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粉丝、偶像、国家——肖战粉打响与同人圈的跨圈战争后,谁被毁灭了?

饭圈战争,道德悬置时代粉丝的团结和举报。
2020年1月8日,肖战于北京出席今日头条年度盛典。
小粉红学

中国大陆明星肖战的粉丝因不满一篇同人文学将肖战刻画为女性化形象,继而举报文章作者,酿出层层风波,最终导致同人文平台AO3 (Archive of Our Own)在中国大陆被墙(需要翻墙才能登录)的事件,使得饭圈原本暧昧的形象更加迷离。

早在风波之前,已经有研究饭圈的评论者尝试厘清,饭圈究竟会因为对国家意志的顺从,而催生出一整个世代的小粉红(饭圈出征),还是能凭借其强组织能力,孕育出公民社会的雏形(饭圈救援)?又或者,聚集在饭圈的年轻社群,是否可能因为日渐流行的耽美亚文化对主流性别想像的颠倒,而积蓄反体制的能量,还是会因为作为圈子规则一部分的“反黑”(举报)文化愈演愈烈,而沦为政府管控社会的打手?

而当这场跨圈粉丝大战愈演愈烈,甚至延烧至外国舆论之际,一个更直接的问题是,这给中国饭圈生态的演变带来了什么变化?而其引起的撕裂,又会对中国的公共空间产生什么影响?

一个音乐会上,热情歌迷为偶像呐喊。
一个音乐会上,热情歌迷为偶像呐喊。

饭圈的粉丝结构

这也是许多人质疑肖战在风波中没有发声的错位之处——他并非不愿发声,而是不能发声,即便发声也不起作用——如今偶像的商业价值在于被解读,而不在布道。

在此要先点明一个容易被外界忽略的事实:饭圈不是铁板一块。饭圈内部有无数分支和派系。

以肖战的粉丝为例,由于肖战是和王一博共同出演耽美改编剧(“耽美”常指男性同性恋恋爱故事)《陈情令》后才红的,因此他们的大部分粉丝是二人的CP粉(以想像二人的亲密关系为喜爱基础的粉丝),唯粉(只喜欢肖战的粉丝)反而是少数。

事实上这种粉丝结构在饭圈并不多见。唯粉通常才是粉丝群体的中坚力量,也是最具攻击性的粉丝——他们不仅要和别的明星的唯粉战斗以赢得偶像在排行榜上靠前的位置,还要想办法迫使CP粉“提纯”(变成其中一个人的唯粉),以防止偶像的形象(人设)和利益受到损害。2018年同样因为耽美改编剧《镇魂》而被捧红的朱一龙和白宇,双方的唯粉和CP粉后来也因为“提纯”而彼此攻击。

这次风波,也可以看作是肖战的唯粉发起的“提纯”战斗,其中当然也隐含保守与自由价值的对垒——比如双方在互联网上反复争论“将男性想像成同性恋者或妓女是不是一种羞辱”,以及“是否能够因为个人喜好而借助公权力干涉创作自由”。但是唯粉引发跨圈争议,甚至波及偶像本人的商业利益,却是“提纯”首例。这反映的是,饭圈生态越来越由对偶像个体的崇拜(消费),转变为“中心空虚”的符号消费。

粉丝不再渴望处在意义“中心”的偶像,而是创造且消费着一层又一层的精致符号外壳——同人文学在饭圈生态中因此越来越重要(选秀节目甚至会在筹备阶段就开始找同人写手),它们不是偶像的衍生品,而正是被不断剥开的洋葱一般的偶像本身。这也是许多人质疑肖战在风波中没有发声的错位之处——他并非不愿发声,而是不能发声,即便发声也不起作用——如今偶像的商业价值在于被解读,而不在布道。

饭圈的动员逻辑

只要饭圈的动员逻辑,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维护偶像的形象和利益,这点不改变,饭圈战争就不会停止。

