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巴衝突流血現場:誰的應許之地?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耶和華將迦南一帶的土地賜給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表示這片土地是「流奶與蜜之地」,但如今這片上帝所賜的應許之地,卻成為濃煙瀰漫,碎石橫飛的血腥衝突現場,無止境地上演土地和族群的紛爭,一直未獲安寧。
航拍照片顯示由巴勒斯坦示威者焚燒車胎所造成的一團團黑煙正在以巴邊防冒起。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中東 國際

濃煙瀰漫,碎石橫飛,空氣裏混雜著催淚彈和燒焦橡膠的刺鼻氣味,大量示威者倒地不起——過去數星期,以巴邊境持續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

衝突始於2018年3月30日「土地日」,在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發動名為「回歸大遊行(The Great March of Return)」的抗爭行動,近三萬名巴勒斯坦民眾到巴以邊防地區示威,大部分留守在距離邊境數百米的5個營地據點,但也有部分年輕人到邊防地區投擲石頭和燃燒彈等,行動隨即演變成與以軍的流血衝突。據巴勒斯坦醫療部門報稱,至今造成至少34人死亡、3,000人受傷,是近年規模最大的一次巴以流血衝突。

在這場衝突中身亡的,包括3月31日在採訪示威時被以軍開槍打死的巴勒斯坦攝影記者 Yaser Murtaja,當時他身穿印有 "Press"(新聞媒體)字眼的背心。4月11日,以色列傳媒公開一段影片,顯示有巴勒斯坦平民懷疑遭以色列軍方狙擊手開槍擊倒,以軍更涉嫌以槍擊巴人取樂。以色列軍方回應指,影片可能在數個月前拍攝,但承諾會徹查事件。而在4月12日,以色列發動的空襲亦導致一名哈馬斯軍裝及另一名當時正接近南部邊防地區的巴勒斯坦人死亡。

巴勒斯坦民眾的示威預計將會持續至5月15日,這一天是以色列70週年建國日,巴勒斯坦人稱之為災難日。巴勒斯坦的災難日是為紀念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中,75萬巴勒斯坦難民被猶太人趕出家園,他們表示,這次大規模示威的原意就是要求以色列讓當年的難民重返原居地。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耶和華將迦南一帶的土地賜給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表示這片土地是「流奶與蜜之地」,因為是上帝所賜之地,故被稱為「應許之地」,這片土地的範圍在今天世界版圖來看,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黎巴嫩。自19世紀開始,因為土地和族群的紛爭,以巴衝突持續不斷,這片應許之地,一直未獲安寧。

面對這次最新的流血衝突,巴勒斯坦方面指責以軍不當使用武力,但以色列方面則反駁,巴方的示威並非和平進行,以色列首相內塔尼亞胡將示威的起因歸咎於哈馬斯引導巴勒斯坦人仇恨以色列,又稱讚以方軍隊「守護國家邊境」;國防部長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稱受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沒有人是無辜的」,拒絕展開對任何死傷的調查。

2018年4月2日,巴勒斯坦民眾於加沙地帶持續“回歸大遊行”示威,示威者手持鏡子在以巴邊境與以色列軍隊發生激烈衝突。
2018年4月2日,巴勒斯坦民眾於加沙地帶持續“回歸大遊行”示威,示威者手持鏡子在以巴邊境與以色列軍隊發生激烈衝突。
示威者準備焚燒車胎製造黑煙遮擋以色列狙擊手的視線。
示威者準備焚燒車胎製造黑煙遮擋以色列狙擊手的視線。
示威者手持焚燒中的車胎。
示威者手持焚燒中的車胎。
示威者用膠樽及咖啡杯自製簡單防毒面罩抵抗以軍釋放的催淚彈。
示威者用膠樽及咖啡杯自製簡單防毒面罩抵抗以軍釋放的催淚彈。
示威者用擔架將受傷者抬離現場。
示威者用擔架將受傷者抬離現場。
示威者在衝突期間高舉巴勒斯坦國旗。
示威者在衝突期間高舉巴勒斯坦國旗。
示威者用簡單布料掩面步出以軍釋放的催淚彈煙霧。
示威者用簡單布料掩面步出以軍釋放的催淚彈煙霧。
示威者向以軍投擲石頭。
示威者向以軍投擲石頭。
悼念者把31歲巴勒斯坦攝影記者Yasser Murtaja的遺體抬到喪禮場地。
悼念者把31歲巴勒斯坦攝影記者Yasser Murtaja的遺體抬到喪禮場地。

(端傳媒實習記者林子健對此文亦有貢獻)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故事的角度混亂,圖片全是巴人的示威,就衝突背景亦然。論以色列一方只講宗教因素,論巴勒斯坦一方只複述巴人的政治宣傳,完全沒有提及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至1967年以阿戰爭,巴人有十九年時間在如今的佔領區立國,並定都東耶路撒冷,若說巴人的災難,豈能不包括他們自己錯失良機。"應許之地",除了用來談猶太敎的應許地,也當提及以色列建國以前十多年國際政治承諾與巴人而被巴人單方面拒絕的"應許之地",當年若巴人接受國際議決,何來這場衝突。這個片面不全的"故事",實令人失望。

  2. 聖經:
    利未記 19:34
    “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做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
    以色列長期高壓式統治巴勒斯坦必然物極必反。

  3. 聖經的出埃及記三章十七節:「我也說:要將你們從埃及的困苦中領出來,往迦南人、赫人、亞摩利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的地去,就是到流奶與蜜之地。」這片土地,以色列人未到之先,是有其他族群在居住的。
    利未記二十章廿三節:「我在你們面前所逐出的國民,你們不可隨從他們的風俗;因為他們行了這一切的事,所以我厭惡他們。」廿四節:「但我對你們說過,你們要承受他們的地,就是我要賜給你們為業、流奶與蜜之地。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使你們與萬民有分別的。」在上帝耶和華的帥領下,以色列人打敗了這些族群,但耶和華訓示他們不可隨從那些族群的風俗。
    申命記六章三節:「以色列啊,你要聽,要謹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與蜜之地得以享福,人數極其增多,正如耶和華─你列祖的神所應許你的。」耶和華再次告誡以色列人。但在三十一章二十節:「因為我將他們領進我向他們列祖起誓應許那流奶與蜜之地,他們在那裡吃得飽足,身體肥胖,就必偏向別神,事奉他們,藐視我,背棄我的約。」結果導致以色列城被毀,以色列人被俘,成了亡國奴。

  4. 令人想起黨國政府對領土的執着表現爲宣佈某地XXXX「自古以來」就是某國領土

  5. 這篇報導,何來「深度」呢?

    1. 讀者您好,謝謝您的意見,這篇是攝影圖集,也發布在“影像”頻道,不同於一般的深度報導,謝謝!

  6. 「自19世紀開始,因為土地和族群的紛爭,以巴衝突持續不多,這片應許之地,一直未獲安寧。」
    衝突持續不多,但又一直未獲安寧。是否有矛盾?
    另外,「(端傳媒實習記者林子健對亦此文有貢獻。)」端是否可作修改?

    1. 謝謝指出,已修正!

  7. 文明衝突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