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再见启德 廿年后的飞机场

2018年初,摄影师 Brian Lee 走到这片九龙东最大的发展中土地观察。启德机场关闭,启德经过二十年后到底发展了什么,变迁了什么,人们在上面做什么?
德朗村商场内挂上的一幅艺术画。
香港

1998年7月6日深夜0时02分,由香港飞往伦敦的国泰航空CX251号班机在启德机场起飞,这是离开启德跑道的最后一班航班。当晚,伴随著时任民航处处长施高理(Richard Siegel)的一句“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见启德,谢谢你!)”,机场跑道熄灭灯光,这座位于九龙城区、营运整整73年的启德国际机场正式迈入历史,一个时代逝去了。

机场关闭后,客运大楼的部分地方改装成政府办公室,也有部分空间以短暂租约方式作商业用途,辗转间先后变成小型赛车场、保龄球场、嘉年华场地、高尔夫球场等。最后仍是敌不过资本发展的齿轮,于1998年10月开始清拆,为未来建筑项目铺路。三年后,2002年,政府为该区进行的发展可行性研究完成,报告中首次提到兴建邮轮码头及体育馆的建议,更号称要将启德打造成“环保城”,不过社会各界对此建议反应不一,计划一再拖延。

直到2007年,这一块荒废近10年、占地33.8公顷的启德机场用地,才落实重生计划,准备兴建包括邮轮码头、体育城、公共屋邨、医院在内的一系列设施,计划分三阶段完成,亦预留住宅用地供私人企业竞投发展。 五年之后,2013年3月16日,第一艘邮轮终于停泊启德邮轮码头,那船带来了一个新时代吗?

20年过去,旧机场风貌不复存在,这个机场曾经在香港经济腾飞中扮演的角色、曾经在二次世界大战中被重创的历史,似乎都消失在空气中。今天在九龙城街道走过,抬头望见的不再是高飞的航机,而是一幢幢牙签楼。发展的狭缝间是否还可以找到往昔的痕迹和记忆?摄影师 Brian Lee 游走九龙城,试用相机来作回应。

文:端传媒摄影部

从土瓜湾的天台望向狮子山及下面的启德用地。
从土瓜湾的天台望向狮子山及下面的启德用地。
正在为地盘点算玻璃窗的工人。
正在为地盘点算玻璃窗的工人。
2006年,规划署落实《启德发展计画》发展大纲,计画在启德发展区兴建两条公共屋村。公共屋村定名为启晴村及德朗村,各以「启」及「德」来命名。村内儿童游乐场的游乐设施及楼梯亦以启德机场为主题。
2006年,规划署落实《启德发展计画》发展大纲,计画在启德发展区兴建两条公共屋村。公共屋村定名为启晴村及德朗村,各以「启」及「德」来命名。村内儿童游乐场的游乐设施及楼梯亦以启德机场为主题。
地下商铺多数暂由地产代理承租。
地下商铺多数暂由地产代理承租。
启德东北少不免沦为地产项目及公屋发展计划,当中不乏低密度发展的豪宅。
启德东北少不免沦为地产项目及公屋发展计划,当中不乏低密度发展的豪宅。
从格仔山望向启德跑道,景观早已被九龙城的牙签楼遮掩得七七八八。虽然格仔山已经荒废甚久,但仍有年轻情侣到来谈情。
从格仔山望向启德跑道,景观早已被九龙城的牙签楼遮掩得七七八八。虽然格仔山已经荒废甚久,但仍有年轻情侣到来谈情。
启晴村引入多项环境保护设计,包括利用电脑系统计算微气候再应用在大厦设计上。
启晴村引入多项环境保护设计,包括利用电脑系统计算微气候再应用在大厦设计上。
启德邮轮码头外望九龙东。
启德邮轮码头外望九龙东。
昔日格仔山上的斜坡漆有红白间格以供降落启德的飞机作目测标示之用,现时格仔仅只有少部分仍留有色彩。
昔日格仔山上的斜坡漆有红白间格以供降落启德的飞机作目测标示之用,现时格仔仅只有少部分仍留有色彩。
昔日九龙城居民抬头便能看到一架一架飞机经过,现时的九龙城因没有楼宇高度限制而摇身一变成一栋一栋牙签楼。
昔日九龙城居民抬头便能看到一架一架飞机经过,现时的九龙城因没有楼宇高度限制而摇身一变成一栋一栋牙签楼。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