饭圈复杂的粉丝分类系统,正是饭圈可作为一个整体被认识的基础。一方面,粉(团粉、唯粉、CP粉)、黑、路人的分类确定了包含和排斥的关系,导致饭圈永远处在战时状态,另一方面,正如人类学家莫斯在《原始分类》中传递的信念,“真正的团结基于共享分类”,饭圈正是在共享分类的基础上构成一个制度性整体,从而塑造了粉丝的身份认同——相对于黑和路人,我是粉;相对于CP粉,我是唯粉。

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制造敌人:如果没有黑,则不需要反黑,如果没有其他的唯粉,也不需要打榜;做数据更加无从讲起,没有数据则没有流量明星,继而以流量数据作为商业价值指标的经济形态也无法成立。

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粉丝是被操纵的,因为从利益分配结构看,偶像(正主)和经纪公司以及广告商(金主爸爸,有时也被称为走资派)瓜分了金钱与知名度,而做数据的粉丝和创作同人作品的太太(对同人作品作者的称呼),则完全是付出金钱和情感劳动的数字劳工,他们被诱入前者制定的生产游戏里。

这种政治经济学分析不能说全错,但是没有解释饭圈运行的动力从何而来(论者通常居高临下地归咎为追星族的狂热和幼稚),因为如果从现代社会分工的角度看饭圈,利益的两极分化早就应该让这种结合崩溃。

用幼稚或狂热形容粉丝均是不够准确的,他们并非不清楚“广告商-偶像(经纪公司)-粉丝”的利益分配结构;相反,他们不仅在微观层面学习到,一条微博中偶像的名字放在哪个位置会产生什么数据后果,而且在宏观层面知道,自己作为粉丝群体的一员,在流量变现链条中的位置。如果没有这种全盘的知情,也就不可能逆向解析出平台的规则,并动员粉丝投入数据战争之中。

饭圈运行的动力正是粉丝对流量经济的集体认识,“经济规律”被认为是自然存在的,不可挑战的。它是庸俗化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每个中国学生都从义务教育政治课本中学习到了这些内容),又十分好懂:广告商是逐利的资本家,对(偶像)哥哥有利的时候是金主爸爸,对哥哥不利的时候是走资派;掌握生产资料的经纪公司是打工仔哥哥的无良工厂主;而“我们”是唯一可以拯救哥哥、帮助他实现梦想的粉丝。

当粉丝以经济学的思维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也就不难理解饭圈战争的起源:资源是有限的。只有“我们”给哥哥打榜并不够,还要让更多人成为哥哥的粉丝,同时必须维持哥哥的人设,以免他因为丑闻而被金主爸爸抛弃。控评和反黑因此也成为粉丝的仪式——通过赞美偶像和举报、删除关于偶像的负面评论,来塑造社会关于偶像的记忆。饭圈语言(字母缩写,比如“肖战”写作“xz”,真情实感写作“zqsg”)的发明和推行,也加速了这种对社会记忆的选择和遗忘,如果一个人在微博连名带姓地负评明星,那他距离被粉丝网络暴力也不远了。

粉丝领袖在集体行动中至关重要,他们是耶稣的传教士,也是军队的将帅,负责解释偶像为什么值得被爱(分析偶像行为性格、剪辑视频、做同人图、写同人文、写小论文等等阐释性行为,许多路人可能会因此而成为粉丝),也负责解读经济规律和平台规则(他们往往会发现其他偶像的粉丝侵犯了他们偶像的权利),以指挥其他粉丝冲锋陷阵。武汉疫情发生时,大粉(也称“粉头”)可以组织粉丝高效且透明地捐赠物资,在平时,这种组织能力被用在日常的反黑战斗中。

肖战风波的源头,正是两个大粉认为同人文《下坠》会影响肖战的形象、侵犯他的权利,以及涉及未成年色情(后者既在道德层面论证他们行为的合法性,也确保了举报行为在现实政治环境中的有效性),发起了针对作者的战斗。

