钢)的高炉;但在近期,该集团以不堪亏损为由,于3月27日正式宣布将关炉停产;据英国政府指出,该公司甚至开始转售已经进货的原物料。

这两座高炉假如停止运转,不仅将使得英国成为七大工业国中唯一无法自行生产原钢的国家,也直接导致所在地约三千名劳工失业。为此,英国政府于4月13日周六紧急提出法案,并于复活节休会期间召回国会议员:这仅仅是英国二战以来第二次周六紧急辩论,前一次是1982年辩论突发的福克兰战争出兵问题。单日之内,英国国会无异议通过该法,授权政府直接接管位于北英格兰斯康绍普(Scunthorpe)的这座钢铁厂。

英国政府的主要指控是敬业集团并无沟通诚意,已经打定主意要关炉,政府因此必须介入。事实上,政府此前已与敬业集团展开长达一年半的协商,希望保住两座高炉持续运作。依照英国政府三月时的公开说法,政府一度提议补贴敬业集团5亿英镑,但敬业集团开价10亿,政府表示无法同意。

政府之所以需要紧急行动,是因为高炉一旦熄火冷却之后就难以重启,极度可能永久失去制钢的能力。换言之,假使敬业集团自行关炉,之后英国政府要再接管或者另寻买家都将为时已晚。为此,除了政府立法外,工会工人亦于4月12日当日升高行动态势,包围封锁厂房,成功阻挡敬业的中国籍主管返回厂内,以免资方代表单方面中断高炉运作。政府接管的短期目标是要维持厂内两座高炉持续运作,由政府负责购买所需原物料,同时另寻下一位买主;但负责本案的政府部长坦言,中长期而言,将这座钢铁厂国有化“是最可能发生的结果”。

2025年4月12日,英国斯肯索普的 British Steel 工厂。摄:Ryan Jenkinson/Getty Images

工会与在地劳工最担心的是就业问题,但英国政府高层的说法更同时强调关炉将引发的国家安全疑虑。英国政界普遍接受“原钢是国安议题”的论述:即使全球钢材并无短缺,反而因为长期生产过剩造成价格过低,欧陆也有原钢可供采购,但英国政界仍认为能保有生产的能力相当重要,以免未来遭遇急需时还得仰赖其他国家所生产的原钢。而事件中,控制原钢高炉运转与否的又是中国企业,又凸显了其中的国安面向。

哪些是中资投入不了的“敏感产业”?

“有些人投资英国时,追求的不只是从我们国家获得利润,而是要对我们国家施加权力。”

在4月12日的国会辩论中,商务大臣Johnathan Reynolds再度表达政府已释出善意,愿意承担购买原物料的成本,但敬业集团依然要求高额现金补贴,且依然无法保证高炉持续运作,亦无法保证这笔补贴将会在英国专款专用。政府更强调,敬业集团刻意保留空间,要能将英国厂区仅仅用于后续加工,钢铁则可能完全在中国生产,形同能够消灭在英国的产能,被政府认为并无沟通诚意,谈判宣告破裂。Reynold又指控敬业集团并不只是停止输入新的生产原物料,甚至还开始把既有的原物料存货卖出,因此情势紧迫,政府必须介入。不过,英国政府目前并未直接指控中国当局或敬业集团刻意破坏英国生产原钢的能力,Reynolds也表示敬业集团“也可能不是蓄意破坏,而是轻忽”。

不论是破坏还是轻忽,由于最后两座高炉是握在中国企业手上,更强化了英国政府将本案视为国安议题的定位,认为不能让中国企业自行决定关闭英国的高炉。Reynolds于4月13日接受电视媒体采访,表示先前政府让中国企业入主钢铁产业是“天真”的做法,并表示“就我个人而言,我不会让中国企业进入我们的钢铁产业,我认为钢铁是一个敏感的领域”,并指其敏感程度高于汽车、生医、农产等领域。

2025年4月12日,英国首相施纪贤在 Scunthorpe 附近的 Appleby 村礼堂会见 British Steel 工人时发表讲话。摄:Peter Byrne-WPA Pool/Getty Images

那么,究竟哪些领域特别敏感?或者,这样的顾虑将如何影响中国资金对英国基础建设的投资,并冲击英国政府当前对中国的积极招商策略?在受访时,Reynolds暗示敬业集团虽然是民间企业,但仍与中国共产党有密切关联,并表达从今以后,中国企业若欲入主英国的关键产业,需要通过的“信任门槛将非常高”。同样属于工党的外交委员会主席Emily Thornberry认为,英国情报机构应该重新审视中国资金对几大敏感领域的所有投资,尤其列举核能、电信和交通等产业,必须要以“安全优先”为原则。工党资深议员、目前担任商业委员会主席的Liam Byrne则说:“经济安全不能再只是附带一提,因为有些人投资英国时,追求的不只是从我们国家获得利润,而是要对我们国家施加权力。”

