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冲突流血现场:谁的应许之地?

根据圣经记载,上帝耶和华将迦南一带的土地赐给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表示这片土地是「流奶与蜜之地」,但如今这片上帝所赐的应许之地,却成为浓烟弥漫,碎石横飞的血腥冲突现场,无止境地上演土地和族群的纷争,一直未获安宁。
航拍照片显示由巴勒斯坦示威者焚烧车胎所造成的一团团黑烟正在以巴边防冒起。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 中东 国际

浓烟弥漫,碎石横飞,空气里混杂着催泪弹和烧焦橡胶的刺鼻气味,大量示威者倒地不起——过去数星期,以巴边境持续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冲突始于2018年3月30日“土地日”,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发动名为“回归大游行(The Great March of Return)”的抗争行动,近三万名巴勒斯坦民众到巴以边防地区示威,大部分留守在距离边境数百米的5个营地据点,但也有部分年轻人到边防地区投掷石头和燃烧弹等,行动随即演变成与以军的流血冲突。据巴勒斯坦医疗部门报称,至今造成至少34人死亡、3,000人受伤,是近年规模最大的一次巴以流血冲突。

在这场冲突中身亡的,包括3月31日在采访示威时被以军开枪打死的巴勒斯坦摄影记者 Yaser Murtaja,当时他身穿印有 “Press”(新闻媒体)字眼的背心。 4月11日,以色列传媒公开一段影片,显示有巴勒斯坦平民怀疑遭以色列军方狙击手开枪击倒,以军更涉嫌以枪击巴人取乐。以色列军方回应指,影片可能在数个月前拍摄,但承诺会彻查事件。而在4月12日,以色列发动的空袭亦导致一名哈马斯军装及另一名当时正接近南部边防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死亡。

巴勒斯坦民众的示威预计将会持续至5月15日,这一天是以色列70周年建国日,巴勒斯坦人称之为灾难日。巴勒斯坦的灾难日是为纪念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75万巴勒斯坦难民被犹太人赶出家园,他们表示,这次大规模示威的原意就是要求以色列让当年的难民重返原居地。

根据圣经记载,上帝耶和华将迦南一带的土地赐给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表示这片土地是“流奶与蜜之地”,因为是上帝所赐之地,故被称为“应许之地” ,这片土地的范围在今天世界版图来看,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黎巴嫩。自19世纪开始,因为土地和族群的纷争,以巴冲突持续不断,这片应许之地,一直未获安宁。

面对这次最新的流血冲突,巴勒斯坦方面指责以军不当使用武力,但以色列方面则反驳,巴方的示威并非和平进行,以色列首相内塔尼亚胡将示威的起因归咎于哈马斯引导巴勒斯坦人仇恨以色列,又称赞以方军队“守护国家边境”;国防部长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称受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没有人是无辜的”,拒绝展开对任何死伤的调查。

2018年4月2日,巴勒斯坦民众于加沙地带持续“回归大游行”示威,示威者手持镜子在以巴边境与以色列军队发生激烈冲突。
2018年4月2日,巴勒斯坦民众于加沙地带持续“回归大游行”示威,示威者手持镜子在以巴边境与以色列军队发生激烈冲突。
示威者准备焚烧车胎制造黑烟遮挡以色列狙击手的视线。
示威者准备焚烧车胎制造黑烟遮挡以色列狙击手的视线。
示威者手持焚烧中的车胎。
示威者手持焚烧中的车胎。
示威者用胶樽及咖啡杯自制简单防毒面罩抵抗以军释放的催泪弹。
示威者用胶樽及咖啡杯自制简单防毒面罩抵抗以军释放的催泪弹。
示威者用担架将受伤者抬离现场。
示威者用担架将受伤者抬离现场。
示威者在冲突期间高举巴勒斯坦国旗。
示威者在冲突期间高举巴勒斯坦国旗。
示威者用简单布料掩面步出以军释放的催泪弹烟雾。
示威者用简单布料掩面步出以军释放的催泪弹烟雾。
示威者向以军投掷石头。
示威者向以军投掷石头。
悼念者把31岁巴勒斯坦摄影记者Yasser Murtaja的遗体抬到丧礼场地。
悼念者把31岁巴勒斯坦摄影记者Yasser Murtaja的遗体抬到丧礼场地。

(端传媒实习记者林子健对此文亦有贡献)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故事的角度混亂,圖片全是巴人的示威,就衝突背景亦然。論以色列一方只講宗教因素,論巴勒斯坦一方只複述巴人的政治宣傳,完全沒有提及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至1967年以阿戰爭,巴人有十九年時間在如今的佔領區立國,並定都東耶路撒冷,若說巴人的災難,豈能不包括他們自己錯失良機。"應許之地",除了用來談猶太敎的應許地,也當提及以色列建國以前十多年國際政治承諾與巴人而被巴人單方面拒絕的"應許之地",當年若巴人接受國際議決,何來這場衝突。這個片面不全的"故事",實令人失望。

  2. 聖經:
    利未記 19:34
    “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做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以色列長期高壓式統治巴勒斯坦必然物極必反。

  3. 聖經的出埃及記三章十七節:「我也說:要將你們從埃及的困苦中領出來,往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地去,就是到流奶與蜜之地。」這片土地,以色列人未到之先,是有其他族群在居住的。
    利未記二十章廿三節:「我在你們面前所逐出的國民,你們不可隨從他們的風俗;因為他們行了這一切的事,所以我厭惡他們。」廿四節:「但我對你們說過,你們要承受他們的地,就是我要賜給你們為業、流奶與蜜之地。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使你們與萬民有分別的。」在上帝耶和華的帥領下,以色列人打敗了這些族群,但耶和華訓示他們不可隨從那些族群的風俗。
    申命記六章三節:「以色列啊,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耶和華再次告誡以色列人。但在三十一章二十節:「因為我將他們領進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那流奶與蜜之地,他們在那裡吃得飽足,身體肥胖,就必偏向別神,事奉他們,藐視我,背棄我的約。」結果導致以色列城被毀,以色列人被俘,成了亡國奴。

  4. 令人想起黨國政府對領土的執着表現爲宣佈某地XXXX「自古以來」就是某國領土

  5. 這篇報導,何來「深度」呢?

    1. 讀者您好,謝謝您的意見,這篇是攝影圖集,也發布在“影像”頻道,不同於一般的深度報導,謝謝!

  6. 「自19世紀開始,因為土地和族群的紛爭,以巴衝突持續不多,這片應許之地,一直未獲安寧。」
    衝突持續不多,但又一直未獲安寧。是否有矛盾?
    另外,「(端傳媒實習記者林子健對亦此文有貢獻。)」端是否可作修改?

    1. 謝謝指出,已修正!

  7. 文明衝突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