发动对外战争是塑造共同体身份认同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卡里斯马领袖树立自己权威的不二法门,反黑也自然成为大粉发动“战斗粉”的日常集体行动,甚至有一些粉丝后援会设置的入会门槛是“卡过黑”(举报过关于偶像的黑料)。并非所有粉丝都参与战斗,这些战斗队伍更像饭圈中的“军队”。虎嗅网曾采访肖战粉丝,发现8个人中只有1个参与了举报行动,其他人都是事后才知晓发生了什么。大致也反映出粉丝群体中战斗粉的比例。

饭圈有无数不成文的规则,比如不可在偶像的超级话题中带他人,跟偶像没直接联系的地方不带偶像名字,撕逼不上升“正主”,CP粉“圈地自萌”(在小圈子内自娱自乐)等等。但这些不成文规则只是临时的“和平协议”,一旦有一方被认为撕毁了条款,战争势必会爆发。

这就是这场粉丝大战的展演——肖战粉丝举报同人文作者,被认为违反了“圈地自萌”的原则,而不少肖战粉丝则反驳称该作者在微博上为文章引流,才是率先违规——只要饭圈的动员逻辑,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维护偶像的形象和利益,这点不改变,饭圈战争就不会停止。

2019年12月9日,肖战于上海出席品牌活动。
2019年12月9日,肖战于上海出席品牌活动。

去政治化的政治和道德悬置的饭圈

对中国的明星来说,在道德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主见是危险的,另一方面,明星表现出道德上的瑕疵也同样不被监管部门允许⋯⋯这才是肖战的唯粉表现出的保守倾向之根本由来。

肖战风波之所以引起众怒,一是因为唯粉保守的性观念,二是因为他们以向公权力举报的方式来对付自己不喜欢的声音。把微博平台上的日常反黑(意在触发平台审查机制删除一条不喜欢的微博)上升为政治性的举报,以图在肉身意义上消灭对方。

这种越界行为在饭圈并不是首次发生,2019年8月份因为香港反修例事件,饭圈女孩出征香港守护“阿中哥哥”时,就密集起底、人肉举报了一批异见者。我在一则评论中将这种行为背后的道德观念理解为圈子内的游戏规则——“先撩者贱”,现在更倾向于把它看作饭圈的道德悬置——举报的动机是工具性的,道德判断被悬置不顾。

前文已经论述过,饭圈对偶像文化工业的经济规律有着清晰的认知(一种简单化的庸俗化的认知),实际上,饭圈对政治秩序也有自己的体认,对粉丝们来说,他们最担心的不是偶像失去金主爸爸的关爱,而是受到“上面”的封杀。

肖战的唯粉在价值上的保守取向和在举报问题上的道德悬置,最初目的是出于对偶像的维护,这正反映出他们对肃杀的政治环境的认识——一个有同性恋话题度的明星,极有可能成为娱乐环境治理的牺牲品(正如卷入婚外情事件的PG One所受到的待遇),而一个向主流文化靠拢的明星则要安全得多。

再回顾一下作为肖战风波源头的两个大粉的举报信,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和逻辑,与官方媒体极为相似。“败坏社会风气,扰乱文化市场秩序,践踏道德法律底线,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一句,与2017年人民网评论《王者荣耀》的“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十分相似,另一句“自由应该是有界限的”则完全可以放进人民日报社论中。

饭圈粉丝对官方宣传语言的娴熟化用,体现了诡异的双重去政治化。一方面,如汪晖所分析的,人民网的评论代表了文革之后中国意识形态的去政治化路径(当然,这几年又再政治化了),道德语言替代了意识形态语言进行宣传工作;另一方面,这种车轱辘话又被年轻一代内化为谈论政治的“正式语言”。如果说前者对意识形态话语的取消,是对“阶级斗争”等政治信念的不再相信(这些话语当然正在复苏,但是尚未全面复苏),后者对道德语言的工具性使用,则是高压环境之下的道德虚无。

点开粉丝反黑组提供的举报任务链接,并不会看见举报“内容”这个选项,而是直接选择举报的罪名(通常是”人身攻击”和“有害信息”)。换句话说,举报者根本不需要思考举报的内容,只要点下举报,微博的平台机制和大粉的运作,就能成功制造道德悬置的景观。