问题在于,英国面对长期投资疲软,目前也正在向各国积极招商引资,其中一个重点目标正是中国。事实上,在国会紧急立法的同一时间,贸易部长Douglas Alexander正出访中国以及香港。此外,今年一月,主责财政与经济的财相Rachel Reeves亦访问北京,与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会谈,宣布要在农产品、能源、金融等方面“务实合作”,宣称能为英国经济带来6亿英镑的利益。英国政府现在向中国招商的新条件是什么?愿意开放哪些产业?中国政府又是否愿意接受英国政府的新条件?这都是目前尚不确定的问题。

而不论未来如何,在此刻,中国企业与资金亦仍参与许多英国的重要建设计划。在资金层面,最为著名的案例是中央企业“中国广核集团”(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与法国电力集团合资,共同开发英国的两座核能发电厂:中国广核在Hinkley Point C持股27.4%,在Bradwell B则持股高达66.5%。中国政府所拥有的主权基金则持有伦敦希思罗机场(Heathrow Airport)10%股份。而除了投资之外,中国企业也可能成为关键的供应商,举例而言,虽然目前中国企业对英国的离岸风电参与依然较少,但明阳风电很可能成为数个新风场的主要供应商。

2022年4月1日,威尔斯纽波特, 安世半导体(Nexperia)工厂标志。摄:Matthew Horwood/Getty Images

不过,英国阻止中国企业参与重要建设确实也已有前例。2021年,英国政府原先允许安世半导体(Nexperia)购买一间位于威尔斯的晶圆厂,安世半导体虽然是荷兰公司,但为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所拥有,而中国政府又透过无锡国联实业投资集团等途径持有闻泰科技近30%的股份。当时负责的部长认定该晶圆厂较为老旧,并未涉及中国尚未发展出的科技,因此认为不构成国安威胁。但在面对国内外质疑后,政府重新启动几轮国安调查,而在国际晶片(又称芯片)短缺下,英国政府最后改弦易辙,认定不该让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政府参与的企业在英国也掌握晶片生产,命令安世半导体售出绝大多数的股份,后来由美国的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承购。

另外,在2020年、同样在约翰逊执政期间,英国政府曾一度决定允许中国企业华为参与英国5G网路建置,只要求其市占率不得高于35%,并不得参与敏感领域(如军事基地或政府机关周围)的网路建设;但是,这个决定先是引发执政党内对中国有疑虑的国会议员反对,之后,美国政府更是强力反对此一决定,时任国务卿庞培欧(Mike Pompeo)公开表示这可能影响美国与英国分享军事情报的意愿,加上美国政府开始对华为实施制裁,影响华为的供应链稳定性,让英国政府在同年宣布禁止华为参与。不过,在华为的案例中,比起英国政府本身对国家安全的顾虑,美国政府的压力和政策显然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原钢真的关乎“国家安全”吗?

当然,个别产业“如何影响国安”各涉及不同讨论,也不能混为一谈。比如,在华为参与网路建置的相关讨论中,批评者所表达的一大顾虑是中国可能借此窃取机敏资讯。至于在能源、电力的相关讨论中,批评者则担心中国企业可能在危急时刻听从中国政府指挥,破坏这些必要资源的日常供应;又或者,即使中国政府并未直接下令干扰,但在基础建设依赖中国资金或者供应商之下,中国也更有筹码对抗英国可能参与的经济制裁或其他反制措施。

而原钢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否也这么高?其实亦有论者认为,原钢可能只是一门“过时”的赔钱生意,依赖原钢甚至反而才真正对国家安全有害。

所谓的原钢指的是“从头开始”制造的钢材,使用的是铁矿和煤炭。与之相对的则是用电弧炉熔化高品质的废弃钢材,以回收的方式产钢。两者的其中一项主要差别当然是环境冲击:高炉的碳排放量可高达电弧炉的三倍至十倍,在英国政府宣示2050年前达成净零转型(net zero)的政策原则下,高炉普遍被认为不利于达成此一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此刻在野的保守党和改革党都借此抨击工党,质疑政府过度执著净零转型,不利于英国维系原钢生产──过去,净零转型在英国有跨党派的共识,2050年达成净零的政策甚至是在保守党执政时期立法,然而,不论是去年新任的保守党领导人Kemi Badenoch,或是改革党的领导人、英国脱离欧盟的重要倡议者Nigel Farage,都主打“挑战自由派共识”的论述,开始挑战此一说法。

