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Blockout 2024大浪来袭:苦难令粉丝震怒,红毯明星名流该上“数位断头台”?

愤怒粉丝们正发动一场场政变,试图颠覆那些红毯香槟的名流及其产业,这一次他们能成功吗?
2024年5月6日,纽约,亲巴勒斯坦示威者参加 Met Gala 附近的示威活动,一名警察从纪念碑上取下了一面巴勒斯坦国旗。摄:Eduardo Munoz/Reuters/达志影像

几个星期之前,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年度盛会 Met Gala 慈善晚宴前的红地毯活动,擦枪走火地引爆了一场名为 Blockout 2024 的网路抵制活动,不只延烧到稍后坎城影展的红地毯上,甚至直到此时此刻仍继续冲击好莱坞明星甚至其他亚洲艺人的网路声量。

比如当天穿上 Maison Margiela 超细腰礼服现身 Met Gala 的实境秀 Kim Kardashian,在抵制活动开始1天内就喷掉300万粉丝。而根据blockout2024.org的即时监测,她的社群粉丝数量现在仍以每周16万人的速度持续掉粉。

这是一场以红地毯为场景的政变。

成為會員

即享端傳媒全站暢讀

立即訂閱

端 X 華爾街日報 雙會籍

年末優惠65折,支持2024年的華語獨立新聞

約HK$1.8/天

评论区 8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kes
    那不重要,明星從來都不能只做自己。妳也許愛吃甜食,不愛運動,但是要做個明星,保持形體就成了必修課,不喜歡也沒辦法。現在社會議題也變得一樣。只要妳的受眾關注,並且在乎你的看法,那妳就不能沒有看法。

  2. 有些评论啊,混淆概念, false equivalence fallacy

  3. @lz253
    有很多人(包括明星)不看新聞的。
    我以前認識一位朋友,買一份報紙回來,只看娛樂版。

  4. 普通人當然不應當被強迫表達,但紅毯明星不是普通人。他們原本就是以消費大眾關注為生,也就無法對大眾關注的方式挑三揀四。以往的明星在社會議題上可以含糊其辭蒙混過關,但在今天美國社會本身已經兩極化尖銳對立的今天,企圖以模糊策略左右逢源已經不可能了。不過,想做一個取悅所有人的大眾明星變得更難,對其他小眾明星的生存而言並不是壞事。

  5. 「為什麼向來低頭順服的粉絲,突然有了起身和神明對抗的神力?」另外這句話也是一個偏見極強的反問。首先我想請作者論證一下什麼是「向來低頭順服」,是不是不夠了解全世界粉圈都是怎麼脫粉的,以及如何發mean tweets的?「起身和神明對抗的神力」也是非常condescending的一個形容。按照前文的論述,明星之「神」是紅毯走出來的,社交網路已經拉近了他們的距離,靠那麼近的如何是神?Unfo如何又在自由追星和脫粉的年代算得上對抗??
    這篇文章四處充滿了這種先入為主、缺乏論證、邏輯不通順的判斷,不一一例舉。不懂粉圈文化,懂中文也夠了,這文章實在太差了吧,邏輯硬傷四處有,文筆也不怎麼樣。沒必要再強拉Blackout的論證了,粉絲抵制名人話題不是這麼寫出深度的啦lol

  6. 「不過,天外飛來的社群網路實際上砸爛了好萊塢明星的最高聖殿——奧斯卡頒獎典禮。由於 Facebook 等社群服務提供了與明星本人互動的直接管道,原本壟斷了好萊塢明星喜怒哀樂唯一通路的奧斯卡頒獎典禮突然丟失了真實性的王冠(許多人直到現在都還堅信 Will Smith 摑掌事件是寫好的腳本)。奧斯卡作為美國電視產業最重要節目的地位因此動搖,在收視率下滑的路上一去不返。」
    這段話太主觀了。首先奧斯卡不是「好萊塢明星喜怒哀樂的唯一通路」,請問「喜怒哀樂的通路」是什麼意思?表達渠道嗎?好萊塢明星「表達」喜怒哀樂的「唯一」通路也不僅僅只有奧斯卡吧,作者是不是小報和其他頒獎典禮看太少?上電視的機會真的很多,talk show在facebook之前就開始流行了。另外,奧斯卡收視率下滑也不是從will smith開始的,那屆之前的好幾屆就在逐年下滑。而且如果作者仔細查資料就會知道,那一巴掌帶來的收視率是最近幾年的奧斯卡之最,當晚收視率在那個瞬間之後就飆高了。講奧斯卡如何偉大之後又如何滑落倒是沒錯,論證要嚴密吧?這段話到底是在寫什麼⋯⋯

  7. 小粉红也是这样做的…攻击造谣对家的粉圈也是这样做的…有什么可欢欣鼓舞的?取消文化的大杀器出来,最后只会让对立两方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无法说出一个不正确的字,最后助长仇视和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