对中国的明星来说,在道德议题上表现出自己的主见是危险的,比如姚晨在2017年曾经在微博上同情难民,而遭到网民的围攻。另一方面,明星表现出道德上的瑕疵也同样不被监管部门允许——哪怕只是男明星戴耳钉——也会“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道德在这里不是先验的原则,而是泛化的社会影响。一个行为必须经得起这样的质问才是合乎道德的:你希望你(应该理解为审查者)的孩子看到吗?在这样的语境下,男性打耳钉是不道德的,性行为是不道德的,同性恋也是不道德的。这才是肖战的唯粉表现出的保守倾向之根本由来。

内卷化的饭圈和它的自我毁灭

官方想要利用,但从未贴近,至于为什么和要什么,更从来不是“真正的”问题。

饭圈的形态不能脱离明星的境况来单独讨论,偶像文化工业发展到今天,粉丝后援会已经不仅仅是追星组织,而是生产明星的重要机制。一个粉丝后援会的微博要在新浪微博上获得官方认证,需要上传明星经纪公司加盖公章的机构认证公函,并且与明星的账号互相关注。这意味着粉丝后援会的合法性实际上来自于明星经纪公司的授予,而非粉丝的集体认可。

在流量明星自己深受资本和权力双重宰制(正如粉丝所体认到的经济规律和政治秩序) ,没有任何在体制之外获得事业生命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粉丝除了继续投入到无尽的打榜和反黑之中,并无其他支持偶像的办法。“用作品说话”的前提,也是流量加身,而文艺作品创作本身面临的重重审查自不必说。

在这个意义上,饭圈早已经陷入了内卷化危机——“系统在外部扩张条件受到严格限定的条件下 , 内部不断精细化和复杂化的过程”(刘世定,邱泽奇),它在已有的规则上不断生产出更加复杂却没有本质不同的规则,推出一个流量明星后又推出另一个相似的流量明星。

饭圈文化不是一种崇拜文化,而是参与文化、阐释文化,明星提供的不再是作品或人格魅力,而是作为文本被解读。唱歌跳舞均不及格的杨超越在选秀节目中打败表现比她更好的选手,被粉丝投票选出道,正是一个绝好的例子。粉丝和她的关系,建立在前者对后者的释义上。至于真实的杨超越是什么样子,反而相对次要。这也是共青团中央试图推出虚拟偶像“红旗漫”和“江山娇”遭到全网恶评的原因之一,它们作为国家意志的化身,并不开放阐释的通道,不接受脱粉,不接受泥塑(逆苏,指女化男性),只要求无条件的崇拜。同样拒绝阐释的“阿中哥哥”也因此是一次性的偶像,在出征香港之后少有粉丝提及。

基于偶像的同人文学创作圈子(或者说饭圈中的CP粉群体),作为比饭圈更加小众的亚文化圈子,是许多对内卷化的饭圈感到厌倦的人的寄居之处,因为它不热衷于打榜、反黑,而是在对偶像性格、内心和故事的幻想和解读中获取乐趣。

问题恰恰在于,同人文学(由于大部分写手都是女性)从女性视角对男性形象的欲望性凝视,触犯了专制父权社会的双重禁忌——同性恋和女性的性欲解放,因此势必会遭到审查系统的抵制。而一个保守的饭圈是无法容忍这种可能性被孕育出来的(为了“哥哥”的事业)。在这层意义上,肖战粉丝举报风波一定会发生,并且会不断发生,一切亚文化圈子都将因为主流文化的保守而被从地下撬出——日益干枯的大众文化既渴望新血液的补充,又希望它们是“干净”的。

而风波是否可能给公共空间带来一些改变,比如一些评论者所倡导的,通过抵制肖战(“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在饭圈规则中写入“不要举报”,推动圈子自我纠偏,则并不乐观,因为这恰恰是饭圈赖以存续的逻辑。真正可以观察到的变化是,当AO3被墙,不少同人文被禁,同文圈提出“不要举报”和“创作自由”的价值倡导时,官方媒体《环球网》一句无知却居高临下的“老了,没看懂为什么战”就轻巧消解——官方想要利用,但从未贴近,至于为什么和要什么,更从来不是“真正的”问题。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男性打耳钉也不道德了吗,好夸张。。。

  2. @湘雲 娛樂資本論的號是不是被炸了,連結點不開

  3. @Cher1230 想問下推薦的評論和公眾號!