2024年1月18日,南威尔斯塔尔伯特港,塔塔钢铁厂区全景。摄:Matthew Horwood/Getty Images

但其实,电弧炉的优势不只是排碳较低而已:若从公司的角度出发,高炉所耗费的能源也远多于电弧炉,且需要较多人力维系,所以营运成本本来也就较高──在此,较环保的选项也正好是较省钱的选项。正是因此,其他英国公司才纷纷转型,敬业集团手上的高炉也才会成为英国仅剩的两座。此前,2024年9月,塔塔集团也正式关闭了该公司在南威尔斯的高炉,改为投资电弧炉,以求降低成本,英国政府也选择放行。原先英国保守党政府已经和塔塔集团谈妥5亿英镑的补贴方案,补助其投资转型;年中选举之后,继任的工党政府更追加讨论细部条件,要求塔塔集团承诺以其他方式提供员工重新训练机会,并为被资遣的员工提供更好的条件,但高炉关闭本身并未被阻挡。

问题在于,高炉所制造出的原钢传统上被认为品质较高,这主要是出于顾虑回收原料的纯度不足,进而影响品质。因此,部分产业(如军事设施、大型铁道基础建设承包商)目前仍可能会指名使用原钢。

不过,也有报导指出,近期的技术发展正在使两者的品质逐渐追近,有研究者认为,随著技术进步,电弧炉经常已经可以替代高炉。对此,塔塔集团也宣称现有技术已经可以生产同样的最高品质钢材,产量也已能达到原有的90%。而在去年年初,英国钢铁同业公会(UK Steel)的主席也投书《泰晤士报》,认为电弧炉才是大势所趋,英国的其他炼钢厂也早已用电弧炉供给航空、核能、建材等最要求品质的产业,无需过度执著于原钢。

同时,他也质疑原钢是否才更可能带来国安问题:就算可以自己生产原钢,英国的铁矿和煤炭也依然仰赖进口,依然会面对国际供应链的震荡。相反地,英国有大量的回收钢材可供使用,不但不虞匮乏,还大量出口到外国,反而更符合“自给自足”的国安考量。更能够确保关键时刻持续供应。

2025年4月12日,British Steel 钢铁工人、联合工会成员和支持者们举著横幅和旗帜走过国家联赛北部球队斯肯索普联队的主场阿蒂斯竞技场的球场请愿呼吁拯救 British Steel 。摄:Ryan Jenkinson/Getty Images

不过,国安风险以外,“保护劳工就业”、“捍卫英国产业”同样也是决策者重要的考量。此刻,原先普遍被认为属于右翼、甚至崇尚戴卓尔自由市场路线的Nigel Farage,现在反而抢先工党政府,宣布支持将钢铁厂收回国营,以保护被牺牲、被漠视的在地劳工,借以宣称自己才是劳工阶级真正的代表。不论国安风险是高是低,对于宣称自己将重振英国工业的工党政府而言,是否能容许在执政不到一年内,具有象征性的高炉就被迫关炉,都由中国企业做主?是否又能容许在地劳工因此大幅失业,让Nigel Farage可以标榜自己是真正愿意解决劳工问题的政治人物?这样选举的挑战,现实上也是工党政府无法忽略的另一风险。

真正的问题仍是钱

相反地,敬业集团方面的回应则并未提到国安等层面,而是强调这个决定是财务上的必然之举。迄今,敬业集团仍较少向英国媒体公开发言,但宣称亏损金额已经高达“一日70万英镑”,坚持关厂背后是因为持续营运“在财务上不可行”。

目前尚无公开资料可证实此一数字是否符合实情,但2023年的财务资料指出,敬业集团旗下负责该厂区的子公司“英国钢铁”(British Steel)确实有超过2亿英镑的年度亏损,并有超过7亿英镑的债务,是由母集团贷款才能维持运作。

2025年4月17日,British Steel 钢轨和型材热端轧机的工人。摄:Danny Lawson - WPA Pool/Getty Images

敬业集团购得英国钢铁公司时,该公司就已经深陷亏损之中。英国的钢铁业原先是由国家拥有、营运,戴卓尔(台湾翻译柴契尔)执政期间展开多项私有化政策,于1988年将钢铁私有化。民营化后,英国钢铁之后先与荷兰企业合并,再被印度的最大企业塔塔集团(Tata Group)购买。之后,塔塔集团将部分旗下亏损的部门独立出去,并以1英镑的象征性金额,转卖给一间英国的投资公司,后来依然无力偿债,才在2019年时、于约翰逊政府允许下由敬业集团收购。

这确实是一间长年亏损的公司,此一事实本身并无争议,而这也意味著,政府此刻接管必须立刻负担高昂的营运成本。对此,商务大臣Johnathan Reynolds表示,问题在于倘若容许关炉,对于当地的就业冲击、重新利用土地等的成本“一下子就会超过10亿英镑”,远高于该公司所申报2亿的年度亏损金额,政府介入因此反而比较划算。

其中政府马上要支出的一笔主要花费,就是代替英国钢铁公司购买铁矿和燃煤,维系高炉的运作。目前,英国政府正在向国内外各厂家调货,除了买下敬业集团过去已订购但未付款的原物料以外,也向其他公司紧急购买,至少确保短期内不会立刻停炉,以持续维系原钢生产。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