  4. 里面讲到虎嗅网采访肖战粉发现8个人只有一个参与举报,去看了下原文,然后发现他们一共采访了13个粉丝,其中只有一个是唯粉,其他不是路人就是CP粉,so不能说明问题啊,

  5. 粉丝行为是否应该由肖战买单?在这件事上我不认同。粉丝首先是个体,“粉丝”只是ta的一重身份,ta的价值观会被追星影响,但不应该由追星塑造。唯粉举报事件发生在2.26,迅速引起各路粉丝的争斗出现2.27抵制肖战,2.29 AO3就被墙了,这么短的时间内事件迅速发酵,肖战团队的公关无法及时反应,可能也并没有料到后果之严重。而且,明星在这件事上的事后发言比对道德议题的发言更危险,因为只要针对粉丝举报行为发声,就必然会触及对公权力的挑战,即暗指举报机制和封外网是不合理的。
    2.27抵制肖战的本质也并不是抵制利用举报党同伐异的风气,恰恰相反,这和举报AO3的逻辑差不多。只不过这一次奏效的不是公权,而是掌握着肖战商业价值和前途的品牌商/合作方,以消费者和观众的身份威胁罢了。这种誓要搞臭搞死一个人的架势倒是似曾相识。
    当然在这个时代,“消费者”成为了墙内大家为数不多可以理直气壮发表言论的身份,甚至可以给人带来掌握生杀大权的快感。至少比另一个选择 — 做公权力的走狗要稍微强一点。

  6. @董寄 并非对此表态,但我需要再次强调,争论的点并不是“因为你讨厌你就不允许别人喜欢”,而是“因为当事人不是/对当事人不好,所以不希望别人(对当事人)瞎创作”。自由是以不侵犯他人自由为界的。

  7. 说讨厌别人yy的——227事件抵制肖战的本质其实是抵制利用举报党同伐异的风气。你可以讨厌,但是因为你讨厌你就不允许别人喜欢甚至要让这件事情直接消失掉,这就不对。

  8. 我挺讨厌到处yy人是同性恋还广而告之理直气壮的。如果肖战王一博真的是同性恋。我无话可说。也十分坚定的支持他们出柜。我本人并不讨厌同性恋也不反对歧视同性恋。
    可非常讨厌腐女这一无中生有的yy团体。一般我都是敬而远之的

  9. 对这件事的误解还是有一些的,除非深入了解粉圈和亚文化,否则谈论类似话题造成的效果常常是贻笑大方。

  10. 补充下,简单来说其实就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在内地这样封闭的文化环境下,很少有人能在追星的时候独善其身,当别人在为偶像打榜做数据反黑的时候,你什么都不做可能会被“开除粉籍”,而偶像若不出来及时纠偏的话,粉丝们就会替表达空间被压缩了的偶像表达,而集体的力量就当然容易失控

  11. 香港的朋友们 如果没有了墙你们怕不怕

  12. 說一點評論區的觀感,總覺得評論區中簡體字的評論較繁體的有一股戾氣,即便同樣是在表達對作者某些觀點的不認同。雖然大概只是錯覺吧😅

  13. 「同樣拒絕闡釋的「阿中哥哥」也因此是一次性的偶像,在出徵香港之後少有粉絲提及。」
    出徵 =》出征

  14. 前面还行,到后面怎么觉得跑题太多。。。

  15. 前面内容还好,最后两段并不认同,可能作者还是对饭圈文化不甚了解。
    倒数第二段的:「而一個保守的飯圈是無法容忍這種可能性被孕育出來的(為了「哥哥」的事業)。在這層意義上,肖戰粉絲舉報風波一定會發生,並且會不斷發生,一切亞文化圈子都將因為主流文化的保守而被從地下撬出。」
    不是这样的,粉丝并没有这么「高尚」的想法,他们就是纯粹的要反对CP粉的唯粉,这只是个借口罢了。
    最后一段说环球时报,显然也不是作者所说的那样。环球时报发这个应该就是典型的公器私用,不知道哪个运营小编借环球日报的名义讽刺罢了。

  16. 饭圈跟粉红应该不是同一种东西吧……现在新词太多了看不懂= =

  17. 该有的态度还是要有,如果一开始就利用委婉的方式拒绝或者规劝粉丝的不当行为(他家的粉丝真的很“有名”)坚持下去多少也会有点效果。毕竟约束粉丝的明星虽然少,但不是没有。而且这些人的举报合理论和被墙合理论,也能看出这些人已经固化于“公权力是可以压迫个人”的思想,以及对公权力施加的东西(比如:墙)只有接受没有反思。

  18. 寫一群瘋子的民族誌真的是辛苦作者了。期待瘋子的群體來改變社會的想法充滿了狂氣,但是可以一窺其運動的軌跡也是彌足珍貴的

  19. 1.粉丝行为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偶像买单,因为偶像是粉丝行为的既得利益者,当大规模的由粉头带领的粉丝举报行为出现时,明星工作室是知道这一切并默许的。流量明星获得了粉丝带来的利益,相应的也需要对粉丝行为负责。2.被举报的文章《下坠》中王一博虽是未成年人但有主动的性意识,而且在文章中是攻方。一个未成年人将欲望投射在文章中的成年受方肖战上,这是恋童?建议自行搜索什么是恋童。《下坠》中两个有自主性意识的人互相打手枪,连做爱都没有,这他妈黄暴?3.明星的反黑站在制作举报链接时会隐藏被举报者的言论,反黑链接中是看不见被举报者的言论的。
    (以上三条回复上一个人

  20. @湘雲 提及的编辑似乎在“给饭圈赋予反父权色彩”这个问题我也一直有所怀疑。我个人并不属于饭圈中的一员,但是不可避免地接触过很多所谓的“饭圈女孩”。就我个人对这些样例的浅薄观察来说,并没有见过所谓反父权的身影,反而有很多人存在厌女的倾向。比如我可能一辈子都忘不了某“女权主义者”(自称)告诉我她看耽美而不看BG是因为她“想看两个强大的灵魂在一起”——言下之意是女性的灵魂不如男性强大吗?
    我了解每个所谓圈子里都有理智的人和不理智的人,也完全能理解或许某些饭圈人确实是在通过对男性的消费来自我赋权。但如果要说这是饭圈的主流思想或者说根本特质,实在很难让人信服。相较而言,我比较倾向于这是饭圈的终极目标、道德追求。
    但讲到道德追求,评论区正好就有一个生动的例子:肖战粉丝本是因为“恋童违法”而举报文章,但他人认为“粉圈无义战”,并不相信粉丝们的真实目的是维护正义。可以说对于吃瓜群众来说,饭圈在道德方面一向置信度极低。想要用这个道德追求来取信于人,获得饭圈本身存在的合理性,感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1. 对评论区yikexing朋友的回复
    关于被举报的文章是不是恋童文章,是不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违法行为,建议您看看这篇文章再说话https://www.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11336052997761
    其次,偶像从来没有表达自己是否因此收到伤害甚至可能喜欢这个,粉丝就嗷嗷的冲上去举报了,这不是在绑架偶像铲除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吗?

  22. 前文看下来一直比较认同作者,直到看到“肖战风波之所以引起众怒,一是因为唯粉保守的性观念”一句……啊喂,前文就有说过,“男性被写成女性/妓女算不算毁形象”是争议的焦点问题之一吧,为什么这里一不小心就下了结论啊?所谓“不保守”的性观念就是人可以被任何人解读成任何性别吗……
    所谓的保守之外并不是只有激进,还有中立啊,不能把激进派之外的人一股脑划分成保守吧?
    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但我确实认为对性别的自我认定和他人对你性别的解读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要说后者享有绝对自由的话,置人权于何地……

  23. 不是很同意yikexing的看法。1.不认为这是粉丝行为偶像买单,而是偶像吃营销红利,借粉丝的狂热而起家,到头来也栽在这股狂热里。在此过程中,偶像本人的人格从未出现。2.粉圈无义战,到底是为肃清网络风气打击恋童创作,还是想借公权力扳倒立场不同的一方,大家心里都有数。

  24. 1.粉絲行為偶像買單是最大的道德綁架 2.肖战粉絲所舉報文章的理由是黃暴與戀童 並非同性戀(戀童在世界都屬違法行為) 3. 微博反黑連結中能看見被舉報者的言論

  25. 真是處處暴露作者對局外人的身分,拼盡全力使用專業詞彙,卻在深入分析上捉襟見肘拼湊感十足。

  26. 文章非常有啓發性,對飯圈永遠處在戰時狀態、區分敵我的分析,這點非常inspiring,讀了幾次還是覺得觀察獨到,並能引發新的思考。
    不過我個人對於最後那一段,飯圈是闡釋文化多於崇拜文化、CP粉相對於唯粉更多有主體性和多女性慾望這件事還是比較有保留。CP粉首先不能簡單等同於同人文學愛好者;其次雖然CP粉在飯圈確實屬於弱勢亞文化 ,但他們也打榜反黑,也高度參與在飯圈的運作體系中,也是這個價值體系的一部分,並不太存在他們不喜歡這個價值體系、是相對於大的飯圈體系更遊離的情況。最直觀的一點是,肖戰這次這件事情之後,他的CP粉是要一起出去跟路人解釋、爭吵和反黑的,這是肖戰CP粉圈的基本共識,沒什麼疑問。
    而CP粉相對於唯粉等其他粉群狀態的女性慾望和對父權文化的衝擊,我覺得這個更多像是美好的想象和建構……唯粉當然也充滿了女性慾望的想象,唯粉也有小黃文,唯粉又不只是媽粉 ,事實上整個飯圈都是女性慾望的體現。而CP粉和唯粉群體一樣,有很多不同的圈子分類,本身對於直接\重口味的情色想象文學來說,也不一定是大部分CP粉的選擇。
    像娛樂資本論中訪問到的那個博君一笑CP粉(https://mp.weixin.qq.com/s/MfW_E2Me1d0vxifs-lb_vA),這個裏面的CP粉,我認爲才是CP粉真實的樣子,和他們對待這件事的態度。他們就是飯圈普通的一部分,因爲磕CP剛好喜好有點不一樣或者偏小衆,但事實上,CP粉團體的內部管理、運作邏輯、維穩的生態、以哥哥(們)爲先的狀態,跟其他類型的粉絲區別並不是很大。
    感覺端的幾個寫飯圈的作者,都有類似的看法?就是要給飯圈、特別是飯圈中的同人圈,賦予一些反父權的、女性自主的反抗色彩?上次那篇文也是,拿一段明顯是反賊寫的網上段子(愛他就要看他C屁眼什麼的)出來當成女性決定反制阿中哥哥的案例。
    我覺得雖然這是個美好的願望和想象,但是有點自由發揮,太高看CP粉了……與諸君商榷。

  27. 甚至觉得饭圈和爱国圈很类似,一派打另一派,表忠心,下场攻击举报

  28. 一篇仅够微信公号水平的文章出现在收费阅读的新闻媒体上。

  29. 通篇都是作者在賣弄自己的所謂知識,閱讀觀感不好喔

  30. 端傳媒繁體字版「發」「髮」不分的狀況還是一點都沒變

  31. 这篇文章来得太晚了……尤其是在所有有效、更精彩的文章之后……而且作者的语言习惯还是有阉割感,每次在端上看见这种行文习惯都觉得好神奇……

  32. 不斷髮生 => 不斷發生